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51700000072

第72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3000+求收藏求推荐)

雅间内,气氛一时又有些低沉。适才的话题,让三人彼此都更了解了对方几分,但理念和观点的不合,又让他们彼此感到几丝失望。

好在有八面玲珑的混血老板娘在,冷场的状况自然是不会出现的。老板娘先是带动着胡姬们又向三人敬了一杯酒,又主动问起了三人胡人与汉家女子的不同之处。

男人对于女人的话题,那向来都是一致的。尤其公孙昱偶尔一两句点睛之句,登时令整个酒宴的气氛重新热闹活跃了起来。

不过,三人这种人毕竟不可能跟那些商客百姓一般,就女子的话题一直讨论到散席。不过有意思的是,接下来的话题公孙昱明显主动了许多,开始主动向李儒和田仪两人套取情报。

这期间,他几番转换话题,诱导李儒田仪谈到了青州黄巾军、西河白波军、太行黑山军,还有凉州马腾韩遂等乱军上面。而对于如此乱局,公孙昱的一些见解,也令李儒和田仪赞叹不已,对他高看了很多。

待公孙昱觉得已有些醉眼惺忪,估摸着李儒和田仪比他更不堪时,他便开始单刀直入,又转回原来话题道:“二位兄长,董公既然打算要一展身手,笼络士人,中兴汉室。不知除了上述举动之外,可还有其他良策?”

果然,田仪丝毫不觉有异,开口便说道:“董公自从表现出欲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姿态后,便有外朝两位士人主动投靠。其中一人乃城门校尉伍琼,另一人乃尚书周毖。尤其周毖此人,与董公同乡不说,其父周慎更与董公共讨过凉州叛乱的边章、韩遂,交情匪浅。董公如今对此二人听之信之,令我等甚为艳羡。”

“哦?不知这二人进谏了何等妙策,令董公这般器重?”公孙昱脸色不由一凛:这两位汉末超级大间谍,已经开始粉墨登场了吗?

后人都知道关东群雄起兵讨伐了董卓,但很少有人知道,那些起兵讨伐董卓的士人们,都是董卓一手给放出去的。而建议董卓外放士人的,正是伍琼和周毖这二位,两人的无间道,玩得那叫一个六六六。

果然,李儒闻言后便开口回道:“此二人向董公进言,要拉拢士人,必先征召名士,一扫朝堂窠臼浑浊。此举,与思伯所言收士人为己用如出一辙,董公当即应允,授予两人全权之便。此外,二人还建议外放名士,以掌控地方州郡,如此朝堂地方皆囊入董公手下,天下可定也。”

‘简直扯淡!’公孙昱心中不由腹诽,深深为董胖这个冤大头感到悲哀:是谁给你董胖这猪头的自信,以为征召来的名士就会为你所用,放出去的名士就会替你干活儿?

整个天下大乱,就是从这里开始知道不知道?

想到这些,公孙昱不由眉头轻蹙,继续问道:“不知董公征兆何方名士?”

李儒又卖弄地抚起自己的八字须,回忆着说道:“大儒荀爽荀慈明、陈纪陈元方、韩融韩元长、申屠子龙、蔡邕蔡伯喈皆在征兆之列,若能收而用之,党人世家折服,董公名望大涨矣。”

“哦?”公孙昱不置可否地又问:“那董公要外放重用哪些名士?”

李儒道:“尚书韩馥韩文节、侍中刘岱刘公山、陈留名士孔伷孔公绪,东平名士张邈、张超兄弟,颖川名士张咨张子议……”

李儒说起来一众名士如数家珍,公孙昱却暗下叹气:果然,这些名士一个个都是后来讨伐董卓的主力。如今却被董卓一手撒出去,还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儿。

见过蠢得,没见过这么蠢的,而且你李儒也陪着一起蠢。

李儒虽然喝了不少,但毕竟也会察言观色,看到公孙昱这时又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不由奇道:“莫非思伯以为此举不妥乎?”

