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900000001

第1章 我的梦

大概是一九七二年春天吧,我“解放”已经很久了,但处境还很困难,心情也十分抑郁。于是决心向领导打一报告,要求故乡“体验生活,准备写怍”。幸蒙允准。一担行囊,回到久别的故乡,寄食在一个堂侄家里。乡亲们庆幸我经过这么大的“运动”,安然生还,亲戚间也携篮提壶来问。最初一些口了,心里得到不少安慰这次回老家,实际上是像鲁迅说的,有一种动物,受了伤,并不嚎叫,挣扎着回到林子里,倒下来,慢慢自己去舔那伤口,求得痊愈和平复。

老家并没有什么亲人,只有叔父,也八十多岁了。又因为青年时就远离乡土,村子里四十岁以下的人,对我都视若陌生。

这个小村庄,以林木著称,四周大道两旁,都是钻天杨,已长成材。此外是大片大片柳杆子地以经营农具和编织副业。靠近村边,还有一呰果木园。

侄子喂着两只山羊,需要青草。烧柴也缺。我每天背上个柳条大筐,在道旁砍些青草,或是拣些柴棒。有时到滹沱河的大堤上去望望,有时到附近村庄的亲戚家走走。

又听到了那些小鸟叫;又听到了那些秋虫叫;又在柳林里拣到了鸡腿蘑菇;又看到了那些黄色紫色的野花。

一天中午,我从野外回来,侄子告诉我,镇上传来天津电话,要我赶紧回去,电话听不清,说是为了什么剧本的事。

侄子很紧张,他不知大伯又出了什么事。我一听是剧本的半,心里就安定下来,对他说:

“安心吃饭吧,不会有什么变故剧本,我又没发表过剧本,不会再受批判的。”

“打个电话去问问吗?”侄子问。

“不必了。”我说。

隔了一天。我正送亲戚出来,街上开来一辆吉普车,迎面停住车上跳、一个人,是我的组长。他说,来接我冋天汴,参加创作一个京剧剧本。各地都有“样板戏”了,天津领导也很着急。京剧团原有一个写抗日时期白洋淀的剧本,上不去。因我写过洋淀,有人推荐我。

组长在谈话的时候,流露着一神神色,奸像是为我庆幸:领导终于想起你来广。老实讲,我没有注意去听这些。剧本上不宏找我,我能叫它上去?我能叫它成了样板戏?

但这是命令,按目前形势,它带有半强制的性质。第二天我们就冋天痄了。

回到机关,当天政工组就通知我,午市里有首长要来,你不要出门。这一通知,不到半天向我传达二次。我只好在办公室呆呆坐着。首长没有来。

第二天,工作人员普遍检杳身体。内、外科脑系科,耳鼻喉科、楼上楼下,很费时间。我正在检査内科的时候,组里来人说:市文教组负责同志来了,在办公室等你。我去检查外料,又来说一次,我说还没检査牙。他说快点吧,不能叫负责同志久等。我说,快慢在医生那里,我不能不排队呀。

医生对我的牙齿很夸奖了一番,虽然有一颗已经叫虫子吃断了。医生向旁边几个等着检查的人说:

“你看,这么大的年岁,牙齿还这样整齐,卫生工作一定做得好运动期间,受冲击也不太大吧?”“唔。”我不知道牙齿整齐不整齐,和受冲击大小,有何关联,难道都要打落两颗门牙,才称得上脱胎换骨吗?我正惦着楼上有负责同志,另外,嘴在张着,也说不清楚。

回到办公室,组长已经很着急了。我一看,来人有四五位。其中有一个熟人老王,向一位正在翻阅报纸的年轻人那里呶呶嘴,暗示那就是负责同志。

他们来,也是告诉我参加剧本创作的事:我说,知道了。

过了两天,市里的女文教书记,真的要找我谈话了,只是改了地点,叫我到市委机关去。这当然是隆重大典,我们的主任不放心,亲自陪我去。

在一间不大不小的会议室里,我坐了下来。先迸来一位穿军装的,不久女书记迸来了。我和她在延安做过邻厉,过去很熟,现在地位如此悬殊我既不便放肆,也不便巴结。她好像也宵点矛盾架子拿得太大,固然不好意思如果一点架子也不拿,则对于旁观者,起码有失威信。

总之,谈话很简单,希望我帮忙搞搞这个剧本。我说,我没有写过剧本。

“那些样板戏,都看了吗?”她问。

“唔,”我回答。其实,罪该万死,虽然在这些年,样扳戏以独霸中夏的势焰,兗斥在、音、美、剧各个方面,直到前,我还没有正式看过一出、一次。因为我已经奋十几年不到剧场去了我有一个收音机,也常常不开。这些年,我特别节电一天晚上,左者那个剧本的试演。见到几位老熟人,也没有谈什么,就进了剧场。剧场灯光暗淡,有人扶持了我。

