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4700000012

第12章 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3)

基于上述,可见文体革命体现了毫不妥协的反封建的彻底性。它的建立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工程。其最直接显着的结果是出现了两个符码系统:人们可以把旧系统弃置一边(尽管不能断绝它的影响、从而完全自由地在自己建造的体系中生活。这使数千年受到语言强加和暴虐的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思维的自由和快感;这种以快速反应的方式弃绝和排除传统影响的行动,是“中国式的”,也是全面颠覆传统文化根基的巨大反叛。

事实就是这样。当白话新诗出现时,全部文言旧诗便从人们的文化视野里“消失”了。这种“消失”也可以说是“消灭”一一尽管贺实并非如此。但无论如何,人们可以尽管自由自在地去做他们自己选择的“新诗”而从思想上对旧诗加以消解。当白话文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手段时,由文言构成的一切自然地也都成了“历史”。小自公文写作,大至科举制度,文言都6然地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白话文的创立导致了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决裂。手段的创新和变革,使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可能得到表达和充分的装填。这当然意味着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占领。五四作为一种伟大的思想解放时代,它所创立的新文学作为一个不同于以往千年的旧文学,其表现手段的以白话语体代替文言古文是一个决定的步骤和伟大的成功。

以上所述,是形式和手段上的革命,在文学的内涵上,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古文学的,是五四引进和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建设性内容这便是人的文学的提倡。这是一个最富革命性的命题。

与人的文学相对立的是非人的文学,或曰吃人的文学。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旧文学的内容是非人的占领和统治;旧文学窒息人的本质和生机,从而使人成为非人。人从神权和皇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人的自觉和人性“解放是对于非人非我的勇敢否定。《新青年》杂志创刊以后就不遗余力倡导人的精神。1918年6月出版易十生专号,1918年12月提出健全的个人主义和真正纯悴的个人主义。五卷六号刊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这是一篇关于新文学内容革命最具实质性的宣言。它明确主张人的文学而反对非人的文学:“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凡兽性的余留,与古代礼法可以阻碍人性向上发展者,也都应排斥改正”;“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胡适称周作人此文是一篇“最平实的伟大宣言”。朱自清则认为它传达的是“时代的声音”,这是五四提出的新时代的理想精神,他讲,《新青年》的一班朋友在当年提供这种冲淡平实的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也颇能引起一班青年男女向上的热情,造成一个可以称为“个人解放”的时代。然而,当我们提倡那种思想的时候,人类正从一个非人的血战里逃出来,世界正在起一种激烈的变化。

人的文学的提出,其意义不限于文学自身。它的大含贵包括了思想、精神、文化的历史性反拨,即对非人文学以及造成这文学的环境的大胆质疑。它对世界新文化精神的适应一下子就使,己到达当时的思想高度。人的文学的提倡其表面层次是对于数千年非人统治的背叛,以及对于非人生存状态的反抗,但这提倡的深层含义与它的最精粹的部分一一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提出,以及它所希染造成的“个人解放”的时代无疑地加入了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争取新文明的总格局中。

六、现代文明的盗火者

从思想革新到工马革新,由思想解放到个性解放这一综合过程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主要袖成果。前已述及,这一切均受到「百年优患和梦想的潜在影响和决定。这些因素给新文学革命以活力。这无疑是当年前驱者赋予新文学的充满现代色彩的品质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不断提醒和强调中国现实的和历史的原因所给尹新文学笮命推动者们的精神启示和思想营养。在中国感到了自身的衰废而谋求振兴之时,中国的求医心境只能把希望的目光转向域外。因为在当日的探求者心目之中,以孔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不仅未能拯救民魂和重新铸造中国的品格,相反。他们不啻是麻醉剂使民族沉沦。当人们把批判的目标指向传统的时候,对于外部世界的兴趣就成为主要的甚而是唯一的了。

需要重视的是文学革命一开始就体现出来的开放意识,即盗取世界现代文明之光以烛照东方旷古黑暗的致力。在新文学运动中以丰硕的创作实践以及以才智之光在运动中起积极引导作用的那一批人,几乎都是世界现代文明的盗火者。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先后出现的几代人中,最先的一批人被叫做留学生构成,是当时留学西方及9本,接受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那一代人。由曾小逸主编的《走向世界文学一一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同文学》,内容涉及的中围作家简直就是很少遗漏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名录,小说方面:鲁迅、许地山、茅盾、郁达夫、王统照、老舍、废名、沈从文、艾芜、巴金、施蛰存、张天翼、路翎;诗方面:郭沫若、徐志净:闻一多、李金发、冰心、蒋光慈、冯至、戴望舒、艾青、十之琳、何其芳;散文方面:周作人、丰子恺、梁遇春;戏剧方面:田汉、夏衍、曹禺;外国文学内容涉及世界数十个国家,三百多位作家、诗人。

