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3900000007

第7章 金河小说创作论(1)

小说创作自1985年以今,新派迭起,锐变频繁。眼观其势,真有新桃旧符、你方唱罢我登场之状。这是小说创作充满生气的时期,又是小说创作存在焦困、存在争论很多的时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这种空前的现象曾激发起不少人的创作热情,使其标新立异,自筑营垒;同时,也使不少人头晕目眩,不知如何措手足。这是小说创作调整和寻求新境的时期,又是一个积存着欣喜与痛苦的时期。

面对这样的现实,每一位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然而,简单地迎合或排拒都绝非良策善途。清醒而达观的作家也许不视新、奇、怪而惊慌,也不为陋习陈规的被丢弃而怜惜,他将会在吸收与丢弃中选择,在坚持自己特长的实践中向前走。在我看来,金河就属于这样的作家。这些年间,金河既未在小说创作中出现的多种新潮面前乱了方寸,动摇阵脚,也没有自我封闭,抱残守缺,停顿不前:他收文坛风云于眼底,握小说创作之笔于手中,表现了充分的严肃精神与稳健的创作活力。自然,在这样一个纷攘的文坛上,金河这样达观处世的人不会像一些新起的青年作家那样醒目而短时地充当主角,可也不会像另外一些作家那样提笔迟重,疏淡写作,以至使读者淡漠了他的存在有无。金河的小说创作正同他的处世态度和性格相近,在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下表现着分明的稳定和智慧。

现在,曾急迫、炫目的各种新潮都似乎在一种颓势中表现乏力的时候,在曾经“各领风骚几十天”的热闹情形过去之后,人们在刚刚不断爆响过的小说领域,看到除去炸裂的纸屑和因灭火而未爆炸的残鞭死炮外,还会看见像金河这样虽未炸响但却完善存在着的作家及其作品。这不是一种水落石出的突现,也不是水涨船高的飞升,而是一种依仗着实力和沉稳娴熟的驾驭手段取得的创作成果。金河及他的小说到底在多大的程度上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对新方法的吸收,恐怕既是一个无法准确判定又比较难于认真对待的课题,尽管他自己说自己属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但金河及他的小说作品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为什么金河的小说能在一种稳定与变化中呈现出进取上升之势?为什么金河的小说在平易中具有新奇的特点呢?又为什么金河的小说能被更多的读者,乃至文学主张、审美情趣不尽相同的人们共同认可呢?这些都是引发人探寻兴趣的。金河和他的小说创作是否可以构成某一种“现象”,我不作判定,但作为一个小说家来说,金河无疑给如今仍然从事着小说创作的人提供着某些启示。

金河是在一个社会生活与文学创作环境都极不正常的时候接触并开始文学创作的。那时候,尽管他希望用自己的笔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强大的政治力量却时常使他稚幼的小说创作改变了原状,流于简单地配合现实斗争之列,即是如《交鞭记》、《山菊》等这些以写好人好事为主旨的作品,虽说反映了作者的真实发现与感受,但也不可避免地打有那个特定的时代烙印。金河并没有封闭自己小说创作之初的这种扭曲以及存在着的不足,这是他真诚坦率的体现。但是,创作之初时发生的这一切,对于金河耻后的小说创作显然是有影响的,而表现在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方面最为突出。

金河的小说作品不管是表现人物的社会行为还是社会心理,几乎都不是抽象的、怪异的说教与描写,而是结合着切实的生活,在十分平易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展示这一切。因之,金河的作品既具有着分明的现实性,又有着对社会人生的透彻剖析,适应着社会现实需求与人生需求的两面。金河不是那种单是凭借才情、依仗机智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尽管他并不缺乏智慧和机敏。社会生活对金河来说往往首先不表现为一种小说创作的素材,不是提供一次创作的契机,而是表现为一种情感的触动或引发理智活动的始点。也就是说,金河在面对某种社会人生现象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小说创作,而是关心这种现象将会对社会人生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如何等这样一些问题。正是因为如此,金河的小说从其选择题材、表现情形等方面来看,都有着鲜明突出的社会意识和人生意识。在我看来,正是金河自觉地负载着这种社会人生意识的重担,才使他的小说对读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吸引和震动力量。可以说,金河那些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品,如《重逢》、《带血丝的眼睛》、《不仅仅是留恋》、《打鱼的和钓鱼的》等,都首先不是因为其艺术上的奇妙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是因为其在对社会生活现象的独特发现认以及公正的态度和真诚的情感有力地触动了读者。所以,自觉地负载社会和人生的任务,对于金河的小说创作既是一种自觉,也是一种特点。

