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43800000047

第47章 捉而放之

“你知道老书虫在哪儿吗?”杰克一天下班后在北京给莲花打电话问。

“老书虫?那是什么?”

“是一家专门面向英文读者的书店。我在《华尔街日报》上看到了报道,就在三里屯附近,但是我找不到。”

她下班后来到他的办公室,他们在保利中心楼下的街边召来一辆出租车,前往三里屯。莲花指引司机驾车向东行驶。杰克和她坐在后排座位上,他离她很近,他看着她的侧面,从头顶,到侧脸,到后背。

靠近她让他觉得很舒服。他喜欢看着她坐在798工作室的画架前作画,尤其是在夏天,她脱掉鞋子,把脚趾蜷起来。她时不时抬起头,冲他笑笑,然后继续作画。他喜欢看她认真做事的样子,她对周围一切都熟视无睹,至少她给别人这种印象。”

“你喜欢谁的书?”莲花问他。出租车在晚高峰的工体北路挪动。

“小说吗?我正在看王朔的《玩儿的就是心跳》。”

“不,我是说西方小说。”

“欧内斯特·海明威,尤其是他写的尼克·亚当斯的故事。”

“为什么喜欢尼克·亚当斯的故事?”

“因为跟钓鱼有关。”杰克说。

“钓鱼?你跟我说过一次,我不喜欢钓鱼。”她说,她缩缩鼻子,做个鬼脸。

“不,不,不是你想的那样。”他说,“你或许以为是某个人从长江里钓起一条有臭味的大鲤鱼,”他看到她点点头,“我钓鱼的地方很干净,环境很好,鱼也很干净。”

“但我不想杀死鱼和其它动物。”莲花说。

“我也不杀它们。”他说。

“那你钓上来之后干什么?”

“放了它们。”

他给她讲飞蝇钓鱼,告诉她走进铁杉丛林的一条铺满蕨叶的小路,阳光透过树叶星星点点地洒下来,就像透过教堂彩色玻璃的光线。趟进小溪,听着河流汩汩的声音,在满天星辰的夜空下野营。

她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他能看到她埋在太阳穴下的脉搏,像蛋壳那样脆弱,向小马驹那样敏感。她那双黑漆漆、温暖的眼睛记住了他说的每一句话。

“所以你放了它们。”她想了想,说:“如果你很饿,抓到了一条大鱼,我想你一定不会放掉了。”

“不,越大的鱼越要放掉。”

“为什么?”

“因为越大的鱼越漂亮,它们的皮肤光滑、纯净、健康,他们是最好的物种。”他看着莲花平滑的脸庞和两片饱满的嘴唇。

“但是你很饿呀,”她说,“或许你吃掉它也没关系。”她看着他。

“有时候我会吃小鱼。”

“所以越是好的鱼,你越有可能放掉它们。”

“是的,除了最完美的鱼,也就是幸运鱼,你一定不能放过。”

“哈,”她笑着说,“你吃掉它了。”

“不,我会把它做成标本挂在墙上。”

“然后拜它?”

“是的。”

“杀掉最好的鱼真是可耻的行为,”她说,“但她或许早晚也要被抓到,挂在墙上被人崇拜总比在锅里受煎熬要好。”

“你怎么知道那条鱼是雌性的?”

***

几分钟之后,出租车把他们送到三里屯一条小巷的入口。老书虫就在几级台阶下的一座楼房里,需要沿一条户外楼底上到二层。

他们先看了看图书馆藏书。“你最喜欢的英文小说是什么?”杰克边浏览架子上的书边问莲花。

“很简单,”她说,“《牛虻》,我读了很多遍。”

“《牛虻》?”

“你不知道?”她一副惊讶的表情。

“恐怕是不知道。”

“你肯定知道。”

柜台后面的一位女士抬起头。“实在抱歉,我听到了你们的谈话。”她说,“《牛忙》在中国比在国外更有名。这是一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主角是一个叫亚瑟·波顿的男人,作者是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她是爱尔兰人,嫁给了一位俄罗斯游击队员,所以这本书几十年前在共产主义中国很流行。”

杰克谢过那位女士。莲花说:“亚瑟·波顿是我最喜欢的外国人,他是一个革命烈士。尽管身败名裂,女主角还是爱他。我也爱他。”

“你是说你欣赏他,喜欢他的勇气和精神。”

“是的,所有的一切。我还喜欢忠诚和善良。”

“所以你会爱上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是的,我喜欢那些品质,所以,我会爱上一个那样的男人。”

“甚至一个外国人,不是北京人。”

“我不喜欢北京人,北京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

“为什么?”

