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21600000002

第2章 关于钱德勒

阿城

我自己当然认定这些文字是应该放到钱德勒的小说之后的。如果你读过侦探小说,便知道我在说什么。

有关侦探小说的文字,有个道德约定,或说是默契,即不可泄露天机。天机泄露,对一般的侦探小说就失去阅读兴趣。天机,也就是答案,是肉身的诱惑,是智力的挑战,是阅读的张力。

不过天机一旦精彩,下一个天机,也就是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是读者马上想知道的。这是我认定这些文字是应该放到钱德勒的小说之后的原因。现代文论认为作者和作品是应该分开的,即读其文即可,作者怎样,不足论。以作者论其文,或作者论,为昨日旧套。但现代文论恰恰于此忽略了阅读心理的一个微妙机制。这是有意的忽略,因为作者这一因素会破坏现代文论自建的论述逻辑,或不如说,现代文论有其自我保护机制,有洁癖。

但钱德勒是一个例外,因为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知道钱德勒的小说的读者甚少,更不要说钱德勒小说都翻拍过电影。因此我的这点文字如果被放在前面,亦无不可,天机早已泄露数十年了。我前面的天机说,纯只为照顾心中想象的居然没有读过钱德勒的小说的读者。

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年7月23日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芝加哥,1959年3月26日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La Jolla)的斯克瑞普斯诊所(Scripps Clinics),死因是酗酒及肺炎。因为他的文稿代理人赫尔加·格林(Helga Greene)与他的秘书琼·弗莱卡丝(Jean Fracasse)兴讼争夺他的遗产,据《钱德勒论文集》的作者弗兰克·麦克桑恩(Frank MacSchane)指出,这导致他的遗体被葬于预留给贫困者的墓地,即南加州圣地艾哥市的希望山公墓(Mount Hope Cemetery)。

钱德勒的父亲是火车工程师,唯酗酒,不知道酗酒遗不遗传,钱德勒成人后亦酗酒。总之钱德勒的父亲遗弃了妻小,钱德勒的母亲带了他移居英国,由钱德勒的做律师的舅舅资助他们。

1900年秋天,12岁的钱德勒考进伦敦的杜维奇学院(Dulwich College)。五年之后,去巴黎学法语。再一年后,去德国学语言。隔年春天回到英国,入英国籍,夏天通过公务员考试,谋得海军的一份工作。这是1907年的事。隔年冬天,钱德勒20岁,他的第一篇诗作The Unknown Love发表。

不过钱德勒一年后辞职,家人震惊。此后两年内,钱德勒试过新闻业,发表过评介,均不成功。

钱德勒向对他不耐烦的舅舅借了一笔钱,说清将来连本带利偿还。1912年,钱德勒返回美国,最后在洛杉矶落脚,做过穿网球拍线及采摘水果的工作。省吃俭用的日子里,据说他只买过一只烟丝荷包给自己做圣诞礼物。之后他修读簿记函授课程,提前完成课程并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

他开始参加文人沙龙聚会,听音乐、朗诵诗,结识了钢琴家帕斯卡(Julian Pascal)夫妇。

帕斯卡的妻子西西(Cissy Pascal)“性感、世故、机智、自信,集合了所有年轻男子性幻想的必备特质”。西西当过模特儿,好裸身做家事,虽然自称大钱德勒8岁,但对他有致命的吸引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英国国籍,钱德勒1917年应征进入加拿大军队,抵达英国利物浦,加入皇家空军,之后被送到法国战场。钱德勒后来写道,不用值班时,有时会喝酒喝到眼前发黑。战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世界大战而酗酒。

1918年停战之后,钱德勒重返洛杉矶。西西已与帕斯卡离异。钱德勒的母亲1913年从英国回到美国,此时她反对儿子的欲望,结果,他们在1924年钱德勒母亲死后不久立即结婚,又结果,36岁的钱德勒发现西西不止大他8岁,而是18岁。

钱德勒曾担任过加利福尼亚州斯格纳希尔市(Signal Hill)的德布利石油财团(Debney Oil Sundicate)的副总裁,但因酗酒、旷工及自杀恐吓而被解雇。

