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4900000011

第11章 从汴京到赵家堡(2)

他先是杯酒释兵权,将军权牢牢控制;尔后逐步集中政权与财权;接着废除宰相君前坐议之礼,增加皇帝威严……所有大权小权全部归于中央,集于皇帝一人之手,但具体办事还得依靠军民人等。只要有军队,就会有将领;时间一长,将领和士兵就会相互默契,就有可能拥兵自重。于是,赵匡胤设置枢密院以制约武将,兵籍的掌握、军队的调动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最高长官枢密使负责。他创立“更戍法”防范军队结党叛变:除守卫殿前的诸班外,其他所有禁军,都要按期轮换到某地戍守,将领也不断调换,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常常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为防统帅专权,宋太宗赵光义干脆取消将帅对部属的节制与处分权。以致发展到后来,将帅出征,都由朝廷事先授以阵图、训令,作战时只能“按图索骥”,不能越雷池一步。没有从属关系,自然也就没有了铁秆亲信,将领如若心生异志、谋反夺权,无异于自取灭亡。

宋朝自建立之日起,主力军队就处于左右掣肘,战斗力不断削弱的境地。赵家王朝宁可要没有战斗力的弱军,也不要骁勇善战的叛军。将帅上受文官制约,没有自主权,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格局无法灵活机动地迅速决断;下无长期建立起来的威望信誉,对部下无法了解,士兵的特长无从发挥。官与兵,互不相属,各不相干,生疏隔膜,犹如一盘散沙。《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以想见的是,这样一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军队,一旦遇上虎狼之师的辽、金、蒙古铁骑,会是一番怎样的对垒与结局。

巩固宝座压倒一切,内部祸乱一起,即遭无情镇压。防内甚于防外,因此之故,宋朝虽无大的内乱,对外却长期受制于北方异族之手,除了频频招架外,几无还手之力。

开封为都,成为朝廷及全国军民之累。大多时候,帝国必须围绕汴京运转。几十万禁军驻扎此地,每年无以计数的漕米粮秣、军需供给要靠汴渠输入。与此同时,权贵富豪、军民人等无止境的需求,也日益刺激着汴京的大规模发展。于是,以旧城为基础,汴京不断改造扩建,从根本上打破了坊(住宅区域)与市(商业集市)的界限,到处都有日夜营业的商店酒楼,完成了中国城池史上的重大突破与转折。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1106年),汴京户籍二十六万多户,人口约一百四十万,不仅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

汴京呈矩形,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城城相套,非常整齐。在这三重相套、硕大无朋、规模超过唐朝首都长安的方形盒子里,五丈河、金水河、蔡河、汴河等运河穿城而过,水网交织,桥梁众多。百万军民汇聚一地,人喧马闹、川流不息、繁华无比。《清明上河图》作为汴京城留给后人的一幅真实写照,从喧嚣的街市到宁静的城郊,莫不透着温润、繁华、怡然的气息,那五百多个各具职业、行业特点的人物,充分体现了当时分工的发达及相互间的依赖,标志着新型市民阶层的兴起。

令人悲叹的是,这样一座国际大都会,虽然多次在辽兵的重压下毅然挺立,最终却不堪重负惨遭践踏。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两支金军南侵,很快就在汴京城下会合,完成了对开封的合围,都城的脆弱再次成为北宋无法承受的包袱。宋钦宗既不想战,也不能战,在金人的逼迫要挟下,以放弃国土换得一时苟安,命令黄河以北州县“仰开城门,归于大金”。宋钦宗的妥协并未换来汴京重生,金军志在必得,隔绝各路勤王之师的救援,不断向围得铁桶般的宋廷施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闰十一月三十日,宋钦宗终于跪倒在金人脚下,俯首称臣。