他们由于置身其中,因此在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很少有阻力,而且也很少有东西文化冲撞的苦痛。当时的思想解放是无顾忌的,他们以外来思想文化为参照,甚至是直接引用。以外国思想革命,艺术革命为模式,无拘束的自由奔放与那种历史重压下形成的超人的解放者或圣者形成对比。自由的、洒脱的、奔放的、没有唯恐失去什么的忧心忡忡那一切的精神负担,在当日西风吹扬之中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如同迎接一番盛典,中国知识界在猛烈抨击死守国故的“遗老遗少”之后,显得是完全解放式的向着西方顶礼。他们在经过了五四初期的激烈论战后,仿佛获得了胜利者的轻松,因此言行也坦率大胆。那时的口号就是“拿来”。从字面上看,仿佛那一切均是现成,只需一伸手即可拿来,拿来即可用上鲁迅是说得全面的,“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鲁迅这篇叫做《拿来主义》的文章,其立论建立在批判旧文化的基点之上,他强烈抨击闭关之后的对于古董的弘扬: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是送去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秘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祛过去,叫做“发杨国光听说不夂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暂不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沽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了根据“礼尚往来”的礼节,说道,拿来!(《鲁迅全集》第六卷)那时新进的人士都不讳言西方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和贡献。朱自清讲新文学和新诗的兴起时,论述其与西方文化的传播的直接关系:“最大的影响是外国的影响,梁实秋说外国的影响是白话文的导火线:他指出美国印象主义者六戒条里也有不用典,不用陈腐的套;甚至新式标点和诗的分段分行也是模仿外国;而外国文学的翻译,更是明证。胡氏自己说《关不住了》一首是他的新诗成立的纪元,而这首诗却是译的,正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梁实秋是其中把这种关系说得透彻而大胆的一位。他在《新诗的格调及其他》中说:“我一向以为新文学运动的最大的成因,便是外国文学的影响;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广他具体联系新月派的诗明确指出:“新月一群的诗的观念是外国式的。”他们在《诗刊》上要试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来装进外国式的诗意。梁实秋认为“现在新文学的全部趋势是渐渐的趋于艺术的讲究了,而所谓诗的艺术当然是以外国的为模仿对象”。梁实秋断然说:“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好的,我们该充分地欢迎它侵略到中国的诗坛。”

思想解放的时代,人们谈论一切问题都无顾忌。在一些看似片面的议论背后,恰恰说明了事实的某些本质属性。例如中国新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便是。觉悟的中国知识界洞察了古文学与旧文化旧礼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到它对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作用,一批受到西方影响的人出于对那学术和艺术的了解而取作范式,则是可以理解也非常合理的。我们可以从新文学的设计、诞生、形成到出现较为成熟的作家和经典性作品这一过程中得到证实。

中国新文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制作的。它当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有亲缘联系,历史和人为终将无法割断这种联系。它从中国文化母体中得到遗传和滋养也是不可抹煞的事实。侣在五四和新文学革命中,新文学将革命的目标对准旧文学也是深刻的历史必然。当人们决定推倒旧偶像时,忽略甚至无视那偶像的合理存在价值是自然而然的事。

实是这一番“打倒”之后的重建毕竟有了辉焯的结果这的确应当感谢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的大胆而果断的抉择和汲取。正是这种汲取触发了新文学的极大转机。西方的思想文化精神的引入过程并不是一种替代式的取代,它在这片中国土地上必然发生新的机变。这种引入当然锴来了震撼、警惕乃至敌意的排斥。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遭遇带来的矛盾冲撞也自有一份深刻的苦痛,徂结果却是积极的。即异质入侵母体生出了一冲融汇和杂交的效果终于出现了一种新的健全的渗透和结合。尽管数十年来新文学的实践未臻完满,然而却不能回过头来怀疑这一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新文学发生的数十年中,待别是从四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的四十年中间,有众多的事实让人在这种怀疑乃至否定面前感到耽心。面对外来文化时中国所具有的那种近于过敏性的臀惕受到了村社文化心态的鼓励。这一切由尸民族主义和农民意识占据主流地位而使义和团式的排外倾向文化化。一种特殊心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结合,终于不仅使这一切心理趋向合法化,而且成为一种不易治愈的文化心理顽症。

