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
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
果园的姑娘哦阿娜尔罕哟
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
啊!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
搭起那藤架让阳光照耀
葡萄根儿扎根在沃土
长长蔓儿在心头缠绕
长长蔓儿在心头缠绕”
曾经一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让天南地北的人,都知道了吐鲁番的葡萄,都记住了那个美丽的吐鲁番,而今王鹏也现在了吐鲁番的大地上,感受着只有来过吐鲁番才能感受的感受。
那首歌曲用婉转悠扬的旋律与真挚动人的歌词,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名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和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木的爱情故事,传递出了爱国之情与纯洁爱情交织成的浓浓深情。
看吧,艺术就是这样打动人的。一个好的主题的发掘,就应有它的深度、高度,《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把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和对情人的爱融合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首构思新、情趣高、不落俗套的诗歌。另外,歌唱家朱逢博、关牧村、陈蓉蓉等都有不同的精彩演绎。
王鹏搜索着关于那首歌曲的信息,那歌词如此的高意境,然而一到了作曲家手中又进行了再度的艺术加工,又上了一个境界。人民音乐家施光南,选用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素材,采用二部曲式,全曲贯穿着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节奏与级进回返式的旋律进行,通过上、下模进等变化手法衍生发展而成一首经典的歌曲。
王鹏用手机播放着歌曲,看着城市的越来越近,王鹏的心就是越来越激动的,是啊,换做谁都是一样的激动的,毕竟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也是人生中难忘的一件事,对于王鹏来说,这是他来新疆一来出去阿克苏,除去阿拉尔来的第三个城市。
像爱着阿克苏一样的,王鹏同样的爱着吐鲁番,以前王鹏的爷爷也是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来过新疆的很多地方,其中就包括美丽的吐鲁番的,那时候的条件比不上现在说走就走的任性的。那时候要是从阿克苏到吐鲁番,基本是靠行走了,一走就是很多很多的天,就是那样,老一辈人硬是用双脚丈量了美丽的新疆大地,用行动证明了中国人的坚强和伟大,在那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下,慢慢的形成了现在的新疆精神和兵团精神。
也就是听着爷爷的故事,听着爷爷讲石河子亲戚的故事,王鹏才对新疆的感情越来越深,越来越浓的,直到自己也像爷爷一样的选择了来到新疆大地的南疆做一名基层干部的。这是他的选择,起初家里反对啊,不同意啊,但是最先支持他的就是从爷爷开始的,他懂王鹏,内心对王鹏也有很大的期望的。那时候,王鹏的爷爷也是希望王鹏的父亲上完学以后来新疆的,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就未能如愿,而今王鹏来到了新疆,也算圆了王鹏爷爷的一个心愿吧。
王鹏想着爷爷的故事,听着《吐鲁番葡萄熟了》的歌曲,然后一点点的走进了美丽的吐鲁番,这时候四月的天里,吐鲁番还没有那么的热,还好,还好,天气正好,王鹏看到的每一个吐鲁番的人也都是特别的友善的,这让王鹏特别的欣慰,王鹏心想要是以后有机会自己一定要到吐鲁番工作一段时间的,到那时候,便可以好好的看这座城市的白天和黑夜,好好的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好好的与这里的人们进行深度交融了。
可是现在还不行,因为,他知道自己是阿克苏的基层干部,所以为阿克苏做自己该做的才是当前和今后要做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