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02200000014

第14章 道可道·关于老子的传闻

1

《老子》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这其实是个老话题了。当年郭沫若就曾在文本之中找出过铁证,证明《老子》一书“毫无疑问成于后人之手,其中虽然保存有老聃遗说,但多是‘发明旨意’式的发挥,并非如《论语》那样比较实事求是的记述”。(《十批判书》)

对著作权的尊重的确是很晚以后才渐次形成的,这应当是文明发展中的一则普遍规律,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这甚至会表现在宗教信徒对宗教文本的处理上。【7】

《老子》的文本流变如今有了新的参考: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了一批战国竹简,其中就有三个不同版本的《老子》,抄写年代也不相同。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老子》版本,于是我们只要参照《老子》的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就会发现,《老子》并非成于一人一时,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经过不同的手,被不断积累、不断修订、不断完善,其中既有道家后学的发挥,也有注释羼入正文,更有才疏学浅的后人因为看不懂文义而妄加修改……经历过所有这一切,终于才有了我们熟悉的这五千言。【8】而这五千言里许多的“神秘莫测”,原来也只不过是因为文字出错了。

那么,至少老子应该是《老子》一书的第一作者吧,或者他其实什么都没写,只是他的学生或听众断续抄录过他说过的一些话,后来又有人不断地增补和改写?老子到底生活在哪个时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些问题我们都还说不清。早在1936年,罗根泽先生为他主编的《古史辨》第六册作序,说单是这套书里考据老子年代的文章就已经有三十多万字了,不要说旁观者望而却步,就连参加辩论的当事人都头痛了。

的确,这实在是个思想史上的大难题,当初就连距离老子时代很近的司马迁也是一头雾水。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对老子的生平一共给出了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说,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在周王室的藏书室担任史官。孔子经过周都,想要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老子说:“你说的这个礼呀,制定它的人早就死得骨头都烂了,只剩下他的言论了。再者说,君子如果遇到合适的时机就出仕搞一番作为,如果时机不对就与世俯仰。我听说,精明的商人会把货物深藏起来,好像两袖空空,什么都没有,君子于世也是一样的道理,心里德行高,表面样子憨。所以,请去掉你的骄傲和太多的欲望吧,这对你没什么好处。我能告诉你的也就是这些了。”

孔子告辞之后,对弟子们说:“我知道鸟能飞、鱼能游、兽能跑,能跑的可以网住它,会游的可以钓起它,会飞的可以射中它。但对龙我就没办法了,它可以乘风云而上天。我见到老子了,他就像龙一样呀。”

老子修道德,他的学问以自隐无名为主旨。老子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到周王室衰落就离开了。出关的时候,关口的守卫很高兴,说道:“您就要隐居了,在此之前一定为我写一部书。”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一共五千多字,然后就出关而去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这就是老子生平的第一个版本,也是最为我们熟知的版本。老子关于礼的那两句话不是很好懂,而这恰恰是《老子》思想的一个精髓。要理解这句话,有必要参照《庄子·天道》里的一则故事:

这一天,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轮扁(做轮子的工匠,名扁)在堂下做着车轮,跟齐桓公搭话道:“您看什么书呢?”

齐桓公道:“我看的是圣人的书。”

轮扁问道:“这圣人还活着吗?”

齐桓公答道:“已经死了。”

轮扁道:“那么,您看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来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怒道:“寡人读书,岂能容你放肆。你今天要是说不出个理由,我非杀你不可!”

轮扁当真说出了一番大道理:“我是个做车轮子的工人,我就从我的本职工作说起吧。一个轮子,不同部件接合的地方是最难把握的,做得紧了就不容易接在一起,做得松了又容易脱落,一定得做到不松不紧刚刚好,妙到毫巅,差一分一毫都不行。可是,这门手艺我虽然很在行,可最精妙的部分我却没法传给儿子,我儿子也没法从我这里学到,这都是因为手艺里那些真正的精髓是难以言传的。圣人的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圣人死了,带着他的思想中那些难以言传的精髓一起离我们而去了,只剩下一些糟粕留了下来,喏,就是您看的书上的那些文字呀。”

《庄子》说,这就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话也见通行本《老子》第五十六章)。【9】《淮南子》也讲过这个故事,以之论证的就是那句最为我们熟悉的《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么这番道理究竟能否站得住脚?乍看上去,至少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弱的人更容易认同它,艺术家们无疑也会赞同这个说法,但是,那些精确到无以复加的科学定理难道都是糟粕不成?

