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92200000011

第11章 北海谈话记

今天本想约一二位朋友来演讲的,但是都不能来,故只好自己稍谈自己。现在一学年快完了,自己在学校内一年以来,每星期除了在课堂上与同学会面外,其余接谈时间已不能多,暑期以后,有许多同学,不能再来了,即能再来,也暂时有三四月的分别,所以借此地,约大家来玩玩。本来此地是风景最美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先后同学的一个纪念的地方。

大约三十年前,我二十余岁,在长沙,与几位同志办了个时务学堂。学生先后两班,每班各四十人,办了一年多,遇着戊戌政变,学堂解散了。第一班同学中有位蔡松坡(锷),那时他只有十余岁,在班中算是年龄最轻的。想起三十年前的事,令我很有感触;那时算是中国最初办的学校,功课简单得可笑;但我现在回忆,还是非常有兴趣;因为人数很少,所以感情易融浃;而功课简单,也就有简单的好处。现在学校功课是多极了,试问学生终日忙于机械的训谏中,哪有深造自得的机会?在那时功课是很少的,而同学也就各专习一科,而且精神非常团结。同学们都成了极好的朋友,共了多少次患难,几十人,几乎变成了一人。功课因专做一两门,精力集中,故比较地能深造,最少可以说物质的、功利的观念,比现在不知浅薄多少。当时同学于“书本子”学问之外,大家对于“做人”方法,非常注意,所以后来人材很多。

蔡松坡在全班四十人中,也算是高材生之一,当时的批评:最好的是李炳寰,其次是林圭,蔡松坡可以轮到第三,李、林二人,都是于庚子革命之役殉难了。那一役主持的人是时务学堂教员唐佛尘先生才常,他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领袖,成仁于汉口,我们同学随同殉难的有二十多人,与唐先生同为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牺牲者。那时因蔡松坡年纪还小,唐先生不许他直接加入革命事务,叫他带信到湖南给黄泽生先生。黄先生是当时在湖南带领新军的,他是罗忠节公(泽南)的再传弟子,生平一切私淑罗忠节公;他虽然和我们同志,却认为时机未到,屡劝唐先生忍耐待时。他不愿意蔡松坡跟着牺牲,便扣留着不放他回去。松坡当时气愤极了,后来汉口事完全失败,黄先生因筹点学费,派松坡往日本留学。从日本回来,方入政界,卒至为国劳瘁而死;于护国之役这一次,总算替国家办了点事业。他死的时候,不过三十五岁,假使他多活十年,也不过四十五岁,至少国内局面,比今天不同一点。

当时我们看松坡,也不过是个好学的小学生罢了;他自己也想不到后来成为国家的大材。一个人将来是什么样人谁也不能料定的,此不独蔡松坡为然,例如:诸葛武侯(亮)在隆中的时候,曾文正公(国藩)在四十岁以前,胡文忠公(林翼)在三十五六岁以前,他自己也就没有料到将来会做这样伟大的事。不过国家需要人材,那是时时需要的,而人们当时时准备着,以供国家的要求。遇到相当的机会,便立刻可以替国家服务。所谓事业也不必一定限定于政治的军事的,才可算事业;所以一个人,能抱定为国家服务的意旨,不会没有建设的。就怕自家没有准备着,则机会来了,当然只有放弃的,所以我们当修养着,自己认清自己的责任。

