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31200000001

第1章 序:“法国理论”与索卡尔事件

“法国理论”这个术语的原文不是法语théorie fran?ais,而是美国出产的英语French theory。所谓“法国理论”,就其专门意义上言,指的应是过去将近半个世纪里,德里达、波德里亚、拉康、德勒兹和伽塔利、福柯、利奥塔、阿尔都塞、克里斯蒂娃,以及埃莱娜·西苏这一批大家云谲波诡、天马行空的艰涩文字。法国的一位新锐作者,现为巴黎楠泰尔大学思想史教授的弗朗索瓦·库塞,在2003年出版的《法国理论:福柯、德里达、德勒兹公司怎样改造了美国的知识生活》一书中,即作如是说。该书在过去十年里围绕“法国理论”反思展开的大量文献中崭露头角。这本书2008年被译成英文。就像法国的新潮理论总是墙里开花墙外先香,必假道美国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向世界每一个角落传播一样,这本《法国理论》也借此译本回传法国本土,成为巴黎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当年“法国理论”是假道美国,走向了全球化,以至于断言后现代的原生态理论,以及它的几乎所有灵感,都是来源于“法国理论”,当不是夸张。“法国理论”就像巴黎的时尚,永远在引领世界潮流。但是今天怎么来看“法国理论”?进入新世纪以来回顾这一段历程,有关文献从西尔维尔·洛特林格和桑德·科恩2001年的《法国理论在美国》[1]算起,年复一年相继面世的相关著述不计其数。[2]有意思的是,在理论的本土法国,回过头来看这一段历史,显示出来的学术热情,同样是难分难解地纠缠着它的这一美国化的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的序言副标题就是《索卡尔效应》。作者开篇就说,在美国,20世纪的最后30年,有几个法国思想家气场之好,历史上只有美国神话里的英雄和娱乐业的名流可以望其项背。更具体说,这些在本土多遭冷遇的法国思想家们,当时大体可以和好莱坞的西部英雄们一较高低。如德里达好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孤独的开拓者和征服者,说话云里雾里,可是具有不容争辩的权威性。波德利亚有似格里高利·派克,有种波西米亚的黑色野性,总是神出鬼没亮相在你眼前。拉康呢,则是反复无常的罗伯特·米彻姆,充满杀机,又能出其不意引出反讽来。

关于所谓的“索卡尔效应”,当时引起的轰动应是记忆犹新。1996年索卡尔先是在《社会文本》上发表文章《超越边界:走向一种量子力学重力理论的变形阐释学》,引经据典,论证量子力学的新近发展,雄辩地证明了后现代哲学的离经叛道果然所言不虚。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向来不睦,这等高见居然出自索卡尔这样一位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教授,《社会文本》这家后现代名刊自是喜出望外。可是不料想转眼之间,索卡尔又在《纽约时报》上刊载声明,说他纯然是跟反科学的后现代思潮开了一个玩笑。也许索卡尔本意就是玩笑?可是这个玩笑开大了,一夜之间,纽约各家媒体围绕“法国理论”展开热烈纷争。是否索卡尔完全正确,“法国理论”纯粹就是胡说八道?抑或索卡尔事件压根就是一个阴谋,是精心策划攻击法国文化?

据库塞观之,就索卡尔事件在美国的影响来看,有两个方面是耐人寻味的。其一是美国的大学对它反应寥寥,仿佛将这一类论争记录下来交付出版,是掉了身价。只有斯坦利·费希这位著名的批评家是个例外,他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认为科学法则无异于棒球规则。其二是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及其报刊阵地仇视后现代主义,他们提醒读者别忘了索卡尔的光荣家世:他在尼加拉瓜教授数学,而且是推行强硬社会主义的桑定主义国家解放阵线(Sandinista)的忠实拥趸。他们坚决拒绝文化研究和解构主义的大祭师们称他们为“左派”,认为那是“右派”送给他们的帽子。库塞这样描述了索卡尔事件的影响:

从巴西到意大利,从日本到《世界报》的专栏,全球的出版界很快就开始回应这场闹剧。大多数时候是谴责索卡尔的“科学主义”,同时也批评学院派们太热衷于营造自己的小山头,除了法国以外,每一个热心后现代的国家,都有诸如此类的山头,各自进口了些被美国化了的文化研究或“建构主义”。[3]

看来,索卡尔事件委实叫法国人大吃一惊,他们实在没有想到法国文化居然会如此深地渗透到美国知识生活的肌理之中。一个显著结果便是美国精神生活的两极分化,诸如“人文主义”对“怀疑主义”,“保守主义”对“文化多元主义”等。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在理论的源头法国同步发生。由是观之,美国学界对“法国理论”的接受或者说“挪用”,是不是多少也有断章取义、削足适履的嫌疑?

索卡尔事件有一个原型。确切地说,它的前身是C.P.斯诺的两种文化论。C.P.斯诺生于1905年,卒于1980年,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可是同时他也是一个道地的小说家,尤其以描写知识分子的《陌生人与亲兄弟》系列小说闻名。C.P.斯诺1959年5月7日发表著名讲演《两种文化》,影响迄今未消。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是科学和人文,它们可以相互沟通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科学需要人文,人文也需要科学。可是C.P.斯诺认为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沟壑,比如科学家大都没有读过狄更斯,反过来艺术家大都对科学一窍不通。说实话斯诺对“两种文化”的描述已经是够乐观的了。我们的人文总是殚精竭虑在标榜科学,反之科学对人文除非好奇和消遣,基本上是不屑一顾的。C.P.斯诺抱怨英国教育从维多利亚时代以来,过于偏重人文,忽视了科学,反之认为德国和美国的教育做到了人文和科学并重,其良好的科学教育,使这两个国家在当今的科学时代更具有竞争力。可见斯诺也在责怪自己的国家轻慢了科学。我们今天怎么来看C.P.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特别是后来在围绕这个命题的迭起纷争中,多被忽略的教育和社会体制的差异?今天,科学已经成为舍我其谁的无冕之王,早已不屑同人文来一争短长,这样来看索卡尔事件,它难道不是当事人先辈“两种文化”的后现代翻版?要之,这个“两种文化”的模式一版再版,又是说明了什么?

索卡尔事件的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997年9月。它并不仅仅是一年前闹剧索卡尔事件的余续。这一回的主人公是两位物理学家:除了纽约大学的艾伦·索卡尔,还有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的让·布里克蒙。两人联袂在巴黎出版了《知识欺诈》(Impostures intellectuelles)一书,把战火直接烧到后现代的故乡法国。一年之后两位作者修订该书,复出英文版,易名为《时尚胡言》(Fashionable Nonsense)。知识欺诈也好,时尚胡言也好,顾名思义,显示的都是科学对人文的傲慢,假如我们割舍中规中矩的科学主义现代性理念,愿意把离经叛道的后现代话语视为人文正统的话。该书指责人文学者滥用科学和数学术语,鼓吹相对主义,否定真理价值,总而言之是冒充内行,陶醉于文字游戏。库塞对这本书耿耿于怀的,不仅是两位作者判定所谓的后现代话语是一笔勾销了启蒙运动以降的理性主义传统,把科学仅仅视为一种“叙述”,一种“神话”,或者与所有人文话语不分仲伯的一种社会建构,更在于该书的炮火几乎是一股脑儿冲着法国的作者而来,诸如德勒兹、德里达、伽塔利、露西·伊利格瑞、拉康、布鲁诺·拉图尔、利奥塔、米歇尔·塞尔、保尔·维瑞利奥,以及大名鼎鼎的波德里亚、克里斯蒂娃和福柯。这些名字可全都是“法国理论”的始作俑者!