公孙昱本不愿意再多说,可这时混血老板娘却恰好在此时又给他斟了一盏酒。放下酒盏后,那芊芊素手非但主动覆在了公孙昱的掌中,更牵引着公孙昱揽住了自己的蛮腰。

一时间,公孙昱脸色纠结万分。毕竟他知道,自己若说不出什么来,混血老板娘立刻就会将自己的手再给推回去。这一刻,他忍不住腹诽起来:美女,这李儒是你爹啊?你这么卖力帮他,他都知道吗?

故而,公孙昱的表情一时间变得便秘难受起来。

只不过,公孙昱在心中争斗了片刻,最终还是自我安慰英雄难过美人关。

于是,他放缓语速沉吟说道:“嗯……地方郡守权重,可自募兵马,军政集于一身。如今董公将这些名士外放,若是彼等联合起来,招兵买马,一旦作乱,恐怕后患无穷。”

“思伯多虑了。”李儒自傲一笑,胸有成竹地摇头回道:“董公外放守牧,并非没有去思量,天下世家皆看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如今杨彪、袁隗皆在京师。而如今又将荀爽、陈纪、韩融、蔡邕诸大儒召进京师,尽在董公掌控之中。而诸如韩馥、刘岱、孔伷、张邈、张咨外放之辈,皆不晓兵事,名望亦稍逊,与此些大儒相差甚远。实在不足为惧。”

公孙昱歪着头想了想,发现这历史果然还挺有趣儿:这董胖虽然是个政治白痴,但绝不是傻子。即便他是傻子,李儒也不可能是个瞎子。

按照他们这种逻辑,把没用的都扔出去,留下有名望的重量级名士,还的确是种办法。

这就好比董胖看住了庙,就不怕和尚们能飞出天去。因为在董胖等人看来,方丈还在他们手中,那些小和尚岂能不投鼠忌器?

只可惜,他们千算万算,没有料到如今的士人早已同以前的士人不同了。新兴的一代士人,早就同董卓一样对汉室失望透顶,已不将皇权正统放在眼中。

现如今的朝廷,不过是他们满足自我欲望的工具罢了。

更何况,董胖废立一事正好给了他们口实,他们虽然早已经不把朝廷看在眼里,但是,该利用还是得利用。

故而这些人一到四方,立时便打着勤王口号,掀起了讨伐董卓的浪潮。

想到这些,公孙昱还真有些纠结自己要不要再提醒一下李儒。正在犹豫间,他果然看到身旁美艳的混血老板娘又准备要将自己的手推出去。

公孙昱暗叹一声,为了那片刻的软玉温存,最终还是开口道:“李兄,莫要忘了袁绍。袁绍在外,其名望绝非一般人能比。”

唉,以前屌丝了一辈子,现如今软玉在怀,公孙昱便是贪恋不已,根本舍不得这手中的柔荑以及臂弯中的细腰。

“袁绍?”李儒一听这个名字,登时便想起了何家与袁绍之间的恩怨,不由摇头轻看了公孙昱,开口道:“思伯委实多虑了,袁氏家主袁隗尚在京师,且淮南袁氏根基在汝南。如今袁绍在河北,一无根基,二顾忌袁氏满门老小,又岂敢妄动?”

见李儒如此小瞧自己,公孙昱不由有些动怒,正色道:“袁绍枭雄心性,在京师时便沽名钓誉,上蹿下跳,欲借先父之后铲除宦官,成就他士人第一人的地位。如今身在河北,正如蛟龙脱困,一旦发难,董公又能奈何?”

听出公孙昱的语气有些骄纵,李儒亦然开始不满,反驳道:“思伯太过危言耸听!袁绍纵然心怀不轨,但素重名望。若行此那不忠不孝之事,天下士人又当如何看他?更何况关东之地民风孱弱,非出精兵之地,士人个个空谈阔论,不晓兵事,纵然有一两个士人起兵,又能成什么气候?”