北宋在“靖康之耻”中灰飞烟灭。

汴京沦陷,金军大肆搜括、抢掠内外府库以及官民金银钱财。时值严冬,抢夺一空的民众遭受饥饿寒冷的交重袭击,纷飞的大雪飘落而下,覆盖着成千上万冻馁倒毙的尸体。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带着掳获的北宋朝廷王玺、仪仗、舆服、宝器、书籍、金银、绢帛,押着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后妃子女、宗室亲戚,以及汴梁的百工、内侍、僧道、医卜、艺伎、娼优等共计三千多人凯旋北归。除掠夺的财物外,金军将开封一万四千余众分七批押往金朝。

在金军惨无人道的蹂躏下,汴梁这座百万余众的繁华都城,成为仅剩一万多人的苍凉废墟。

“靖康之耻”中,一本记载皇室成员的详细资料汇编《王牒簿》落入金人之手,金军“按图索骥”,北宋赵氏近系宗室几乎“一锅端”地成为俘虏押解北上,侥幸逃脱的唯有三人:康王赵构,被废为庶民隐于民间的宋哲宗前皇后,以及康王赵构名义上的奶奶孟氏。真正的嫡系宗室只剩宋钦宗之弟——康王赵构一人,因此,光复中兴的任务,便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康王赵构眼里,并无什么光复宋廷、中兴汉族之类的壮志与概念,吸引诱惑他的,无非是那高高在上、为所欲为的皇位。命运眷顾,康王有意,一番舆论准备之后,1127年,赵构便堂而皇之地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是为宋高宗。

南宋历史,就此拉开帷幕。

由康王摇身一变而为宋高宗的赵构刚一上台,便面临着两大难题:对金政策和建立新都。

与金朝是战是和,事关南宋生死存亡。李纲担任宰相后,提出抗金建国的主战方略;而主和派力量也十分强大,他们将两位皇帝的被掳北上说成是“二圣北狩”,主张“割地厚赂以讲和”,迎回徽、钦二帝。

而汴京遭受金兵洗劫之后,已变得残破不堪,显然不宜再作首都。加之金兵虽然退回,但仍在黄河南北频繁活动,为避敌锋芒,避免悲剧重演,唯有迁都南方。

赵构刚刚登上皇位,还没有好好地享受一下做皇帝的诸多美好滋味呢,如果讲和迎回父兄,他的位置往哪儿摆?既然不能讲和,那就只有起而抗金。而金兵的强盛与宋军的疲弱他是早有领教的,胜算的可能性极小。而一旦失利,要么军力大大消耗受损,要么重蹈父兄覆辙被押往金营。这些,都非赵构所愿。经过一番思虑,他终于采纳了中书侍郎黄潜善、知枢密院事汪伯彦提出的逃亡东南地区之议,宣布南宋朝廷暂时迁都扬州。这样一来,既可达到不与金兵媾和,又能避敌锋芒、南迁都城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金廷得悉宋高宗南逃扬州,再次发动大规模南侵战争。建炎元年十二月(公元1128年1月),金人倾巢出动所有精兵强将,意欲彻底消灭南宋。金军势如破竹,经过一年多时间,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月底,金军兵锋直指扬州。扬州方面居然毫不在意,无所防范。金军攻破楚州后继续前行,遣数百骑先锋突击宋高宗行在。南宋近万名天长守军惊慌失措,不战而逃。建炎三年二月初二这天晚上,赵构正与宫女颠鸾倒凤、嬉戏云雨之时,突闻金兵奔袭,不禁大惊失色,当即赤身裸体跌落床下。“龙体”受此惊吓,落了个阳痿病根,从此丧失生育能力。高宗在少数几位亲信、随从的扶侍下仓皇出逃,急匆匆如漏网之鱼。初三黎明时分,高宗乘马驰至瓜洲,得一小舟渡江。其时大雨滂沱,直到日暮时分,高宗才满身泥泞、狼狈不堪地赶到长江南岸的镇江。关于赵构此次出逃,如何甩开追兵渡过长江脱险,留下了“泥马渡康王”等诸多传说。

