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400000051

第51章

到中国不久,史迪威根据中国战场的敌我态势,制定了一套新的作战方针,拟向侵华日军发动一次侧翼攻势,目的是打击日军的有生力量、挫伤其在华日渐猖厥的气焰。当时史迪威向白宫及盟军统帅部呈报的对日作战方略是:以中国大陆为依托,直接对日作战。这样就要求美、苏、英对华大量投入,利用日本本土空虚的空档,先占领日本本土,然后回头消灭在华日军。在实施这一方案之前,必须主动发起几场大规模的战役,将日军的气焰打下去,使其保持龟缩守势,这样就可以放手对日本本土大干。

要想集中所有的抗日力量,就必须联合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史迪威曾私下里和共产党建立了联系,中共方面表示愿意听从史迪威将军的指挥,国共美三方联合起来打击日军。

但是,蒋介石却兜头给史迪威将军泼了一盆凉水。蒋介石不同意史迪威的作战方案。蒋介石对史迪威说,你不了解中国,对中国来说,威胁最大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赤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史迪威想不通。

此时他已经帮国民党整训了几十个师,经他整训的师其战斗力大大加强,再加上共产党的力量,完全可以和日本人大干一场了。可是蒋介石却完全否定了他的作战方案。他只得作罢。但是不久,史迪威又策划在缅甸北部发动攻势。史迪威这些反客为主的抗日热情引起了国民党上层的不满。行政院长宋子文没给蒋介石打招呼就去美国游说,让总统罗斯福召回史迪威,或者取消史迪威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职务。

罗斯福不想得罪陆军部,也不想得罪中国方面。就把决断史迪威去留的事情推给了马歇尔。马歇尔是史迪威的老上级,他当然了解史迪威,就断然否决了宋子文的建议。

但是,宋子文却不依不饶,他又找到了总统的特别助理霍普金斯,霍氏私下里向宋子文表示,倘若委员长本人亲自向总统提出要求的话,总统会考虑召回史迪威的。

宋子文接着又在新德里会见了刚刚就任东南亚地区统帅的蒙巴顿。蒙巴顿将军穿一身剪裁考究的棕黄色热带军服,戴着金光灿灿的肩章,挂了三根绶带,胸前的勋章五颜六色,光彩照人。他听说中国的行政院长来访,立时将宋迎到密室,二人商谈许久,达成了相当一致的意见。

这当然又是冲着史迪威去的。

宋子文告诉蒙巴顿,说,史迪威将军和中国军队的关系非常紧张,特别是委员长很不喜欢他;如果让他担任东南亚地区的副统帅,怕是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正是蒙巴顿求之不得的。

对史迪威的名声,蒙巴顿早有耳闻。蒙巴顿前去东南1作战,实际上肩负的是大英帝国的使命,而不像愚蠢的美国人,一个心眼扑在打击日本人身上。他临动身之前,曾受到丘吉尔的召见,丘吉尔明确告诉他,一切以英国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在他任职期间,要把英国在东南亚失去的利益一一寻找回来,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把香港这个东方明珠重新夺回。但是,不要让别人看出我们的企图……丘吉尔告诫他说:你的伙伴史迪威是个缺心眼的山姆大叔,他把中国当作了自己的家。但他又特别敏锐,具有非凡的才能,你做的一切事很难瞒过他,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搞掉他……这样你就能放心大胆推行我们的计划了……

宋子文的来访,使蒙巴顿喜出望外。他装着不解的样子看着急切想把史迪威搞掉的宋子文,内心无比高兴。他想起了中国的三十六汁中有一条计谋叫借刀杀人,于是就很痛快地答应了宋子文的请求。

为了彻底把史迪威赶回美国,蒙巴顿又和宋子文找到罗斯福派往中国的信使、美国陆军后勤司令索默维尔将军。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地攻击史迪威。说东南亚战区统帅部若是来了史迪威,肯定前途黯淡,史迪威太影响美国人的形象了……

蒙巴顿此时比宋子文更着急搞掉史迪威。宋子文是个政客,他对打仗窍不通,他只是想拍蒋介石的马屁,所以才有这样的激情做万里游,非把史迪威搞掉不可。但蒋介石却是个政治家加军事家,时间一长,就会明白英国人的意图,就不会中计。事不宜迟。

