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3900000025

第25章 绿色青春的咏叹(2)

与许多生活在军营大门之外的知识青年不同,柳直没有经受经济生活上的贫困和恶劣环境下的苦难。但在军营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柳直的精神并不轻松。他除过要承受失父之痛、别友(女友杨烨)之苦等压力外,在那些看似丰富多彩的政治生活舞台上,他也因为是一个被生活扭曲的灵魂而承受着异样的压力。因为是先进分子,他就要不断地为保持和发展这种先进地位而花费脑筋;因为是战士,他就要不断地放弃自我生活习惯中的不合于军队规范生活的行为作风;因为是一位支农的解放军,他就要挖空心思地干出些超乎农民生活的事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他有浓厚的政治情绪,可我们看不出他轻松潇洒的青春举止,时常看到的却是一个政治的影子。若是说军营外许多知青生活是以血泪汗水铸就的话,那么像柳直这样居身军营的知青就是完全政治化了的演员,他们似乎少有血泪汗水,可又失去了许多常人所能享有的感情及物质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青春不全都是美丽动人的诗章。在那些看似风光诱人的行动背后,生活正把一味痛苦的药剂注入人们心灵感情的深处。

3绿色的青春期》里活动的主人公们本来是奔向绿色的军营寻找青春的创造、青春的光华的。但遗憾的是,处在非常岁月中的军营却使他们的这种想望得虚无,变得缺少价值,乃至成了一次次感伤的体验。用生不逢时的话来看待这一代人或许是十分妥当的。他们的青春期正赶上中国政治疯狂的时期。在政治的漩涡卷得整个国家无常地运转的时候,军队以至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稳定地生存生活。柳直他们走进了军营,但个人生活环境的改变并不能使大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多少变更。过去那种盲目自由的红卫兵生活被更有组织、有秩序的军营生活所代替?可生活的内容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当一致的。完全政治化了的日常生活使本来各富个性的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到一个规范化了的道路上,随着政治脉搏的跳动而机械地动作。整天没完没了的政治学习,各种政治色彩极强的军事活动,令人不安的“五好战士”、“四好连队”评比等,弄得人像陀螺似的不停地转动。那些令人眼花缭乱地向领袖表忠心的方式,那些大多流于形式主义的政治活动,那些被人为地弄成神秘对象的军事活动等,这种种当年被认为是充溢着青春和朝气的活动,如果说不是对人青春的锈蚀的话,至少也使人的青春生活减少了色彩,是畸形的现象。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认识理解和接受小说中描写的许多似乎不为当时环境所容的真实军营的生活现象。

发生在结巴老兵与驻地群众花棉袄之间的性关系对于当事人、对于军队来讲都是极其丢人和耻辱的事。然而奇怪的是,有过结巴老兵与花棉袄的关系之后,接着还有柳直与花棉袄之间的纠葛,更有指导员与花棉袄因性关系导致后者的怀孕和前者的自杀。确实,这或许都是些丑陋的军队生活现象。但是,只要对这些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考察,问题就不会是十分简单的。结巴老兵入伍多年,家里有个对象等他复员回去成婚,可连队因需要他总不放他走;花棉袄也是新婚不久,丈夫又在外地当兵,一年相居不了几天。结果,这一对寡男旷妇因性的需求走到一起,在连队生出许多风波。这事件诱发了柳直的性的骚动,使他几乎也步入泥沼;更为指导员布下了路标。之后,指导员由不喜欢家乡的妻子而投入花棉袄的怀抱直到最后生出亡命的是非。性生活是人的青春期生活的重要部分。可是在这里,性问题却因为环境和观念的问题成了禁忌,成了人们耻谈和丑陋的话题。像结巴老兵、柳直和指导员这样因接触了性而造成苦恼苦难的情形自不必说,即是那些因生理发育而自然出现的性表现,也因不合理的态度似乎变得羞于启齿见人了。看看作者对那些试图掩盖遗精现象的战士的心理及行为的描写,怎能不为战士们受性压抑、性煎熬的情形感到不安。自然,军营有它的特殊性,军人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正常地面对性生活。但是,不给这种正畲的生理、心理需求以释放、疏通的渠道,一味地借助理性约束和行政管理阻隔它,终不是个合理有效的方法。结巴老兵、柳直与指导员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实在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指导员是六连从朝鲜回国时入伍的,军龄已经满十五年。”因为与妻子缺少感情,又碍于环境情面未能离婚。所以,他几乎过着有妻无家的独身生活。对工作他恪守职责,对战士他慈如父母。可是,他却在不应出现的时候发生了与花棉袄的性关系。最后事情暴露,他始终不能见容于其时其地,以枪自毙,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指导员的这个结局是双重悲剧的合力结果。它是爱与不爱的痛苦,更是他青春的毁损。刘兆林描写了这一切,这是写实,更是开拓;是对新领地的视察,是对不该忽视的可又长久为人们回避的生活的直面。