镇江不过一处中转站,稍事休息调整,几天后,高宗又逃往杭州。所幸金兵并未渡江尾随而至,短暂的平静过后,高宗终于从惊吓、逃遁、恐慌、失意的阴影中挣扎而出,北返江宁府,更名为建康,严加布防与金兵对垒。然而,随着金廷强硬主战派完颜宗弼率军第三次大规模渡江南下,宋军毫无斗志,整个江南防线一触即溃。宋高宗又不得不从建康退回杭州。宗弼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掳获高宗,消灭南宋。在金军的凌厉攻势与再三追击下,赵构不得不逃奔越州、明州,走投无路之际,唯有乘槎泛海,在海上东躲西藏四月有余。

金兵乘舟入海继续追击高宗,所幸不习水战,加之畏惧炎热,于酷暑到来之前撤兵北返。完颜宗弼在长江沿线受到镇江守将韩世忠的成功阻击,差点葬身鱼腹,此后不敢轻言渡江南侵。

飘荡在茫茫无际的大海,物质的匮乏、环境的恶劣、不时的惊吓以及心中的孤寂、痛苦乃至反省肯定比陆地的逃窜来得更为深刻。高宗赵构提心吊胆颠簸在汹涌的碧波之上,不得不面对一个相当严酷的现实:以宋金军力之对比,渡江北上饮马中原,希望实在渺茫。既如此,唯有“过江而避”,寻找新的立足之地才比较现实。

入侵者与逃难者皆受惊吓,各怀心事与隐忧,一个不再南侵,一个难以北伐,就此形成南宋与金朝之间的短暂和平。

赵构在急不择路的逃难过程中,发现浙西之地,襟带荆楚,背海而立,有淮甸为屏障,江表为缓冲,地理位置明显优于金陵、武昌、长沙、巴蜀、陕西、两广等地,是一块理想的立足之地。自古以来,中原王朝耻于渡江而都,此时的赵构,已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心中考虑的不是还都中原的进取,而是易退易守的保全之道。而这,杭州显然为其首选。他对这块风水宝地青睐有加,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九月路过时,将其升级、改名为“临安府”;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正月回到杭州,以此作为南宋的根据地与大本营。

赵高宗这一决定成为既定国策延续下来,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此后再也没有变更。

宋高宗以江南为本的王道大计一旦确定,南宋在相对缓和的形势下逐渐步入安稳。

作为南宋天降大任、临危受命的开国皇帝,赵构没有也不可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帝国的痼疾与柔弱的民风决定了局势的颓败,并非个人之力所能改变与挽回。况且他也并非那种大智大德、勇于拓展的开国君主,定都临安后的高宗赵构,一心所求,唯有苟安——固守江南,以求和方式平衡局势、维持现状。当然,他也并非浑浑噩噩、一无所成的昏庸之徒,于帝国的恢复与稳定,的确做了不少维修巩固的重要“工作”。他以优厚的政策与安抚的手段,对士大夫及各方贤士兼收并蓄,将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使得中华传统文化那百折不挠的锋芒与潜力渐渐复活与释放。

作为南宋都城的临安,正是从高宗的一系列措施开始,最终凝结成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这是杭州第二次成为首都。

第一次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当时名为钱塘。吴越国被北宋征服,钱塘更名为杭州。两次定都虽然都属偏安王朝的都城,但吴越国显然不能与南宋相提并论。吴越国的影响仅只限于江浙一带,南宋则为中原王朝之正朔,不仅地盘远大于吴越国,且宋室南渡,号召力、影响力甚巨,贵族、军人、商贾、士大夫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从四面八方先后齐聚临安,报效朝廷,刺激并推动着杭州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临安城垣扩建,分内城与外城。内城即皇城,围绕着凤凰山方圆九里,殿堂、楼阁、行宫、花园等,布局既严谨又自然;外城南跨吴山,右连西湖,左邻钱塘江,气势雄伟;临安共有十三座城门,城外护城河环绕,禁军驻扎守护。

