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3900000055

第55章 写实性文学:愈演愈烈的风潮

对目前文学创作稍做浏览,人们就很容易发现,一股奔涌的写实性文学激流正漫向文学的各个领域。报告文学的勃兴不衰、纪实文学的扩展、传记文学的新进以及写实性电影电视乃至小说创作中的“新写实主义”的萌生等等现象,都无不与写实的内核相关联并进而推动着写实性文学潮流的发展。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萌生与发展都不仅有单纯的文学原因,而且还有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文学自然有其自身的独立性,然而,文学的发展与更新在根本上终究还是要依赖于社会人生这样一个母体。一方面,文学在不断地寻找着反映表现社会人生的方式方法;另外一方面,社会人生的现实也在不断选择着适宜于自己的文学。这是一种相互依附、相互选择的关系与过程。在某一个历史阶段中,某一种文学得到了大步的迈进,那一定是这种文学适应了这个历史阶段的需要。汉赋之兴起、唐诗之繁盛,不都与那个浩荡的时代和雄强的岁月有关吗?时代生活对于文学的选择是一种严格而又无声的挑剔,它对于那些远离社会生活自身的文学会给以冷漠,对于那些乐于接触并热衷于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给予微笑,而给予那些在很大程度上认识、揭示并表现着现实社会生活本质的文学则是热情的欢迎和给予情有独钟的厚爱。在我们的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写实性的文学正是得到了时代生活欢迎与厚爱的文学。

写实性文学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境遇,原因之一是在这股文学潮流兴起之前有过太多虚伪造作的矫情之作,甚至还出现过一些瞒和骗的假文学。在这些文学风行之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社会人物的真实细腻心理及感情变化全被掩盖起来乃至被严重歪曲,或者是以某些纯然出于理想的蓝图和人为的冲突替代了严峻的生活现实。这些文学把人们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它们在试图超越生活的同时,也就无情地脱离了社会生活的本质。随着这种虚假文学的升腾,写实文学只能在冷峻的社会环境中蛰伏。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犹如春天的惊雷,声动大地,万物复苏,生命萌动,压抑多时的说真话、做真文、直面严峻的社会人生的文学创作时代终于到来了。

回想当初,“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相继提出与发展,其内在本质无一不与作者说真话、抒真情、求真理这个核心有关。可以说,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就是以求真而始又在求真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目前奔涌的写实性文学之潮可以说是此前文学的某种延续,也是文学的某种归宿。在“反思文学”之后,虽然小说创作中还有“改革文学”出现,但前者已露出颓势的痕迹。那些渴望在形式花样上翻新的努力,那些试图深入到人的自我深层寻找波澜的做法,似乎都未能唤起社会与读者的巨大热情与呼应。然而,伴随新的历史时期而崛起的报告文学这时却愈加显得一枝独秀,傲然挺立。具体地说,到了1985年以后,报告文学就一直占据着文学舞台的中心,以主角的形象活跃并影响着文学与社会的各面。在别的文学或艺术形式拉开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之后,写实性文学依然把自己紧密地与现实社会人生连结在一起,与其同呼吸、共患难,勇敢而又顽强地表现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责任,表现了文学本应有的追求真实、寻求真理的品格。至今,人们依然不会忘记那些被贯之以“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作家作品的巨大震动和影响。这些作品让读者接触了生活的真面,又引导读者深入到社会现实的肌理之中,给人许多足可以据之以再研究的信息,又给人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改变并影响着人们惯常的思维,影响并促进着观念及行为方式的更新。社会生活的诱惑和写实性文学作家们对这种诱惑的呼应造就了我们文学创作的一次奇观:写实性文学的迅速崛起和它持续不断的发展。写实性文学长时期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绝不是偶然的现象。

