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9000000007

第7章 怨恨的大爱

早期读《呼啸山庄》的时候,我并不喜欢希思克利夫这个人物。认为,他为爱情复仇的做法,显得过于极端化了;因而其为人便有些阴损刻毒,让人有不寒而栗之感。

然而,在物质至上、无爱之性繁盛的今天,在展卷重读的时候,我的感觉彻底变了——希恩克利夫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爱的圣徒,他把对爱情的执著,放到了人性最崇高的位置,因而变得神圣不可侵犯了。当神圣的情感被亵渎被侵犯之后,在他眼里,这个世界就变成了人间地狱,那么撒旦式的复仇,便显得天经地义了。他进行的是人性之战,悲壮得令人肃然起敬。

希思克利夫是个弃儿,却对庄园主的女儿产生了爱情,并得到了其女儿的热烈回应,这就是《呼啸山庄》整部叙事的起点。这个起点,注定了主人公的劣势地位,注定了要遭到世俗势力的围剿。在这样的情形面前,惯常的选择有二:一是执著,二是退避。希思克利夫并不曾退避,因为他对凯瑟琳的爱是刻骨铭心的:

两个词可以概括我的未来——死亡和地狱;失去她之后,生存就是地狱。

他也有理由执著于自己的情感,因为凯瑟琳对他的爱情也是一种灵魂之爱——她对女管家说: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痛苦就是希思克利夫的痛苦……他是我的思想。如果刺的一切都留下了,而他却被毁了,那这个世界与我将成为无限的虚空……我对林顿的感情像是林中凋零的树叶……而对希思克利夫的爱却似脚下永恒的磬石……我就是希思克利夫!他永远在我的心中。

这样的灵魂之爱,世俗的力量是不好拆散的,这就注定了挤压与反抗的逐步升级。意志薄弱者会中途退席,而希思克利夫却以强悍的方式去作殊死的斗争。最终虽然他的爱情与生命都走向了毁灭,但他那种残酷背后的纯情却引人同情,他那不畏灾难的毅力更令人敬畏。

他是个真纯的爱者。

他是个有力量的爱者。

由《呼啸山庄》,我不禁想起鲁迅的一段文字:

无论爱什么,——饭,异性,国,民族,人类等等,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二六时中,没有已时者有望。——只有纠。

那么,希思克利夫的执著与不屈,正反映着人性的高贵和人间的希望——人类的情感与精神到底不会被诸如出身、地位、金钱和权势等世俗状态所征服的。

然而,《呼啸山庄》毕竟是十九世纪的文本,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开始把灵魂的精神的爱情转化成肉欲的消费的爱情时,对爱情的执著,便是一桩很稀奇的事了,便是真正的“异类”了。

要想看清人类对爱情的态度,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孩子们是怎么对待情感的——

在欧文·肖的《富人,穷人》中,十六岁的美国少年鲁道夫已经有情感需要了,他爱慕他的法语老师勒诺小姐,因为她的法语课讲得很好,她的声音很好听,令人心醉。他开始悄悄地用法语给勒诺小姐写情书,一气写了六封,以至炖得鲜美的小羊羔肉都转移不了他的注意力。他知道他写的情书不能寄出去,便悄悄地撕掉了,“然而,心满意足的快感却依旧存在”,他便更爱听勒诺小姐的课,法语的成绩总是拿第一。鲁道夫是二十世纪的孩子,有着精神恋爱的可爱态度,懂得作精神的升华,因而让人感到人类的真纯与净洁。

眼下,有些少年跑出校门之后,一下子就钻进游戏厅,在电子游戏机上打脱衣游戏。一边给画面上的少女脱着衣服,一边喊:“泡你!泡你!”可以说,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写出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的,更不会体会到爱情给他带来的精神快感,他是情感的盲童。他已经受到了成人的荼毒,已经不懂得人类情感的美好与尊贵了。