钱德勒开始写廉价小说(pulp fiction)。1933年,第一个短篇《勒索者不开枪》(Blackmailers Don't Shoot)被《黑面具》(Black Mask)杂志发表。

钱德勒曾写信给朋友,说他想要寻找“一种雅俗共赏的手法,既有一般人可以思考的程度,又能写出只有艺术小说才能产生的那种力量”。

他做到了。1939年,钱德勒的第一本小说《长眠不醒》(The Big Sleep)出版,大卖。加缪、奥登和奥尼尔都赞赏他。

这之后,钱德勒的小说一路成功。到他去世,留有七部长篇。钱德勒创造了一个硬汉性格的小说角色,侦探马洛(Philip Marlowe)。钱德勒之前的侦探小说,是案件引人,侦探则是超人,例如福尔摩斯;而钱德勒笔下的侦探马洛,突出的是性格,案件则是为了性格的展开。这种硬汉,引领了至今大部分侦探小说的方向。去年,我们熟悉的村上春树翻译了钱德勒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漫长的告别》曾获在世界推理小说界享有极高声誉的爱伦·坡奖。村上版《漫长的告别》首印数为10万册,日本全国1500家书店也闻风办起了“钱德勒读书节”,村上在后记中将《漫长的告别》定义为“准经典小说”,认为钱德勒的作品影响了纯文学。

钱德勒的侦探小说,读者(包括我)会一再阅读它们,全然不管答案早已知道了几十年。

小说成功后,钱德勒做过一阵子好莱坞编剧,与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一起将詹姆斯·凯恩(James M.Cain)的小说《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剧本化(1944年);写作了他唯一的原创剧本《蓝色大丽花》(The Blue Dahlia,1946)。钱德勒还曾参与了希区柯克的《火车怪客》剧本,不过他认为希区柯克的故事不像真的。

虽然钱德勒不符合好莱坞的要求,并嘲笑电影对自己小说的改编,但是二战后欧洲的导演和后来的美国导演,都受了钱德勒小说的影响,例如黑色电影(Flim Noir)。在欧洲,法国新浪潮电影用黑色电影的框架创作了最好的故事,比如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断了气》(Breathless,1959)和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的《刺杀钢琴师》(Shooting the Piano Player,1960)。

不过生活中的钱德勒并不顺利,1954年,钱德勒正在写《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1954年爱伦·坡奖最佳长篇小说),西西久病后去世,钱德勒再次陷入酗酒。1955年,钱德勒试图自杀。最终,这篇小文开始写过了,上个世纪,1959年,钱德勒逝世。

1955年,钱德勒的作品被收入权威的《美国文库》中,以侦探小说进入经典文学殿堂的,似只有钱德勒。

199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请出四位当代顶尖名家,票选150年来最佳作者、最佳侦探。结果雷蒙德·钱德勒与他创造的高贵侦探菲利普·马洛拿下双料冠军。

钱德勒因自己的小说而不死。

同类推荐
  • 东藏记

    东藏记

    《东藏记》系《云南文学丛书》之一种,选自宗璞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为背景,生动描述了这一艰苦卓绝时期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和各阶层的生存状况,刻画了以明仑大学孟樾等为代表的一群知识分子坚守信仰,关心国事,关注民生,为理想与追求敢冒风险与牺牲的高尚品格。小说张弛有度,疏密有序,从众多不同专业的人物塑造中体现了作者广博、深厚的学识,熟练使用的各地方言俚语及形形色色的贩夫走卒的描摹,展示了作者的聪慧、天赋。该小说因其深刻的内涵、精准的刻画及散文诗般的语言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 记忆感应师·暗号

    记忆感应师·暗号

    一如往常,弗洛斯特喝完咖啡,推开落地窗门享受和谐的阳光,却发现阳台跟以前不一样了。他连忙从落地窗边倒退好几步,拿出口袋里的手帕捂住鼻子,对着正在阳台浇花哼小调的爱蜜莉喝斥道:“你为什么种花?想毒死我吗?你不知道我对花粉极度过敏?”“你对花粉过敏?”爱蜜莉放下手上的浇花器说,“我住在你家这些日子,可从未听你说过这毛病。”“你何时见我公寓里放过一株花?真是的!没遇过像你这样粗心大意的女仆!”“是管家啦!”客厅传来布雷克的抗议声。他是弗洛斯特的双胞胎弟弟,小时候一起住过孤儿院。
  • 拆迁人

