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34100000001

第1章 《水》之溯源

王道

从来没有哪个家庭杂志可以流动这么长的时间。如同一条长河,张家的《水》,源远流长,走过了87年的路。如今,它还在继续流动着,且辐射面越来越广,从纸质走进了互联网,从家人到亲友,到不相识的爱好者。一份小小的杂志,无意中透出了历史的意蕴,也透出了温馨的人情世故。

从最初的姐妹兄弟连同好友自发撰稿、印发,到抗战停刊,再到新时代的复刊,主编也从十五六岁的少年到了八旬九旬的老人。无论年轮如何前行,世事如何更迭,《水》的风格一如既往,始终未变。

1929年,《水》在苏州九如巷张家创刊;1996年,《水》在北京张允和家里复刊。复刊后历任主编为张允和、张寰和、沈龙朱。现任主编沈龙朱虽已过退休年龄,但依旧兢兢业业,为《水》的流动默默地做着贡献。

今年是《水》复刊20周年,这份小小的刊物,值得纪念,因为它在20年间,发生了很多的变迁,张家的人也是去去来来,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寰和、晓平……用周有光先生的话说,“残酷的自然规律”。当然,《水》也在创造一份家庭刊物的历史和奇迹,它的引起关注也是淡淡的,如水,文学家、社会学家、出版家、曲家、普通读者等等,《水》成为了一个话题,成为很多人热衷写点什么的题目。因此,主编巧妙地策划了一期“水的回流”,让张家人与关注《水》的家外读者隔空对话,文字交流。

《水》对于张家的朋友们来说,是一个传奇,是一段长长的斯文的流动;《水》对于张家人来说,则是一份情感,是一个大家庭的亲情纽带;《水》对于一个家庭杂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可能更是最小分子的历史亲历和见证。不管如何,《水》会继续办下去,因为每个张家人都无比地爱着这份刊物,就像他们相互关爱着对方一样,无论他们是在大洋彼岸,还是大海的这一边,没有什么能阻隔得了亲情,就如同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得了自然生物的生长和延续。

《水》就像是一个自然之物。《水》实际上已经是自然之物了。它将继续地给予我们无私的馈赠,我们期待着它的新一期的面孔,就像是在等待一朵寻常浪花的绽放。

一《水》创办时间

关于张家的《水》的创办日期,可以从张家大弟张宗和[1],张家大弟,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教西南联大,是著名的昆曲曲友。)的日记进行追溯。宗和记录:

1930年10月9日,《水》9月份来了,他们叫我不要给四姐[2]二弟看,但是我今天带了回来,四姐已经看了。

1930年10月26日,把做好一篇的东西誊在稿纸上,寄给祖麟[3],题目《夏天的晚上》。祖麟叫我多寄些稿子,以备有哪一个月缺稿可以补上,这样合订本不至于太薄。

1930年11月17日,我最近做好一篇《星期六的下午》,预备这一期(11月号)《水》的稿子。抄了12张才抄完,抄得我手都酸了。1930年12月23日,宗和与充和一起作诗:春风无意拂花枝,花与春风两(本)不知(依)。春自残兮花自落,何须惆怅忆芋时。1931年2月15日,第18期《水》,是特大号,共有111张,222页。1931年3月21日,写《逃难日记》,共5张纸,讲民国14年,江浙战争,一家人跑反去上海的情形。1931年6月10日,出22期(5月号)《水》。1931年6月27日,乐益[4]下星期一要开欢迎会,所以今天她们都来练习。许文锦[5]也来了,坐在四姐的旁边,看我们水社开会。会后,到乐益去试印打字机。真讨厌,我觉得没有钢板好写。写时用的墨水,其中有阿摩尼亚,臭不可闻,写了几个字,头都被它冲昏了。我想还是以笔板油印便当些,好省去不少手脚。

1931年7月2日,上午拼命写蜡纸,一共印了19张。照这样下去,不到一星期,我们的《水》的选文就可以产生了。

1931年7月17日,早上我在楼上印《水》的文章的时候,二姐叫我到图书馆去找周耀[6],……周耀到乐益里,帮我们工作。折纸头堆起来成一本一本的书。

1931年8月11日,做《水》的工作,把封面装好这才大功告成。

1931年8月27日,祖麟带来一本最近一期的《水》,25期,8月号。

从宗和的日记可见,《水》创办时为月刊,但出版日期不定,到1931年8月27日已经出了25期了。根据张家小五弟张寰和先生推测,“关于《水》的确实创办时间,如今很难准确记得,根据宗和大哥的日记,为每月一期。1930年11月13日出版总第15期,1931年8月27日出版总第25期,依此推算,可能创办于1929年8月”。

