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9600000026

第26章 异动

老将军在蓟州待了近二十年,戚家军虽然给调走了,可蓟州的兵仍然沿袭着戚继光的训练方法,其战斗力倒是毋庸置疑;蓟州的军事设施在戚继光离任后也有加固整休,无论后金还是蒙古,想要突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眼下在钟南看来,他没有必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熟悉自己的队伍,并且将蓟州兵和自己带来的东昌兵好好磨合,打造出规模更大的“钟家军”。

转眼间钟南来到蓟州已经一个多月了,军队里的各项事务都已经理顺,唯一让人感到不安的,就是吴惟忠老将军。如今老将军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前两天又一次昏倒在地,随后便一直卧床修养。虽然人在家,老将军的心中还是放不下蓟州的防务,身体稍好后他就时不时地去军营查看,这让钟南钦佩不已,心里感叹:大明军队里要都是这样的将领,相信无论多么强大的侵略者都难以逾越边防。

九月初的一天,钟南正带着几个参将、游击之类的将领视察所辖长城附近的军事部署和设施。最近蓟州辖区内不**宁,经常有蒙古人来“打草谷”,虽然暂时还没有发生冲突,但是钟南觉得有必要提前应对。

明朝初期,蒙古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自称正统的鞑靼为一部(东蒙古),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中的主角瓦剌为一部(西蒙古)。其实除了鞑靼、瓦剌这两部以外,还有兀良哈一部,他们在明初虽已归附明朝,但实际上却是活跃于明朝和东、西蒙古间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鞑靼部居住在今贝加尔湖以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部分地区;瓦剌部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和准噶尔盆地一带;兀良哈部聚居在今老哈河(在内蒙古)和辽河流域一带。

其实自从明初永乐大帝多次征讨漠北后,蒙古人便偃旗息鼓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后来随着明朝实力的下降,对蒙古的约束逐渐减弱,才让其再次壮大起来。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精锐军队损失殆尽,边防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最终才形成了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同时在军事制度上,则是逐渐兴起了营兵制。

直至前朝隆庆时期,蒙古奇源部孛儿只斤·格根大举进攻明朝,之后与朝廷达成协议,他被明朝封为顺义王,恢复并发展了与明的封贡关系,其就是著名的“俺答汗”。俺答时期,大明和蒙古关系尚可,边境互市也算繁荣。只是十年前俺答身死以后,蒙古各部落又没了强力人物约束,鞑靼、察哈尔、科尔沁等部落渐渐强大起来。为了争夺物资,他们开始在大明边境一带肆虐,成为明朝一大隐患。

今天和钟南一起视察边防的,是参将刘虎、游击荆天楚和把总陈克朋、崔大正、欧阳山等人。刘、荆二人是老将军的嫡系心腹,如今也彻底打上了“钟家军”的印记;陈、崔二人更不用说,妥妥的自家兄弟;欧阳山同样不是陌生人,作为钟南在东昌府任职时的下属,被说动后一起来到了蓟州。这五人如今是“钟家军”的骨干力量,也是蓟州军方的实权人物,他们将和钟南一起,镇守边防,保卫大明王朝的边境安全。

蓟州军队的编制可不同于其他地方,作为九边重镇之一,其兵员满额时有**万人。除了宣府、大同和辽东以外,其他重镇和十三省的兵力大都比蓟州要少得多,所以这里的把总、哨官之类的低阶将领,也能统帅数千、数百人。

其实到了明朝后期,各地的军队编制以营兵制为主,且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从总兵到把总均可独立成营,所以各营人数参差不齐,编制规模则很可能悬殊极大。

比如:《明经世文编》卷四一六中言:“五十人为队,队有管帖二人。五百人为司,司有把总一人。千人为哨,哨有干总一人。三千人为营,营有中军一人。”同书中的卷二五二中又言:“伍人为伍,二伍为什,外立什长一名。三什为队,立队长一名。三队为哨.外立哨官一员。五哨为总,外立把总一员。五总为营,俱属主将一员”。

嘉靖年间,山东的营兵制军营中,基本上会以三千人左右编为一营。据万历《明会典》记载:“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议推,将山东民壮快马步精选六干,分为二营”。嘉靖四十二年,“又议准,山东民兵自四十三年正月为始,务选足三干之数,推参将一员训练”。

戚继光在隆庆年间(1567年一1572年)以都督同知衔**蓟州、昌平、保定、辽东四镇练兵,其编制又有所不同。以他的步兵营为例,即按部、司、局、旗、队序列编制。以十二人为一队,每队设队长一人;三队为一旗,每旗设旗总一人,全旗官兵三十七人;三旗为一局,每局设百总一人,官兵共一百一十二人;四局为一司,每司设把总一人,官兵共四百四十九人;两司为一部,每部设千总一人,官军共八百八十九人。三部为一营,设将官一人,中军一人,火器把总一人,加上部以下官兵二千六百九十七人,总计全营两千七百人。