在谈及自己的创作主张及思考时,起先,金河说我很想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反映生活,希望用文学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使作品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祖国的四化建设。我觉得这个想法是不错的”。此后,有一段时间,金河曾对法国哲学家丹纳有关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明显地表现对象的特征的观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具体地运用这种方法。但很快,他又发现,这种写特征的理论是需要补充的,以为“文学光有圆熟的技巧和有特征的人物还不够,还应该有思想,即表现时代前进的愿望”,遂又返回到熟悉然而仍以为是正确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上来。在新近出版的小说集《白色的诱惑》“后记”中,金河写道从对文学的基本理解上说,从哲学观念、审美观念、表现手法以及整体的创作个性上看我是属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一位专门研究文艺创作的学者说:文学的本质是现实的。我相信这个命题。现实主义不但是当今我国文坛的主潮,而且我相信它的生命力是同人类共存的。”金河何以摆脱不了现实主义对他的吸引,且有如此的坚定性,这也许不纯粹是创作主张的问题,而是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出生于内蒙古敖汉旗一个山区农民家庭的金河,与一个小说作家的金河,绝不会是完全没有联系的两个人。既然他从偏僻的山区走向社会,走向都市,走向文学创作,所以当他成为一个社会人、一个都市居民、一个小说作家的时候,就必然会带着那些由山区带来然而又是抖不掉的基因与影响。在金河的童年、少年以至青年时代,社会生活环境展示给他的绝不仅是欢乐和甜蜜,不会只是铺满鲜花的草原,而且还有贫穷、焦困及枯槁的四野和人生。社会生活过早地使他领会到了严峻的面孔及沉重的负载,同时也就在无形间强化着他对富裕、对进步文明的渴望。这一切,对于今天的金河来说,自然已是较为久远的事了。但是,这人生的最初课程不可能从他的记忆和感觉中消失。当金河有机会拿起笔来对社会人生发表某些认识与见解、发挥某些作用的时候,他的人生经历就会不知不觉间渗透到他的思维中,影响着他的创作。我在沿着金河的小说创作一步步跟踪过来之后,就格外突出地感到,金河的小说创作同社会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对于社会生活的文学参与意识是如此地强烈和艺术。他的创作思维,他的选材及表现视角,以及他的认识与理解,都辐辏于社会人生这个中心。金河对生活时常似乎表现着一种冷静的观察态度,但这种冷静绝不是封闭和自我的静穆。他厌弃创作中那种机械的迎合,但也轻视那种自视超脱、实则庸俗的创作态度。他身无贵族气,文无贵族味,只是把自己及自己的小说创作与丢弃不掉的社会人生捆绑到一起,以似刀的笔、似火样的眼光不断地烛照和解剖社会人生相。我十分喜爱读金河的小说,也经常地被他的作品所震动。然而,我还是要说,较之他的小说来,我更喜欢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具备着社会良知及向善精神的作家金河。