这是一本写白洋淀抗日斗争的京剧。过去,我楚很爱好京剧的,在北京当小职员时,经常节衣缩食,去听富连成小班。有些年,也很喜欢唱。

今晚的印象是:两个多小时,在舞台上,我既没有能见到白洋淀当年抗日的情景,也没有听到我所熟悉的京戏。

这是“京剧革命”的产物。它追求的,好像不是真实地再现历史,也不是忠实地继承京剧的传统,包括唱腔和音乐。它所追求的,是要和样板戏“形似即模仿“样板”。它的表现特点为:追求电影场面,采取电影手法,追求大的、五光十色的、大轰大闹、大哭大叫的群众场面它变单纯的音乐为交响乐队,瓦釜雷鸣。它的唱腔,髙亢而凄厉,冗长而无味,缺乏真正的感情。演员完全变成了政治口号的传声筒,因此,主角完全是被动的,矫揉造作的,是非常吃力,也非常痛苦的繁重的唱段,连续的武打,使主角声嘶力竭,假如不是青年,她会不终曲而当场晕倒。

戏剧演完,我记不住整个故事的情节,因为它的情节非常支离;也唤不起我有关抗日战争的回忆,因为它所写的抗日战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甚至可以说是不着边际。整个戏镑鼓喧天,枪炮齐鸣,人出人进,乱乱哄哄。不知其何以开始也不知其何以告终。

第二天,在中国大戏院休息室,开座谈会,我准备了一个发言提纲。参加会的人很不少,除去原有创作组。主要演员,剧团负责人。还有文化局负责人,文化口军管负胄人。夭津日报还派去广一位记者我坐在那里,斟酌我的发提纲。忽然,坐在我旁边的文化兄负责人,推了我一下。我抬头一看,女书记迸来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我也跟着站了起來。女?记在我身边坐下,会议幵始。

在会上,我谈了对这个戏的印象,说得很缓仲,也很真诚。并谈了对修改的意见,详细说明时冀中敗和白洋淀一带抗日战争的形势,人比斗争的特点,以及敌人对这一地残酷妇荡的大概是因为我讲的时间长广一些别的人没有再讲什么。女书记作了一些指七,就散会了。

砬来我才知道,昨天没有人讲话,并不是同意了我的意见。在以后只有创作组人员参加的会上,旧有成员,开始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使我感到,这些反讨意见,并不纯悴属于创作方面而是暗示:

一、他们为这个剧本,已经付出广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如果按照我的主张,他们的剧本就要从根本上推翻。

二、不要夺取他们创作样板戏可能得到的功劳。

三、我是刚刚受过批判的人物,能算老几。

我从事文艺工作,已经有几十年,所谓名誉所谓出风头,也算够了。这些年,所遭凌辱,正好与它们抵消。至于把我拉来写唱本,我也认为是修废利旧,并不感到委屈。因此,我对这些富于暗示性的意见,并不感到伤心,也不感到气愤。它使我明白了文艺创怍的现状。使我奇怪的是,这个创作组,曾不只一次到白洋淀一带,体验生活进行访问,并从那里弄来一位当年的游击队长,长期参与他们的创作活动。为什么如此无视抗日战争的历史和现实呢?这位游击队长,战斗英雄,为什么也尸位素餐,不把当年的历史情况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呢?

后来我才明白,一些年轻人,一些“文艺单命”战士,只是一心要“革命”,一心创造祥板已经迷了心窍,是任何意见也听不进去的。

不知为了什么,军管人员在会上支持我的工作,因此,剧本讨论仍在进行。

这就是目前大为风行的集体创作:每天大家坐在一处开会,今天你提一个方案,明天他提一个方案,互相抵消,一事无成。积年累月,写不出什么东西,就不足为怪了。

夏季的时候,我们到白洋淀去。整个剧凹也去,演出现在的剧本。

我们先到新安,后到王家寨,这是淀边上一个比较大的村庄。我住在村南头(也许不准确,因为我到了白洋淀,总是转问,过去就发生过方向错误)一间新盖的、随时可以放眼水淀的、非常净的小房里。

房东是个老实的庄稼人。他的爱人,比他年轻好多,非常精明。他家有几个女儿,都长得秀丽,又都是编席快手,一家人生活很好。但是,大姑娘已经年近三十,还没有定婚,原因是母亲不愿失去她这一双织席赚钱的巧尹。大姑娘终默默不语。她的处境,我想会慢慢影响下面那几个逐年长大的妹妹。母亲固然精明这个决策,未免残酷了一点。