蒙巴顿又鼓动宋子文连夜赶回重庆,让他在索默维尔飞临重庆之前,抢先一步游说蒋介石,一定要解除史迪威的职务。

愚蠢的宋子文不知是计,见到蒋介石后,把自己做万里游的壮行向他叙说了一遍。而蒋介石却对宋的所作所为竟一无所知。他本人是对史迪威不满意,他只是觉得他不懂中国,不懂政治,有点军啪将领常有的迂腐的毛病,但不至于非把他撤职。听说宋子文为史迪威的事找了罗斯福,找了马歇尔,找了蒙巴顿,找了索默维尔,现在又找到自己,却不禁心生感动,于是就答应宋子文的请求,在美国总统信使到来之时,明确向他表示解除史迪威的职务。

而此时的史迪威却正潜心组织发动反攻缅甸的战役。暴风雨因他而来,他却一无所知。

1943年10月15日,索默维尔飞抵重庆。

一切如蒙巴顿所指使的那样,蒋介石以冷漠的态度要求美国,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索默维尔答应了。

如果事情按着蒙巴顿预想的方向发展下去,香港不久就可以到手。英国人可以利用中英美三国的力量把香港从日本人手中夺回来,使香港的所有权又可以堂而皇之地划归自己的名下。谁知半道上杀出个程咬金。

是宋美龄和宋霭龄姐妹俩解救了史迪威,同时也狙击了英国人的梦想。

宋氏姐妹找到了蒋介石。

宋美龄说:你搞掉了史迪威,谁还会来中国?如果没有美国人,哪来的飞机大炮支援?没有了史迪威,中国战场的指挥权就要部分交给何应钦,你能相信他吗?如果没有了史迪威,那么英国人就独霸东南亚战区的指挥权,而英国人对华的投入其吝啬你是知道的,它们只会为自己考虑……

就这样,宋氏姐妹劝动了蒋介石,收回了成命。这样,史迪威才成功地组织了缅北战役,打击了日军。但他更精彩的一击却是粉碎了英国人的公理战役计划。史迪威没有被撤,这使蒙巴顿如鲠在喉。但是,伦敦方面催遥甚紧,丘吉尔几乎每日询问东南亚各国的殖民地回收情况,他无法再等史迪威解职了,只得把蓄之已久的计划公之与众。

这就是被史迪威称之为漂亮的图表,虛做的数字,肮脏的意图的公理战役计划。

蒙巴顿推行此役的用意是想放弃缅甸作战,实行以夺取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和香港为主要目标的海上战略。香港是蒙巴顿计划的首选目标。

果然,蒙巴顿计划受到了史迪威的坚决反对。但蒙巴顿顾不得许多了,他是战区最高统帅,他把史迪威隔过去,直接派战区副参谋长魏德迈率代表团去华盛顿,拟将这一计划提交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讨论。

美国没有几个人能像史廸威那样了解中国和东南亚的情况,更没有几个人像史迪威那样了解英国人的真实意图。蒙巴顿此举很可能在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上通过,这样,就会铸成大错。也只有史迪威才能制止蒙巴顿。

多亏当初没有将史迪威赶走,要不然,香港就会又一次成为英国人的囊中之物。

这是事后蒋介石的感慨。

史迪威得知蒙巴顿将要派员去华盛顿,为避免被动,立即派参谋长博特纳准将和政治顾问戴维斯,先期返回美国。博特纳和戴维斯在华盛顿晋见了罗斯福,向他汇报了上述情况,罗斯福马上致电丘吉尔,坚持夺取缅北的军事行动,取消公理战役计划。丘吉尔理屈词穷,只得听罗斯福的。

5天之后,当魏德迈率领由17人组成的代表团向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提出公理战役计划时,当即遭到了正式否定,蒙巴顿气得暴跳如雷,但也毫无办法。

蒋介石险些听了宋子文的话,也差点将香港再次拱手让给英国人。

所以他不相信宋子文。但是,这一次宋子文的话似乎说对了。如果不考虑盟军之谊,不把希望寄托在和平外交上,不顾念中英美三国之间的关系,迅速派兵占领香港,使其木已成舟,说不定事情还好办些,可是……

1945年8月24日的这个下午,蒋介石伫立在会议室一隅,面窗而立,一言不发。窗外,大雨如注,水声如沸。雨幕里,他看见许多车辆鱼贯而入又鱼贯而出,满院响起劈劈啪啪溅水的声音。一阵阵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一拨拨人小心翼翼走进来,又悄无声息地坐下去,他一直临窗而立,始终没有回头。这是他召集的高级军政会议,专门研究香港问题。他知道要员们都到了,但他却不想回头。直到身后响起宋子文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委座,人都到齐了。他才把脸扭过来,目光炯炯地扫视着与会人员大声说:现在开会……

