登陆注册
15186900000003

第3章 类型不同,结果相似

完美主义型——消极的自我批评

案例重现

小李毕业两年了,目前在一家杂志社工作。她性格开朗活泼,但同时又敏感易怒。杂志社的工作是她的第四份工作,也是维系时间最长的工作,已经做了有八个月了。但最近,她对朋友说又想要辞职了。朋友很奇怪,因为小李比较热爱文学,平时就喜欢写写文章什么的,杂志社的工作性质刚好符合她的爱好,这样的工作没道理要辞掉啊。

朋友为了不让小李盲目做出决定以后后悔,决定和小李深谈一番。

刚开始进杂志社的时候,小李雄心勃勃,她很想用完美的工作能力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很快,机会便来了。社里需要给一份稿件做审定,并填写一份审定报告。其实,审定的工作并不是一个新手可以驾驭的,但小李觉得自己是出版专业毕业,文笔还不错,就积极跟领导争取到了这份工作。

当然,这份工作同时也交代给了社里的一位资历颇深的编辑,两人各自准备,谁的好用谁的。

同时把一份工作交给两个人,领导本意是鼓励年轻人的积极性,同时让其进行学习。小李很兴奋,拿到稿件后觉得自己肯定能吃透这份稿件,领会作者的意图,然后写出一篇让人惊艳的审定报告。然而开始通读稿件后,小李发现这个工作很浪费时间,一天大概只能看三四十页的内容,而且其中作者引用的材料还需要去查证引用得是否正确,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话更需要她花时间去考虑作者引述的意图。遇到问题时,她也没想过去求助老同事,觉得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于是,小李的进度就变得很慢。因为同时又有其他工作需要做,小李渐渐把这篇审定报告放在了其他工作之后,她想,反正有一个月的时间呢,时间还很充足。

在截稿的前一个星期,领导问小李报告写得怎么样了,她才突然意识到只剩一个星期了,心里怕领导不高兴,就对领导说写得差不多了,还需要修改一下。实际上,作者的稿件她还有四分之一没看完呢。于是,在这一个星期内,她开始突击工作。原来想着吃透稿子再下笔,结果她只是匆匆把作者的稿件看完后形成了一个大概的思路就开始下笔写作。原本想着精雕细琢的报告也只是草草完成。

截稿日期到了,小李忐忑不安地把审定报告交了上去。结果,领导用的是同事的那篇文章,只对小李说了一句“继续努力”。小李很沮丧,很担心领导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不再信任她;同时也很自责,那么长的时间她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工作呢;还有,她老是感觉同事对她有看法,瞧不起她,觉得她爱说大话,导致她有点疑神疑鬼,总觉得同事们话中有话针对她。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一两件,小李一直想得到领导的认可,可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让小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觉得自己不再适合这份工作,从而有了离职的想法。

案例剖析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李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的表现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案例中小李做事情是个“半吊子”,总是在最后时刻才匆匆忙忙处理工作,然而,事前对自己期望过高,事后对自己的表现失望,这很容易陷入自责和自我批评之中,久而久之,人就容易变得消极。

在职场中,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想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更想把领导交代的任务力求尽善尽美地完成,以期获得同事和领导的称赞。有时也会假想自己是智慧超群、能力高超的完美员工,可以又快又好地把工作完成。

但现实是,我们不是完美者,我们有时并不能把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甚至在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后,结果还不尽如人意。于是,一些人开始对自己不满,批判自己,批判别人,批判周围的环境。

这类人在批判的时候,目的并不在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自我方面,而是担心、忧虑自己会犯错从而招致批评。他们过分注重细节、过分谨慎,他们往往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而为自己制定很高的标准。具有这种情感模式的人一般具有“不完美焦虑症”。

完美者和完美主义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美者,顾名思义,是指“十全十美”的人,而完美主义型则是指追求完美的人。我们都不是完美者,但我们有追求完美的心。拥有这种心理的完美主义型又有两类,一类是适应型完美主义,另一类是消极的自我批评型完美主义,即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