然而,比起个人青春的伤害来,人民解放军这个集体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损伤一点也不轻微。当政治的飓风迅速兴起之后,它同样也冲击着一向稳定的军营的生活,致使军人不得不放下他们的正常军事活动,投入到令人不可捉摸的政治风浪中。军队对和平政治生活的投入一方面缩短了军队与地方的联系,同时又因这种族系的增多而产生了不少新的矛盾与冲突;它既削弱了军队的能动独立性,又可能因忽略了军队更重要的任务而使它的战斗性有所减弱。《绿色的青春期》既在军营内展现了柳直等青年人的青春脚步,同时又在他们这种青春脚步的迈进中把一个历史时期的军队生活描绘给我们看。

对于未入军营的人来说,军营对他是神秘而富于诱惑力的。可是,打开了军营大门的军营,这种神秘和诱惑力就随之减少或消失了。刘兆林描绘给我们的,就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中打开着的军营生活。在这里,除去外在的军绿色和固定的组织网络之外,所有的活动都大大地减弱了军队的特点,而使其流于普通的社会组织。平常震响在这里的军事训练声息渐渐地被恼人的派别斗争所困扰;重要的军事活动为“支农”“支左”这样非军事性的工作所代替;疏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却把精力不得不花费到参加政治游行、庆祝活动这样的事情中;对付敌对阶级的军队甚至还要时时提防来自自己人民内部的某派势力的抢枪活动。所有这一切,对于当时的军队来说,当然是严肃的、丝毫也不容放松的任务。可是,正像参与这一活动的个人如柳直是在不知觉间荒废并损伤着他的青春岁月一样,我们的军队也在这许多的活动中悄悄地磨损着他的战斗机制,伤害着他的声誉和生命力的增长。尽管我们的指挥员、我们的战士都有着赤诚的心灵和澎湃不息的激情,可那过去的一页,今天让他们回想起来,仍然不能不产生某种懊恼和失落的感情。军队在“文革”中有这些失措行为的人从上到下都有。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在真实地再现历史生活中向人们指出这一点,不能不说刘兆林的《绿色的青春期》是有贡献的。

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中,把军队生活作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很多。然而,像刘兆林的《绿色的青春期》把军营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对许多带有分明军营特点、但又似乎是日常琐碎生活现象的描绘品味中让读者感到一种韵味,体会到某些意蕴,此前却似乎不多。

军营文化是军营生活折射的结果。军营军队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军营文化的特异性。过去,我们不少作家作品更多看到的是军队在作战训练活动方面的文化及行动特点,并把这些看作最能表现军队军人生活的地方。这自然是不错的,但它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其实,一种文化的形成并最终对人产生重要影响,并不更多地表现在那些急剧的(如军队生活中的战争)事件动作上面,而是化合渗透到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军队生活就是这样把许多来自天南海北、曾有过不同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的人归拢到一起,然后在一种共同的乃至是严格规范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趋向一致,进而使这种文化影响、培养出军人的气质和军人的性格来。所以,军营文化是军人的摇篮。