二水社

张家三子、音乐家张定和曾撰文回忆张家孩子成立社团的旧事:“1928年我12岁时,和四弟、五弟寰和,还有紧邻小友高奕鼎等组成一个文艺爱好者的社。我们都住在苏州城内近小河、小桥的一条小巷——九如巷中,社名就叫九如社。”1928年还谱写了社歌:“九如巷中九如,我等振起精神。前途之广大永无尽,努力努力向前进。”10岁的四弟宇和作词,12岁的定和谱曲。对于三哥的回忆,张家小五弟张寰和则有不同记忆,他记得姐姐和大哥最早成立的文艺社团,叫水社,后来其他哥哥又成立了九如社,当时嫌他年纪小,就不带他加入。他小时候顽皮,就拉起了自己的“队伍”,趁着哥哥们社团开会,就过去捣乱,被哥哥们一顿好训,还编了词训斥他:“九如巷中强盗头,戳戳捣捣扔砖头。你不要以为是没人管,吃苦的日子在后头”云云。于是张寰和就和巷子里的孩子们成立了涓流社。不过几经变迁,几个社还是自觉合并了,并出了刊物《水》。姐姐哥哥们自然是出版的主力队员,但也有窦家兄弟、周有光等人“外援”。在平时,父母基本是不管事的,任由孩子们去自由完成采写、编辑、印刷、发行以及出《文选》,还会借出乐益女中的印刷工具给他们用。

《水》的文章不限题材,散文、小说、诗歌、杂文都可以刊登,当张家的孩子陆续出去到外地上高中、大学时,《水》仍没有停刊。有一年,因为江浙战争,张家全家搬迁到上海避难,但《水》仍旧照常出版。

直到抗战时期,这个刊物还在张家人手里传递着,张家的朋友、戏剧研究学者赵景深曾撰文回忆:“抗战期间,他们姐妹弟兄,流转各地,但仍编订抄本刊物,轮流邮寄。我曾在立煌安徽学院与宗和同事一年半,看到他们的家庭刊物《水》。这是二姐写的诗,她害了怀乡症,就以此为题。三姐的外子沈从文和孩子虎雏都有大作在上面。刊末订有规约:一、收到刊物的人须将他的近作附在里面;二、刊物到后,一星期以内请寄予某人。这的确很有趣。”[7]

按照张家人的说法,《水》在抗战期间停刊了,战后忙于复兴乐益女中学校和各顾家庭,《水》也没有继续办下去。而那些先前出版的《水》也因为战争下落不明。这是最为可惜的事情。

三《水》的复刊

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北京的张家二女允和就打算复刊《水》,她已经年过八旬,由于年事已高,不是没有过身体或者其他方面的顾虑。但是到了1996年年初,她还是撑起了复刊的旗,在当年2月出版的复刊第一期《水》,允和的复刊词这样写道:

66年前,我们张家姐妹兄弟,组织了家庭小小的刊物叫《水》。那时我们年少,喜欢水的德性。正如沈二哥(沈从文)说过:

水的德行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的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极容易就范。其实,柔弱中有强硬,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

如今,我们的“如花岁月”都过去了。但是,“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我们有下一代、下下一代。我们像细水长流的水一样,由点点滴滴的细水,流到小溪——流到小河——流到大江——汇入汪洋的大海!

水啊!你是生命的源泉!