会议结束了。

照例是吵吵嚷嚷唇枪舌剑之后由蒋介石一槌定音。毫无疑问,中国失去了收回香港的大好时机,但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香港虽被英人占领,还有九龙和新界。幕僚们纷纷提议,应迅速发兵占领九龙和新界,和英军形成对峙局面,到那时再由盟军统帅部出面调停,至少比现在坐以待输要好得多。

于是蒋介石当即决定:命令第二方面军第十三集团军即刻行动,于8月24日午夜之前占领九龙新界。

半个小时后,蒋介石回到黄山别墅云岫楼。宋美龄亲自撑着雨伞把他迎回客厅,安顿在躺椅上,接过侍者送上来的茶盏,送到蒋的手中,这才挨着丈夫的躺椅坐下。

窗外虽是大雨如织,然而室内却并不凉爽,看见丈夫的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宋美龄又急唤侍者拿来凉水浸过的毛巾为丈夫擦汗。

宋美龄知道丈夫心里不好受。关于香港回归的谋划,在他心里蓄之甚久。当年与英国締结《中英新约》时,他曾对自己说,眼下还不是与英国人争高下的时候,虽然英国人尖酸刻薄,但毕竟是盟军,它们的援助还是要的。从印度和缅甸源源不断的军援是重要的。不如暂时答应下来,待抗战胜利后再作计较。《中英新约》这样写道:

大英帝国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签订如下新约:

规定条约使命的领域;

规定撤消英国政府及其人民或公司在中国享有的种种特权;

宣布废除1901年的《辛丑条约》;

决定交还上海、厦门公共租界及天津、广州英租界的行政管理权;

关于不动户之保持或转移问题;

规定两国人民享有締约国中旅行、居住、经商之权利;

规定领事之权限;

规定待战争结束后,双方缔结友好通商设领事条约;

规定新约枇准生效日期。

这里边大多是不着边际的空话。比如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它们在締结条约时还在日本人手里,何年夺回还难确定,实际上这只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一纸空文。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这是典型的国际玩笑。

《中英新约》締结后,毛泽东曾在延安就此事发表谈话,毛泽东以他特有的幽默感说,英国人是在许空愿,他们为蒋委员长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而蒋委员长还欣喜若狂……因为中英条约最核心的香港问题被回避了,九龙新界只字未提。实际上《中英新约》是对中国人民的愚弄。

此话传到重庆,传到云锁雾罩的黄山别墅时,宋美龄就担心蒋介石会大光其火,谁知蒋只莞尔一笑,很有城府地说,毛润芝晓得什么?还轮不到他笑话我呢。

宋美龄从那时就知道大令早有谋取香港的锦囊妙计了。这些天,似乎是该他抛出锦囊妙计的时候了。谁知英国人却不宣而战,突发奇兵,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他的锦囊妙计还没实施就宣告破产,难怪他心里不好受。

蒋介石躺在那里,闭目养神久久不发一言,宋美龄为他擦着汗,用檀香扇为他扇着风。又过了一会儿,宋美龄以为他已睡熟,就想蹑手蹑脚离去。没想只走了两步,就听背后响起蒋的咳嗽声。夫人,美国方面有什么消息吗?

刚才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打电话来,说是白宫对英国人的不理智行动深表遗憾,他们马上要派国务卿去大不列颠调停,劝他们的太平洋舰队离开南中国海,以免引起中英两国的军事冲突。宋美龄又复转身,挨着蒋坐下说。别的还有什么吗?对了,他说要给您谈谈香港的事。

有什么好谈的?让他们的总统杜鲁门去找丘吉尔,不,去找艾德礼谈好啦!

蒋介石越说火气越大,将端起的茶盏往茶几上一丢,茶水溅得他一身。

宋美龄忙拿毛巾擦他长袍上的茶叶。

我给他说,委员长不在,去开关于香港问题的军政会议去了。

蒋介石把盾头皱起来。

你和他说这些作什么?

怎么,难道不能说?兴他们英国人突然袭击,不许我们谈香港问题?我对赫尔利大使说,倘若盟军统帅部再不制止英国人这种蔑视国际公法的行为,我们中国人也不是好惹的。我们的军队离九龙仅一步之遥,一根烟的功夫就会把九龙和新界全部占领!

蒋介石开始有些不高兴,转念一想,夫人说得有理,他英国人有初一,我们中国人就有十五,来而不往非礼也。倘若英国人如此猖狂,我们反而没有动静,说明我们中国人太可欺了。对,夫人说得有理。

赫尔利咋说?