在写实性文学舞台上热闹纷繁并日见升腾的时候,那些自感门庭冷落的文学创作者开始自省,开始了新的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写实性文学坚挺不衰?为什么写实性文学如此地深入社会、深入读者并引发出那么强烈的震动?此前,有不少的文学研究者和非写实性文学作家都几乎不谋而合地把写实性文学的崛起看成一种怪异的现象,以为它不过是一个特殊环境中的短暂现象,与文学并不一定有多少内在联系,故而就有人对那些活跃的作家和走红的作品持之以不屑的微笑或者干脆嘲讽。在这些人的头脑观念中,小说是文学的正宗,诗歌、散文是文学的家庭成员,而起步不久的写实文学算什么?不过是“边缘文学”“亚文学”。然而,让这些人料想不到的是,写实文学以显赫的实绩显示了自己的不可漠视,显示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显示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品格。历史上,由先秦至明清的文学理论家们似乎并没有把哪种文学形式确定为正宗。可也许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吧,也许是由于四部古典小说的高趄技艺影响了人们的文学观念吧,久而久之,不少人的心目中形成了小说是文学正宗的观念。今天,写实性文学发展存在的现实正有力地冲击着这种既成的观念。文学的各种形式相互并存,其实并不存在谁为正宗、谁为偏枝之类区分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回溯文学发展史,过去曾经有过诗歌、散文和小说鼎盛的时代,如今写实性文学崛起并蔚然壮观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了。

判断一种文学样式的勃兴发展极为重要的一点在于,看它在多大的程度上与代、与社会、与人生坤现实结合在一起,看它所具备的个性特长是否能够承担包容得起社会人生现实对它的期待和重托而又可以表现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品格。写实性文学以它的现实性、真实性和形象艺术性诸特点,正好适应了今天这个高科技、快节奏、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它能够较之其它文学艺术形式为读者提供更快、更丰富的真实生活动态和信息,它又能比新闻报道更具艺术感染力,还能在这一切的实施过程中为读者提供作家对社会人生现象的自我辨识和思考,给人以理性的启迪等,再加上它与读者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和自身的灵便特性,就使它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中行动快捷、游刃有余。可以说,写实性文学创作能有今天这样的机缘与表现,是文学对时代呼唤的一种回应,是生活与文学双向选择的结果。当生活变得让人们不能不时刻关注并参与现实,以达到准确地认识并把握自己生活环境的时候,表现真实的信息和对这些信息作辨析的作品就会显得比那些平庸的虚构作品更直接和有益。所以,读者在一定程度上琉远虚构性的文学作品,而把热情倾注于写实性的文学作品,实在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渴望得到满足后的表现。真实是真理的外延,真实性所具备的魅力时常较之其它艺术要素更富诱惑力、感染力和冲击性。当写实性的文学在真实的旗帜下集结运作而为社会、读者广泛而强烈地欢呼拥戴时,引起更多作家包括从事虚构性文学创作的作家的沉思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写实性文学缩短了社会与读者的距离,使三者构成某种整体,产生某种共振和共鸣。在文学涉及了某种问题并对这种问题表示了一种新的见解时,读者就会耳目一新,社会就会受到震动。这种三位一体、互相影响的关系结合的纽带正是真实性。然而,我们也不应忽视,由于写实性文学对于现实社会人生全面而多角度的介入,在某些时候也造成了作品流于生活表层、浮动于大量尽管真实却不一定接近本质的生活现象,理性的精神、犀利强悍的品格及浓重的感情色彩也会相应削弱,影响了其在艺术方面的努力和追求。我们一再地申明,不应当用人们已熟悉了的文学性规范要求写实性文学。因为,可以虚构和必须真实二者之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向不能虚构的写实性文学作品要求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丰富性、形象的典型性、细节的生动性,这是一种超越它自身特点的苛求。但是,既然归属于文学家族,写实性的文学又理应在着重接触和报告社会人生现实的时候,毫不放松对文学形象生动性的努力,寻找一种使自己从真实走向艺术的途径,从而创造和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化的文学体系。当写实性的文学作品已不仅仅是因为其内容的真实性、现实性与社会和读者密切关系,而且同时还通过其鲜明的艺术特性吸引感染着读者,给读者许多美的享受时,它就会走到一个新的、高层的精神文化境界中了。