杭州定都之初,自然不能与旧都汴梁相比。但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发展,便逐渐取代了建康(今南京),成为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荣已不下当年之开封。汴京沦陷,遗民孟元老念兹在兹,以一部《东京梦华录》追叙当年繁华之情状;南宋吴自牧以临安为汴梁,写了一部《梦粱录》,描临安之市井风情,绘杭州之富丽盛景,其中写道,临安府城所在杭州,人口较前增长两倍半,商人则“十倍于昔,往来辐辏,非他郡比”。

临安大街小巷,共有布行、鱼行、蟹行、帽子行、销金行等各行各业四百一十四种,所谓“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家”,看来一点也没有夸张。加之酒楼歌馆、勾栏瓦舍昼夜不息,宴饮、恋色、赏艺、美食、品茶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风雅韵事,以致寓居于此的诗人陆游不禁朗声吟道:“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

临安聚集了天下饱读诗书之士,吸引了最为优秀的学生,除府学、县学外,还设有武学、医学、算学、史学等各类国立学校。南宋的刻书业兴起,书铺交错,成为临安街头一景。佛教寺庙猛增,多达四百八十座,香火盛极一时。

据有关资料记载,临安户籍最高达三十九万户,人口达一百二十四万之多。居民每天需用大米超过一万石,消耗的蔬菜、海鲜、水产、布匹、食盐、水果、柴炭、竹木等更是不计其数。这些,要从附近州县乃至全国各地运送而来,以致钱塘江两岸帆樯云集,客贩往来,络绎不绝。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便在临安印制并广为流通。

读者耳熟能详的柳永《望海潮》,通过铺陈的手法,当年杭州之胜况,便生动地呈现在后人眼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据说金主完颜亮正是被这首词中所描写的临安胜景吸引得不能自持,才坚定了侵并南宋的决心。

当代杭州的诸多记忆,实与南宋有着不可割舍的关联。今日之杭州,仍能看到古临安的依稀身影。我以为南宋留给杭州后人的一个最大遗产,便是西湖。定都临安不久,西湖便很快开辟为游人如织的风景区,形成了“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总体格局。皇家在西湖南面建有聚景园、真珠园、南屏园,在西湖之北修有集芳园、延祥园、玉壶园;王室、官吏、富商则在西湖四周建立园苑、亭台、楼阁、宅院等一百多个;供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瓦子,也建在湖山各地。“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西湖在南宋精雕细刻的“打造”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处著名的“游观胜地”,极大地影响了杭州人的生活观念。“若往西湖游一遍,就是凡夫骨也仙。”文人墨客留连忘返,他们欣赏西湖,品赏西湖,评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以南宋文人口味罗列的西湖十景,不仅被后人接受延续至今,还被杭州奉为对外宣传的“名片”。

因为西湖的风景布局,更因为这里的笙歌燕舞,我们怎么也绕不开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所写,便是南宋当年上自帝王,下至臣民的真实写照。他们着眼于眼前的浮华,偏安一隅,忘了“靖康之耻”,忘了还都汴梁,更不用说一统中华,恢复汉唐的气象与荣光了。

杭州地处东南,气候温暖,湿润宜人,物产丰富,自然环境孕育出来的妩媚秀丽,显然有别于汴京的雄壮深沉。环境塑造人、影响人、改变人,无论是谁,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被临安的“暖风”熏得软绵无力、斗志全无,只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岳飞的横空出世,简直就是一个异数,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同类推荐
  • 原始大总裁

    原始大总裁

    白手起家,终于事业有成,创办的企业成功上市。在坐车赶往证券所的路上遭遇车祸,等他再次醒来,却是发现自己再一次一穷二白,还是在一个一无所有的年代!且看他这次又是如何白手起家。
  • 抢救大明朝