赫尔利在电话里一听就急了,说这是美国白宫最担心的事。他问我,这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委员长的意思?你怎么回答?

我说是我的意思,也是委员长的意思,同时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思。弄得赫尔利大使直在电话里劝我:尊敬的夫人,请息怒,请息怒……

好娘稀匹,是该给它们施加点压力啦!夫人,你的话说得好,说得好!

蒋介石来了精神,站了起来,在客厅里来回走着,越走越快,像一匹关在笼子里的狼。

好!请你再给赫尔利大使打个电话,就说我有要氺召见他。蒋介石有些轻松起来。大令,你的意思是……

我要当面告诉赫尔利大使,通告他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九龙地区。让杜鲁门收拾这个局面吧!

美国。白宫。

1945年8月25日凌晨。

杜鲁门总统、国务卿贝尔纳斯、副国务卿艾奇逊正在紧张磋商令人头疼的香港问题。

杜兽门穿着宽大的睡袍,睡眼朦昽,哈欠连连,显然是从睡梦中被人唤醒的。

艾奇逊向总统简要叙述了继英国不屈号占领水坑口之后中国军队占领九龙新界的情况,并且把中国战区最高长官蒋介石一定要收回香港的决心向总统和国务卿进行了传达。

艾奇逊说:现在,中国军队已经进驻九龙塘北一带。当地老百姓敲锣打鼓欢迎蒋的军队。还有一支部队通过香港而去新界。香港大部分被英军控制。当这些中国军队穿过香港时,双方怒目相向,但没有发生冲突。有记者采访中国军队时士兵说,他们在等候上峰的命令,只要一声令下,数万名中国军人会在一顿饭的时间内把英军的一个营赶到海里去……记者形容那里的情况是千钧一发,只要有一点点火星,就可能引爆整个香港,香港是亚洲最大的火药桶杜门咬着雪茄烟,眯着眼睛静静地听着艾奇逊的话。难道中国人真要点燃香港这个火药桶吗?贝尔纳斯问道。从目前情况分析,中国人是对的。

艾奇逊回答。为什么非要这样呢?贝尔纳斯半是沉吟半是疑问。

同类推荐
  • 杨朔散文

    杨朔散文

    《杨朔散文》一书是杨朔散文珍藏版,主要收录了《平常的人》、《潼关之夜》、《春在朝鲜》、《百花山》、《黄河之水天上来》、《画山绣水》、《金字塔夜月》、《印度情思》、《野茫茫》、《生命泉》等51篇。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会使您回味无穷。
  • 刹那芳华:误读红楼

    刹那芳华:误读红楼

    《刹那芳华:误读红楼》作者另辟新意,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用自己的独特视野和生活体验,对《红楼梦》一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逐一解读,既有青春与时尚气息,又有作者个人特有的敏感体悟。自称误读,实为特色,使《红楼梦》研究又有了一种解读的方向和可能。作者文风洒脱清新,见解独到精辟,洞悉人情世态。她的文字,能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愉悦。
  • 海南剿匪大捷

    海南剿匪大捷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生在海南五指山腹地的故事。它的情节很像“智取威虎山”。武等官兵闯龙潭、入虎穴,打入犯罪团伙内部。部队参谋长足智多谋,运筹帷棍,指挥内外,里应外合,一举将一个特大犯罪团伙打掉。
  • 一辈子做一个窑匠

    一辈子做一个窑匠

    “鳖壶”“再过几年,我得鼓一座窑,一座属于自己的窑。”窑狗子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还是一粒草籽,随了风在空中飘荡,落不到实处。窑狗子孤身一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连这个美好的想法都不知搁在哪儿。好在那时他还年轻,年轻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年轻得浑身上下都是蛮气。窑狗子的这个想法像一枚桃核,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好长时间都没有了发芽的迹象。窑狗子说出这个想法时,他已经在杂姓湾落下脚,已经有了我这个能听他陈述的对象。
  • 滦矿历史档案觅珍

    滦矿历史档案觅珍

    文学评论开滦博物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在丰富内部硬件设施的同时,努力加强企业文化、企业历史资料的抢救挖掘,为研究和了解开滦历史提供平台,使开滦博物馆文史资料的开发更深入、更广阔,踏上新的台阶。本书的面世不仅是开滦博物馆文史丛书陆续出版的始点,也是开滦文史研究迈开新一步的探索和尝试。这是因为本书的写作素材,来源于极少有人翻阅的开滦百年原始老档案,以开、滦两矿之一的滦州煤矿建矿初期宣统年段为重点,披露了一些我们过去不知道的或知之不详的百年旧事,其中不乏最详尽的细节资料。
热门推荐
  • 快穿攻略反派boss别惹我