允和还在复刊的《水》上发倡议信说:

多少年来我有一个心愿,想写我们的爸爸张吉友。叶圣陶先生几次催我写,寰和五弟也要我写。我想,不但要写爸爸的事,还要写我们一家人的真人真事。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不是我一家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我要发动张吉友一家人,就是我们爸爸的10位子女和他们的配偶来完成,也要他们的子女共同努力来完成。

首先,大家都来写我爸爸的回忆录。其次,写自己,写配偶,写子女,甚而至于孙子、重孙都可以。最后,写在我们家的外人,如教书先生、保姆、门房、厨子等。

我自幼在家塾念古书,最佩服古人司马迁。我想用司马迁的体裁,写一篇叫《保姆列传》。

1996年2月17日《水》复刊号的目录如下:

复刊词 从文、允和

启蒙教育家张冀牖 余心政

一封电报和最后的眼泪 张允和

《从文家书》后记 张兆和

张宗和日记摘录

附录

张蔼青手书

张冀牖诗词、寿周企言手书

张冀牖词送周有光远行

韦均一山水画送有光、允和赴美

张充和词《望江南》

在复刊号上,还有张寰和先生的夫人周孝华女士代写的《编后》,可谓是介绍了《水》之复刊的来龙去脉:

《水》,复刊的第一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张冀牖和《水》的事;第二部分是用原件复印张冀牖等人的信和诗词。

我(周孝华)去年12月来北京,和有光兄(即耀平)、二姐(允和)朝夕相处了两个多月。二位老人的生活是十分充实而愉快的。两个人各拥有一台sharp电脑,有光用了七八年,得心应手不必说,而二姐苦苦学习不到一年,《水》的第一部分大半是她一人、日夜敲打出来的,她是用汉语拼音转变汉字打出来的。她半夜起来,把衣服遮住灯光,怕吵醒有光兄。有时光线不足时,还站着打。87岁高龄的她,一连七八天紧张地将稿子打出来。她不但自己打电脑,还培养了六七个6岁到13岁的孩子。她说:“我们要向世界看,我们要为孩子着想,要为后人留下点东西。”国家语委同事们来向有光祝贺90岁生日说:“看到老奶奶学电脑、培养孩子们使用电脑,真叫我们汗颜!”

不常出门的86岁高龄的三姐[8]也特地来二姐家编审稿子,一住就是三天,还叫沈红[9]画封面。让我们向几位老人学习吧!

张家的《水》在北京复刊,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张家的友人、出版家范用先生特地给允和写了封信,说《水》的复刊,乃“本世纪一大奇迹,可喜可贺”!范用还附去15元作为1、2期订费,说“请接受我做它的‘长期订户’”,但是被允和以“家规”婉言谢绝了,而《水》则是按时奉上。漫画家丁聪以此为题材作了幅漫画《范用买“水”》刊于报端,叶至善又撰文推介这份家庭小杂志……一时间,《水》成了一个话题。

张家的《水》除了在张家国内外亲族间流通外,也会发给有意的友朋,如叶圣陶后人、范用、葛剑雄、胡忌等文化界人士。《水》上发表了大量的张家十姐弟以及配偶、孩子、朋友们撰写的回忆文章和文艺作品,并编辑过一期《水的回流》,用来刊发朋友们对《水》的关注的文章。

第10期时,张允和写了一封信给姐妹兄弟们,即《给无花果树[10]下的人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姊妹兄弟们:

第十期《水》又和大家见面了。过去九期《水》大都是张家的作品,这期是《水》的回流,都是人家写我们。我手边收到的有六十多篇,这里只登了不多几篇。他们夸我们,勉励我们,我们非常感谢他们。我希望他们以后多多给我们批评和指教。有光的《语文闲谈》续编中有一篇《木乃伊写书》,里面有句话:“英国剑桥大学的霍金教授,得了肌肉退化症,全身干瘪麻木,只有三个指头可以活动。大家说他是活的木乃伊。但是他头脑没有萎缩,他用三个指头,在电子打字机上写成一本著作《时间简史》。”这篇报道,给我莫大的启发,也是我复刊《水》的推动力。我想,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表现自己的才能,这样才不是虚度年华。即使是一点一滴的水,也对人类有益。我在这里希望姊妹兄弟们源源来稿。凡是能在纸上承载的都要,我们的《水》承载的是“真”和“爱”。苏州九如巷三号的无花果老树,我多么想你:“你在74年前,有情有义地忽然飞到了我家,在墙边瓦砾堆上生根。你不占好地,你不需要人工精心栽培,自然叶茂枝繁、果实累累。你实际不是没有花,不过是把美丽的花藏在果实里,不在人前花枝招展罢了。我在此祝你——多情多意的无花果老树永远年轻!”