    抢救大明朝

    朱慈烺此贼比汉奸还奸,比额李自成还能蛊惑人心!——闯王李自成立马虎牙山,遥望东南,感慨万千。慈烺此子忤逆不孝,奸诈凶残,简直是曹操再世,司马复生,让他当了皇帝,全天下的逆贼、奸臣、刁民一定会想念朕的!——大明崇祯皇帝于明孝陵前,痛哭流涕。我冤枉啊!我洪承畴真的不是朱贼慈烺的内应,我对大清可是一片忠心啊!——大清兵部尚书洪承畴在刑场之上,大声疾呼。父皇别跑,儿臣孝顺!——这是被某个来自21世纪的老实孩子灵魂附体的大明太子朱慈烺拎着宝剑,追赶崇祯皇帝时的真心话。书友群:959444276
  • 中国人的教训(上册)

    中国人的教训(上册)

    本书是知名作家李国文20多年来专心于通俗历史文化笔耕,从当下着眼,书写中国古代个人历史得失的代表作。本书在熟读大量史料——正史野史稗史、史札丛著笔记的基础上,读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为鉴,为今天中国人的现实人生提供足以可操作的借鉴。它按历史顺序排列,以历代各类人的生存状态、心路历程、命运遭际、为人处事、才华成就、时代影响为依托,既写了他们的努力耕耘、人际关系、开拓创造、实至名归、名垂青史,也写了他们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经营、艰难成功,从而组成中国人宏大的往事历程。它告诉读者中国人应该把个人的历程、往事视作珍贵的财富,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在今天及以后的现实人生中,生活得更轻松、更幸福、更明智一些。本书更顾及大众的阅读习惯,语言不失幽默、诙谐,看严肃的正史作品犹如看小说那样淋漓酣畅。本书在“历史大散文”里独树一帜,俨然一大家之作。它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笑骂、笔耕学问,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富有人生智慧的畅销书。本书让读者在认识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的同时,更多地认清今天每个人的活法。评论家名高度评价:“这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
  • 天朝萌国

    天朝萌国

    “什么?我大萌还没亡!还真的有海外大萌!?”穿越成朱兴邦的向子睿道。
  • 三国之群雄逐鹿我为尊

    三国之群雄逐鹿我为尊

    看我不吊打吕布,脚踢文丑……刚穿越到三国的笱二蛋经历了系统三天三夜的调理梳调,一举成了名动三国的战神人物,身边还带着一票子兄弟,成了三国时期名副其实的搅屎棍。笱二蛋:服不服?张飞:老子不服,有种杀了老子。笱二蛋:唉~老张啊!哥也是为你好,你看看跟着哥要什么没有,何必起早贪黑的杀猪卖肉呢?你看哥这雪茄,啧啧……怎么样?是不是很美味?张飞:咦!是还行哈,那我认你做大哥。笱二蛋:对嘛!咱们争取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热门推荐
  • 隐世十族

    隐世十族

    世界上有十个家族拥有远高于常人的能力。他们世代隐藏在茫茫人群中。每隔一段时间,十大家族就必须聚集在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时光流转如白驹过隙,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很多古老的能力逐渐被淹没,他们的后人大多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记了自己是谁。调香疗心的调香师、雕玉延寿的雕魂师、观“气” 治病的续命师、下笔成真的画幻师……时隔多年,拥有天赋异能的十大家族终于齐聚,一起向神秘的目的地出发,寻找家族之源,完成天赋使命。
  • 陆海