那么,上班族在工作当中,如何把这种消极的自我批评型完美主义改变为积极的适应型完美主义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第一,提问对比。因为消极的自我批评型完美主义一般对自己不满,以及不断为自己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如果你是其中之一的话,每天想一下这些问题:你在心中是如何评价和判断自己和他人的?是用的同一标准吗?评价和判断的频率是一样的吗?自我批评的时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影响你的行为的?有意识地将时间投入到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中去,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愉悦感和工作是否比以前更加平衡了。无论对于何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责任和工作是他们愉悦的源泉,他们不会因为快乐而工作,但是可以从工作中收获快乐。

第二,反思。每天早晨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做心理建设。如,今天我将抱着宽容、谅解的心态去和人沟通,原谅别人和自己的错误,接受不同的观点和行为方式,试着对快乐和工作一视同仁。在一天的工作中,尽量让自己做到这些。然后在晚上睡觉前,再抽出几分钟时间反思一下今天是否在心态和行动上有所进步,哪里还有待改进的空间,用这种思维去引导第二天的行动。

以上的练习,消极的自我批评型完美主义者坚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目的。我们都是一样的,能够以平常心接受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与错误,抱有同情心和宽容心,让自己放松、不焦躁,就会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

追逐型——总想做大买卖

案例重现

同事的一个朋友,姓张,暂且称他为张哥。张哥三十来岁,仪表堂堂,言语幽默,极具魅力。

他说他在做一个大项目,准备把市区内所有学校的蔬菜供应进行整合,承包下来。首先他要去注册成立一家食品公司,还得要大概一千万的启动资金,另外还要逐个学校地谈业务签合同。

当时,我们的初次见面是在一家小饭馆里,张哥和我以及我的三个同事共五个人,饭没吃多少,我和同事们全都被张哥极具煽动性的创业理想所打动,听得热血沸腾。作为一个创业者,他是一位极为出色的演说家,我当时都忍不住想要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来投资了。

后来,我也一直关注张哥的进展,还坐在一起吃过几次饭,但我渐渐发现,他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那时差不多已经认识一年了,我问他公司注册了没有,他说没有注册资金。我问他有没有和学校洽谈过这件事,即使先谈下来一个学校也是好的。他说要干就干一票大的,我们不去找学校,而是让学校找我们。

到此为止,我就熄灭了投资的想法。而且后来我发现,他其实在经济上有些捉襟见肘,有时还会找我的同事借钱来周转一下。再后来,我同事悄悄告诉我,张哥曾经做生意失败,欠了很多债。

案例剖析

其实,案例中的张哥就是一个总幻想做大买卖的人。他们这类人的言语富有魅力,理想“远大”,气势恢宏,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获得认同。但长时间接触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夸夸其谈,没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懒于付出努力,只是一次又一次沉醉在自己的白日梦里不可自拔,日复一日拖延着,总觉得上天会在某个时候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大获成功。

他们把许多人蒙在鼓里,跟许多人借钱。他们其实并不想激怒别人,心里也想着还钱甚至成功之后加倍补偿,他们渴望成功,但往往债台高筑,连累周围的人遭殃。

总想做大买卖的人空有理想,但却缺乏去实现的勇气和实力,有时候摊子铺得太大,他们手足无措,于是开始拖延磨蹭,最终一败涂地。

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都碰到过这种人。他们具有极强的交际能力和极旺盛的精力,但他们的这些能力却并没有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游说别人为自己的梦想买单上。他们活在自己编织的理想之中,却缺乏实现理想所需要的好习惯和技能。也就是说,总想做大买卖的人喜欢做大买卖,他们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生来就是做大事的人,他们可能掌控着大的项目,有乘风破浪、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但他们却没有一个可以到达理想彼岸的可行性方案或计划。他们活在幻想的世界里而拒绝面对现实,愿望、梦想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也是他们无限精力的来源。

大买卖追逐者的第二个特点是消极被动。依靠他们强大的交际能力和极富煽动力的演说,他们有大批的追随者,他们在追随者眼中魅力非凡、精力无限,但在他们的夸夸其谈之下隐藏的却是极低的自我评价,他们其实是自卑的,只是常常用极度的自信来掩饰这种自卑。他们知道自己在夸海口,心里并不认为自己有成功的资格。他们一直在做梦,而且此梦还没破灭,别的梦已经开始。具体到行动上,就是开始一项工程,还没完工就被抛在一边奔向下一项“大工程”,而他们的那些追随者就成为他们理想的买单人。