    拆迁人

    拆迁,20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拆迁构建了一座既非城市更不是乡村的舞台,舞台上,有人比惨还惨,有人比圆满还圆满。对于拆迁,大城市和小城市,城镇和乡村,富庶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期盼。有人的生活因为拆迁而改变,有人庆幸自己还未遭遇拆迁,有人则盼着拆迁落到自己脑袋上。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用白描的笔法展现了拆迁之后,五户普通人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有一夜暴富后又散尽千金的,有失去土地而觉得生活无所适从的,有依靠拆迁带来的财富一举改变人生轨迹的……雷声隐隐的故事,背后是人性的闪光和阴暗。
  • 被隔离的眺望和想像

    被隔离的眺望和想像

    那年春天,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和小罗都被隔离起来了。我是因为到近郊办事,回来不到两天,那里便被宣布为疫区,我也就成了去过疫区的可疑分子,单位领导面色紧张地对我说:“这没办法,全国都这么做的。”从疫区回来的这两天里,我去了一趟美容院,是快要下班的时候,我不是去做美容,是去拿存放在那里的美容用品。其他的人都走了,只有值班的小罗在。她把东西给我,然后匆匆地教了我如何调面膜,我们就分了手。其实我当时根本无心跟她学什么面膜的调制,只是不想拂逆她的好意(她不是我的美容师,当然没有教我的义务)。我礼貌地站在那里听她讲解,虽然只是很短的一瞬,但我不曾想到,那短短的一瞬让她隔离了。
  • 罪头条:恶魔的风度

    罪头条:恶魔的风度

    《罪头条:恶魔的风度》以罪案版头条上一桩闻所未闻的连环凶案为开端层层展开。究竟是什么样的恶魔,一次又一次轻视生命,践踏人的底线?睿智的老刑警,深谙人性的女记者,看固执又别扭的父女如何与真凶对抗,层层剥开罪恶的面纱。本书是作者“记者探案类”的首部作品,希望通过描写那些有可能发生在都市人身边的头条罪案,折射社会弊端和人性弱点,提高人们对罪案的警觉,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下辈子还教书

    下辈子还教书

    《下辈子还教书》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能力为核心理念,收集了作者在众多教育杂志发表的适合此主题的专栏作品,另新增近一半的最新作品。作者从观念、细节入手,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探讨了什么是好教师,教师幸福的秘密在哪里,教育幸福需要提升哪些能力等诸多与教师密切相关的话题。此书可作为教师提升素养和幸福感的“心灵鸡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斗罗三龙王传说之凝剑

    斗罗三龙王传说之凝剑

    想写写看修仙文,所以开了本新书《穷尽仙路》,斗罗四的剧情还在看。算是变身+穿越+同人文吧,作者文笔极差,擅长到是有很多,就比如说:拖更!
  • 是领主大人

    是领主大人

    李华穿越了,而且成为了一名伯爵领主!这是一篇种田文、建设文、发展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天帝君

    南天帝君

    一念星辰动,一念九天荒……执三尺青峰,掌万古轮回……一切从南天帝君说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黄月英有一身毛病

    黄月英有一身毛病

    诸葛亮:”月英,我家主公名字其实挺好听的,你就不能考虑一下?“黄月英:”姓名控不管,让他改名。“
  • 易幻幽径

    易幻幽径

    患得患失、患忧患异常。世界的不一样而引发的另类精彩。无心者无忧!扰心者,治标不治本;剑离心飞。这是一场异界大陆的穿越之旅,它超脱了时间构架。数次的辗转轮回,也只为完成那一个渺小的美好祝愿。放空心思;也许并不用想太多。只有随着时间漂流,美好的景色也许会自然呈现而出。只求心安;就算最后所达成的祝愿,并不能成为典故。即便如此,依旧还有为此付出的必要,因为路途上的警戒、会时常提醒,漫不经心是不可取的。好了,话到这里,虽还有很多话想说;也该到此为止了。让我们一起来开启这不一样的异界之旅吧!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