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救命之恩,应当以身相许。)
下山了,牵木送小乞丐回了城隍庙,还给了她一袋碎银子,那是牵木所有的钱。
“苦惜姑娘,就此别过。”
“牵木道长,我们……什么时候会在见面啊?”
牵木明白,回了蜀山,很难在下山,便说了一句“有缘自会相见。”
“那我想你了怎么办?”
牵木想了想,回答道:“苦惜姑娘,你以后会遇见一个很好的男子,他会给你一个家,不会让你在孤孤单单一个人了。”
苦惜满心欢喜“那个人会是你么?”
“不会。我该回去了。”
说完便转身离开,空气中的气氛一下子静了下来,眼看牵木已走远,苦惜突然在身后大喊。
“那我是你的救命恩人吗?”
牵木闻言,转过身来。微笑着回答“是的。”
苦惜又笑了起来,跑到他身边,“花师父说,救命之恩,应当以身相许。牵木道长,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后来,他们成亲了。
牵木带着苦惜去了她救他的那个树林,在她救他的那个地方,用了三天时间,搭了一个木屋,用所有的钱,置办了家用,然后,买了婚服。
既然有花师父指导,那么何不表明自己的心意?他是喜欢她的。
他们对着蜀山的方向拜了天地,成了真正的夫妻。
牵木将父母留给他的那块木牌作为定情信物给了苦惜,苦惜不识字,问他上面写了些什么,牵木都会握住她的手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有时候牵木也会拿根木头,握着苦惜的手教她在地上画字,画的正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清晨牵木带她去山上看花,摘野果换钱,然后在带她去街上游玩,虽然苦惜从小在这街道长大,但都是今日偷馒头,明日讨口粥长大的,从来没有堂堂正正的在这街上游玩过。
“惜儿,过来。”
他喜欢唤她惜儿,带着她看完日出看日落,他们就这样开心的过了半个多月。
突然有一天,忆柔小师妹来了。
小师妹告诉牵木,“掌门因为你长久未归,日久牵挂,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如今怕是不行了,一直喃喃着要想要见你最后一面。二师兄,你要是还认我爹这个师父,就回去看看他吧……”
牵木担心自己的师父,便向苦惜告别,“惜儿,在家等我,我去见见师父,师父对我有养育之恩,我还没来得及尽尽孝,我去照顾师父,等师父好了,我就回来,惜儿放心,我会很快回来的……”
本是和忆柔一同回蜀山,忆柔却半路离开,说是买药,让牵木先回去。
忆柔又回了他们的小木屋,对苦惜说了一串话,然后才离去。
她说,“二师兄独具慧根,是十世的好人,我爹说他若是好好修炼,日后还会成仙,你一个小乞丐,怎能破坏他的修行,我劝你啊,要是为他好,就离开他,让他能安心成仙!”
回了蜀山,见掌门好好的,牵木意识到受骗了,准备离去,小师妹又赶回来了,所有的弟子都在劝牵木不要执迷红尘,牵木不听,执意要拜别师父,师兄弟们,小师妹见状,端了一碗水过来。
“二师兄,师妹知道二师兄的性子,师妹劝阻不了你,那师妹就祝福二师兄,二师兄,喝了这碗离别茶吧。”
牵木以为真的只是“离别”茶,就接过来喝了,然后拜别师父,磕头离去,刚走至门口,便晕了过去。
待醒来时,他忘了苦惜。
原来,小师妹端来的那碗离别茶,是蜀山后山那口井里面的水,那水唤“忘情水”,是当年月老来蜀山游玩,口渴时,看见那口井,就拿自己的酒壶盛水喝。
酒壶里原是忘情水,酒壶里还有余下的忘情水,被月老不小心混进了那口井,之后那口井就成了忘情水,稀里糊涂的月老慌慌张张拿树枝挡住那口井,然后飞上天,这被当时只有七岁的小忆柔看见了,这口井的事情只有忆柔知道。
之后,牵木跟没下山之前一样,练功,打坐,上山砍柴,写字作画,完完全全忘了那个女子,各位师兄弟也曾在他面前提起过苦惜的名字,但他毫无记忆,只是梦中会常常出现一个脸模糊不清的女子,在那里扑蝶,在那里闻花,他想前去看清她的脸,可每当走近她身边,一伸手,梦就会醒……
后来,苦惜怀孕了,她在家等了三个月,也没有等到牵木回家,她开始相信小师妹说的话了,木屋里牵木留下的余粮也吃完了,她只好托着大肚子,又做回了乞丐,乞讨为生。
十月怀胎,正逢大雪,她一个人在城隍庙里生下孩子,那夜的雪,格外的大。
因为自己吃得少,有时候甚至没有吃的,苦惜根本没有奶水来喂养孩子,她抱着孩子,在大街上到处乞讨,好心的老婆婆给她盛了一碗米汤,才足以让孩子在这么冷的天活了下来。
后来,老婆婆问她,孩子的爹呢?
她这才撑不住,哭诉起来。
“他不要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