大买卖追逐者的第三个特点是自我意识强烈,不注重细节。这类人普遍认为他们比周围的普通人都要优秀,有比其他人更出众的想法,他们的想法要比现在普通人所做的事重要得多。而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伯乐或者一个机会把想法变为现实,从而扬名世界。他们渴望成功,但并不注意培养自己掌握通往成功的技能和细节,甚至会下意识地回避通往成功路上的困难和责任。简单来说,他们很不切实际。

大买卖追逐者容易沉迷于成功的幻想当中。他们往往爱幻想成功后会如何如何,并且不可自拔。有理想、有梦想是很美好的一件事,那代表着希望和目标。但在通往梦想成功的道路上需得避免成为一个“大买卖追逐者”。仔细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症下药:

第一,重新了解、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准确定位,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自己的位置。

第二,养成有助于成功的良好习惯,并坚持下去。

第三,从空想中抽离,制定可行的小目标,一步一步实现,最终走向成功。

担忧型——患得患失的习惯

案例重现

林家乐是清华大学光通信专业的博士,毕业之后在一家跨国公司的光通信研发部门做研发专员,年薪以百万论。但他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却已经华发早生,面目苍老。毕业五年后的同学聚会上,他的变化让读博期间的好朋友李伟吃惊不已。聚会后的谈心,林家乐对李伟倾诉了心中的忧虑。

林家乐从小聪明,学习成绩优异,是他们那个小乡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而且还是清华大学。村里的人都以他为傲,还一块儿给他凑了大学第一年的学费。他背负着全村人的希望来北京上学,大家的赞扬和期望对林家乐来说是一种荣誉,但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压力。

他怕父母失望,他怕再不能做村里人口中的骄傲。他读完本科被保研,然后又去读博。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林家乐迟迟不能完稿,总觉得自己的毕业设计不够优秀,自己的论文不够完美,这一拖,他的博士学位延期到第六年才拿到。

毕业后,林家乐凭着优秀的学位敲开了某集团的大门。在公司里,因为外资公司的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尤其残酷,所以他一直很谨慎小心,生怕出错。他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努力表现,想要竞争研发主管的职位,但是却没得到部门经理的认可,经理认为他太过优柔寡断,做事不够干脆利索,独立性不强。

现在,林家乐患得患失得厉害,总怕哪一点惹上麻烦而被解雇,更怕失业之后没法向父母和爱人交代,让他们失望。每天,他总是最早到办公室,最后一个走。

林家乐告诉老朋友李伟,自己现在患有严重的焦虑症和失眠症。

案例剖析

案例中的林家乐其实是典型的担忧型拖延症者。这在上学期间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从博士论文拖到第六年才完成就可以看出;到了工作期间,他的症状已经算是严重了,焦虑和失眠是拖延症引起的衰竭性生理症状。

林家乐从开始上学到工作期间,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他特殊的成长背景使他害怕辜负了乡亲的厚望,在工作上想要获得上司的认可而不得,这一切导致了他如今的状况。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忧:高考的学生会担忧要是我没考上好大学父母会不会难过;上班族可能会担忧如果这次的绩效考核不达标,领导会不会对我的表现失望……害怕失败的心理因素使得他们用拖延来应付可能到来的失败,或者因为害怕失败而努力在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造成了拖延。

担忧型拖延症者经常有这样一种心理假设: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个人能力,我的个人能力体现了我的存在价值,所以我做的事情体现了我的价值。即自我价值=能力=表现,三者是等同的关系。于是,拖延者就陷入了继续拖延的怪圈,用“自我妨碍”即拖延的策略来做借口,永远不去评估、认识自己真正的能力底线在哪里。

担忧型拖延症者这种患得患失的习惯究其根源其实主要有三种:一是因为曾经犯过错招致过批评或处罚,而导致后来总是瞻前顾后害怕再犯错;二是因为无法得到自己重视的人的肯定,如师长、父母等;三是害怕让对自己赋予厚望的人失望。