每当社会和民族危机加剧,文化上的封闭倾向总借弘扬,民族文化一类门号卷土重来。而它的攻击目标便是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明。这时候用以阻止人们接近的口实,便是百年来未有任何变换的“数典忘袓”、“崇洋媚外”的罪名。多年来,由于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化,中国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也随着国际关系的改变而不断改变。这种随意的改变使政策失衡,也使文学的发展受到损害。即使在进入八十年代的社会开放的形势下,这种意识形态的干扰也从未断绝。当经济上的国际交往成为不可回避时,中国将以何种态度面对于前者,目前似乎有了相当的宽松姿态,面对于后者至少有内心深处的疑惧不易消除。百年的隐忧并未消失。

尽管行政干预的力量仍然强大,意识形态依然有足够的可能性改变文化策略。中国文学从结束“文革”以后开始的自觉反思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它向西方世界接近的自觉性。中国事实上已与世界处于同一体一除了那一道并不可靠的精神栅栏。从诗和小说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十年间中国文学以飞跃的步子跨入世界的总格局,包括人们时常诟病的“诺贝尔情结”在内,都是事实上进入全球文学秩序的证实。

百年的焦躁和急切使它有可能排除非艺术的干扰而独自行萝。尽管多年来社会动荡曾经不断给这种全球性文化交流以不良影响,但成熟的中国文学能够排除或绕过这种困厄而艰难地前进。时代和人民都在进步,反进步的力量不可能改变一切。

七、民主精神与包容性

在五四运动科学民主旗帜下形成的中国新文学,民主意识是它的精魂。这是由于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倡导,以及对人的文学的呼唤。加上新文学运动对于外国文化的引进与吸收所形成的开放思想,个性解放与个性主义的确立,快速生长起来的是艺术臾主思想。平等的竞争,充分展开的个性主义,以及为社会的献身精神,都是民主思维的产物。这一思维赋予中国新文学以宽阔的胸襟和开放的视野,于是有了新文学运动初期那种此起彼落和无拘无束的创造性和竞争精神。

最先偷吃禁果的那一批人,他们从奥林匹斯山上盗来了烛照中国封建长夜的火种。随后他们发现火种可能是疗救社会病变的药石。因此在鲁迅那篇《药》的小说中,他把肺痨和封建戕害下的愚顽一样地视为中国社会肌体的病变。借此唤起民众的民主和文明觉悟便是此刻的药。

那时的人一门心事想的是拯救中国于封建的危难,宽阔的胸襟以及勇于前瞻的自信心与这种社会氛围相一致。除了少数封建卫道士以外,一般的人并没有后来人们那样的小农式的心胸窄狭那时是很以玩弄古董、文物、国粹、闲适为羞耻的,也很怕自己与儒家孔学甚至旧诗发生什么联系。在强国新民这一大目标的指引下,学术、文艺上的兼容并包不仅是蔡元培治理北京大学的方针,而且也是包括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化的共同品质。

周作人很早就提倡文学上的宽容而反对强迫的统一。他的立论基点在于充分重视文学的自由本质文学以自己表现为主体,以感染他人为作用,是个人的亦为人类的。一一人的个性既然是各各不同,那么表现出来的文艺当然是不同的。现在倘若姜了批评。

这种宽容并不包括旧文艺,“宽容者对过去的文艺固然予以相当的承认与尊重,但是无所用其宽容,因为这种文艺已经过去了,不是现在的势力所能干涉,便再没有宽容的问题了一一老实说,在中国现在文艺界宽容旧派还不成为问题,倒楚新派究竟是否已成为势力,应否忍受旧派的迫压,却是未可疏忽的一个问题”、《文艺上的宽容》,见《自己的园地》从这呰叙述可以看出五四时代的宽容精神并不是庸俗的好好先生,而是明确目标,深明大义,具有极大的针对性的批判精神的概括与伸延。

同类推荐
  • 梦想家园

    梦想家园

    《梦想家园》是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是心灵的记录。以真挚坦诚的心灵和清新细腻的笔触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探求生命的价值与真谛之所在。
  • 老虎大福

    老虎大福

    本书中的作品大多以秦岭山林为题材,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共计8篇,包括“黑鱼千岁”、“山鬼木客”、“猴子村长”等。
  • 心若孤独:广平诗词

    心若孤独:广平诗词

    本书为一部以抒情为主的诗词集。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的诗词作品,从1998年艰难的打工岁月至今,记录了作者看到的每一处风景,经历过的难忘之事。有登高望远时感受到的“一缕清风眉宇间”的惬意,也有“流水一去恨茫茫”的无限忧伤。有对杜甫、李煜的崇敬之情。也有对自己多年孤独无依,独自飘零的深深慨叹以及与疾病作斗争时的痛苦无奈之情。还有作为一名志愿者对社会上最贫困最弱势群体的怜悯和大爱之心。可以说浸透着作者的血和泪。作品大多从现实主义题材出发,但其中也不乏作者的浪漫主义色彩。
  • 闯关东纪事