    陆海

    从北山到南山,青春献祭万里千年的八百里秦川!
  • 崇阳剑宗

    崇阳剑宗

    抚剑悲歌壮泪流,海清岳静世无仇。匣中幸有容身地,莫遣光芒射半牛。 老鹤翁是圣火教十大长老首席名号“鬼手药王”威震江湖。却因与教主不合而持火焰令离开圣教,隐居于被崆峒、峨眉、上清、长白剑派、嵩山派等众江湖门派绞杀后的仇池禁地。圣火教乃魔教,正因有人误传仇池与魔教有瓜葛,才遭武林盟主“应妙真人”率领武林百家,灭了仇池。一日老鹤翁从天池湖救起一奄奄一息的婴儿,打破了鹤翁练药行医的平静生活。婴儿身中寒冰真气,鹤翁束手无策。一个中年男子抱着一个女孩,原是为寻鹤翁救起的小男孩而来。鹤翁看此人面相不凡,问后才知,此人名为“冷剑涛”号称:“陇中一剑”武林中排行第十的人物。 冷剑涛身中“银蝎万毒手”剧毒,生死之间,将自己数月大的女儿“冷雪莹”,与那恩人之子于葬剑亭下托付于鹤翁,从此销声匿迹生死不明。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鹤翁倾尽所有,保男孩活到六岁,取名“仇天池”。看天池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死神伴随他,随时都会躲他性命。世间克制寒冰真气者,唯崆峒无相心法,鹤翁为能救天池活命,不负冷剑涛所托,决定带着天池,上崆峒山一试。看一位命运多舛的少年,如何开启一段曲折离奇的江湖传奇之旅。 QQ阅读支持正版阅读!
  • 负君心

    负君心

    朱小朵和男友同时穿越。三年后,他公然纳妾。她说:“不是说好永不负我吗?”他道:“你要知道男人三妻四妾很是正常。”昔日诺言,终化成穿心利箭。当她终于走出爱恨交织的阴影,同另一个男人紧紧牵手时,他却说:“要么重新做我的女人,要么看着他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是我最真的爱

    你是我最真的爱

    这是我半生的人生经历和心理历程,当然,表现形式为爱情。我始终认为贯穿一个人一生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钱,不是权利,不是虚名,只有情。我写下她,是要告诉我自己,也要告诉她,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她,我永远等她回来!
  • 异世公主倾天下

    异世公主倾天下

    现代公司亿万富翁夏尔若<女主>灵魂附在古代一位刚病逝的公主身体里,因太医不太相信病逝的公主,居然醒来。夏凌曦<长姐>雍容华贵,夏心月<二姐>争强好胜,夏尔若<小妹>楚楚可人。夏尔若和南宫浩轩<男主>原来是很好的朋友,后来因两家的仇恨拆散了…………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狼虎之年

    狼虎之年

    半年后,一桩普通的凶杀案成为月城乃至全国轰动一时的新闻:因嫖资纠纷,一个嫖客把一个妓女杀害了,凶犯当即落网,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案情没什么离奇曲折,当事人也都是普通百姓,无任何特殊背景,而引起大众广泛关注的是那个可怜的女人,以及警察从她遗物中发现的多篇日记和她亲手给丈夫折的幸运星,它们承载的内容和信息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个可怜的女人被沸反盈天的舆论一时炒作为“最痴情的妓女”、“最有情有义的妓女”。
  • 带着萌娃好种田

    带着萌娃好种田

    穿越成乡下的村妇,身后跟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包子,家徒四壁,赵芸儿顿时感觉压力山大。好在自己身手不错,极品亲戚上门通通滚蛋。脑袋够用,靠着二十一世纪得的知识,日子倒是开始过得红火。只是小包子开始成天嚷嚷起来,“娘亲给我找个爹地”,别处突然跳出来了一个野男人缠上身,自称小包子的爹。小包子:“我娘说我爹首先得高大帅气!”某男:“本世子天下第一美男!”小包子:“我娘说我爹爹得有钱!”某男:“本世子良田万顷,黄金亿两……”小包子转身:“娘亲,你看看这个合适不?”
  • 赤诚

    赤诚

    30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扎根基层,带领全体职工,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不断超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传奇:当初一个不足15人,人心不定的小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百余名员工、60余名党员、人才辈出的大集体;当初一个怪石嶙峋、茅草丛生的乱石岗,如今已发展成为曲径通幽、花香鸟语的园林式单位;当初一个年税收不足30万元的基层税务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年税收逾2亿元的县级征收局;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成为湖北省国税系统连获三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唯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