在这种焦虑之中徘徊,久而久之会造成很大危害。他们太注重周围人的感受,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总摆脱不了“要是发生……可怎么办”的想法,精神上容易陷入紧张状态,如坐立不安、左顾右盼等,有的还会养成咬手指的坏习惯,他们总是害怕出错,总是不断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不能独立做出决断,甚至会患上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病。

担忧型的拖延症,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但怎样让这种担忧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第一,经常外出活动,放松身体和精神。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身体会使人的精神饱满勃发,处于振奋的状态。身体和精神的放松有助于缓解压力,远离焦虑和担忧。

第二,多与人交流沟通。俗话说,与人交换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但与人交换思想就拥有两种思想。多与人交流沟通,在放松精神、缓解焦虑外,还可以学习请教别人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

第三,随心而动,解放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和评价,不要用理性的思想来束缚自己,让自己随心所欲一下,让自己放松自由一下,多注重自己的感受。一个人只有内心真正强大,才能对抗外来的各种压力,才能了解自己真正的价值,确立正确的目标,不为周围人所动,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拖延症到处都有,无法根除,我们所能做的是认清它的根源,并利用一切手段阻止它影响和主导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按照自己构建的价值体系健康乐观地生活,不被它所扰,即使它还存在着,我们也能乐在其中。

叛逆型——一直想另辟蹊径

案例重现

李晓菡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作为导师一手带起来的六名学生之一,她是唯一的女生,按说她在项目组里应该十分吃香才是,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她是最常被批评的那个人。

李晓菡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导师,她觉得他是一个十分专横的人。他们所在的项目组成员经常加班加点做实验,有时候正有事情,可导师一个电话过来就得无条件地赶去实验室。再加上亲眼看到导师请学校领导吃饭,她觉得导师就是一个被金钱驱使的、剥削研究生劳动成果的万恶资本家。

于是,对于导师布置给她的任务和研究,她总是下意识地去拖,心中总有抵触情绪。这样的结果就是,她的行为让导师的项目进度远远落后于预期进度。导师对她大为光火,却又加重了她心底对导师的不满。而事后,课题组的几个同学也有意无意地疏远了她。

李晓菡的亲密朋友不多,跟她关系最好的是上铺的李玉。她经常跟李玉抱怨说成人的世界太复杂、太肮脏,真想回到小时候之类的话。

李玉有时候会笑她长不大。但这次又听她说导师因为她的工作拖延导致整个工时进度落后的事情,听她话里话外透着一些幸灾乐祸和小手段得逞的快意,李玉不禁想要和好朋友做一番深谈。在李玉刻意的套话和开导之下,李晓菡渐渐在好朋友面前敞开了心扉。

李晓菡从小就是个很乖巧懂事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她小小年纪就很体谅父母,学习成绩很优异。

初二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老师来找她,问她能不能把她写的一篇作文让初三的一个姐姐用一下拿去参加作文评比。她心里当时有些抗拒,但面对一向和蔼的班主任,柔顺惯了的她还是答应了。后来作文得了省一等奖,那位姐姐也因此中考加分顺利进入了高中。但她却对此事始终耿耿于怀。

可能从那时开始,她就拒绝长大,拒绝进入成人的世界,对看到的一些表象想当然地抨击。就比如完成导师的课题任务,她就觉得这完全是为导师干活。于是,她就消极怠工,用拖延来达到“报复”导师的目的。

类似的事情还有其他的一些,她有时候甚至会对自己的这种“小小的叛逆”手段感到满足,心情愉悦。

案例剖析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李晓菡的行为完全是一种孩子气的自欺欺人的行为。她搞破坏、耍小手段,并且为此沾沾自喜,自以为独辟蹊径地找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孰不知这是一种病态的叛逆行为。因为在她沾沾自喜之后她并没有变得更快乐,反而使状况变得更糟,项目完不成,导师恼她,课题组的同学也埋怨她,她变得孤立无援,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她。

李晓菡因为小时候的事情而有了心理阴影,不再信任大人,觉得成人的世界肮脏又复杂,这从她对导师的偏见中就可以看出。她下意识或故意拖导师后腿,实行自己的无声反抗,这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相像。

在做完这些以后,她可能还会觉得自己伸张了正义,很洁身自好、特立独行。她亲密的朋友不多,这应该与她爱抱怨的习惯和孤傲高洁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想要与一个整天充满负能量的人相处。