反观现在的学校,多变成整套的机械作用,上课下课,闹得头昏眼花。进学校的人大多数除了以得毕业文凭为目的以外,更没有所谓意志,也没有机会做旁的事。有志的青年们,虽然不流于这种现象,也无从跳出圈套外,于是改造教育的要求,一天比一天迫切了。我这两年来清华学校当教授,当然有我的相当抱负而来的,我颇想在这新的机关之中,掺和着旧的精神。吾所理想的也许太难,不容易实现,我要想把中国儒家道术的修养来做底子,而在学校功课上把它体现出来。在以往的儒家各个不同的派别中,任便做哪一家都可以的,不过总要有这类的修养来打底子;自己把做人的基础,先打定了。吾相信假定没有这类做人的基础,那么做学问并非为自己做的。至于智识一方面,固然要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而我所希望的是:科学不但应用于求智识,还要用来做自己人格修养的工具。这句话怎么讲呢?例如当研究一个问题时,态度应如何忠实,工作应如何耐烦,见解要如何独立,整理组织应如何洽理而且细密……凡此之类,都一面求智识,同时一面即用以磨炼人格,道德的修养,与智识的推求,两者打成一片。现世的学校,完全偏在智识一方面,而老先生又统统偏在修养一边,又不免失之太空了,所以要斟酌于两者之间。我所最希望的是:在求智识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我这种做学问的方法,可以为修养的工具;而一面在修养的时候,也不是参禅打坐的空修养,要如王阳明所谓在“事上磨炼”,并不是等到出了学校入到社会才能实行,因为学校本来就是一个社会,除方才所说用科学方法做磨炼工具外,如朋友间相处的方法,乃至一切应事接物,何一不是我们用力的机会。我很痴心,想把清华做这种理想的试验场所。但照这两年的经过看来,我的目的,并非能达到多少。第一个原因,全国学风都走到急功近利及以断片的智识相夸耀,谈到儒家道术的修养,都以为迂阔不入耳,在这种氛围之下,想以一个学校极少数人打出一条血路,实在是不容易。第二件,清华学校自有他的历史,自有他的风气,我不过是几十位教员中之一位,当未约到多数教员合作以前,一个人很难为力的。第三件,我自己也因智识方面嗜好太多,在堂上讲课与及在私室和诸君接谈时,多半也驰惊于断片的智识,不能把精神集中于一点。因为这种原因,所以两年来所成就的,不能如当初的预期。

我对于同学诸君,尤其万分抱歉。大学部选修我的功课的,除了堂上听讲外,绝少接谈的机会,不用说了,就是在研究院中,恐怕也不能不令诸君失望。研究院的形式,很有点像道尔顿制的教育,各人自己研究各人的嗜好,而请教授指导指导。老实说,我对于任何学问,并没有专门的特长,所以对于诸同学的工作,中间也有我所知道的,我当然很高兴地帮帮他们的忙;也许有我们同学的专门工作,比我还做得好,这倒不是客气话。外国研究院中的教授,于很隘小的范围内的学问,他真个可以指导研究,而除此隘小范围以外,他都不管;而我今日在研究院中的地位,却是糟了!同学以为我什么都懂得,所以很亲密地天天来请教我;而我自己觉得很惭愧,没有充分帮助。不过,虽然如此,而我的希望,仍然很浓厚着,仍努力继续下去。什么希望呢?假定要我指导某种学问的最高境界,我简直是不能,可以说:我对于专门学问深刻的研究,在我们同事诸教授中,谁都比我强,我谁都赶不上;但是,我情愿每天在讲堂上讲做学问的方法。或者同学从前所用的方法不十分对,我可以略略加以纠正。或者他本来已得到方法,而我的方法,可以为相当的补助。这一点,我在智识上对于诸同学可以说是有若干的暗示;也许同学得到我这种的暗示,可以得到做学问的路,或者可以加增一点勇气。

还有一点,我自己做人不敢说有所成就,不过直到现在,我觉得还是天天想向上,在人格上的磨炼及扩充,吾自少到现在,一点不敢放松。对于诸同学我不敢说有多少人格上的感化,不过我总想努力令不至有若干恶影响到诸同学。诸同学天天看我的起居,谈笑,各种琐屑的生活,或者也可以供我同学们相当的暗示或模范。大家至少可以感觉到这一点:我已有一日之长,五十余岁的人,而自己训练自己的工作,一点都不肯放过,不肯懈怠;天天看惯了这种样子,也可以使我们同学得到许多勇气。所以我多在校内一年,我们一部同学,可以多得一年的熏染,则我的志愿,已算是不虚了。