从孩子身上,我感到了成人不顾一切的实况与质量——正如一位当代作家所陈述的那样,成人的爱情已进入到消费的层面:男人把女人当消费品,女人也自甘被消费;消费的场景大都被安排在洋房、豪车、酒宴、商廊、吧厅和床榻上。男女之间虚与委蛇地周旋着,最终已分不出到底爱与不爱。于是,他们互相占有着,又互相轻贱着;被衾之下是心头肉,街衢之上却是陌路人。这样的爱情来得轻松与爽快,既感不到外界的挤压,也感不到内心的疲惫;既感不到血泪刺痛,也感不到灵魂有据……然而,正如一位当事人所说:“不知怎的,带香味儿的肉身就在怀里,却好像是别人的女人。”

这是造化与人开的玩笑——没有痛苦,就没有欢乐;没有眼泪,就没有笑容;没有对情感执著的“纠缠”,怎么会体味到刻骨铭心的拥有感?而“拥有感”是灵肉契合的本质状态,是爱情存在的人性证明;这种证明,不是可以或缺的身外物,而是生命的印记——没有生命印记的生物是什么?是行尸走肉。所以,作为“另类”的希思克利夫,反而倒成了最健全的人。

从希思克利夫身上,我看到了爱情与金钱的区别:二者都是人类最渴望占有的,但并非二者都适合去消费;金钱花光了,还可以再挣,而爱情消费掉了,却不会再生——因为爱情是属于血液的。血液一旦流光,就只有死亡了。瑞典的拉格奎斯特有一首叫做《爱情与死亡》的散文诗表述得很形象,特录于此,做个参照:

一个夜晚,我和我的恋人在街上漫步。我们走过一幢阴郁的房屋时,门骤然打开,一个爱神从黑暗中跨出一条腿。这井不是寻常的爱神,而是一个高大的汉子,他长得笨重而强悍……他站在那里,拉繁那把粗糙的弓,瞄准我。他射出一支箭……我倒在地上,我的爱人继续前行。我以为她发现了我倒在地上,如果她发现的话,一定会停下照顾我。然而她还继续走,我才明白她并没注意到我倒在地上。我的血顺着路旁水沟追逐了她一阵,但是,当它流尽时,便停止了追赶。

希思克利夫就像诗中执著的少年,直到把血流干。所以,在爱情的冒犯者和掠夺者面前,他不会拱手称臣,一定要毅然反击,直至生命的尽头。这是对爱情忠诚的一种方式,也是对爱情负责的最彻底的方式——不执著于爱,哪会珍视于爱?

现在像这样的爱情斗士日渐稀缺了,真正的爱情便一天天少了。这是造化对人类的惩罚,人们应该开始警觉了,否则人类就没有什么尊严可言了。

同类推荐
  • 诗学第三辑

    诗学第三辑

    20世纪80年代,"归来"或"朦胧"又一次开启了中国新诗繁芜而动人的局面。但短暂的二十多年之后,激情澎湃的诗歌之音似乎早已游离人们的耳畔;那些关...
  • 有一种风雅趁年华

    有一种风雅趁年华

    古典名物,本安于红尘,无意聚散,但却于偶然之间惊动了过客的心弦,于是便生出了这段缠绕心间的云烟雅事。千古繁华,不过是历史长廊转角处的一道薄风,而作者白落梅却在水墨里,为读者寻到了一段唐诗宋词般的典雅生活,带领读者烹茶煮茗,淡看岁月荣枯,品味浮世清欢,静度风雅年华。
  • 落入凡间的羊

    落入凡间的羊

    散文集《落入凡间的羊》包含《比早晨还早一点》《还过着牛日子的牛》《家里的燕子》《邻居麻雀》等精短散文47篇。作者用心描述和记录了家乡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乡风民俗。对花草树木、世间万物及生命的敬仰和尊重,对一些小人物的悲悯和同情,对生存与死亡的思索以及亲情友情和所有世间真情的记录和思索。
  • 我与昆曲

