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5000000031

第31章 令人警省的力作--读《国家干部》

在当下多样化的小说创作中,直面现实社会矛盾写“反腐”、写官场,始终是持续不衰的一个文学热点。说实话,这一写作倾向一直存在一个叫座不叫好的问题。这种“不叫好”,个中的原因很多,属于写作一方的,即有因重事件而轻人物,重故事而轻语言,从而造成作品的文学性相对贫弱的问题;还有就是其中的一些作品,似乎不是瞄着获取什么奖,就是想着改编影视剧,这种功利性的目的搅和其中,总让人觉着心有旁骛。张平的小说创作,乍一看来,也属于这样一个大的文学倾向,但你细细地去读,尤其是循着他的创作轨迹去认真品味其作品,便会发见出他的不同和他的个性来。

张平的这种与众不同和独有个性,经由《天网》、《抉择》、《十面埋伏》等作品已逐步显现出来,而尤以长篇近作《国家干部》(作家出版社2004年2月版)表现得更为显豁,那就是他描绘的生活故事,无论涉及法制、诉诸政治,都出于平民视角,依从百姓生息;而他笔下的主要正面形象,无论行业所属,职位大小,都出身于底层,扎根于民间,都是民瘼的知情者,民愿的代表者。作者张平,也于此把他的创作立足点表露无遗,那就是站在民生的基点,通过民意的视点,来看取生活,来评判事象,因而,这是一种深具人民性内涵的现实主义写作。

洋洋70余万字的《国家干部》所着力描述的,主要是围绕着嶝江市常务副市长夏中民的“上”、“下”、“去”、“留”,而在政坛内外展开的复杂纠葛与尖锐斗争。夏中民到嶝江当了八年副市长,由别人不愿管的群团、统战和城建工作入手,渐渐地使一些工作领域和城市建设有了起色,并由刚正不阿的打假、斗黑和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深深触动由原任书记刘石贝和现任常务副书记汪思继为代表的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刘、汪二人长期编织的遍布各个部门的干部关系网,人数之多、能量之大,已成为在嶝江市凌驾于党政领导之上的超级利益集团。公正无私的夏中民的存在,已使他们惶惶不安,很难安生;精明强干的夏中民若再升任书记或市长,那就将是他们“全线崩溃”和嶝江“改朝换代”的末日,因而“一定要阻止他,即使是不择手段,也不能让噔江这样一个地方让夏中民这样的一个人进人权力的核心”。因此,暗中窃听,匿名诬告,造谣惑众,制造事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用拉帮结派,贿赂代表等手段操纵市的党代会,硬是让拟任市委书记的夏中民意外地在市委委员的选举中落选。

《国家干部》不仅揭露了在党的干部队伍里滋生出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而且描绘了他们如何在噔江这样一个县级市的政治舞台上的呼风唤雨和肆无忌惮。作品里,从始至终那种正难压邪的以少斗多的格局、以明斗暗的局势,始终让人提着心,吊着胆。要不是有数十万民众联合起来,用非常规的手段包围了党代会会场,造成了一场严重的政治事件,使得上一级的市委、省委不得不顺乎民心民意解决问题,较量的孰输孰蠃,斗争的孰胜孰败,实在难以预料。这令人惊心动魄的斗争,让人们很替夏中民捏了一把汗,也让人们感到了作者张平的强劲腕力。可以说,把干部问题和党内冲突写得尖锐如敌我,紧张如战斗,在迄今的小说作品中无有出其右者。

我以为,张平在《国家干部》里不仅是要揭露在某些地方出现的领导干部蜕化变质的严重现象,他还通过这一现象在发出两个诘问,那就是“是干部不一定就代表共产党”,“是共产党也不一定就代表人民”。长期以来,我们把“代表人民”作为一种自诩式的口头禅,而很少像近些年那样去不断地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使得一些干部形成了一种“天然代表”论,似乎当了干部自然就代表共产党,入了共产党就自然代表人民。殊不知,代表人民不在于个人自封,更不在于口头自诩,而在于实际的作为、人民的评判。张平以刘石贝、汪思继这样一类外“红”内“黑”的异化变质的干部形象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口号、看表象、看外衣,还一定要看行动、看实质、看内里;而作为国家干部、党的干部,更是时时自省,处处自律,用民心、民意这面镜子比照自己,检省自己,保持应有的自觉与自醒。要能够经得起人民的诘问,首先要不断地进行自问。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干部》敲响的是让包括党的干部在内的一切人们的警觉与警省的洪钟。