“我不知道,但他们就是这样。”

“所以不找北京人,只找身败名裂的革命者。”

同类推荐
  • 仙夫仙妻

    仙夫仙妻

    他深深的爱着童年的玩伴少女乌鸦,一生都在渴望拥有她,一生都在与她纠缠不清,渴望双宿双飞,然而,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横下了一个她,命运的漩涡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撞开、挤拢……在那黑暗的空间里,他那个人称“烂货”的婶娘,婚前婚后总是想方设法来诱惑他,让他背负了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
  • 类语

    类语

    魔幻现实主义的著作,赋予高中女生的视角来倾诉故事。
  • 摩天岭的那个约定

    摩天岭的那个约定

    夜晚的天空夜晚的梦耀眼的星星曾经的约定,曾经的嬉闹他们一起追逐的欢乐、奔跑的汗水和努力的步伐以及许下的摩天岭誓言,也许在旁人看来微微一笑而已,但你所不知道的是,因为经历改变了他们……。
  • 记忆是一条虫

    记忆是一条虫

    小说唯美、浪漫,真实记录了我跟一名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的一段美妙却艰辛的恋爱经历。
  • 一个也不能掉队

    一个也不能掉队

    千难万难,农村最难,千苦万苦,农村最苦。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李华看着脚趾露在外面的老头,心头暗下决心,不把你们搞富,我绝不离开。
热门推荐
  • 王俊凯繁星十五

    王俊凯繁星十五

    我突然想起十五岁那年清唱的《安静》,想穿过时间的缝隙,寻回我和他还不需逃离世俗的那些年。
  • 风华之恋

    风华之恋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讲的是青年记者殷曙初来到最艰苦的越北山区的经历。在这里他经历风雨,饱受磨难,逐渐成长为熟悉民情、政情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写出一篇篇惊世之作,成为业界的杰出代表。围绕着“风华一代”的群体,还有一个个鲜活而伟大的凡人形象,在物质上他们虽贫乏,但精神顶天立地,为山区教育献出了青春与生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睡不着、睡不好,都有救

    睡不着、睡不好,都有救

    健康的睡眠有助于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防御疾病,还能促进发育、提高智力、延长寿命。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睡眠质量下降乃至失眠的状况。睡眠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本书介绍了关于睡眠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了提高睡眠质量、防治失眠的有效方法,是为关注睡眠健康、饱受失眠困扰的人量身打造的一本睡眠宝典。翻开本书,充分了解睡眠,认识睡眠,掌握防治失眠的方法,相信无论你是睡不着、睡不好,都有救!
  • 异界第一驭兽师:妻临城下

    异界第一驭兽师:妻临城下

    穿越,她不要再做别人的替身,她要有自己的名,自己的脸,自己的爱。走自己选择的路,爱不会背叛的男人……同时,也保护自己的心,和自己的爱。若有需要,她可以浴血奋战,妻临城下,只为一人……只要他值得!!
  • 漫漫问仙途

    漫漫问仙途

    一朝梦醒,顾惜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一个六岁的小丫头,而且这个小丫头居然还是个孤儿?顾惜本来以为自己既然穿越就会自带女主光环,没想到却是霉运连连!不过还好总会绝处逢生,顾惜以为会是一个农家女奋斗记,却不曾想这居然是个修仙的世界?幸好穿越大神也不是那么狠心,给了她一个极好的修仙资质。至于金手指手上那个细细的金色的戒指算么。
  • 中和论道·第一辑

    中和论道·第一辑

    “道”曾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揭示终极的本体存在。《礼记·中庸》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者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贵和尚中形成了中国儒释道文化“有容乃大”的和谐包容性格及其源远流长。在现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今天,更需研究中西文化深层交流以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更新与转化的问题。本书便是此项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分专题探讨了笛卡尔、海德格尔、阿伦特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探讨了《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儒家道德形而上学;并对希伯来文明中的《约伯记》、希腊文明中的《俄狄浦斯王》、屈原《天问》、《离骚》中的苦难、悲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本书是多位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的演讲及师生互动问答的汇集,形式新颖,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是有兴趣探索中西文化、哲学、宗教比较及会通问题的读者喜闻乐见的入门书。
  • 风雨春秋

    风雨春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步入花甲之年的我重操旧业——完成了以共产党领导农民闹革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血泪春秋》。该书是以两千余人的树林村为背景,全景式展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期间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以及村民们跟着共产党、八路军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终于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
  • 忽假忽真王爷妃

    忽假忽真王爷妃

    我觉得我的真命天子会在一个光天化日之下扑通一下倒在我的面前,我便背起就走,拜天地,结为夫妻,不给他后悔的机会,让他给我生个猴子????……
  •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小说以细腻、率真的文笔,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这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又是当时北京平民生活与民俗旧貌的写真。该书被《亚洲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入选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推荐书目,其中篇目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等多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