    闯关东纪事

    人的苦难有多种由头,社会财富的分配失当是其一;社会财富的分配失当有多种表现,人的苦难是最直接最迅捷的后果。在以土地为主要财富来源的年代,土地的所有状态就是衡量社会财富是否分配失当的重要标尺,倘若这标尺严重失衡,人的苦难就避不可免,症状是饥饿、动荡与流浪。基于求生本能,受难的人会自发以迁徙来适应客观情境,试图找到一个生活的出口,无论这样的目的能否达成,移动也由此成了大众的生存状态,哪怕只是一度。
  •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编写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以新中国1949——1999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以62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军旅文学的历史,深刻总结了军旅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以系统的理论规范和宏阔的学术视野将诸如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不同文体的创作悉数纳入研究范围,以客观的批评品格和敏锐的审美视角将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家、作品和独具艺术特色却被长期忽略的作家作品一并纳入研究的范畴。
热门推荐
  • 乔安娜的重生之旅

    乔安娜的重生之旅

    乔安娜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进入一本书里去改写人生,老公能赚钱,孩子有出息,自己身体健康。没想到就因为自己手欠,一生努力和自己没关系了……重生到一本脑残的书里。本文架空,年代文,如有个年代不符,请多包涵……
  • 韪枭集

    韪枭集

    天地玄黄,无极有极,两仪四象,太极八卦。上下五千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的天空,总有一些人在御风飞翔,在时代的海洋,总有一些人在乘风破浪。数风流人物,虽看今朝,然回望,却别有一番风味儿……
  • 哥布林仙记

    哥布林仙记

    平凡少年,意外转生为异世界的杂兵怪——哥布林。而且,还是只分不清性别的哥布林,跨越四世的修行之路,启程。(无女主流)
  • 吸血鬼学院的恶魔公主

    吸血鬼学院的恶魔公主

    【本文架构较大,请耐心追文】一所世人绝不知晓的吸血鬼学院。天知道这学院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神秘的古堡,冷冰冰的俊美学长,在夜晚穿梭游荡的风流少年,还有那个万人敬仰的初代纯血美男……为了在这间学院里保住性命,我已经用尽了所有方法:挂大蒜,带十字架,抱着圣经去上课。当生活终于步上正轨,却总有一个人执拗的在我的梦中不肯离开——梦中的人终于浮现在现实之中,可我却绝望的发现,他已经有了命运中必然相守的公主……爱情之毒好若罂粟,我为此坠入恶魔的领域,发誓燃尽地狱的鲜血,抢走必将属于我的,爱人。
  • 一吻定情,学霸太腹黑

    一吻定情,学霸太腹黑

    林安宁,大一新生一枚入学第一天不小心强吻了学生会长,从此开启没羞没臊的狗腿校园生活。她以为对方以折磨她刁难她看她出丑为乐趣。谁知这是他的圈套,一个圈住她一辈子的陷阱。
  • 旧事新知风雨声

    旧事新知风雨声

    本书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包括鲁迅、梁遇春等多位大师和学人,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的本质,学习哲学的本义,学习研究国故的方法,了解科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含义,了解心理学的真正意义。这是一本围绕文化、哲学、科学、心理学等诸多常识和新知而展开讨论的文集,是大师和学人奉献给我们的新知盛宴。从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们对于科学对于真理孜孜以求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各种知识不止步于权威和众论的可贵思想。
  • 汲古堂集

    汲古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真十书上清集卷

    修真十书上清集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珠江故事:东方的觉醒

    珠江故事:东方的觉醒

    张胜友,福建永定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编审,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出版《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破冰之旅))等报告文学集12部;撰写《十年潮》、《历史的抉择》、《让浦东告诉世界》等影视政论片25部(300集)。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语文教材。
  • 云上摆渡人

    云上摆渡人

    苏文幻被父母逼着相亲。在一次相亲活动上,文幻对一神秘黑衣男子一见钟情,但却得知,黑衣男子并非来相亲,一切只是误会。文幻自高中时代就有一个富二代追求者,柳元皓。元皓的堂妹元灿是文幻闺蜜。元皓想和文幻结婚,但文幻渴望得到真爱。文幻儿时经历过一些创伤,一直有轻度抑郁症。曾帮助她的女心理医生因要嫁去海外,把她托付给一位新来的心理医生——陆楷原博士。文幻和陆博士见面才发现,陆竟然就是那个让她一见钟情的黑衣男子。他决定放下一切顾虑,在全世界都唾弃文幻的时候,用自己的爱来拯救她,与她一起面对这个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