刘兆林从军队的日常生活这个角度切入军营文化这个课题。为了使这种文化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在小说的结构上有意识地选择了能够展示军队全部生活内容的时序结构方式。这样就极方便地在一年的时间内把从征兵入伍、新兵连的体验到送老兵、进入脚色、执行任务等军人所能接触到的生活内容都纳入描写,使得军营文化的色彩不致单调枯燥。在具体的描写上,刘兆林又冒着流于琐碎冗长的危险,注重写实和具体逼真,以求达到在看似平淡的生活面上反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例如小说写柳直初到部队时的认识感觉:他对军号声好奇,以为它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在这美妙的号声指挥下,他们出操,吃饭,看电影,听报告,甚至站队上街。“军人对于号声和队列简直就像家庭里的孩子对于爹娘,爹娘对孩子永远是管束着的。”“不站队列的时候也有无形的队列约束着。学习讨论,即使坐在床上也要坐得端端正正,不许扶什么,靠什么。被子需叠得四四方方有楞有角,说话要经过允许,上厕所要请假。走在队列里,鞋掉了必须喊一声报告,批准后才能出列穿上。早上起床号一响,几乎是刷地一声同时爬起来。晚上熄灯号一吹所有屋子里的灯光也几乎是刷一下同时灭的。”即是刚吃进嘴里的苹果,也必须迅速吞下或吐出,不许弄出一点点响动声来。这些严格统一的生活行为是军营区别于其它地方的重要内容。它看来似乎繁琐多余,可缺少了它,就不利于培养军人动作迅速统一、执行命令坚决等作风。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包蕴着军队生活的节律、韵味及特异的文化因素。

如果说上面指出的这些生活细节还只反映了军队中比较外在的文化现象的话,那么小说中对新兵经过训练之后正式编入连队、接替部分老兵的岗位这种交接过程中许多具体活动的描写,对军队逢年过节气氛与会餐情形的描写,对新老兵分别为了掩盖遗精现象对床单的处理方法的描写,对一位战士的家属来队时他的老乡表露出的那种欣喜亲情的描写,对不同部队的战士坐到一起时对自己部队的述说情形的描写等,都是注入了充分的思想感情内容的部队文化生活描写。在这许多的文化氛围中,军队生活既不失它的特点,那冷峻森严的风格又得到有效而巧妙的掩饰,给人以新奇,给人以温情,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刘兆林在他的观察体验基础上,对存在于军营里的这许多生活现象是非常重视的。他不以为这是琐碎的生活小节,不以为这是简单的形式表现,而是把它视为这支军队传统作风的积淀,认为这是许多有效感情行动凝聚之后产生的相对普遍稳定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的存在使军队生活更富有血肉,也更富有内在的精神和感情内容。对于它的研究和尊崇,在有的时候或许比推行一项政治工作还应重视一些。它同战士的心灵感情与行动更直接,更能影响军人的情绪。

诚然,刘兆林在《绿色的青春期》里对研究军营文化的贡献还仅处于提出问题和提供大量有效素材的阶段。毫无疑问,他提出的课题是十分重要的,他以形象化手段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论证也是相当深入生动的,但这距离系统的分析和理性的解说还很遥远。

《绿色的青春期》使我感到,刘兆林的小说创作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这部小说突出的纪实描写和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带来的亲切真实感,是很容易让人把它看成一部文学传记的。它比起刘兆林早些年的小说如《雪国热闹镇》、《黄豆生北国》等作品里那种明显的戏剧化情形来,给人的感觉就更加强烈。这一次的朴素文风固然是作家为了追求更加生活化,更能充分真实地表现青春期间的际遇和军营文化的凝重特点,但从其能把日常生活经历与生活现象描绘得如此富有内在的思想感情性和文学韵味来说,分明显示着刘兆林作为一个作家的老成和进步。

另外,自审意识的始终贯穿是这部小说与读者发生亲近感和厚重分量的重要因素。作家在回朔描绘过去荒唐年月里那滑稽的生活时,不无幽默与好笑的情绪表露,但他始终都不是轻松的。那些深深地刺伤了主人公心灵情感和虚度年华产生的痛苦和怅惘记忆,伴随了今天的审视成分,就更见强烈,尽管这种审视是隐蔽的,是一种幕后的行为。或许,正是由于这种透过一个人的自身经历对历史生活进行的审视活动,使刘兆林的小说跳出了“自我”的小圈子,具备了某种社会的、历史的意义并进而显示出自身的价值。

(1990年8月)

同类推荐
  • 走不远的昨天

    走不远的昨天

    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作者用温馨的故事,回忆年轻时期的点点滴滴,每个瞬间都是令人难忘的,尽管年华不在,岁月的痕迹已经清晰的写在身体上,但是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依然不改。
  • 我与昆曲