作品里夏中民这个形象,堪为新时代优秀青年干部的典型。他干工作,既不挑肥拣瘦,也不拈轻怕重,分工他管群团,他不推辞;让他兼管城建,他也不含糊。他总是以亲民的做派、务实的态度,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又合情顺理;在受到刘、汪等人的排挤、打击和诬告后,他依然忍辱负重地奋战在第一线,以搞好工作、减少损失的努力和有理有节的对抗,牵制着那个庞大而贪婪的利益集团,使嶝江市的政治局面保持了某种应有的平衡,也给党的形象赢得了一定的自尊。夏中民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嶝江,让刘、汪等人感到了威胁,却使广大市民看到了希望。正是他的清醒、他的正义、他的坚韧、他的抗争,蠃得了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蠃得了上级党政领导的及时援助,从而使刘石贝、汪思继集团的种种劣行最终败露。他看起来孤单,但身后有广大民众;他看来势薄,但背后有社会的公义。他真正做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党的干部的杰出代表。无论是从其性格内涵上说,还是就其形象魅力上说,夏中民都是一个在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立得起来,又留得下去的典型形象。

在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日益广泛而复杂的今天,直面社会政治生活的文学写作,直接起着贴近大众情绪、反映时代脉搏的作用,是所有写作中分量最重也最值得关注的倾向。而在这一倾向上,张平以他卓富人民性的现实主义写作,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在这个意义上,他如同他笔下的夏中民一样,虽看起来身单影只,但因脚踏实地、紧贴读者,实际上拥有着别类写作所难以比拟的底气与人气。这样的写作,无疑是有意义的,当然也是幸福的。

2004年8月15日于北京朝内

同类推荐
  • 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

    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

    本书由阿金著,之所以叫做《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就是因为作者所有的文章都是业余时间做的日记,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不精。为了更好地阅读,作者把这本《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分成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篇中篇小说《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讲的是一个很美的爱情故事。
  • 彩画集:兰波散文诗全集(译文经典)

    彩画集:兰波散文诗全集(译文经典)

    从十六岁后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兰波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焦灼求索的状态。他为什么放弃写传统形式的诗作,转而致力于散文诗?这显然与波特莱尔发表著名的散文诗之后,巴黎诗风的变化有关。兰波认为,诗人必须成为“通灵者”、“无比崇高的博学的科学家”,“通过长期、广泛和经过推理思考的过程,打乱所有的感觉意识”,通过所谓“言语的炼金术”,寻求一种“综合了芳香、音响、色彩,概括一切,可以把思想与思想连结起来,又引出思想”、“使心灵与心灵呼应相通”的语言,以求达到“不可知”。这“不可知”并非某种形而上的客体,有时与他诗中所说的未来的“社会之爱”有关,又或者是某种理想。以上种种,可以说就是兰波的象征主义。本书收入法国天才诗人、象征主义大师兰波所有的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彩画集》,并附有著名的《“通灵者”书信》二封以及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等人的评论。《地狱一季》和《彩画集》虽形式独特,含义诡谲难解,却展现诗人在巴黎诗风转变后,所创造出的新诗学与对创作的探索。作品流露出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生活风情,与彼时之文化传统相呼应,字里行间回响着诗人对自我与世间的挑战。
  • 主爱无休:赞美诗一百三十一首(孙更俊译丛)

    主爱无休:赞美诗一百三十一首(孙更俊译丛)

    本书诗歌共131首,包括恩朋惠友、我主慈悲、与主相亲、我爱我主等。
  •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用理性、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库》《查令十字街84号》《哥伦比亚的倒影》《退步集续编》《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丧家狗》等。
  • 他国的你我

    他国的你我

    2013年夏天我来到旧金山留学,开始把自己在美帝的各种见闻写成一封封小信。长长短短的信里,我记录了两年来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经历:有初入美国时的胆小局促,有课堂上的提心吊胆,有在酒吧里的不知所措,有体育场上的放肆疯狂,也有和师长们掏心掏肺的洗脑对话……这不是什么立竿见影的留学申请攻略和出国指导丛书,我只是记录和书写自己与同龄人的成长故事,那些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们——有缺点,有迷茫,有无助,有迟疑,有价值观的猛烈冲击,但一直努力、勤奋、有趣、坚韧,不论生活在哪里,都尽量活得有意义——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和脑子里飞来飞去的想法一一落在了纸上,最后就变成了这本留学亲历手记。
热门推荐
  • 点灯

    点灯

    余同友,男,1971年出生于皖南,供职于皖池州日报社。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第七届学员,安徽省签约作家。有中短篇小说若干散见于国内一些文学期刊。一没想到,仅仅隔了一年多时间,我又一次来到了瓦庄。从县城开出的农用班车,一路上吭哧吭哧,终于在天黑时分把我带到了镇子上。镇子上稀稀落落的几个店铺里,亮着半死不活的灯,两个小孩从街对面跑出来,喊着外乡人听不懂的方言,他们迅即穿过街头黯淡的灯光,钻进屋子里去,然后又嗖地一下跑出来,很有些像镇子上空此刻正飞翔着的蝙蝠。
  • 北歌之蜀青