这类人不擅长与人沟通,因为他们总是对别人怀有敌意。他们自己做事拖拖拉拉,因为他们觉得做成一件事很难,别人会在后面出阴招儿。这也源于他们对外界环境的不信任。

叛逆型拖延症者是这样一类人: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尔雅,而实际上却喜欢制造一些冲突或消极反抗;他们最喜欢“阳奉阴违”,言语间迎合别人,对于别人的建议或提醒看似接受,但行动上却仍旧我行我素;他们生性悲观,总觉得别人要对自己不利,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个世界;他们有时候情绪不太稳定,攻击性很强。

有叛逆型拖延症的人其实绝大部分心理上不太成熟。他们虽然拥有成年人的外表,但却没有形成成年人的心智。他们不擅长社交,甚至惧怕社交。他们常对生活充满怨恨。

由于不成熟的人际处理方式,他们常陷自己于孤立之中,从而又加深自己的怨恨。他们对待工作和生活常常用拖延的手段来作为报复。这类人由于情绪起伏大,又孤立自闭,思想偏执,很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的衰弱和病变。

这种类型拖延症的成因,有专家解释,一是因为儿童时期发生的一些误解,导致自己错怪他人;二是因为曾受到他人的伤害,因而对外界存有敌意。

那么拥有这种拖延症或已经有类似倾向的人如何化解这种窘况呢?

首先,要学会宽容。人要向前看,忘记以前曾经伤害过或者拒绝过你的人。人总沉湎于过去,反而会丢失了现在和未来。

其次,努力丢掉自己内心阴暗的思绪,审视自身积极的因素,敞开心扉,让别人靠近,多与人沟通,修正自己的世界观。

最后,学会爱自己。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只有自己愉悦了,才会带给别人快乐。

戏剧型——恋上了戏剧性的理由

案例重现

高强一直被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们称为“奇人”,因为他总是能做到旁人看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高强在一家图书公司工作,经常要做跟图书配套的课件或者光盘。有一次,主管交给他一项任务,要求他在三天之内完成两本书的课件制作。这样的要求颇为严苛,因为按照平时的工作进度,三天才能完成一本书的课件制作,但高强却一口答应了下来。

然而高强在答应了之后却并没有立刻开始,而是不紧不慢地处理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之后还帮发行部门的同事出外勤、做样书,并对作者进行家访。

高强的同事们都很担心他完不成,因为主管是个说话很不客气的中年妇女,都提醒他赶紧先把课件完成好交差,其他事情先放放也是可以的。但高强却笑着说没关系,肯定能完成。

同事们都不相信,这就剩两天了,三天还觉得时间紧,何况两天呢!高强在最后两天的时间内,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全力冲刺,在最后的期限之前当着全办公室同事的面把做好的课件交给了主管。

虽然他做的课件并不出色,只是中规中矩,但他在最后一刻爆发出让人惊叹的战斗力并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办公室的人都啧啧称奇,都说他太“牛”了。

案例剖析

高强在最后期限来临之前完成了任务,虽然任务完成得并不出色,但仍然受到了大家的赞叹,觉得他简直创造了奇迹。

对于高强来说,他自己应该很享受这种被注目的满足感。

其实,高强本来可以在期限内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的,因为处理手头无关紧要的事和帮助别的同事,在紧急的任务面前本来都是可以推开的,但他却一直在拖延,一手制造了需要自己全力以赴、超常发挥的“紧要关头”,把自己逼到了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之后,扮演了一个把这种境况转危为安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他有戏剧性拖延症,不这样做,他就没有什么能向外彰显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就没办法享受那种“与众不同”的满足感。

回想一下,你或你周围的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于这样一种情况:某次课堂上老师讲诸葛亮的《出师表》,这时班上有个小子突然大声说他会背,然后在老师的允许下,他一字不差地背诵全文。然后站在那里扬扬自得地接受老师赞许的目光和同学们的惊叹和崇拜。

其实,这个同学为了今天的一鸣惊人私下里下了很多功夫,在其他学科的课上还在默默背诵课文,甚至拖延了其他学科的作业。这个同学,就是典型的戏剧型拖延症者。

戏剧型拖延症者有一种唐吉诃德式的浪漫主义英雄情结。他们喜欢别人对自己“非常人所能及”的能力表现出惊叹和赞扬。他们总是幻想各种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并将自身置于其中。他们总是制造戏剧性的冲突以彰显自己。

