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旁的孟阮舒,由于金钱的诱惑,已经兴高采烈地拿着文物走进修复室工作了。
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别人要称孟阮舒为“叶教授”呢?
好的,让我们思绪纷飞,回到唐代太和九年。
——————唐代太和九年——————
紫藤微荡,清风掠水,圆月白光柔柔和和的铺满元府。伴着敲锣打鼓的喧闹声,灯火阑珊中,一支迎亲队伍缓缓而来。
此次宫中德妃做媒,将户部元尚书的大女儿嫁到了巨贾贺家去。德妃的人已至元府,道了礼,又亲眼看着贺家长子贺萧接走了元大小姐,才安心回宫。
“娘娘,老奴已亲眼所见,贺家接走了元家那位,已是在往自个儿精心修建的新府去了。孟府肯定不会再有动静了。”老太监低头弯腰,使着尖细的嗓音禀报着。
“她孟阮凝算什么东西,仗着自己封了个昭仪,又在宫中正得恩宠,就想顺藤摸瓜定了她姐姐和贺家的婚事?我表妹跟贺家小爷从小青梅竹马,岂能让她家钻了空子去?”德妃瞥了眼面前的太监。
“是是是,敢情他们孟家在兵部尚书底下办事,那孟家大小姐又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孟家老爷找了多少妈妈教她礼仪,那妮子愣是学不会。每天就跟那群狐朋狗友厮混在一起,不是扮公子哥儿进香楼就是......”老太监讨好的数落着孟阮舒,生怕德妃娘娘一个不高兴就让他驾鹤西天。
“你去找几个人盯着,如果孟家那边有动静,就悄悄把事儿办了。”
“办事利索点儿!”德妃补了一句。看着眼前的太监又急匆匆的离开,笑意顿时浮在了她的脸上。
她元容华进宫七年,好歹也算是宫里的老人儿。户部近来正因办事利索得皇上赏赐,她又因前不久太后生辰上一曲悠扬重获圣上赏识,又怎可能让这小小的孟阮凝,断了她好不容易挣回来的宠爱?
“呵,你孟阮凝想要的,我还偏不让你得手。”
孟府此时一片冷清,今日是元宵节,又赶上元贺两家办婚事,孟大人便让家丁们前去凑热闹了。西屋是平时是大小姐所住之地,门也开着,孟阮舒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玩着自己的头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她与贺萧从小一起长大,难为她嫡亲妹妹给她做媒,说是找个熟悉的白头偕老举案齐眉最好。她虽只把贺萧当哥哥一般看待,但与其嫁给个陌生人,还不如嫁给贺萧。
孟阮舒答应姐姐后,本应还有三日就出嫁了,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宫里的德妃,愣把自己的未来夫君抢到了元家那里。她虽没有多难过,但考虑到孟家以后的名声,觉得今晚还是应该到贺府一趟,当着别人的面儿叫一声义兄,好断了元家找孟家麻烦的这个念头。
她收拾了下妆容,又戴上了去年老夫人买给她的朱雀玉宝簪。看着镜中定不会给自家丢人的模样,满意的走出了房门。
殊不知,孟阮舒的一举一动都被老太监尽收眼底。他本来是没想至孟阮舒于死地的,但当他看到孟阮舒戴上了一只簪子,准备离开孟府时,他的脑洞瞬间大开。
糟了,这孟阮舒不会要用簪杀人吧?
孟阮舒正摇摇晃晃地,哼着小曲儿,走出自家大门。
“切,什么贺家,要不是为了孟府我才不......”孟阮舒话还没说完,已被人一头蒙住了脑袋。
说巧不巧,孟府就建在液池边儿上,是去新贺府的必经之路。今日元宵节,液池那早已是一个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