现在中国的情形糟到什么样子,将来如何变化,谁也不敢推测。在现在的当局者,哪一个是有希望的?哪一个帮派是有希望的?那么中国就此沉沦下去了吗?不!决不的!如果我们这样想,那我们便太没有志气,太不长进了!现在的一般人,做得不好,固然要后人来改正;就是现在一般人,做得很好,也要后人来继续下去。现在学校的人,当然是将来中国的中坚;然而现在学校里的人,准备了没有?准备什么样来担任这个重大的责任?智识才能,固然是要的;然而道德的信仰——不是宗教——是断然不可少的。现在时事,糟到这样,难道是缺乏智识才能的缘故么?老实说:什么坏事情,不是智识才能分子做出来的?现在一般人,根本就不相信道德的存在,而且想把它留下的残余,根本去划除。

我们一回头,看数十年前,曾文正公那般人的修养。他们看见当时的社会也坏极了,他们一面自己严厉地约束自己,不跟恶社会跑,而同时就以这一点来朋友间相互勉励,天天这样琢磨着,可以从他们往来的书札中考见。一见面,一动笔,所用以切磋观摩规劝者,老是这么样坚忍,这么样忠实,这么样吃苦,有恒,负责任……这一些话;这些话看起来是很普通的,而他们就只用这些普通话来训练自己。不怕难,不偷巧,最先从自己做起,立个标准,扩充下去,渐次声应气求,扩充到一班朋友,久而久之,便造成一种风气,到时局不可收拾的时候,就只好让他们这班人出来收拾了。所以曾(国藩),胡(林翼),江(忠源),罗(泽南),一班书呆子,居然被他们做了这样伟大的事业,而后来咸丰以后风气,居然被他们改变了,造成了他们做书呆子时候的理想道德社会了。可惜江公、罗公,早死一点,不久胡公也死了,单剩曾文正公,晚年精力也衰了。继曾文正公者,是李文忠公(鸿章)。他就根本不用曾胡罗诸人的“道德改造”政策,而换了他的“功利改造”政策。他的智力才能,确比曾文正公强;他专奖励一班只有才能不讲道德的人物。继他而起的,是袁项城(世凯),那就变本加厉,明目张胆的专提拔一种无人格的政客做他的爪牙,天下事就大糟而特糟了。顾亭林《日知录》批评东汉的名节,数百年养成不足,被曹操一人破坏之而有余,正是同出一辙呀。

李文忠公功名之士,以功名为本位,比较以富贵为本位的人还算好些,再传下去便不堪设想了。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袁项城就以富贵为本位了!当年曾、罗以道德、气节、廉耻为提倡的成绩,遂消灭无遗。可怜他们用了大半世的功力,像有点眉目了,而被李文忠公以下的党徒,根本划除一点也不留,无怪数十年来中国的内乱便有增无遗了。一方面又从外国舶来了许多什么党,什么派,什么主义……譬如孙中山先生,他现在已死了,我对他不愿意有什么苛论,且我对于他的个人,也有相当的佩服——但是,孙中山比袁项城总算好得多了。不过,至少也是李鸿章所走的一条路。尤其是他的党派见解,无论什么样的好人,不入他的党,多得挨臭骂;无论什么坏东西,只要一入他的党,立刻变成了很好的好人。固然,国民党的发达,就是靠这样投机者之投机;而将来的致命伤,也都尽在这般人之中,这句话似乎可以断定吧。