两人话说到这等地步,雅间中隐隐已有火药味。

田仪在一旁见状,赶紧劝和道:“李郎中,思伯此言虽有偏颇,但也是在为董公考虑。看在思伯志虑忠纯、一片诚心的份儿上,李郎中便不要同思伯计较了。”

被田仪这一斡旋,李儒和公孙昱也都发觉了自己有些失礼。不过,李儒毕竟矜持,还是公孙昱先致歉道:“在下无知,言出无状,还望李郎中见谅。”

“无妨无妨,思伯一心为董公,此事我当在董公面前褒奖一番。”李儒也敷衍了一句,算是揭过了这一争论。

言谈至此,公孙昱这时已没有半分心情同两人继续饮酒了

有些事,他这个穿越人士知道就好了,泄露太多反而无益。

毕竟,说多了,万一改变了历史的轨迹,那就得不偿失了,再者,自己本就是处于好心才提醒的,既然你李儒不受此情,那我公孙昱也就没必要厚着脸皮,热脸贴冷屁股了。

而他这时其实也看出来了,无论董胖、李狐狸还是田仪,对那些名士的品性和节操都看得高了。

尤其董卓掌控雒阳、身居太尉之位后,非但他手下将校骄纵之气暴涨,就连李儒这等谋士也都傲气满满。

之前,他们没有一个笼统的治世之策,还显得有些色厉内荏。可听完自己一番忽悠,又经过这十几天闭门造车后,便以为他们已由内到外掌控了全局。变得只一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听不进别人劝言,妄自尊大。

到了这种地步,已经算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公孙昱主动将自己的手从混血老板娘蛮腰中抽出,开始思忖着抽身之策。然而,就在此时,街道上忽然传来一阵嘈乱之声,将雅间里的胡乐都盖住了,令人心烦不喜。

本以为只是街上的一些口角,可想不到公孙昱一推窗,竟看到街道上无数人正在吵吵嚷嚷,更还有一些持刀带甲的卫士参与其中,局势明显一触即发。

李儒起身也看到这幕,正欲遣人出去制止,可公孙昱却突然开口道:“区区小事,李郎中尽可安坐在此,待在下出去瞧瞧热闹。”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

    历经了世事的沧桑变幻,一座座曾经辉煌壮观而又神秘无比的帝王陵墓如今是什么样子?大硕大的陵寝里面埋有什么奇珍异宝?地宫里面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和秘密?它们都被盗了吗?如果被盗,那些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都流向了何方……
  • 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册)

    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册)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写成,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本书收入本纪4章,点评五帝、秦始皇、汉高祖、吕太后。世家7章,点评齐太公、楚世家、越王勾践、范蠡、陈涉、萧相国、留侯张良。列传21章,点评韩非子、外戚、伍子胥、孟尝君、平原君、廉颇蔺相如、屈原、吕不韦、淮阴侯韩信等20多位人物。
  •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 回到东汉末

    回到东汉末

    吕布是我丈人!孙策是我妻兄!……!我不是神话,我只是一个传说!穿越到三国的苦逼少年冯耀有一天忽然发现,他竟是袁术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袁耀!从此官运亨通,美人环侍,名将来投!蔡文姬:妾是蔡琰!愿为君吹箫!孙尚香:本姑娘手下有三百绝色娘子军!谁敢来战!吕玲绮:夫君,妾差点把您当坏人了!吕布:玲绮吾女,请伏于吾背上,待吾杀开重围,送你与袁术之子完婚!历史从这一天开始,发生了改变,统一三国何足挂齿!屠倭寇,灭匈奴,降罗马,在澳州放马,在美州扬帆……,大仲帝国的子民将傲立在全世界每一寸土地上!
  • 历史的乡愁

    历史的乡愁

    该作品是熊召政先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演讲的讲稿结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演讲,是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传达出一位历史学家与作家的担当意识: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
热门推荐
  • 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大钟楼的指针对准凌晨十二点钟,人们期待的看着天空跨年的烟花把整个世界照亮。夏十之趴在栏杆上,海风吹的脸上有点隐隐作痛。林枫目不转睛的看着她,嘴角有点蠢蠢欲动。两个人看着满天烟花,谁也没开口说话,直到烟花落没。月亮也终于可以独自美丽。寒冷的微风吹过林枫和夏之晴的脸颊,也不知道是被微风吹红透,还是因为是两个人在一起。“那个,今晚月色真美啊。”林枫犹豫一个晚上才敢说出来。“嗯,说的是呢,今晚的风也很温柔呢。”夏十之看着月亮,笑着回应着他。
  • 柳湖侠隐