在索卡尔和布里克蒙看来,正是上述“法国理论”的作者们信口开河乱用科学概念,结果不但导致思想混乱,而且流于反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故而殊有必要在传播更广的英文版面世之前,先在“法国理论”的故乡来发表此书,由此来维护理性主义的经典和知识诚信,并作为一切学术的基本准则。这当中的逻辑是清楚明白、一目了然的:假如文本读上去显得不知所云,那么它们确实就是不知所云。《知识欺诈》的两位作者果然是天遂人愿,这本书当时就在法国学界引起轩然大波,1997年9月30日《世界报》发表职业书评家玛丽永·伦特根(Marion van Renterghem)的著名文章《美国人索卡尔面对法国思想的欺诈》,予以奋起回击。克里斯蒂娃也不甘示弱,指出这是一场针对法国知识界的阴谋,它充分暴露了大西洋彼岸的学术界,其实有着一种“恐法症”。

这场从美国烧到法国,然后又烧向世界的论辩,连同先前围绕《社会文本》的索卡尔事件,最终酿成一场后来所谓的“科学大战”。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对索卡尔和布里克蒙基本上持默认和支持态度,人文学界对于这本书的反应则是两极分化。批评者无非是指责《知识欺诈》和《时尚胡言》的两位作者对他们攻击的领域其实并不熟悉,所以书中断章取义、前后矛盾的地方比比皆是。可是支持索卡尔的也不乏其人。如哲学家和政论家雷维尔(Jean-Francois Revel)在同年10月的《观点》(Le Point)杂志上刊出《假先知》一文,批判后现代比之索卡尔和布里克蒙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他言,叫作“法国理论”的这些蠢东西显示的是种后现代的傲慢,它抹杀真与假、善与恶的差异,压根就是颠倒黑白。如德里达所为,无异于堕入当年的纳粹窠臼,对真正的左派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获得的成就视而不见。更有人指责布鲁诺·拉图尔的理论同墨索里尼如出一辙。总而言之,索卡尔和布里克蒙在法国本土出版此书,合力批判可以用后现代主义一言以蔽之的哲学奇谈,可谓适当其时。

库塞对上面这一场名为科学大战、实为法美大战的纷争,有两点深切感受:其一是从1970年代开始的法国和美国主流思想界的理论分歧,如今将战火烧到了法国本土。而反过来,这把火又再次烧回大洋彼岸,在美国高校里再次燃起理论的热情。其二则是感慨法国评论界对于索卡尔和布里克蒙的反击,其实是严重的误读,两位作者与其说是在向法国的思想家们全面宣战,不如说是针对美国高校发泄不满。即是说,紧紧跟风那些法国大佬,导致了美国高校里的学术“衰退”。法国读者对于当今流行的这许许多多后现代术语的了解,诸如文化研究、建构主义、后人文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经典战争、解构,以及政治正确等,大抵多是捕风捉影、蜻蜓点水,不识其中“真义”。而这个真义在库塞看来,是和20世纪最后30年里美国高校整体的学术大动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人文领域。

进一步看,库塞认为这些时兴术语的出现,追根溯源同学术与政治的曲折结盟还大有关系。所以话语并不仅仅是文本所言,话语即出,势在颠覆,这也直接导致国家及其多元身份认同之间的张力。它可以说是间接解释了9·11事件之后,新帝国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崛起,以及左派制衡力量的疲弱。如此来看“法国理论”的新近美国遭际,便也豁然开朗:

这就是“法国理论”这个奇特概念的赌注,故此也是眼下这本书的目标:揭示法国文本与美国读者之间甚至我们也不能幸免,而且延伸至今的一种创造性的误解,探讨它的知识谱系及其效应。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结构性的误解,即是说,它不光是简单指向一种误释,而且指向法国和美国知识领域之间内部组织的差异。[4]

要之,当务之急便不在于如何根据文本的“真理”来判断此种误解误读,而是来深入探讨这类有意无意的误解误读当中出其不意的诡谲内涵。这就说来话长了。攀援“法国理论”来叙述后现代文化,事实上这也是本书有限篇幅有意作出的一个努力。