他们整天东奔西走,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却注意力分散,多为不知所谓的梦想家或夸夸其谈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交际能力极强,煽动性极强,常常会拖累别人陷入闹剧和冲突之中。

这类人因为难以找到生活的平衡点从而容易走极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戏剧性心理,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造戏剧性的冲突,因而造成拖延,但过后却容易精力不济。戏剧性拖延症者精神压力很大,他们意志薄弱,易受到来自酒精和毒品的诱惑,以释放压力。这类人一般自杀率较高。

这类拖延症的成因,多半是因为此类人在其成长的环境中身边有此类型的拖延症者,或者是想以制造闹剧和戏剧性的冲突来得到他人的注意。

对号入座,你是否也是一个戏剧性拖延症者或者正有这种倾向呢?如果有,那该怎么办呢?

首先,对照上文所述,看自己是否是这类型的人,如果是,就勇敢面对。

其次,面对一切都要客观。客观地为人处世,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状态和行为,消除制造戏剧性冲突的可能性。

再次,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以积极正面的话语来肯定自己、鞭策自己。例如,要对自己说,因为工作质量完成出色而得到的赞扬,要比因为牺牲自己的健康超负荷完成工作而得到的赞叹更能让人满足。

最后,将这种畸形的、想要表现自己“与众不同”“能力超群”的压力转化为正能量,转化为对生活的激情,用一种积极的方式释放出来。

人人都不甘于平凡,人人都想要自己“与众不同”,都可能幻想过自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但应该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来表现,而不是采用戏剧性拖延。

愤怒型——总是一味地付出

案例重现

吴敏是个博士生,她外表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性格却很开朗,又因为她平易近人,爱帮助人,在朋友圈中人缘很好。

但她现在却很苦恼,原因是导师交给她的课题和论文她一拖再拖,坐在电脑前总会忍不住去看网页、玩小游戏,即使很无聊,也无法把心思专注到课业上。她知道自己有了拖延症,为了不再这样下去,她决定去看心理医生。

在医生那里,医生首先要求她描述一下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及时间安排。在列出了一天的时间安排后,医生发现她每天睡觉7.5个小时,锻炼只有30分钟,用于课业和工作的时间只有不到3个小时,其他时间零散地分布在跟朋友吃饭、聊天、玩游戏以及闲逛上面了。这其中陪朋友的时间占据了一多半。

医生要求她讲讲自己的家庭和童年。吴敏说她从小就是很让父母放心的孩子,成绩优异。从初中就开始住校,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她的事情父母一般很少过问,像是诸如报考学校这类的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因为父母很信任她。在父母心中她是一个独立、坚强、聪明能干的孩子。上大学之后,家里有大事她的父母都会跟她商量着决定。

吴敏还有一个弟弟,但从小成绩不好,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独立性不强。她弟弟初中时,摔断了腿,全家人都很心疼弟弟,都觉得应该更好地照顾他。现在弟弟上班了,父母还每天打电话叮嘱加衣添饭之类的小事。亲戚朋友见到她都会说:“你弟弟不争气,以后家里都靠你了!你爸妈那么听你的话,你就是家里的‘主心骨’! ”

其实吴敏心里有点抵触亲戚说的这些话,但是她也下了决心,立志出人头地,让家人活得开心。如今她现在却整天拖延,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没有管好自己,对父母和导师很愧疚。

医生在听完她的叙述后,问吴敏是否享受这种“主心骨”的地位。吴敏说她从来没考虑过这种问题,只是觉得照顾家人天经地义。医生又问她,如果有一天你失败了,再也承担不起家人的依靠,你要怎么办?