轮扁那番说辞看似高明,其实逻辑并不严密。齐桓公当时至少有三个问题可以追问:

(1)这门手艺的精髓,是只有你轮扁讲不出,还是你所有的同行都讲不出?

(2)是限于当前的技术条件和表达能力而讲不出,还是不论技术条件和表达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也都讲不出?

(3)如果这门手艺的精髓可以言传,你儿子就能学会吗?

如果让轮扁管理一个现代车间,看来自动化生产是做不到了。所以,要思考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带入一点历史感。先秦时期,人们的理性思维还很不发达,即便是孟子、庄子这样顶尖的辩论高手也出过不少逻辑漏洞,他们在今天想来是考不过GMAT或者MBA的逻辑测验的,所以他们遇到的表达困难自然比我们更多。【10】他们带给后人的与其说是什么严密的思想体系,不如说是“启发性”的一系列思想碎片。【11】

但是,话说回来,《老子》可能考虑到这个问题吗?

看来我们还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老子》在先秦时代的读者对象。的确,这个问题将会在政治学的层面上得到相当精辟的解释。它还将在魏晋时代掀起一场叛逆的思想波澜,甚至还会在英国近代的个人主义理论家那里得到热情的回应,尽管《老子》一书的作者未必真有那么高瞻远瞩。不过,这里先不展开,留到后文再做讨论。

眼下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淮南子》用轮扁的故事来阐明“道可道,非常道”的时候,表现的是一个西汉的道家权威组织的权威意见。这个解说是如此之朴素,以至于我们很难相信这是真的——难道“道可道,非常道”所暗示的不应该是某种玄而又玄的神秘主义宇宙论吗?

的确,我们随手就可以找到许多的这类论述。如果我们可以画一个时间轴的话,就会发现,对《老子》的阐释是越往后越深刻的,甚至会让人产生出这样一种奇异的感觉:与其说是《老子》精妙阐释了宇宙的至理,不如说是宇宙一直在身体力行地向《老子》学习。

2

话说回来,孔子向老子问礼,这件事的可靠程度究竟有多大呢?如果属实,道家难免就会引以为傲了。近代修仙的大名人陈撄宁就做过这样一番振聋发聩式的推理:孔子亲口说过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大前提),孔子曾向老子求教(小前提),所以儒家源于道家(结论)。【12】这个三段论虽然很不牢靠,不过信仰中人往往更加关注结论。

若当真寻找证据的话,问礼的事《庄子》也有记载,但《庄子》最喜欢用寓言来编排名人,里面那些故事很难让人当真。在儒家自己的典籍里,《礼记》倒是讲过同样的事情,而且是孔子亲口讲的。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曾子向老师孔子请教一个礼的技术性问题:“死者要入土了,运送灵柩的车子在半路上突然遇到了日食,这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这种情况我以前当真遇到过,那一次是和老聃一起为某户人家主持葬礼。”

“当时老聃对我说:‘把柩车停下来,先靠在路的右边。大家也别哭了,等等看日食有什么变化。’就这样,等到日食过去了,柩车才继续前进。”

“那时候我问老聃:‘依礼来说,柩车只要上了路就不能再返回了,日食又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才能结束,难道柩车就要一直停着等日食结束吗?’”