适因于此,本书立足于文化的视野来勾勒后现代的基本特征,从拉康、福柯、德里达这当初所谓后结构主义的三驾马车说起,力求比较全面地来介绍分析“法国理论”先是传布美国,然后又全球化的过程。这当中德勒兹、布尔迪厄和波德里亚等都是大名鼎鼎,其影响远非“法国理论”和“后现代”可以一言以蔽之。或者不妨说,它们是毋庸置疑显示了从文学、哲学到社会学的跨学科后现代文化景观。就像波德里亚用拟像来改写《传道书》:“拟像从来就不是遮蔽真理的东西——反之是真理遮蔽了世上本无真理这个事实。拟像就是真实。”《传道书》开篇就说,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可是虚空跟拟像又有什么关系?意欲探究这个问题我们理应深入日常生活,列斐伏尔凭借其不二经典《日常生活批判》,必然会燃起我们新的热情。日常生活批判到文化研究,虽然法英并不同宗,其间也不过是一步之遥。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内容大都在这里那里发表过,也有一些是没有发表过的。但确切无疑的是,这部《后现代文化》是一本书,不是文集。希望对后现代和文化研究感兴趣的朋友,也能喜欢本书。

注释:

[1] Sylvère Lotringer and Sande Cohen ed.French Theory in America,London:Routledge,2001.

[2] 如R.Barsky and E.M?choulan,“The American production of French theory”,Substance,vol.31,n.3,2002.Fran?ois Cusset,French Theory:Foucault,Derrida,Deleuze&Cie et les mutations de la vie intellectuelle auxétats-Unis,Paris:La D?couverte,2003.Sarah Wilson,The Visual World of French Theor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10.

[3] Francois Cusset,French Theory:How Foucault,Derrida,Deleuze,&C.Transformed The Intellectual Life of United States,English trans.Jeff Fort,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8,p.7.

[4] Francois Cusset,French Theory:How Foucault,Derrida,Deleuze,&C.Transformed The Intellectual Life of United States,English trans.Jeff Fort,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8,p.5.

同类推荐
  • 美国精神的封闭(人文与社会译丛)

    美国精神的封闭(人文与社会译丛)

    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
  • 文房四宝古韵

    文房四宝古韵

    周丽霞主编的《文房四宝古韵》主要介绍了文房四宝,包括挥毫天下毛笔(毛笔发明与早期发展、汉代毛笔发展与别称);翰墨春秋古墨(墨的起源及古墨特点、秦汉时期韦诞开创制墨、唐代奚氏的精湛制墨、宋元时期的制墨与墨礼);一纸千金纸张(东汉宣纸与左伯纸、魏晋南北朝时纸的推广、唐代纸张的丰富种类、宋代发达的造纸技术);名砚奇珍砚台(先秦古砚与汉魏三足砚、唐代端砚的源起与成名、宋代砚台的形制与洮砚、元明清砚台发展与制砚)等内容。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以开阔的思路,生动的语言,从琴棋书画、中医中药、文学艺术、民间工艺、武术、美酒、淡茶、民间杂技等方面入手,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

    历史的经验(增订本)

    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用现代话讲,就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为总结关于谋略的历史经验,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就中国古代谋略做了一次系统讲析。本书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将近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铺注于原经文之后,供读者经史相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的道理。
  •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本书是为《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之精装本。本书主题内容为作者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有关中华文化史的一门课程。学生提出许多有关文化问题让作者快速回答,名曰“闪问”。后来这本书又加入了台湾大学许多学生的“闪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对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了论述,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武破玄天

    武破玄天

    一个废柴少年,偶然进入先祖神冢,得先祖传承,从此鱼跃龙门,天赋超绝,开启不一样的修炼传奇!
  • 逸老堂诗话

    逸老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武星辰

    傲武星辰

    “何为意?”“似如幻之翼,若无边之羽,便是为意;意之极境,乃盗阴阳,行变化,控生死;如登逆天之道,幻化众生无妄;天地万物,取之有变,江湖四海,行之所往;无常也惧,魍魉皆殇;一念天地,一念永恒……”“但若予汝一双翅膀,可否换吾一世无双?”
  • 萌新攻略:师兄,摸腹肌