这时,吴敏问医生,既然她那么不想让父母失望,想要成为他们的依靠,为什么还会拖延?医生给她举了个例子:一块长五米的木板放在地上时人能很轻易地走过,但若是把它架在两幢高层建筑之间,一头是她,另一头是她所追求的东西,她会因为恐惧摔下去而对所追求的东西止步不前。她太害怕摔下去的结果,那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而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害怕失败之后不再被需要。

吴敏很认同医生的话,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首先,她把自己的时间从一切无关紧要的事情中解放出来,学会对无关紧要的事情说“不”。比如,吴敏列出的一天时间表中,陪朋友聊天逛街的时间过多,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要与朋友交际,而应该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是答应还是拒绝。认识时间的真正价值,摆脱过分给予的习惯,把这些时间用在为自己创造价值的事情上。其次,放下心中因休息而生出的内疚感,学会享受生活,在付出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帮助。最后,放下心中对于失败和不被需要的恐惧,做最坏的准备。

案例剖析

吴敏身上具有愤怒型拖延症者的特征,愧疚、恐惧、给予,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她的生活失衡。案例中的医生针对她的情况给予了很中肯的建议。

愤怒型拖延症者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味地付出,心里总是背负着一定的压力。这种类型的拖延症者陷在一个拖延的怪圈里面,他们用各种策略来拖延,但内心明白这是一种借口,所以对自身的评价也极低。

他们太过关注周围人的需求,总是与人为善,很少拒绝别人,这是他们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手段。他们内心总觉得付出、给予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为此,他们也不愿麻烦别人,任何事情都自己一并承担。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一直使自己处于不闲的状态,但事情却并没有处理多少,只是拖延,对于休息和享受等却充满内疚感。

这种类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自卑,自我评价低,但又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于是觉得自己只有不断地付出、帮助别人,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二是幼年时期的影响,可能从小就被迫扮演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或者承担着来自亲朋好友和师长强加的愿望。

患有愤怒型拖延症的人,他们的身体一般都不太好。因为身心压力很大,他们一直主动承担很大的工作量,这极容易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并且很少有锻炼的时间,心理上更是因为背负的期望和责任过大而不得喘息。

身体和心理的极大负重,加上他们又不愿请求帮助,就容易造成生活失调、身体素质下降,从而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对于此类的拖延症者,除了上述案例中的一些建议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不要过于苛责自己,应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断地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

第二,在生活和工作上要分清主次。生活是自己的,自己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注意自己的健康。父母和爱人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其次才是学习和其他。千万不要因小失大,不要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凌驾于重要的事情之上。

同类推荐
  • 心灵深处的秘密:荣格分析心理学

    心灵深处的秘密:荣格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也衍生出了沙盘游戏疗法等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心灵深处的秘密:荣格分析心理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沙盘游戏疗法:表达性艺术疗法以及其他深度心理学技术使用者必须了解的,也是追求心灵成长的普通人必须了解的。
  • 72招让你教出最懂事的孩子

    72招让你教出最懂事的孩子

    内容提要 本书从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教会孩子学会与人交往、让孩子快乐起来、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行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入手,讲解了孩子不懂事的原因,就怎样培养一个懂事的孩子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什么每次谈判,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仍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看穿?为什么每次约会,你都无法走进TA的大脑、弄清TA在想什么,最终不欢而散?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而那个比你“懒惰”的人却能步步高升?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或者为什么那样?《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要告诉你的,就是关于这些“为什么”的真相,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真相,使事业更成功,使人生更幸福。《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关键词:微表情。全书由七章组成,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咨询经验,从身体和情感的关系角度,全面解析了身体语言背后的微妙心理,让你在商场、职场、情场无往不利!
  • 在终点相遇

    在终点相遇

    我们过去的人生经历塑造了我们当前的思维模式。我们会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思考某件事,看待某个人,解决某个问题。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这样做时,事情恍然大悟,他人可以理解,问题迎刃而解。然而我们在一生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事、一些人、一些问题,让我们觉得“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对我?!”“方法怎么就行不通?!”事实上,作者认为,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制造了我们的问题,而我们又在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换个思维模式看问题,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在本书中,作者结合心理学家弗洛姆关于人性的思考、埃利斯的ABC理论、埃里克森关于身份认同的观点,并融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带我们踏上了一场无意识探索之旅。
  • 读心神探:FBI心理侧写术