因为有过去那种机械单一的甚至是拙劣的联系社会生活、表现社会生活的历史,从而就判定文学创作联系和表现社会生活是一种不幸、是一种人为的失误,进而否定和割断这种联系,这无疑是更大的不幸。当我们看多了那种人为地、强行地躲避社会生活,而极力把自我心胸中那一点点微细的欣喜与不幸夸而大之,以哪怕是经过精心编织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作品时,除却对作品的苍白轻飘感到失望外,自然地也为作家感到悲哀。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条真理。生在社会之中,却企图超拔,居身世外,只感到自我的存在,这能是现实态度吗?文学创作本来就是一种经过个体劳动而实现的社会性精神活动。因之,要把创作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变成一种自我玩赏的消遣,这实在是对文学的亵渎。另外,也许是带有过激和偏颇的看法,我以为,那种在社会不幸和人民的痛苦面前闭上眼睛、对生活采取一种麻木不仁的态度本身,就是十分虚弱和无能的表现;若是故意张扬这种态度,那就更难以令人认同了。

金河的小说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相当密切。在一些人视此为失误的时候,金河却坦率而真诚地认定并坚持这一点。但是,只看到金河的这种主张而不研究他如何具体而灵活地实施这种主张,那就可能对金河产生误解,可能把他看成一个认死理的机械论者。在金河的理解中,社会生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绝不仅专指社会政治的变革事件及各项重大生活现象,它是容括着现实生活中一切有形无形的行为心理、思想情感、物质精神等在内的一个大概念。只是他在认识和表现任何生活的局部时,都自觉地把这个局部同生活的整体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从而界定它的位置及其作用,以至指示出它之所以发生发展的根源。这正是同金河十分看重丹纳有关写特征的观点并坚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意见相统一的。在《重逢》发表并受到肯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金河小说与生活的联系及对社会现实的参与比较多地表现在一些大的社会现象上,如像《带血丝的眼睛》表现的某些革命者在革命胜利或摆脱困难之后对人民利益疾苦的淡漠情形;《抹去名字的人》表现的作为“右派”被迫害打击多年之后,却又因为伸冤无门还需永远遭受不幸的人的现象;《不仅仅是留恋》中巩大明这种在社会的急速行进中突然被遗落的人的复杂、困惑心理等,都是从大的社会视角切入而又通过较小具体的对象予以表现的。在这些作品中,金河常以反思发现问题,又以言及被人们忽视的空白点而引起大家的兴趣。不管是在审判叶辉时实际上金河也对朱春信进行着灵魂审判的情景,还是吴一民在任大娘和二妮面前的庄严中不时露出悔愧和不安的神情,乃至何颖不散的冤魂和巩大明内心的波涛汹涌情形,初看无不让人对作家探精识微、入木三分的发现与理解深表叹服。金河的一个重要的天才本领和特点在于,他能从生活的潜流中勘探出那些看似常态其实却极不正常的生活现象,并把这种现象充分地揭示出来,甚至显示到罪恶的程度。除去上面提到的这几篇作品外,像《张堡两姑娘》中反映的恶劣的政治行为扼杀了王珍的爱情与生命的情形,在《小气候》中写的吴教授不体谅佟子明情感要求的情形,都很能体现金河的这种本领。应当指出的是,我们在肯定金河这种从大的社会视角着眼实现自己的小说创作的时候,似乎还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下,作家在着力寻找他人的盲点和生活的空白面时,更多用力的还是一种搜寻、一种采访,还未能真正走到解剖分析乃至鉴定的阶段。所以,尽管金河有效地提出了问题,但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还表现得不十分自觉。当金河把某些社会现象不再看成像朱春信、吴一民、何颖这样单个人的孤立现象,而认识到它出现和发生的社会必然性时,金河小说对于社会生活的参与、同社会生活的联系就更深一层了。