“老聃答道:‘依礼来说,诸侯朝见天子,日出动身,日落就要歇宿,祭奠一下随行带着的祖先牌位。大夫出使,也是日出动身,日落歇宿。柩车不能太早出门,也不能停在半途上。披星戴月赶路的大概只有罪犯和为父母奔丧的人,而日食的时候谁知道天空会不会暗到出现星星呢?柩车可不能披星戴月地赶路。君子施行礼仪,可不能使别人的双亲受到侮辱呀。’”(《礼记·曾子问》)

从孔子的这段回忆来看,他确实向老子问过礼,老子确实也很懂礼,甚至比孔子更懂。【13】儒家所谓的礼,一种很常见的英文对译是rituals或rites。就像这个葬礼问题一样,还有宾礼、冠礼等,每一个纲目之下都有数不清的繁文缛节,所以墨子批评说:“儒家的学问是几辈子也学不完的。”(《墨子·非儒》)齐国名相晏婴也对孔子之学有过这样一句极著名的评语:“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史记·孔子世家》)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只要通读过一部《论语》就可以畅谈儒学了,这对古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我们穿越到那个时代,想亲身钻研百家之学的话,对道家之学听几个讲座就差不多了,但对儒家之学就至少要学上很多年才行。所以儒者不是只谈政治理论和修身处世的,他们在当时首先要算高级技术人才,其次才是理论家。这个问题是常常被人忽视甚至误解的。

今天讲起儒家,往往都说“儒家思想”,是放在哲学史里来讲的,所以造成许多人都以为儒家的内容就是“思想”——要么是人生哲学,要么是政治哲学,都是务虚的,而这恰恰忽视了儒家务实的、最具实践性的一面:礼学。比如王阳明,我们都说他的心学思想如何如何,但他首先是个礼学大师,他把思想付诸施政的、可以让人明明白白看清楚的,主要也是礼学那套。

话说回来,对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繁文缛节,孔子是专家,老子竟然更是专家!现在,一个麻烦的问题出现了:如果《礼记》的记载证实了《史记》当中老子生平的第一个版本,即孔子确实曾向老子问礼,但我们又知道在礼的问题上,儒家和道家一向是针锋相对的,谁能相信老子竟然谈起礼来,而且比孔子还在行呢?

回顾《史记》的记载,本身就疑云重重。司马迁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秦汉之际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司马迁已经搞不清姓和氏的区别了,而“老聃”一词也只是对长寿老人的通称。据钱穆考证,李耳应当是离耳的讹传,原义只是指长耳朵的老者。(《庄老通辨》)

那位强求老子写下五千言的关口守卫也很可疑。《史记》原文说:“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许多人都把“关令”当作官职,“尹喜”当作人名,于是“关令尹喜”就被理解为一位叫作尹喜的关令。实则这个“喜”只是“喜悦”的意思,令尹是楚官,不是周官,而且担任令尹的人也不可能去守关,就像国家总理不可能去管理一个乡镇一样。

于是,最合理的推测是:关令尹就是关尹,也就是诸子百家里的关尹子,在当时也算是个名人。《吕氏春秋·不二》各以一个字评点百家之学,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郭店楚墓和《老子》一同出土的一篇《太一生水》,便被李学勤等学者推测为关尹一系的文献,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3

再来看看司马迁给出的第二个版本。这一版本的内容太少,只说老子很可能就是楚国的老莱子,老莱子曾经著书十五篇,讲的都是道家之用。他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这位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他活了二百多岁,因为修道养生,所以长寿。【14】

这个说法在两汉应该流行过,因为王充就曾以他那副招牌式的、一贯与世人唱反调的口吻说过:“有些人以为修老子之道可以成仙,于是也学着恬淡无欲、养精受气,可这些人也不想想,鸟兽活得难道不比人类更加贴近自然吗,可它们别说成仙,寿命还不如人类呢。花花草草们更加恬淡寡欲、顺应自然,可是呢,春生秋死,还不如鸟兽呢。老子也许本来就是个长寿的人,长寿和他的道术未必真有因果关系,只不过世人看他既长寿,又修恬淡之道,就想当然地相信这两件事是一因一果的关系。”(《论衡·道虚》)