    读心神探:FBI心理侧写术

    大卫·芬奇执导高分美剧《心灵猎人》原著作者、FBI传奇特工约翰·道格拉斯亲口讲述历史奇案。他是FBI最具传奇色彩的特工、最顶尖的罪犯人格画像专家,现代犯罪调查分析的开创者,被誉为“现代歇洛克·福尔摩斯”。他是《沉默的羔羊》中的特工杰克·克劳福德的原型,并且是《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等犯罪电影的专家顾问。自文明开创以来,每一件骇人听闻的犯罪案件无不牵涉到这样一个冷酷的基本问题。把自己摆在这些家伙的位置,抑或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根本不好玩。不过,这就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我们在犯罪现场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使我们对那个作案者有所了解,通过尽可能广泛地研究各类案件并与凶手本人交谈,我们学会了破译那些线索,就像医生评估不同的症状以诊断病情。在联邦调查局的调查支援科,我们所从事的这些侧写和犯罪现场分析,就是要试图解答这一问题。
热门推荐
  • Boss太磨人:总裁,结婚吧

    Boss太磨人:总裁,结婚吧

    “做我的女人,为我生孩子,这就是你以后的日子。”本想赚赚外快,却一下子成了这个结果?面对巨额的医疗费她的内心不断纠结,母亲意外被害死,她下定决心要复仇。前任出现,面对艰难抉择,她该如何选择?他们能否在因为爱情再次相遇?
  • 见习魔法师

    见习魔法师

    不一样的复活祭祀,不一样的魔王争霸,不一样的神兽与传说,尽在见习魔法师……
  • 异类之脑:解码天才与恶魔的行动、思想、心理

    异类之脑:解码天才与恶魔的行动、思想、心理

    关于异类人生、奇特心理、疯狂大脑与神秘历史的关系,你了解多少?罗伯特·卡普兰是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家、法庭辩护医师,他以名声显赫或恶名昭彰的历史人物为对象,探索这些“非正常人物”的大脑结构如何对其心理疾病产生决定性影响,最终改变了他们的一生,甚至人类历史的轨迹。从达·芬奇到梵高、弗里达,从开膛手杰克到国际间谍、希特勒,从超级作家到亿万富豪、超级骗子……罗伯特·卡普兰对这些机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对历史造成极端影响的人物都有着超乎寻常的大脑。而且,“变态”的大脑造就了“变态”的心理,进而导致了常人所无法预知的人生走向。罗伯特·卡普兰写就的《异类之脑》这本书,既是一本关于“异类个体”的传奇,又是一本关于“异类大脑”的总结,更是一本关于“异类心理”的探秘。通过罗伯特·卡普兰的缜密梳理,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脑科学新知,发现大脑状态与人类思想、行为的息息相关,见证大脑左右人类历史的神奇力量。
  • 繁星复文立

    繁星复文立

    那……就放肆这一回吧,这是自己心心念念怀念了五年的人啊!国外的每一次思念都会带来揪心般的难受,心口恍若被挖掉了一大块,那种巨大的空洞带来的疼痛让她无数次的落泪。现在,这个人,在亲吻她。恍然就像是梦,就让她放肆一回吧,忘了背叛和曾经的难过。她只想享受这一刻的相拥亲吻。“星满,”付文立压低的嗓音呢喃着她的名字:“在国外的五年,也许是漂泊,也许是停靠,但都不是你的终点,不是你的港湾。星满,回来吧。”星满扶着座椅的手指渐渐收紧,两眼直视着付文立:“也许你还欠我一个解释。”
  • 皇极御剑

    皇极御剑

    吾持此剑,而御皇极。尸山血海,定鼎九州。一式横扫江湖斗,三式初成百夫愁。五式练就朝堂忧,七式乱刃万军谋。情爱痴缠,离乱别恨,嗔怒贪欲,恶念难断若说道,唯有慢慢道来。
  • 青龙寺求法目录

    青龙寺求法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拯救男配计划

    拯救男配计划

    是不是心疼那些英俊貌美、财大气粗、深情专一、或温柔或妖娆或霸气或俊逸的男配们?是不是每次为他们的黯然退场而心碎憔悴?是不是很那些什么都不懂却践踏男配一颗红心还要死死咬住男主不放的小白花玛丽苏?没问题,我们有《拯救男配计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谋略始祖:姜尚

    谋略始祖:姜尚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 图解曾国藩家书

    图解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包含书信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