    快穿攻略反派boss别惹我

    南曦发誓,她本来真的只是想做一个安静的女汉子,奈何反派大boss太凶残。南曦抓狂:你就不能放过我吗?某妖孽男笑道:放过?不存在的。三千位面是你,十里红妆也是你,你挣脱得了吗?Ps:男女主为1v1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碗

    《碗》是金宇澄继《回望》之后的另一部非虚构力作。一老友在聚会上追忆三十年前的岁月,引发了一场千里赴约的温故之旅。在历史的斑驳印记中,辨认早已碎裂消失的苍凉青春。非虚构的记录与三十年前的小说相互映照,小说笔法与真实事件相互渗透,展现文学技艺的世故与讲究。 “姑娘,你长得多像你妈妈。” 三十年前,在农场,上海青年小英死于井中。三十年后,一名女孩忽然出现,原来,她就是小英的女儿——小英生前,从东北赶回上海,秘密生下了一名女婴。面对年轻的生命,这些历史的幸存者们才终于面对不愿追述的往事,并且承认:曾经至为重要的东西都已经纷纷碎裂、消失。只有青春的回忆,和早逝的同伴一起,无法平静,不能安息。
  • 拉斐尔的复仇

    拉斐尔的复仇

    “我对拯救世界没有兴趣。因为我不在乎。我不在乎任何事、任何人。也许……那个人除外。那个人就快要死了。我不想拯救世界。我想救她。来助我一臂之力。”他在信的末尾如此写道。
  • 大唐的盛世帝国

    大唐的盛世帝国

    大唐帝国最后的盛世。在噩梦开始之前,一个男人来到了这里。长安城里太平人。看他如何指点朝堂。醉卧沙场君莫笑。看他如何与阿拉伯帝国决战中亚。梦入江南烟雨路。看他如何开创海上丝绸之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看他如何誓除国贼,扶大厦于将倾。有了他,大唐盛世最终会走向哪里?
  • 嫁春色

    嫁春色

    新书《公主今天登基了吗》已开,欢迎收藏————————————————温桃蹊想好好活着,想叫温家所有的人都好好活着。她以为重生一世便能无欲则刚,直到遇上陆家那个总爱眯着眼笑着看她的男人——她想通了,无欲无欢,不如嫁与春色一抹,换得现世安稳。正版订阅书友群:991784553
  • 快穿攻略:系统太难撩

    快穿攻略:系统太难撩

    【搞笑宠文新书推荐《盛世独宠之战神徒弟有点捞》】她万万没想到,绑定系统后,系统居然和她一起,混入了各种世界,问题是她还不知道系统到底是谁?更坑的是,她的任务世界居然是:【自己写的太监虐文小说】,那还不得把她玩死!
  • 重生之超级高手

    重生之超级高手

    本想做个安静的超级高手,可是温柔如水的青涩校花,青春靓丽的美女老师,成熟妩媚的商场女王,英姿飒爽的正义女警,懵懂可爱的甜心主播却接连到来!
  • 梦溪

    梦溪

    一场大雨过后,迎来异世重生的灵魂——张梦溪。前世的特工生活让她只想逍遥一世。然而命中注定要与他们相遇,到底是霸道腹黑似狐狸,却宠她、顺她的——卫麟墨;还是温柔、腼腆,却疼她入骨,爱她如命的——君如玉;或者是高高在上似不食人间烟火,却事事为她着想,爱她疼惜她的——陆麒渺。到底谁才是那个为她绾起青丝,陪她一起到白头的那个人?
  • 妈妈会沟通,孩子更优秀

    妈妈会沟通,孩子更优秀

    “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长大后你就会开始懂了这段话。”这句歌词我们都很熟悉,出自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然而有多少孩子会因为长大后明白妈妈讲的道理而选择现在就听妈妈的话呢?错误的沟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痛苦、不悦,让孩子想尽快逃离,不管有没有道理他们都会选择拒绝沟通。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资深亲子沟通专家赵雅丽老师通过5堂高情商亲子沟通课及11种实践训练方法,让妈妈和孩子的沟通更加顺畅。听懂妈妈的话并不需要长大才可以,只要妈妈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沟通,孩子一定会认真听你说的话,明白你讲的道理。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的愿望。因此只要我们会和孩子沟通,他们一定会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