    我与昆曲

    《我与昆曲》尽可能全地收入了允和老师关于昆曲的散文、论文、讲话稿和书信,及一小部分《昆曲日记》。全书分三部分,各部分基本按写作年月编排,以求帮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允和老师与昆曲的渊源、情感,曲事活动及理论贡献。
  • 老茶客经典闲话

    老茶客经典闲话

    人们爱啖茶,其目的就是聚会:茶馆就是摆龙门阵的论坛,三教九流天所不有,其中精彩在茶水的滋润下汩汩而出。将这些玄龙门阵汇集成册,就是这本《老茶客经典闲话》。老茶客爱啖茶,啖必醉,醉必筛话,姑且听之……
热门推荐
  • 九变化神

    九变化神

    当修仙遇上修武……少年背负一把断剑,当尘封的记忆揭开时,世界都将被颠覆
  • 如去如来

    如去如来

    德兰根迥仁波切洒脱自在、真诚慈爱,却又坚强有力、个性深邃,生活中时而呈现出稚子的柔软透明、哭笑自如,又有智者的沧桑彻底、直截了当,以及行者的坚定不移、全力以赴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浓浓的慈悲与爱,给每一位有缘接触到他的人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生命是如此宝贵,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还有几个365天?如何过好每一个剩下365天?《如去如来》摘自仁波切自2010年至2012年间365天的微博语录,主题涉及到现代人所关心的生活、心灵等诸多层面。
  • 诸天本源掠夺

    诸天本源掠夺

    一次意外的背叛,让他的人生开始了转折,可是真的是意外吗?
  • 遇你此生温柔

    遇你此生温柔

    邢毅轩还是顾希晨于她而言是救赎亦是一生......
  • 明实录宪宗实录

    明实录宪宗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宋超级学霸

    大宋超级学霸

    那一年,大宋甲级足球联赛正热,国民老公苏东坡金榜高中。那一年,京城房价一飞冲天,老干部欧阳修买房不及时被夫人赶出家门。就在那一年,赵官家上元夜偷窥香艳女相扑,被朝阳群众司马光当场抓获。也是那一年,王老虎携女参加非诚勿扰,扬言非进士不嫁,金明池畔四大才子仓惶奔逃。还是那一年,河东狮喜拜婚堂,胭脂虎相亲正忙,全国神童大赛各路少年英才开始隆重登场。
  • 归园田居:农家小娇妻

    归园田居:农家小娇妻

    剧情一:村民甲:“唐水儿你个不要脸的东西!”就见某女拿起菜刀,银光闪烁:“你说啥?”村民甲:”……“不,没有,我什么都没说,溜了溜了剧情二:听说唐水儿要开酒楼,长宁县的掌柜们冷哼:一乡下妇人能有什么能耐?看我怎么给她来个下马威!哼!结果,掌柜们抱着唐水儿大腿:我滴个娘亲诶,唐小娘子,唐姑奶奶,求给条生路吧!(PS:作者正经不过三天,没事就喜欢皮一下,皮一下很开心,所以……走过路过的亲,沙雕文不了解一下吗?)
  • 还是地球人狠

    还是地球人狠

    注意!注意!前方是地球人大型装13现场,外星人慎入,否则后果自负,勿谓言之不预也!
  • 傲寒同学

    傲寒同学

    年青不值得珍惜,所以多犹豫。长大之后,再无相宜。
  • Israel

    Israel

    Fleeing persecution in Europe, thousands of Jewish emigrants settled in Palestine after World War II. Renowned historian Martin Gilbert crafts a riveting account of Israel's turbulent history, from the birth of the Zionist movement under Theodor Herzl through its unexpected declaration of statehood in 1948, and through the many wars, conflicts, treaties, negotiations, and events that have shaped its past six decades—including the Six Day War, the Intifada, Suez, and the Yom Kippur War. Drawing on a wealth of first-hand source materials, eyewitness accounts, and his own personal and intimate knowledge of the country, Gilbert weaves a complex narrative that's both gripping and informative, and probes both the ideals and realities of modern stateh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