王充这番话简直预见性地道出了休谟思想的精髓,更有意思的是,王充不但不是道家的反对者,甚至根本就是道家内部的人。再有,不管王充对道术有多大的意见,至少连他自己也相信老子的长寿——在《论衡·气寿》里,王充推测一百岁大概是人类的正常寿限,至于每个人具体能活多久,这主要取决于各自先天的元气禀赋,体质好的人活到三百岁也算正常,所以老子能活到二百多岁也不算什么太离奇的事。

从王充所反对的论调里,我们还可以看出老子的形象在从先秦以至两汉的这段时间里已经多大程度地走样了。用苏为德(Hubert Seiwert)的话说,对长生不朽的追求并不见于《老子》最初的教诲,而是另有一些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齐国和燕国的国君,他们曾经派出使团去寻访海上的仙岛。(Popular Religious Movements and Heterodox Sects in Chinese History,第43页)看上去像是在那个弥漫着神仙传说的北方沿海传统里,老子因其最适宜的形象被拉去做了形象代言人。

老子的身世还有第三个版本,司马迁讲:孔子死后又过了一百二十九年,史书上记载有周王室的太史儋见秦献公,说道:“秦与周本来是合在一起的,五百年之后就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霸王出世。”有人说这位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全天下也没人知道到底是不是。

这两个版本里的老子,一个像是身怀高深道术的仙人,一个像是先知兼投机分子。老子难道真就这样高悬云端、不着一点实地吗?也不尽然,司马迁很肯定地说,老子还有后人:他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被封在了段干。李宗生了李注,李注生了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在汉文帝的朝中做过官。李假的儿子叫李解,做了胶西王的太傅,在齐地安了家。

连家谱都一清二楚了,而且李假和李解基本算是司马迁的同时代人,还都是官场中的同僚,这应该不会有错了吧?但问题是,如果这家谱是真的,魏国是“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才有的,春秋时候还没有立国,老子的儿子既然在魏国做将军,老子本人的生活时代恐怕就晚于孔子了。

另一方面,老子如果有儿有孙,就说明他还没有清心寡欲到独身主义的地步。当然,苦行主义兴起之前,在许多道家后学和道教信徒看来,行房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行。在汉朝的《列仙传》【15】里,老子俨然就有一副房中术大师的姿态(“房中术”的英译名是sexual yoga,即“性的瑜伽”,最方便我们顾名思义),他很擅长养精养气,行房而不射精。但我想,李假和李解他们大概不会赞同这种说法吧。

说到这里,自然引出了一个比较八卦的问题:孔子香火代代传,按照辈分一直传到了今天,那么,如果司马迁给出的家谱属实,老子的后代哪里去了呢?

唐朝皇帝为了自高身份,攀附老子做远祖,为此还真的花了很大的气力去寻找老子嫡传的后裔,但终于没有找到。根据何炳棣先生的推断,在“七国之乱”的时候,胶西王那里受到了汉景帝的铁腕大清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供职于胶西的李解和他的家人想来没可能逃过此劫。(《司马谈、迁与老子年代》)

同类推荐
  • 哲学的慰藉(译文经典)

    哲学的慰藉(译文经典)

    《哲学的慰藉》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可以找到慰藉。 德波顿认为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阿兰·德波顿编著的《哲学的慰藉》的文字在译者资中筠先生看来是“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传承”,非常值得回味。
  •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本书为2013年第4季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文库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之一种。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角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论述了毛泽东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作者力图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毛泽东在这些问题上的成功和失误,提出自己的看法。
  • 人生就是放下

    人生就是放下

    这是一本让我们放下、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放不下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轻而易举得到快乐。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
  •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是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的“国民通识读本”系列之一,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让白领日常充电,了解世界。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 “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演进史

    “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演进史

    本书是以西方美学的历史进程为中心,研究形而上学的发展变化如何决定着存在论的变化,而存在论的变化又如何影响着美学的形态、方法与主要问题。本书的核心线索是描述“存在”范畴的历史变化如何改变着美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把形而上学史与美学史进行比较研究,从形而上学发展的角度研究美学的发展进程,进而分析一个时代的形而上学如何影响着时代的审美追求,是对美学之存在沦基础的探究,也是对审美的形而上学性的探索。本书所给出的是一种彻底哲学化的美学,是一种“形而上美学”。
热门推荐
  • 你活成什么样,什么就是生活真相