在这个村庄,我还认识了位姓魏的干部。他是专门被派来招呼剧闭的,在这一带是有名的“瞎架起先,我不知谨这个词儿,后来才体会到,就是好摊事管事的人。凡是大些的村庄,要见世面,总离不开这种人。为村子黾的猪只到处跑,苍蝇到处飞,我很快就拉起痢来,他对我照顾得很周到住了一程子,我们叉到了郭里口。这足淀里边的一个村庄,当时在生产上。好像很有点名气经常有人参观在大队部,村子部为我们举行了招待会,主持会的是村支部宣传委员刘双库。这个小伙?,听说在新华书店工作过几年,很有口才,还有些派头。

介绍到我,我说要向他学习时,他大声说:“我们现在写的白洋淀。都是从你的书上抄来的。”使我大吃一惊。后来一想,他的话恐怕有所指吧。

当天下午,我们坐船去参观了他们的“围堤造田”。现在,白洋淀的水,已经很浅了湖面越来越小,芦苇的面积,也有很大缩减,荷花淀的规模,也大不如从前广。正是荷花开放的季节,我们的船从荷丛中穿过去。淀里的水,不像过去那样清澈,水草依然在水里浮荡,水禽不多,鱼也很少了确逛用大堤围起了一片农场。据说,原是同门陈调元家的苇荡实际上足苇荡遭到了破坏。粮食的收成,不一定抵得上苇的收成,围堤造田,不过是个新鲜名词。所费劳力很大,肯定得不偿失的。

随后,又组织了访问。因为剧本是女主角,所以访问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几位妇救会员,其中一位名叫曹真。她已经四十多岁了。她的穿着打扮,还是三十年代样式:白夏布短衫,长发用一只卡子束拢,搭在背后。抗日时,她是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在芦苇淀中的救护船!她曾多次用嘴哺养那些伤员。她的相貌,现在看来,也可以说是冀中平原的漂亮人物,当年可想而知。

她在二十岁时,和一个区干部定婚,家里常常掩护抗日人员,就在这年冬季,敌人抓住了她的丈夫,在冰封的白泮淀上,砍去了他的头颅。她哭喊着跑去,收回丈夫的尸首掩埋了。她还是做抗日工作。

全国胜利以后,她进入中年,才和这村的一个人结了婚。她和我谈过往事,又说:胜利以后村里的宗派斗争,一直很厉害。前些年,有二十六名老党员,被开除党藉,包括她在内,现在,她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她们的组织问题。她知道,我是无能为力的,她是知道这些年来老干部的处境的。但是,她愿意和我谈谈,因为她知道我曾经是抗日战并写过这一带的抗日妇女。

在她面前,我深感惭愧。自从我写过几篇关于白洋淀的文章,各地读者都以为我是白洋淀人,其实不是,我的家离这里还很远。

另外,很多读者,都希望我再写一些那样的小说。读者同志们,我向你们抱歉,我实在写不出那样的小说来了。这是为什么?我自己也说不出。我只能说句良心话,我没有了当年写作那些小说时的感情,我不愿用虚假的感情,去欺骗读者。那样,我就对不起坐在对面的曹真同志。她和她的亲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流过真正的血和泪的。

这些年来,我见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甚至刻骨铭心的,是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它与抗日战争时期的现实生活,大不一样,甚至相反。抗日战争,足中国共产觉领导的一种神圣的战争。人民作出了重大的牺牲。他们的思想、行动升到无比崇高的境界。生活中极其细致的部分也充满了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操。

这些年来,林彪等人,这些政治骗子,把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十部和人民,践踏成了什么样子!他们的所作所为,反映到我脑子里,是虚伪和罪恶。这种东西太多了,它们排挤、压抑,直至销毁我头脑中固有的,真善美的思想和感情。这就像风沙摧毁了花树,粪便污染了河流,鹰枭吞噬了飞鸟。善良的人们,不要再责怪花儿不开、鸟儿不叫吧!它受的伤太重了,它要休养生息,它要重新思考,它要观察气候,它要审视周囿,我重游白洋淀,当然想到了抗日战争。但是这一战争,在我心里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它好像是在前一生经历的,也好像是在昨夜梦中经历的。许多兄弟,在战争中死去了,他们或者要渐渐被人遗忘。另有一部分兄弟,是在前几年含恨死去的,他们临死之前,一定也想到过抗日战争。