文学自理想走向现实,从虚构移向写真,这是文学的一次醒悟,是文学切实自觉地参与生活变革的一种实际努力。若是我们反思一下过去文学那种驯服的、被动的乃至丧失了自己独立性的状态,就会感到这种参与是何等珍贵及重要了。敢于面对严峻的现实人生,敢于向传统的习俗观念及行为方式提出挑战,这是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品格的表现。“八千里路云和月”,能走到这一步,是我们的作家和文学付出了巨大牺牲和越过许多艰难崎岖才达到的。如果人们不敢面对现实,文学在现实面前蒙上自己的眼睛,那么社会与文学的悲哀也就同时到来了。克罗齐说过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由此也许可以引发出一种认识:真正的文学也许只能是那些深入而准确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文学。各个时代文学都会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每个时代的文学无论如何是别的时代文学所不能替代的。写实性的文学在我们中国的现时正书写着当代社会和人生。

据说,文学中的写实之风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在国外读者中的影响也十分强烈。随手翻了手边的一本《世界文学》,上边就刊登着一则消息,说1991年美国《纽约时报书评》杂志评出10本最畅销书,其中有四本属于写实或报告文学的书。英国人科,珊安所写的《最长的一天》真实准确而又十分具体细致地报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情形。作者大量占有材料,叙事写人有条不紊翔实生动。该书1956年出版之后,至今印行1000万册,在各国引起轰动。后又改编成电影,更是名噪一时。我们的写实性文学与这种世界性的文学潮流有多少联系,这是个有待研究的题目。但是可以这样说:写实性文学在我国兴起既是历史给文学的机会,也是我们的文学与世界文学潮流接通的一种表现。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写实性文学挟着风雨雷电驰骋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坛,这是令人快慰的事。然而,大江东去,沙泥俱下。那些浅层次的猎奇补轶,那些借写实以达急功近利之目的的行为,那些缺乏严肃态度、不敢接触生活的矛盾冲突而流于表层生活的浮光掠影的现象,都在一定限度上削弱了写实性文学的品格和作用。这又令人不无忧虑。

(1994年8月)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中国古典传统戏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昆曲、京剧等剧种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本书为作者自1965年以来发表在书报、杂志上有关我国古典戏曲研究文章的结集。其中有对我国古典戏曲形成渊源、背景以及发展、流变的考辨与阐发,有对作家、作品的考释与品评,大都是针对学术界存在的一些分歧意见和悬而未决的问题,经过潜心研究之后发表的一得之见。
  •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当太阳在外面凶猛地照射时,当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时,能够躺在家里的沙发上,随手翻看各种书籍,好就看,不好就扔在一边;或坐在计算机前,有感觉就写,找不到感觉就停下来。这种感觉十分愜意,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找到比这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了。我希望自己如此度过一生——读有趣的书,写有趣的书,听美的音乐,看美的画,观赏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我从来没有出版过这样的书,它与我所写作版过的所有的书全都不同,那些书都很沉重,而这本书相比之下要轻松得多。
  • 四季花开

    四季花开

    翻阅这十年来的一篇篇学生作品,看着每一个熟悉的名字和稿纸上真切的笔触,就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一点地长高,心里隐隐有一份欣喜的感觉。虽然他们的文字尚显稚嫩,但这是他们纯真的心灵对眼前世界的探寻,是他们用手中笔书写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 风暴和风暴的儿子