现在既然把什么道德的标准,统统破坏无遗;同时,我们解剖现代思想的潮流,就不出这二股范围之外,一是袁世凯派,二是孙中山派,而一方面老先生们,又全不知挽救的方法,天天空讲些礼教,刚刚被一班青年看作笑话的资料而瞧不起他。我们试看曾文正公等,当时是什么样修养的?是这样的么?他们所修养的条件:是什么样克己,什么样处事,什么样改变风气,先从个人,朋友,少数人做起,诚诚恳恳,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去;一毫不许放松,我们读曾氏的《原才》,便可见了。风气虽坏,自己先改造自己,以次改造我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找到一个是一个,这样继续不断地努力下去,必然有相当的成功。假定曾文正胡文忠迟死数十年,也许他们的成功是永久了;假定李文忠袁项城也走这一条路,也许直到现在还能见这种风气呢。然而现在的社会,是必须改造的!不改造他,眼看他就此沉沦下去,这是我们的奇耻大辱!但是谁来改造他?一点不客气,是我辈!我辈不改造,谁来改造?要改造社会,先从个人做人方面做去,以次及于旁人,一个,二个,以至千万个……只要我自己的努力不断,不会终没有成绩的。江、罗诸公,我们知道他是个乡下先生,他为什么有这样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点上,我对于诸同学,很抱希望。希望什么?希望同学以改造社会风气为各人自己的责任。

至于成功么?是不可说的。天地一日没有息;我相信我们没有绝对成功的一日。我们能工作一部分,就有一部的成绩,最怕是不做。尤其我们断不要忘了这句话:社会坏,我们切不要“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不然,则社会愈弄愈坏,坏至于极,是不堪设想的。至少我有一分力量,要加以一分的纠正。至于机会之来不来,是不可说的;但是无论有没有机会,而我们改善社会的决心的责任,是绝对不能放松的。所以我希望我们同学不要说“我的力量太小”,或者说“我们在学校里,是没有功夫的”。实际上,只要你有多少力量,尽多少责任就得。至于你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社会的一份子,你也尽一份子的力,我也尽一份子的力,力就大了。将来无论在政治上,或教育上,或文化上,或社会事业上……乃至其他一切方面,你都可以建设你预期的新事业,造成你理想的新风气,不见得我们的中国就此沉沦下去的。这是对于品格上修养的话。

至于智识上的修养——在学问著述方面,改造自己,那么因我个人对于史学有特别兴趣,所以昔时曾经发过一个野心,要想发愤重新改造一部中国史。现在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可办到的。非分工合作,是断不能做成的。所以我在清华,也是这个目的:希望用了我的方法,遇到和我有同等兴味的几位朋友,合起来工作,忠实地切实地努力一下。我常常这样地想:假定有同志二三十人,用下二三十年工夫,终可以得到一部比较好的中国史。我在清华二年,也总可说已经得到几个了;将来或聚在一块,或散在各方,但是终有合作的可能。我希望他们得我多少暗示的帮助,将来他们的成绩比我强几倍。归纳起来罢!以上所讲的有二点:

(一)是做人的方法——在社会上造成一种不逐时流的新人。

(二)是做学问的方法——在学术界上造成一种适应新潮的国学。

我在清华的目的如此,虽不敢说我的目的,已经满足达到,而终已得了几个很好的朋友,这也是使我自己可以安慰自己的一点。

今天,是一年快满的日子了,趁天气清和时候约诸同学在此相聚,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完全明了,了解这二点——做人,做学问——而努力向前干下去呀!

还有与朋友之间,最好是互相劝导切磨,所谓“相观而善”。一个人生平不得到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的痛苦,比鳏寡孤独还难过;但是朋友可以找出来的,还可以造出来的。我去改造他,他来改造我。一方面可以找朋友,一方面可以造朋友。所以无论何人,终该要有朋友的,然而,得好朋友,是何等不容易啊!得到了朋友,要看古人对于朋友如何的劝磨,如何的规正;最少不要像现在“功利派”利害的结合:因了一点无聊的纠葛,或者互相团结,或者互相闹翻,日后想起来,只有可笑,没有话说。我情愿我们同学中永远不会发生因一点无聊的事情,而感情发生裂痕,类似这一类的事实。我情愿吾们同学大家以至诚相待,不忘了互相改造与策勉,亲密到同家人父子兄弟一样,那是何等痛快!因为朋友是很难得的,日后散了,回想当时聚在一起做学问的快活,是不能再得的了!