世事的变化,常常是出于人们意料之外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血和泪。

坐在我面前的女战士,她的鬓发已经白了,她的脸上,有很深的皱纹,她的心灵之上,有很重的创伤。

假如我把这些感受写成小说,那将是另一种面貌,另一种风格。我不愿意改变我原来的风格因此,我暂則决定不写小说。

但是现在,我身不由主,我不得不参加这个京剧脚本的讨论。我们回到天津,又讨论了很久还是没有结果。我想出一个金蝉脱壳之计:自己写一个简单脚本,交上去,声明此外已无能为力。

我对京剧是外行,又从不礼拜甚至从不理睬那企图支配整个民族文化的“样板戏”,剧团当然一字一句也没有采用我的剧本。

同类推荐
  • 老先生

    老先生

    本书是周实主编《书屋》杂志六年与部分作者的书信往来实录。作者如实记录、深情回忆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资中筠、流沙河、蓝英年等28位老先生的交往始末,并首次公开了这些老先生的书信手迹。读者既能从这些文字交往中读到《书屋》杂志很多重量级稿件发表背后的故事,又能感受到这群老知识分子的“先生之风”。
  •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本书主要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对20世纪以来英美汉学家的汉诗英译文本作了点面结合的研究,探讨了汉学家的汉诗英译同他们的文化身份、审美主体性、翻译认知能力、重构能力和解释能力之间的关系。职业汉学家、翻译家大都注重翻译的忠实性,把翻译作为文学分析的一种手段,为文学研究服务。诗人翻译家则更注重汉诗译文的文学风味,因此,翻译呈现较大的变异性,有时近乎创作。两类翻译家的翻译批评也不能依据同一标准,要考虑各自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特征。总结他们的翻译思想、策略、传播和接受,对中国文学“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闲人遐想录

    闲人遐想录

    本书是英国现代最杰出的幽默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杰罗姆·克·杰罗姆享誉全球、从未停止印行的幽默散文随笔集,是读者阅读“一百本最佳著作”感到厌倦后的“调味品”,读者翻开这本书,会立刻被带进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此书虽是作者最看重的小说剧本之外的“雕虫小技”,却能长盛不衰一直吸引读者眼球,因为它蕴含了作者丰富的社会人生体验,是作者人情练达水到渠成的好文章:看似轻松幽默,却发人深思。他论说的题目,有些类似“一代宗师”培根,但杰罗姆比长他三百多岁的培根,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行文风格上,都很不一样,杰罗姆的随笔走的是松散、幽默一路。本书是众多译本里面最忠实准确体现原著幽默风格的一个译本。为了增添原著的幽默效果,还专门邀请了长期从事连环画(漫画)创作、有多部连环画(漫画)作品及画册出版的国画家刘宗征先生为本书插画。漫画与幽默文字相得益彰,可谓珠联璧合。
  • 万里踏歌

    万里踏歌

    党的十九大为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将万众一心,奋力拼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相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更加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习总书记讲:“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我愿意继续努力,用我的笔、我的诗,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鼓与呼,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 狼的故事

    狼的故事

    本书由几十个独立的“狼故事”组成,首次破译了关于狼的诸多密码。
热门推荐
  • 万界最强圣佛

    万界最强圣佛

    “何为佛?何为魔?”“所谓仙佛,不过是那蔑视众生的虚伪之徒,我虽生为妖魔,但谁准我一生为魔?”“九天之上,谁曾让我那一颗铁心为之颤动?”“我不曾有过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只来自于那个女孩的身上…”九霄之上,齐天大圣与那万界仙佛一战,却不曾想到,那仙佛竟将紫霞仙子抓了起来,这一天,齐天大圣,终究是低下了他那不可一世的头颅,定海神针,也是落在了地上…“肉身被封,家园被毁,我恨!我恨!”“一同来到人界的小子啊,你愿意接受我的传承,和我踏灵山,灭仙佛!”极寒之女,万佛之祖,所谓众佛,亦或者洪荒之域,轩辕之地,前世轮回又怎样,谁能拦我叶晨的脚步!若是你化为虚空,那我就踏破虚空!
  • 凤煞天下

    凤煞天下

    ★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角身心干净萌宝腹黑!萌宠无敌卖萌搞怪,共赴巅峰。★现代地狱级的大姐大,莫名穿越重生到异世废女之身,本命带煞,阴险狡诈,驭神兽,铸万器,练绝世丹药,一步一步踏上强者旅程!天罡乱,风云涌,身份莫测变幻,煞火焚尽,竟成了人人株之的妖女,红唇妖艳勾起,倾城妩媚的容颜又另多少人痴狂不改。★他是玄冥大陆巅峰级的导师,红眸似血,妩媚妖娆,他亦是君世王朝罗刹世子,绝美冷峻,只为她绽放温柔!★她,嚣张,腹黑,贪财,坑人,,该装时候装,该强时候强!尽显大姐本色!★他,冷情,腹黑,护短,妖孽,,该护的时候护,该宠的时候宠!尽显三好夫君本色!【
  • 重生女帝要上天