    柳湖侠隐

    本书主要简述了滇南盘江下游哀牢山附近,有一大片湖荡,称为柳湖。在这里,隐姓埋名的赵霖和龙巧姑因为种种原因重出江湖,后来二人重回柳湖结为夫妻,与王谨一同入山修炼,三人均成散仙。
  • 郢王

    郢王

    玲珑剔透的方形珍宝台上,万众瞩目下,历经历史的打磨,黄沙掩盖后,在它重现世人眼前时,仍然惊艳了所有人。“是元青花?这么大号,海外回流吧!”“这工艺……太了不起了。”“四爱梅花瓶。”一个声音在一群乱哄哄中凸显出来。黄纸史书,断章残语,却没有留给他们只字片语。是谁窥了天机,断了三千痴念,动了命运的罗盘……
  • 情迷二分之一他

    情迷二分之一他

    关水儿没想过,自己平凡的一生从被领假证的前夫抛弃开始,就跟开挂了一样。去国外散心发现怀孕了,然后一直待到生产,生孩子的时候还狗血的遇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还外带有了一个差不多二十年没见面的弟弟。几年后,弟弟打算回国内发展,自己也收拾包袱一块跟了回去。游氏集团董事长独子回国,接下游氏集团。多少名媛千金争破脑袋想进入游氏。这好运还真砸到了刚回国正愁没工作的关水儿身上。
  • 喉科秘诀

    喉科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妙手撩君心

    妙手撩君心

    她姿色中等,身世平凡,学历普通,却凭一双巧手俘获人心。名门向家二公子对她失去抵抗力,频送秋波:“林医生,男人如何健壮?”她瞄了他一眼:“多吃韭菜、黑豆,核桃、枸杞、山药、黑芝麻就行。”“可我更欣赏你的物理治疗。”“你是说按摩?”“呵呵,没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开·半熟

    盛开·半熟

    《盛开·半熟》是一部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华合集。内中作品体现了新概念作文参赛者不同凡响的创作水准,高手云集,形式多样,内容健康阳光、积极向上,入选之作均是90后创作者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之作品。
  • 女扮男装双生幻术姐妹花

    女扮男装双生幻术姐妹花

    她是笼罩在黑暗下的一只鹰,生来就应该翱翔,是神界的大龄美女,虽被师傅推下了凡界找丈夫,但她仍能搅动一番风云。她是凡间最精明的女孩,一日,却被情所伤,死于非命?不,只是暂时蛰伏起来了了而已。当她们成为双生姐妹花,无所不能,强势如她们!“妹妹,我想回神界了。”一日,她这么对她说。“乖,给你找个如意郎君先。” (简介几乎不属实,如有好奇,请看正文)
  • 神级国宝培育系统

    神级国宝培育系统

    (新书,大熊猫的悠闲生活,轻松欢乐日常流,)叮,你的快递已送达,请签收,这天山城动物园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变身熊猫轻松流,不变人,另外欢迎加入书友群:217360219)
  • 瓜分惨祸预言记

    瓜分惨祸预言记

    《瓜分惨祸预言记》叙商州士子曾群誉,字子兴,先前曾出洋留学美国,回华后办一学堂,名曰自立学校。子兴闻知列强欲瓜分中国,遂发函号召所有远近朋友和爱国志士起来反抗外侮,引出了两个大英雄,华永年及夏震欧。在华永年打败洋兵之后,夏震欧便草就告天下的宣言,一面制造独立国旗,定国号为新立兴华邦共和国,并制订官制、宪法,驱逐满清官员。此宣言公布之后,列强如美、法、德、意,先后承认其独立。官府闻知华永年起兵打洋人,派兵围剿。华夏二人为中国保住了一片残破江山,矢志复国,而曾子兴则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