在金河的小说被认为是转入研究并表现社会心理的情形之后,似乎那种直接地从社会政治、经济变革活动中发现和表现问题的现象减少了,代之而来的是大量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人和事以及他们的各种心理。若是只从外观上看,金河晚近一些小说似乎已不像过去的作品那样贴近现实了,不再像过去那样不断触动社会的神经了。但是,这不过是一种正常的转移或自然的调整,它同那种有意识地疏离社会生活的情形根本不同。当社会生活经过一段剥离、调整而转向相对的稳定(或可称之为相持)之后,社会上的许多现象已不再完全表现为某种特殊性或偶然性,而是一种有着相对普遍意义的必然。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如何才能准确地认识它,我们的视点就不能停留在现象本身了。人的一切社会外在行为都是一种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社会欲望等的外化。因之认真地探讨各种复杂的社会心理,正是进一步研究社会现实的做法。金河并没有离开他的小说创作密切结合现实这样一个运行的轨道。另外,不能把生活等同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活动,而把那些直接表现这些活动的作品视为表现了社会生活,把那些及时、准确捕捉表现人们日常生活行为、心理,而这些行为心理又是同整个社会连结在一起的作品看作是对现实的忽视。如果说,金河那些直接反映与表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某些作品还带有些围绕着中心走的味道,还未能确定自己对社会生活整体观照位置的话,那么他后来这些充分生活化了的小说就分明地表现了作家的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虽然同样是表现社会生活,但在直观现实和主动研究之间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同类推荐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第二父母

    第二父母

    这是一部反映教师生涯与人生命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作者记述了自己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所有任课老师的故事,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可亲可敬。作品细节丰富,情节感人,可谓一部教师列传,也是一部中国当代教育史。作者并非在传达那种司空见惯的师生情,而是意在展示独特的精神传承关系:无数品格超拔的老师,用他们的言行滋养了一个个生命;父母生育了我们的肉身,而老师给予我们灵魂。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我们的第二父母。作者不为尊者讳,如实记录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因而也是一部深刻揭示老师生存状态的力作。
  • 游走故宫

    游走故宫

    有幸游览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2006年初秋。从天安门进去,迎面是端门。辞书解释,“端门”,指宫殿的南正门。何以宫殿的南正门又叫端门?这源自古人对天体的认识和对天人关系的想象。为神化皇权,历代宫殿建筑,皆以这些认识和想象作为设计命意的理念。故宫的建造自然也是如此。宫城、皇城和都城的三层结构,象征着紫微、太微和天市三垣。紫微垣(北极)位于正中,众星环绕,恒久不变,被认为是天帝所居;而地上的宫城位于正中,体现着作为“天子”的皇帝其皇权受命于天,至高无上;其位置与天帝所居的紫微垣相对应,紫禁城亦由此而得名。太微垣位于紫微垣之南,《晋书·天文志》云:“太微,天子庭也”,其南蕃二星之间叫端门。可见,皇宫的端门与星位中的端门是对应的。
  • 水云: 沈从文散文

    水云: 沈从文散文

    本书为沈从文散文集,选篇均以沈从文的生命轨迹与故土情结为背景。沈从文是在沅水上毕的业,数次在沅水上走走停停,记下途中所见、所感。所选散文有作者《湘西往事》中的回忆、《湘行散记》中的写意,也有水云流动的四处风景和从文长居城市后的人生感悟。通过这些散文,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作者对水这一审美意象的眷恋,也可以体会到虽然离乡多年,但深刻于作者骨血中的、对故土无法割舍的情结。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热门推荐
  • 白衣神途

    白衣神途

    这是一个从世俗界开始的一个故事。男主孤儿,被遗弃。可他还是想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然而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神秘消失的修道界圣族,一个繁盛不在,盛世凋零的修道界,一个笼罩在神秘神族统治之下的修道界,他该如何前行?踏神,封神,改变一切,从神途开始。
  • 吹不散眉弯

    吹不散眉弯

    一个名动天下,一个寄人篱下。初见那天,他是身穿绣金喜袍以珠冠束发的新郎官,她是新娘子的陪嫁丫鬟。没人知道,夫妻对拜时他为何有意偏过新娘子,而当着宾客面前,向一旁的她长揖下来。一个风流俊雅,一个低眉顺目。他一边在朝廷上筹谋布局,辅助皇帝与垂帘听政的太后进行一场权势倾轧的较量,一边对她绵延不绝地追求。没人知道,他到底是出自真心,还是只想把她高抬起来,成为他投石问路的棋子。既频频向她示爱,又无情地一再娶妻,他的所作所为像是难解的棋局,又像无声无息之中早动起了绝步的心机。没人知道,他最后会不会给她一个她最想要的结局,为了他自己悸动初开的心扉。
  • 月亮下的空心树