    你活成什么样,什么就是生活真相

    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一定没结果。如果你想拥有更好的生活,就必须比谁都坚信努力的意义!本书涉及学习、爱情、职业、人格等话题,讲述人生逆袭,告诉你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努力获得与众不同的人生。
  •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强仙府升级系统

    最强仙府升级系统

    脚下是七彩祥云,手中是诛仙剑身上是金甲圣衣,后背是诸天神佛有了最强仙府系统的江天,从商店模式买到了吃下第一口,就能给人带去超能力的【恶魔果实】。身怀【九头尾兽】一念之间变身【死神,白一护,头牛一护】!脚踏九天十地,打怪升级!【超级系统爽文】
  • 良缘再续

    良缘再续

    本文一对一双洁,后期虐,结局HE。 文案一:十三岁那年,他与她初遇 两人约好,三年后再见 她如约而至,他却不见踪影 二十三岁那年, 他已经是震惊朝野的统帅 她却女扮男装成了御前侍卫 人人都说他俊美无双,无人能配 然而姻缘成迷 人人都说她丑陋无比,无人敢要 所以面具遮脸 缘分使然 她被赐婚,送去与他成婚时, 他却抗旨拒婚 原封不动将人退回 他不知道 那红盖头下,是他等了十年 找了十年的姑娘 文案二:狩猎会 武力值爆棚的他 只猎到两只兔子人们纷纷表示遗憾的时候 他却得意洋洋 朝一片丛林走去.....那里, 她坐在枯木桩上看着天他踩着落叶走过来 她觉得他应该满载而归 成为众星捧月 而她却因为身份,遭人排挤她问:“你应该第一吧?” 他笑:“嗯,倒数!” 怎么可能?她不信 他笑:“我不是来狩猎的, 我是来哄未来媳妇开心的。” 说完,他摊开怀抱 “送给你......” 当初虐妻一时爽,悔到断了肠! 终是大梦一场,还是良缘再续?
  • 西游之妖族的伟大复兴

    西游之妖族的伟大复兴

    秦小白重生西游世界,成为一只带有金乌血统的小乌鸦。昔日辉煌灿烂的妖族,在诸天神佛的算计下,早已渐式微。即将到来的西游之行,对于妖族来说更是一场灭绝生机的大劫。前世,秦小白一直‘苟且偷活’结果憋屈到死。今世,他决定与这诸天神佛‘正面刚’一波——复兴妖族,重铸天庭。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近代侠义英雄传

    近代侠义英雄传

    小说内容所涉及时间大略以晚清“戊戌六君子”殉难之际为坐标,上下各推十年左右,个别人物事迹延伸至民国初年。本书以大刀王五为引,带出大侠霍元甲本传,穿插介绍清末各路英雄豪杰,演绎神拳霍元甲“三打外国大力士”的传奇,最后以霍元甲被毒害为结束总结全书。本书结构严谨绵密,情节跌宕起伏,文字波翻云涌,呈现了很高的文学价值。
  • 给我一点甜甜

    给我一点甜甜

    他是拽炸天的学校校草,她是一个当了三年志愿者的女孩。他从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她的眼睛里有星辰大海……让他一眼就沦陷。到后来他变得很喜欢她,不再跟朋友一起去打架,喝酒抽烟干一切坏学生做的事。只为了她口中的我不喜欢那种打架的坏男孩。他的时光里,满满都是她。可他也希望她的时光里也能满满都是他……本文高甜!从校服走到婚纱!男主超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算命先生讲故事

    算命先生讲故事

    一本无字天书,写满了一位青衣道人一生的都市奇闻。本该在24岁就走向生命尽头的算命世家独子,却因背负着使命,被召唤回来。本已得道升仙的世外高人,却因残念停留于人世。这原是一个人的故事,现在由两个人共同讲述。你或许不相信魑魅魍魉,不相信狐仙神灵,但你得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苦情与悲愿。夜深了,人静了,就让算命先生为你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