我怀念生活在九如巷的日日夜夜,更怀念无花果树下过世的爸爸、大大、妈妈、宗和大弟、寅和二弟;我想念现在散居国内外的姊妹兄弟和他们的子子孙孙,真想知道你们现在是怎样生活的。我衷心希望九如巷无花果树下“水”样的人们,都来加入我们的《水》流。愿我们清洁、清凉、点点滴滴的《水》,长流不息流向人间!

《水》流向了全国各地,又流向了世界各地。当《水》出版到第19期时,张允和于2002年8月14日去世。第20期的《水》即作了一期纪念允和的专刊。封面写着:“你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但却为了家庭、亲友和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大家以悲痛、真挚的情意,写下了纪念你的文章,为你送行。亲爱的二姐,大家怀念你,九如巷怀念你。老井庭树依旧在,魂兮归来!”

四《水》之源远流长

根据张寰和先生的自定年谱,2000年2月,允和嘱托五弟寰和:“我已年过九十,《水》13期起正式交给你接编。”自此,张寰和成为《水》的主编,他虽也已经迈入老年行列,但仍接棒继续组织出版这份家庭刊物。

在编辑《水》后,张寰和先生还向周有光先生学习使用电脑,将手写稿件一一录入,并使用电脑编辑版面。张寰和先生本就是摄影家,利用这一优势,他对版面的组合很是得心应手。张寰和先生曾在《水》选集序言里提及:

《水》的文体有诗词、随笔、书信、书法、绘画、摄影等;文字包括中文、英文、法文;作者有耄耋老人、也有幼童,有名家、也有小字辈;从时间上讲,既有上至19世纪50年代的先辈张树声、张华奎的历史事迹,又有21世纪新一代稚童趣事,时间跨度150多年,涉及了7代人;从内容讲,既有家庭琐事,又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水》真的与“兼容并包”的德行彻底吻合了。

只是年事已高,眼睛和精力都不饶人了,于是,再后来张寰和将《水》的主编任务就交接到了沈从文长子沈龙朱先生手里。母亲张兆和女士本就是复刊副主编,且龙朱先生常常助理五舅编辑《水》,只是在做了多年幕后工作后,主编的名字还是张寰和先生。龙朱先生请五舅把关每一期的《水》的出版,而且沈红、周和庆等晚辈也会主动助编。龙朱先生文图兼具,他的不多的文字却简洁富有韵味,具有一种明亮的色调,而他的绘画更是风格夺人,鲜明、质朴、隽永。《水》到了龙朱手里,版面更为雅致、明快。

随着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龙朱还把《水》搬到了互联网上,从传统的打印稿,到形成电子版,后来通过亲情信箱传递制作好的《水》,这样更加方便、快捷,还便于查找以往的《水》。张家的《水》与世界接轨了,万涓成水,终将汇流成河,汇入江海,这是《水》的前行,也是水的丰富。

2014年11月21日,张寰和先生在苏州去世。尽管时代变化太快了,为《水》的组稿和编辑都带来了困惑,但龙朱先生仍然克服家庭和现实的困难种种,把《水》办下去。我曾参与编辑张寰和先生的纪念专辑,在编辑的过程中切实体味到坚持出版一份家庭杂志的不易。龙朱先生对每一个文字谬误都不放过的认真精神,令人自然会联想到沈从文先生的遗风。

张家的《水》最初手稿本复印25份,到允和去世时已经发行300份,到了现在已经无法统计读者的具体人数,这个不计其数的人群还在追着《水》的足迹其人数还在继续扩大。《水》从北京创刊,到回到苏州的家,再回到北京编辑发行,它的风格和主旨一直没有变过。

书评人绿茶看过《水》选集后,写道:

这本“奇特”的杂志,除了记录一个百年望族历史外,最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一种亲情的纽带,通过这本杂志,流散世界各地的亲人们心里始终有着一份惦记和安心。尤其是,当定期收到有着亲人气息的杂志时,那份感情的慰籍该是多么的厚重啊。当我们读到这些情感真挚的文章时,一定也会为其所感动,所以,阅读这本书,就是一种最彻底的感情发泄,你可以任意想象,想象自己亲人间的亲情和感动。

2009年,著名出版人张昌华先生、汪修荣先生共同编辑出版了《水——张家十姐弟的故事》,此书编辑雅致、用心,影响一时。张昌华先生撰文说:

《水》的内容丰富极了,有家族列传、年代札记、秋灯夜雨、乐益百年、昆曲之叶等栏目。初期,健在的“和”字辈是主笔,亦有七八岁的稚童上阵。文体有诗词、随笔、小品、书札、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和歌曲。文字有中文、英文和法文。兼容并包,温情脉脉。记录人事的时间跨度长达150年之久,既有对19世纪50年代先辈张树声、张华奎等历史事迹的追述,又有对20世纪初张家姐弟沧桑世事的回忆;既有当代小字辈们生存现状的描摹,又有21世纪重孙辈稚童趣事的报告……享五世同堂天伦之乐。所刊文字不仅文学色彩浓,艺术性强,还有不少史事具有史料价值。滴“水”映辉,国族的衰盛、社会的万象、人情的冷暖,异闻雅趣尽囊其中。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肥西张氏后裔(老九房)的家庭杂志《水》可谓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是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

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曾得到张允和寄送的早几期的《水》,读后颇有感触,撰文在媒体发表,其中提及:

按照以往僵化的“阶级分析”,像张冀牖这样出身淮军将领、大官僚家庭,本人又拥有巨资的人,只会有反动的地主、资产阶级立场。但事实是,他不仅独资办起了苏州第一所女子中学,还聘中共党员侯绍裘、张闻天、匡亚明等来校任教,使苏州第一个中共独立支部得以建立。他的出身和经历似乎不可能使他有“劳动人民感情”,他却关心家中的佣人,还让子女教各人的保姆识字。从中我看到了一向被忽略的知识的力量和人文精神的价值。

沧浪之水,源远流长,张树声曾经在苏州任上精心修复了沧浪亭,张家几代人守着九如巷的老井,这个曾培养出一代代人才的新学之地,依旧保留着一份如水的斯文。

2015年6月18日,张充和女士在美国去世,无数人追忆、纪念。2015年9月,龙朱先生、虎雏先生受邀赴美参加文学活动,趁此机会去追念了四姨充和,并收集了珍贵资料,成为《水》的新一期主题,令人期待。

愿《水》长流,期待新一期的《水》精彩亮相。

乙未年冬于苏州金鸡湖畔

注释

[1]张宗和(1914—1977

[2]张充和。

[3]窦祖麟,张家十姐弟的朋友,曾帮助张家办《水》。

[4]张家创办的苏州乐益女中。

[5]张充和的好友,后成为图书馆学者钱存训的妻子。

[6]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以前的学名。

[7]赵景深:《记张定和作品演奏会》。

[8]张兆和。

[9]张兆和。

[10]苏州张家小院栽植有无花果树,成为姐弟们成长的记忆代称。

同类推荐
  • 脚步

    脚步

    《诗歌集:脚步》为诗歌合集,其中包含天下觅景、京城览胜、故乡寻踪、心中有梦四个部分,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游览过的地方,有出名的有不出名的,作者通过游览景点,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道出一个个人生道理,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每个景点的美丽风景,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有着些许帮助。
  •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 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他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 林下云烟