    月亮下的空心树

    走在月光皎洁的夜里,听着枝头猫头鹰的叫声,看着眼前这棵遮天蔽日的大树,想着白天见到的这棵树却是枝枯叶黄、虫蛀洞深,一下子就陷入了沉思:我们可见的世界、单个的人生,从不动角度和时间段去审视、旁观,其景象不也如此迥异吗?
  • 仙界奇缘录

    仙界奇缘录

    废柴少年王越,经历的奇幻休仙之路,从一个凡人成长为仙界大能的经历
  • 王爷,请休了我

    王爷,请休了我

    谁说女子一定要待字闺中,静坐绣花楼?我也想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像爹和几个哥哥一样威风。不过幸好有一个明智的大哥,在他的帮助下,终于通过重重考验,可是在关键时刻却被自己的二哥出卖,送给了冷血王爷当王妃。最后在‘宠妹狂魔’三哥的搅和下,我终于流落他方,沦落到了逃避王爷追兵、沿街乞讨的凄惨境界···真是成也哥哥,败也哥哥呀。
  • 逆流的鱼儿

    逆流的鱼儿

    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最后一批八零后已经奔三十了。时光像一道奔涌的大河,裹挟着如蝼蚁般渺小的我们不断翻滚向前。我们在人生的激流中,或是抗争,或是顺从,或是头破血流之后无奈的妥协,最终我们都会发现,青春已经无可奈何的离我们远去,唯有鬓边渐生的丝丝白发,眼角泛起的细细皱纹,如穿越过往的录影带,记录下我们芳华绽放的那些美丽瞬间。李鱼的故事历时十余年,他不是锦鲤,他只是一条平凡而倔强的小鱼,他在尘世泥泞中摸爬滚打,在人生长河中逆流而上。人们出走半生,归来却早已不是少年,唯有青春的记忆,永留心间。李鱼生而平凡,却也活得精彩,亲爱的朋友,你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伐爱:驯服复仇首席

    豪门伐爱:驯服复仇首席

    草根偷儿苏天晴,在一次偷窃中,以一种最特殊的方式巧遇财阀罗烈。向来视女子如敝履的罗烈,这次却赖上来,要苏天晴为他负责。只因她那双明眸让他无法自拔,也恰是这双明眸,引发了他银色面具下的邪恶,为苏天晴设下一个又一个爱和恨交织的陷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第一女团

    重生第一女团

    十八线女团的队长祁霁重生了,这一次她要摆脱像吸血鬼一样的经纪公司,还要抢在他们之前把另外六个队员全都招致麾下,她要带着她们重新开始,创造属于她们的第一女团时代。只是说服父母好难,和经纪公司斗智斗勇也好难,冲出国门站上世界级舞台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好在她的身后有他,有她们,还有他们,她相信这一次,StarryGirls一定能点亮所有人的夜空。
  • 浴火重生:废柴逆天复仇

    浴火重生:废柴逆天复仇

    睁眼就重生,凭什么?想活你也得凭本事!精彩人生也可以从死亡开始!意外死亡,怀揣着生的希望从地狱爬回来,却发现老公和好姐妹早已勾搭成奸,阴谋无处不在,亲眼目睹了父母的惨死,小小稚儿都不肯放过,如此遭遇怎能不让人疯狂!是的,我是疯了,渣男小三,就算死我也要拉你们下地狱!剁手剁脚太便宜,我要你命!欠我的我会千倍百倍讨回来!谁知命运弄人,当以为不会再爱时,发誓要杀死的男人已对自己用情至深,上辈子从没注意的小弟居然一直暗恋着自己。还幸运得到个帅哥萌宠,对自己不离不弃,他这是爱上我了?人不能跟命挣?我偏要挣一挣!重生,我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