我今天所讲的话,很无伦次,本来不过既然约诸位到此地来玩,随便谈谈罢了。不过,总可算是很真挚的话。

同类推荐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
  • 关于爱与美

    关于爱与美

    本书为太宰治的小说集,收录了《秋风记》《花烛》《关于爱与美》《火鸟》等六部当时未曾发表的小说。这部小说集是太宰治与石原美知子结婚后出版的首部作品集,作品中集中表现了太宰对人间至爱至美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极度热爱。像火鸟涅槃前的深情回眸,是太宰治于绝望深渊之中的奋力一跃。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
  • 倾听生命的低语

    倾听生命的低语

    《倾听生命的低语》是散文作家鲁先圣积数年之力完成的一部随笔断章作品集,全书语句凝练,思想深邃,情感真挚,禅意浓郁,讲述了在面对不公和不平等以及人世间的冷暖时,我们应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改变这种现状,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仇视身边的人和事。书中大量列举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当代心灵读本。
热门推荐
  • 轮回啊轮回

    轮回啊轮回

    这是一个少年成长的心酸故事。在外界各种各样的压力下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放弃很多,比如曾经的梦想。直到今年,曾经的伙伴毅然决然辞职回来让我也重拾初中的梦,决定和他一起将我们对梦想的执着以最初的形式呈现出来!创作属于自己的热血少年漫!点开此书的您,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我是向导墨影,一起听听这个一直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幻想世界。
  • 凤凰一吟朝天阙

    凤凰一吟朝天阙

    她,是冥界三公主,又曾是人间的全能偶像;她,是音乐宗师,年轻一代的天才少女;她,是医学高材生,一手失传的太乙神针出神入化;她,是杀手,一身杀气诡异无比,形如鬼魅;不过现在,她,是风云大陆云湘国的郡主,是一只即将翱翔与九天云端的凤凰——凤凰一吟朝天阙,天下无人拭其剑!剑出鞘,指苍穹!吾将为皇!
  • 出走十五年

    出走十五年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作者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读者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表面上如何轻松洒脱,字字句句都伴随着生命的全方位煎熬。考察中国文化的篇什被选编和转载得较多,这次选择主要偏向于作者考察世界文化的部分。
  • 六扇提督

    六扇提督

    醉酒后的方原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唐。这个大唐不是中华历史上的那个李唐,而是另外一个时空的大唐!方原只想在金陵城当一个混吃等死的六扇门小捕快,但是因为一件走私案,彻底的陷入了朝廷皇子们争权的纷争中……内乱不断,异族寇边,坐看方原如何在另外一个时空向世界展现大唐的雄风!
  • 时光与他皆薄凉

    时光与他皆薄凉

    如若时光可以重新来过,我一定会对那个女孩说,我爱你,比你早。如若时光可以重新来过,她宁愿从来没有遇见过薄九,因为那样就不会将他拖入地狱的深渊……最后的最后,你是别人的,回忆是我的。
  • 斗破之诸天主宰

    斗破之诸天主宰

    无敌爽文!穿梭于各个世界,抢尽机缘。斗破苍穹(进行中)虐萧炎,不喜误入勿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林家公子

    林家公子

    陈以良打趣道:“那得先看看你究竟是何方神圣,若只是一丛狗尾巴草,那便还是免了吧。”林雅客笑而不答,只是请千户闭眼。陈以良连忙照做,觉得脸上一阵清香拂过,继而眼前一片明光大亮。他唤了几声林雅客的名字,却没有得到回应,于是犹犹豫豫地睁开双眼,忽然闻见那缕清香竟是从自己怀中发出。于是低头去看,发现自己怀里揣着一丛盛开的水仙,六片花瓣如冰雪高洁。
  • 秋风与你我都喜

    秋风与你我都喜

    当红小花旦vs小奶狗影帝场景一:沈不负:听闻你最近桃花很旺慕不离:桃花再旺只摘你一朵场景二:慕不离:负负,我喜欢你。沈不负:梨汁,我也是呢。慕不离:负负,可以做我的慕夫人吗?沈不负:梨汁,可以做我的慕先生吗?沈不负&慕不离:可以啊!前方高甜来袭,请做好准备~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