    林下云烟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热门推荐
  • 万界道尊

    万界道尊

    少年楚岳得众圣殿传承,修万古不灭经,自创大道印记,在逆境中崛起,一人一刀,斩尽天骄!
  • 盲妃待嫁

    盲妃待嫁

    她,水府三小姐水冰璇。胸大无脑,性情嚣张暴戾。明明有婚约却是天下人心中嫁不出去的女人。年方二十才被指腹为婚的未婚夫退婚。人人对她鄙视不屑!就连亲生父亲也轻视她!唯独有其母宠溺。但却也因为她的一约婚约而让唯一宠爱她的娘亲以死抗议。而当她如同罂粟一样绝美的时候。一切又会是怎样的转变?她,水冰璇,视爱情、男人为游戏,游走于道德之外。有着轻狂、冷然的灵魂!初至异世,掀起了一连串的涟漪,拨乱了人的心魂……罂粟经过落红才能结出饱含毒汁的果实,一夜春雨,片片丹红为谁落?充满诱惑的罂粟花,饱含毒汁。而天下男子为何因为她的一颦一笑而疯狂?又有多少人心甘情愿中了她的毒而无法自拔?敬请关注:落随心给大家带来的不一样的女主!求收、求票、求言…感谢阿布帝释天亲亲做的视频,非常漂亮哦!呵呵,大家去看看哦!~~~~~~~~~~~~~~~~~强力推荐落落已完结旧文《七夫人》路随心聪颖、性情冷淡却极力渴望想去过她不曾拥有的平凡的家庭生活,最终却落寞结局……于一场意外,路随心魂穿到了一位冷傲却因为情放弃了生命的小妾汪随心身上……在妻妾成群勾心斗角的路王府她该怎样生存?因为她的出现,她的随心淡定也吸引了众多优秀的男人围绕在身边。他,路王宇默然,有冷情王之称,不顾她怀有他的骨肉扔然置她于死地,只因他不爱她,而在她醒后偶然间看到了她不同的一面,不由得迷惑……他,睿智天子,有着精明的头脑,非凡的手段,没有什么事情能逃出他的掌握,原本对她的好奇,一次次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风华绝代的第一公子,更是首富杨家的次子,在第一次见她时就动了心,非她不娶……他,才子轩王,夹在母亲和同胞兄长之间的淡默且忧郁的男子……他,银十国太子,十岁就名扬天下的惊世之才,却一身的温和亲切……他,他……她出府后遇见的人……谁能真正打动她淡漠如水的心?而最终谁是那个站在她身边陪她看花开花谢、云卷去舒的人?~~~~~~~~~~~~~~~~强烈推荐好友的文文:闲听冷雨《离婚吧我们》鹦鹉晒月《低调少奶奶》《七号霸宠》慕瑶《冷凰天下》紫夜霜影《笑看妃乱》鹦鹉晒月《凤霸九龙》阴笑《六宫无妃》转身《错嫁残颜》浅绿《逢场作戏》风染白《爱上芳邻》浅绿皇焱儿《夫君个个硬上弓》《师叔个个要不停》推荐好看的女强文:宝宝的《绝色锋芒》唐的《懒妃要休夫》
  • 拾玉镯

    拾玉镯

    一个流传数代的《拾玉镯》,记录着京城皇族遗老遗少的故事,也承载着遗老遗少们复杂的人生与情感。作者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将读者带进那段早已尘封的历史。而那段历史,那些别样人生,如今读来却依然鲜活有趣,耐人寻味。
  • 平江记事

    平江记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死药(卫斯理珍藏版)

    不死药(卫斯理珍藏版)

    世上真有长生不老的「不死药」吗?他用匕首刺进了自己的手臂,可是竟然没有鲜血流出,伤口又迅速愈合,甚至连一点痛的感觉都没有。他究竟还可以算是人吗?一个死囚在将临行刑前的几小时,突然求见素未谋面的卫斯理。有感此宗谋杀案疑点重重,他毅然答应了死囚的要求,协助他成功越狱。谁料一向机警的卫斯理,今次竟从开始就跌进了陷阱,最终更被迫喝下了「不死药」。
  • John Jacob Astor

    John Jacob As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生篮球王

    天生篮球王

    凭借天下无双的超强身体,从篮球小白一路打到联盟之王,第一视角(545章后改为第三人称)成就蹂躏强敌、赚钱暴富、牵手女神、为国争光的篮球霸业!
  • 往后余生,我只撩你

    往后余生,我只撩你

    分手之后,洛千鹤正打算,在刚搬进来的豪华公寓,重振旗鼓,却发现——前男友是邻居!当她做好心理建设,接受这一事实的时候,却又发现——邻居都是前任们!洛千鹤死鱼眼:前任虽可怕,遇多很尴尬!在她又一次做好心理建设的时候,又又发现——前任不是人!个个都是貌美如花,长生不老的妖!洛千鹤:抱紧自己!我竟然从来没和人谈过恋爱!前任A: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吾一直心悦汝。前任B(举刀):别爱上我弟弟!前任C:我是你的……一直都是。洛千鹤信誓旦旦:好马不吃回头草!面对男色……阿弥陀佛!我要淡定。没想到,最后她还是被一只妖,给叼回去了。
  • 冥界历险记

    冥界历险记

    某天,主人公俏俏和她的好朋友小姝参加了一个名叫冥界一日游的旅行团,期间结识了带她的导游皮皮。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旅游,没想到却开启她在冥界的历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