    风暴和风暴的儿子

    诗集精选诗人、导演王强诗歌作品近百首,涉及诗人熟悉的人和事、暴风骤雨般的社会变革、某一刻的日常生活以及激越的内心。在这些诗中,诗人常常是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这使得他的诗如同沉稳的镜头,客观、节制、准确,超越了自我辩解和安慰,进入更广阔真实的世界;而在向外注目观察的同时,它们更向内探寻、奔突,从日常中发展出戏剧性,从平凡中攫取意味深长的部分。诗人对巨大的魔力抱有热望,向往遥远、神秘、恐惧,乃至充满危险和被禁止之地,因此,不管多么微小和平常的事物都写得惊心动魄,让我们被他重新发现的世界所吸引,被他语言和情感的风暴击中,愿意跟着他,沉浸在那具有悲剧色彩的每一个细节的漩涡之中。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热门推荐
  • 名门盛恋:大叔轻轻宠

    名门盛恋:大叔轻轻宠

    他教会她为人处世,告诫她除了他的话谁都不能信。他让她爱上了他的同时,他带着未婚妻来到她的面前。她泪目,他教会了所以,貌似没有告诉她,如何可以进他心。直到她消失……她再次回来,换了身份,未换皮囊,看到他的震惊,她冷笑,给他的报应来了!
  •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烬之渊

    无烬之渊

    星河冷落,湮灭无烬,于最荒寂之处孕育——那撕裂幽暗与虚无的第一缕光亮却是诞生于黑暗的。他走出群山大荒,踏破日月星辰,穿透时间长河,那缕光亮起了,而故事也开始了.......
  • 欢喜冤家:单纯相公无良妻

    欢喜冤家:单纯相公无良妻

    她被困数年,重生的第一个愿望不再是复仇,不再是挣扎于内院宅斗,而是走出那四四方方,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下。不料飞来横祸,她这才明白原来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有多么危险,她决定,从今天开始,她赖定这位英雄救美的大侠了!可没想到,这位大侠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唯一的异性王爷,这下,她是寻找自己的自己还是继续回去宅斗?伤透脑筋……
  • 世末之前

    世末之前

    只因在他遇到一场意外,无意间触发了隐藏在体内的神秘力量,从此被卷入了异界的混战之中,当他认清现实决定寻求终结一切的方法时,另一件事情的真相也在慢慢的浮现中……
  • 姬门

    姬门

    古有黄帝手提轩辕剑,刻山为城,划地为江。今有我姬夏身骑白马,立于岐山之上,腰悬剑鞘,笑看虎狼上山来。世人道我是佛仙,我笑世人看不穿。何为佛,何为仙,无非是庙宇一青莲,青山一木剑。
  • 官经一日一谈

    官经一日一谈

    盲目创新和泥古不化一样有害。不可事事明察秋毫,洞彻人心深处;不可老于世故,更不要过于圆滑,领导者的才能在于选拔官吏和任用。“赏” 与“罚”是法家治国的“二柄”,以此来调动民心,在一拉一打的过程中,让不法之徒惧于威严不敢造次,君子慎其独也。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不能放纵自己。依此处世,可无患矣。要想让人拥护和信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情,损有余而补不足,打造完美的性格;恪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
  • 光魂

    光魂

    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
  •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国际谈判深受其影响。在两国的谈判竞争中,军事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中国为什么在国际谈判桌上很多时候不占优势?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对文化的差异性认识不够。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常常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二是对新闻媒体的作用不够重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媒体已经开始主导社会舆论的话语权,特别是网络世界的兴起,舆论浪潮席卷而来。谈判是最直接的文化角力。我方人员的文化积累,对对方文化背景的熟悉与洞察,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交流应对……小而言之,关乎在某次谈判中是否可运筹帷幄、长袖善舞;大而言之,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外在形象,以及在国际谈判席上主动权和话语权。
  • 倾魔妖妻

    倾魔妖妻

    她知道她一生意味着什么,她也知道自己从救了他后就意味着什么,但她还是去了,为了守护他“为什么救我?”他勾唇“因为……你好看”她笑道,却暖了他比冰还冷的心“不怕我害你?”她俏皮一笑“你先伤了我再说”“好”他知道,在第一面就注定一生了……[本文为穿越文,女主的身份可以随意穿越,希望大家不要误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