    萌新攻略:师兄,摸腹肌

    最是一年春好处。湿润的风,冒头的草,融化的雪,以及——林荫小路上散了一地的书,单手捂肩……
  • 拿不动剑只能靠画笔闯荡异世界

    拿不动剑只能靠画笔闯荡异世界

    穿越到异世界的我拿不动剑只能靠画笔活下去了......
  • 回到清朝当王妃

    回到清朝当王妃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一场意外的穿越,清史从此颠覆.现代“灰姑娘”,穿越时空成为庄妃的妹妹小玉儿。是随波逐流?还是参与权力的斗争?她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年后,她渐渐明白,皇室其实是一个无情的地方,这里没有寻常的夫妻、父子、兄弟之爱,这里有的,只是对于权力,永无止境的追逐和一场又一场的阴谋。推荐:《孔明后人灭隋唐》书号:132948《THEONE独领风骚》书号:124616《圣堂传说》书号:132468
  • 医妃惊世

    医妃惊世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众人笑:瞎子配残废,天生是一对。却不知她手握失传丹方,能练绝顶丹药;家养神级萌宠,天下独一无二!更可怕的是她家残废王爷——一肚子的腹黑坏水,外加逆天修炼体质,秒杀一众天才。白天坐轮椅,晚上却缠着她要亲亲、抱抱、举高高……
  • 在智慧的星空下

    在智慧的星空下

    人可以追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却无法拚弃生活的本质。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贫乏与富足、权贵与卑微等等,都不过是人根据自己的心态和能力为生活添加的调味。有人喜欢丰富刺激的生活,把它拌成多味酱。
  • 重生巨星之宠翻天

    重生巨星之宠翻天

    【女王归来,男主强大腹黑,一对一,极宠文】她和同父异母的姐姐容貌有五分相似,命运却半分不同。姐姐是掌上明珠,天之骄女,粉丝无数的“天使”女星。她却只能活在暗处,替家族替姐姐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直到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被家族抛弃乃至落海而亡。谁想她竟能重生到命运转折那天。逆旅归来,她不会再为家族去偷那传说中手可通天的暗夜帝王的东西,而是凭借从小练出的强大身手,娱乐圈中翻云覆雨,夺回原本该属于她的一切,让那些得罪过她的人尝尝永坠地狱的滋味。***精彩片段***片段一:唐家和姐姐不是对眼前被称为“暗夜帝王”的男人又敬又畏怕得要死吗?“认识我吗?”她唇角微弯,用那张化妆后和姐姐愈发相像的脸,对满脸冷漠的人冷冷一笑,毫不客气地欺上那据传手腕强势,却从小身体羸弱的男人,一把将他推倒在了沙发上。“…蝴蝶很美。”男人却突然动容,修长的手拂过她肩头若隐若现的紫色蝴蝶,“你的眼睛更美。”“该死!”她竟忘了自己肩上的蝴蝶,是“天使”姐姐绝不会有的东西。…一夜之后,无暇香肩上的紫色蝴蝶,突然出现在某化妆品最新的海报上,红遍全球。片断二:“她柔柔弱弱的模样,挺适合演执扇宫女的,不是吗?”某女微笑,看向自己曾经的姐姐。“这……”副导演皱眉,临时换角,换掉的还是个曾经有点名气的女星,不太合适吧。下午正式开拍的时候——“您说的真是太对了,越看她越适合执扇宫女……”副导演凑上去讨好地指给她看,那个站在角落里的小小执扇宫女,正红着眼睛装着可怜。此时她是倾国倾城的皇后,而昔日红遍全国的清纯玉女,却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半脸不露的小宫女。副导演看着她唇角露出的淡淡笑靥,悄悄伸手抹了把汗,中午电话里那个冷漠却充满威慑的男子声音言犹在耳:“让她不开心,这个剧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片断三:“吻戏删掉。”“…好。”“拥抱删掉。”“…”“牵手,不准。”“…那我和他干脆隔三米对戏好了!”“甚合我意。”
  • 凌天御道

    凌天御道

    浮生若梦,浮尘如空,为欢几何,百转千折,谁是朝圣路上虔诚且卑微的信徒,想问问自己的道在何方,苍天无语,只好自己开辟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