    北歌之蜀青

    蜀山,乃是人类仙地,公认的第一门派。但是蜀山出山的自古都是男子,道士。怎么这小姑娘也是蜀山的人?那咱是叫她蜀山道姑了?老是叫人家道姑,蜀山弟子就不能谈恋爱了?我们信奉道教,但又不是六根清净的道士。我们也要谈恋爱,领略一番红尘的好吧。
  • 从“最后的人”开始

    从“最后的人”开始

    杨庆祥:我们现在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本次活动是联合文学课堂的专题研讨,讨论内容是科幻文学。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专题研讨,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最近几年科幻文学不仅得到了国内的关注,也在国际上为整个中国的当代文学赢得了特别重要的声誉,刘慈欣和郝景芳先后获雨果奖。更重要的是,中国当代写作中,科幻文学提供了特别重要的创作队伍和特别重要的作品。而且,我觉得它有可能会改写当代文学的面貌。
  • 推理门徒之血字的研究

    推理门徒之血字的研究

    他的手指动了动,指节沐着月色,愈显苍白。在这宛若幻觉的动作之后,他依旧趴在那,没了生息。他的背后插着一把刀,刀的样式,在市井里随处可见。锋利的刀刃,没有受到真皮大衣的阻隔,生冷突兀地插在他的背部。鲜血浸透衣衫,凝结成了薄而易碎的冰碴。画面很安静。或许只过了一秒钟,也或许是一个小时。他的头颅,开始贴着地面转动,动作缓慢,就像挂钟的分针。可是他依旧不遗余力,似乎他也明白,这可能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几个动作。
  • 拯救美女罗娅

    拯救美女罗娅

    小说集《拯救美女罗娅》以十五篇小说讲述了有关底层悲喜、官场炎凉、人间烟火、世俗风情的人间百态。作者运用直率纯粹的文字和渗入血脉的平民直觉,在平易敦厚的故事中不时抖落小狡黠和大聪慧,记叙了嬉笑怒骂的大城小事,表达了对生活况味与种种细节由衷的珍视和敬重。在题材丰富之外,全书视角多样,描绘生动,存意平实,灵动发散,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历经江湖沧桑依然保持最初始的本真的世俗画卷。
  • 太傅大人的一品娇花

    太傅大人的一品娇花

    才华冠绝的云世子随其父折冲御侮,大败西俞二十万铁骑军,却在得胜还朝途中遇袭重伤,武功尽失。归家后,发现小妹状况频出,逛妓院、开酒馆、当众打人、和小混混称兄道弟,整日游走于市井之中,屡教不改!他不得不一边训诲,一边收拾烂摊子。谁知,经她胡闹一通,反助他开启了青云之路。竟以弱冠之龄教习东宫,成为了大乾王朝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一品太傅。从此扶摇直上,入内阁御六部,独揽大权。经商、除佞、剿匪、治灾、御侮。且看兄妹二人如何携手共担,浓墨重彩地创造出一个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清明盛世!PS.男强女强,共同成长型权谋宠文,倾情奉上!
  • 青梅竹马,去哪儿啊

    青梅竹马,去哪儿啊

    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青梅竹马,最后都绕到他人床前玩耍;大部分的两小无猜,都渐渐无法对彼此坦白。时光掩盖了太多秘密,埋藏了许多感情,直到曾经一起玩耍的他们终于再相聚——郝恬恬发现自己的生活开始乱套,为什么傅子衡的初恋女友叶雨笙会和张翊天在一起?为什么失联多年的吴霏突然出现在北京开始追自己?为什么一直把她当妹妹严厉管教的傅子衡会突然吻了她?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十年后的再度重逢,让当年埋葬的那些秘密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浮出水面……
  • 漂流到武林

    漂流到武林

    【这是一本不正经的武侠】王兴和三个徒弟穿越到了古武世界,为毛,这个世界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武林联盟要选拔Produce101,朝廷要选Akb48?颠覆世界观哇!总而言之,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武林世界的和平,贯彻爱与正义为己任!Love&peace。”戳多吗得,温饱问题解决先!
  • 上清灵宝大法

    上清灵宝大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通过对宋朝十八帝性格和命运的描绘,勾勒出宋代三百多年的风云变幻、慷慨悲歌。整个宋代在赵氏政权统治下,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现象十分突出。但这却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实力,使得宋廷在面对西夏、金等外来强敌时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任凭外虏欺凌。宋代没有宦官之祸,没有宗室之祸,没有外戚之祸,没有强藩之祸,从治理国家来说,赵氏家族确是人才辈出、科技文化发展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如此强大而且得到良好治理的一个国家却因昌文偃武而变得孱弱,以致被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北方游牧民族打得无还手之力。《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为读者描述了赵氏家族历代君主是如何处理家族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以实现家族的长久统治的故事。书中全面刻画了宋十八帝的性格、命运,从中勾勒出了宋代320年的风云变幻、喜剧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