    我与昆曲

    《我与昆曲》尽可能全地收入了允和老师关于昆曲的散文、论文、讲话稿和书信,及一小部分《昆曲日记》。全书分三部分,各部分基本按写作年月编排,以求帮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允和老师与昆曲的渊源、情感,曲事活动及理论贡献。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再也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从而被迫开始了现代性的历程。为济时事之艰,无数莘莘学子负笈海外,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盗火者”。正因为在现实中先行具有了留学生这一群体,对这一群体在域外生活的书写,然后才诞生了中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热门推荐
  • 快穿男神他想谈恋爱

    快穿男神他想谈恋爱

    白兔弃坑太多,熬夜猝死了。系统:想要复活吗?白兔:不想。系统:只要你去完成那些年弃掉的坑,和男主谈恋爱,就能复活,心动吗?白兔:不,让我死!系统:好的,出发。白兔被关在地下室,男主面前摆着一排排锋利的刀片,“宝贝,你选哪把?”白兔:xx!画风不对,要求换本书!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有两句重要的格言: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至今仍有重要警示意义。后一句做官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皇帝和上级,不怕得“公罪”,但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之类。本传系统叙述范仲淹生平,赞扬其高尚人格,又细致分析《岳阳楼记》等文学成就,文字也较为生动。——文史专家王曾瑜作者在颇具把控力的激情叙述下,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精神境界给予真实深入的文学再现。为避免写成“资料开会”,作者追寻传主一生的踪迹,历9省市29地现场采访,力求穿越时空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独特感受与深切认知尽在字里行间。
  • 名门锁情:怨妻无处可逃

    名门锁情:怨妻无处可逃

    前半生的她善良安静,不争不抢,但却在临走之时将他的女人折磨的很惨。“虽然不能携手终老,但我也绝对不会允许我的前夫爱上人渣。”这是一个前妻最后的爱与温柔,也是一个女人所能做的最感动的事情。然而结果终究还是错,她的款款深情在外人看来只是死皮赖脸的强求,那么,她放手,她滚,滚得远远的,这样总可以了吧?不打扰,不说破,老死不想相往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读史有感悟

    读史有感悟

    读史的最终结果是能从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将历史与自己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读懂历史。读史有一定的学问,不要被某些历史结论和历史现象蒙蔽,重新审视这些历史现象;要改变历史的某些传统的说法,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历史;要学会把读到的历史知识、智慧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充分的运用。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虽不能说真正读懂历史了,也应算是会“感悟历史”了。
  • 财富思想家

    财富思想家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云上梨花出墙来

    云上梨花出墙来

    “树上鸟儿成双对,只羡鸳鸯不羡仙。”木梨站在湖边看着远处湖上的鸟儿感叹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看来是本主对阿梨的疼爱不够啊,不然怎会让我的阿梨生出这般的想法。”男子从身后轻拥着女人,嘴角噙笑,眼睛微眯露出危险的光芒。木梨脸颊微红,怒嗔:“堂堂幽炎宫宫主,云景浠你的脸呢?”“夫人才是最大,要脸干嘛。”“。。。。。。”这是一个男女主互宠,一路升级打怪,笑傲江湖的故事。
  • 龙晴传之剑起昆仑

    龙晴传之剑起昆仑

    这是一部轻松且考验智慧的文,女主才华过人,一改后世傻白甜套路,堪称睿智,算无遗策,一路过关斩将,最后终踏上剑道之巅。
  • Female Suffrage

    Female Suffr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们等你很久了

    我们等你很久了

    事成定局,林星才知被人利用。穆阳撑着脑袋问:“你说什么?”林星大腿一挥,踢他下床,迷迷乱乱的答:“我说我爱你。”妖孽的苏薇第一眼就看上了谷木西,上热搜,玩绯闻,终于抱得美男归。但谷木西突然反悔了,“我从未爱过你。”苏薇用仅有的自尊回答,“谁要你爱我,老娘只要你的人。”当傻白甜网络主播遇到不差钱的大明星管理,游戏规则就变了。举着拐的江童原地转圈,“我是个渣男,我是个渣男,我是个渣男。”屏幕中的主播托着下巴,“我被人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