    重生女帝要上天

    推荐我的短篇《你是我迟来的守候》和新文《我家夫人又犯病了》她是九重玄界未来的女帝,一朝身死重生低等界面,掌扇白莲花,脚踩渣亲戚,神挡杀神,魔挡诛魔!唯一收拾不了就是身后这个总帮着她的男人,“开个价吧,我一次性付清。”“很好,回去清算。”男人二话不说强行把她掳回了家。某女看着满屋子宝贝,窃喜搬空,然后豪迈摆手,“走了,从此你我两不相欠。男人突然揽住她的细腰,凉薄威胁,“小落儿,聘礼都收了,你敢始乱终弃?”这是一个势均力敌,男强女强,联手虐渣,为亲人报仇,历经九死一生登上至尊巅峰的精彩故事!本文架空不喜勿喷,谢谢!(读者群:795643197)
  • 御剑封侯

    御剑封侯

    万安候去世不久,侯府惨遭灭门,万安候长子曲晨风化名陈风,踏上江湖,欲要寻找仇人报仇……形形色色的江湖展现在眼前,宗派、世家、朝廷。江湖,并不简单。曲晨风得奇人传功,武功一路飞进,也逐渐接触到了灭门惨案的真相。灭门惨案,竟牵扯到整个朝野江湖的势力对抗。
  • 放开那只猪妖,让我来!

    放开那只猪妖,让我来!

    苏欢自认能文能武,可偏偏自家公子不这么觉得。苏欢既卖得了猪肉,也卖得了萌。一身好武艺,还能和臭道士大战三百回合……道长:公子,此女乃猪!公子曰:猪?你见过如此蠢萌可爱的猪?道长:公子!她是妖!公子曰:妖?你见过打个水鬼就被打回原形的妖?道长:……
  • 我的弟子是孙悟空

    我的弟子是孙悟空

    【新书:天王巨星从签到开始】他见过盘古开天的震撼,他望过女娲补天的瑰丽,他从远古走来。从黑暗穿越黎明,从寒冬行向盛夏,以三千年为春,以三千年为秋,悠悠万载,不过弹指一春秋。他从慌乱到勇敢,从渺小到伟大,时光追不上脚步,终于,他回眸一望,你已为尘埃。他是天,是地,是通天大道,是永生不死,岁月长河,光阴斗转,他始终站在那里,不曾离去。【书友群639319367】
  • 故始酒馆

    故始酒馆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个故事,这里记录了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希望喜欢看小故事的你可以翻开这本书,看看他们的故事,是否和你的故事相似。
  • 红尘劫之十寸相思

    红尘劫之十寸相思

    那一世,那极寒的冰原,成就了他与她的初遇,他将她护在身后,挥剑救下了她,那一眼,她认定了他,他的心莫名的触动,可最终,他们还是错过;第二世,他是魔尊,而她是女娲后人……灼灼目光,心跳剧烈,仅那一刹那,温暖了那片刺骨的冰原极寒。红樱妖娆,枝叶扶疏,他们黄泉轮回千万年,只为赴那一场风花雪月,觅那一个心中唯一。
  • 重生之拐个男神

    重生之拐个男神

    这是个简单的平凡故事,吃货粗神经女主重生改变自己倒霉的命运,通过吃遇到隐藏吃货、高冷男神一枚。
  • 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六十年

    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六十年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专论和报告等形式,系统阐释国新中国六十年来,在以往的基础上人权理论研究、人权建设实践以及人权对外交流的发展。其中既肯定了我国人权保障的巨大成就,也指出国尚待解决的问题的对解决相关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全书分三个部分:其一,综论篇,按人权保障的内在逻辑,汇集了人权概念、人权理论和人权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人权问题应有的科学态度等专论。其二,分论篇,以《世界人权宣言》、国际人权公约之分类,结合我国宪法、法律相关规定,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内容分题做了论述。其三,国际交流篇,收入了作者二十年来参与我国与外国人权对话、参与主持人权对话研讨,以及其他形式的对外人权交流之部分报告、讲话和重要发言。此外,还收入了作者本人及其与胡云腾先生一起对我国人权建设撰写的研究报告,作为附录。本书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朴实,可资理论研究、高校教学、人权建设实践参考,也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人权知识的良好辅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