由此可见,明朝后期各地军队的编制,完全是各军主将来确定的,朝廷并没有多加干涉和统一要求。这也导致了不少地方的军队“吃空饷”现象严重,尤其以辽东军为甚,最夸张之时,其实际兵员数量甚至连在册兵员一半都不到。不过这些情况,从皇帝到兵部,都无人不晓,只是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纠正而已。

一行人马视察快结束时,有斥候来报:辖区内同时出现了两股“打草谷”的蒙古人,各自大约有近一百人。听到报告后,钟南并不慌张,神情自若的道了声“知道了”,并让斥候继续打探消息。简单安排后,钟南回过头来,招呼诸位将领继续视察。

最近蒙古人的动作频繁,这让警觉的钟南感到有些不安。视察结束后,他召集全部中高级将领一同前往老将军的营帐,准备就此详加讨论。卧床的吴惟忠见到这种场景,知道不是小事,也撑着病体和大家一起讨论军情。

如今蓟州的军务实际上都是钟南在主持,这也是老将军的安排,但在名义上,总兵一职仍是吴惟忠,所以但凡有要事相商,大多都是在吴惟忠的营帐里。

众人落座后,钟南首先开口:“最近蒙古人的活动太过频繁,隔三差五就有几十或者一两百人的队伍来犯,我觉得不太正常!”

老将军也深以为然,“我镇守蓟州多年,蒙古人最近‘打草谷’的频率确实透着蹊跷。”

从明朝初年开始,朱家人就从未放松对蒙古人的军事打击,永乐皇帝还一度将其赶回了漠北老家。中间除了英宗受辱那次以外,直到如今的万历年间,蒙古人都比较消停,没有过什么大动作,所以最近的举动着实算得上不正常。

在座一干将领大多都是不识几个大字的武夫,平日里执行上级命令倒是不打折扣,讨论打仗也可能还说得上两句来,可是对于这种政治和战略上的分析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好在众人当中还是有几个颇有学识和眼光的人,尤其是游击将军荆天楚。他本是文试举人出身,后来弃文从武,在蓟州一地因战功累积升到游击之职,由此可见其能力,此前他便是吴惟忠的重要智囊。

荆天楚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对于蒙古人的习性,他比钟南这个外来户更熟悉。近段时间对方的举动他全部清楚,只是从未多做他想,如今被副总兵大人一点拨,蓦然发现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搞不好很可能被钟南说中了。他思考良久,才沉声开口:“老将军,钟副总兵,末将以为蒙古人很可能在酝酿着什么大动作。”

“哦!”吴惟忠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并未多说,只是瞟了旁边的钟南一眼。

“荆游击如此判断可有证据?”钟南问道。

“末将虽没有直接证据,但是和蒙古人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发现他们每次有大的动作前,都会频繁‘打草谷’,某种程度上也是打探我们的军情。”荆天楚语气肯定,“前两三年,他们一年到头来犯的次数不超过十次,可是最近两个月蒙古人来了十三次。算上今天这次,近半个月来犯次数是七次。所以我相信蒙古人此举并不是毫无目的,很可能是要有大动作。”

“不错,我觉得荆游击的分析有理有据!”钟南对自己的这个下属很满意。

同类推荐
  • 烽火楚天路

    烽火楚天路

    一开始,岳小六只有一个朴实的盼头,活着。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社稷不归他管,黎庶与他无关,他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以身后万千铁骑踏破异国,阴谋阳谋激荡九州山河。烽火狼烟,金戈铁马,有人掌万里江山俯首落子厮杀。国仇家恨,昨日荣华,有人在腐朽殿堂操纵尔虞我诈。魑魅魍魉,此夜无涯,有人为一线希翼投身明暗交杂。风云即起,莫问归期。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2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2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经过黑死病洗礼的欧洲大陆并没有像历史中的那样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反而在活尸的威胁下苟延残喘。血脉凋零,王冠落地,帝国倒塌。而在这遍地废墟当中,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悄无声息的降临在这个崩溃之后的世界。
  • 隋唐志之风起云涌

    隋唐志之风起云涌

    凌羽穿越到了隋唐演义的世界,演绎一场爱恨情仇,征战沙场的旷世情怀,正所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年少不知曲中意,听懂已是曲终人”……
  • 新瓦岗

    新瓦岗

    新瓦岗四猛:罗士信,来护儿,新文礼,王伯当四绝:罗春,尚师徒,侯君集,程咬金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东方伯,伍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梁师泰,杨义臣,秦琼【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四猛四绝和十三杰人选,这是甜城心中的选择,希望大家能喜欢,《新瓦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隋唐英雄传!
热门推荐
  • 圣光武神

    圣光武神

    灵魔大陆,以武为尊。一代天骄,被兄弟背叛而殒落。百年后重生于一个血脉被封,气海无法储存灵气的少年身上,偶得神秘小塔,从此牛大了,得神功、炼奇丹,走上一条废柴逆袭、装逼打脸、扮猪吃虎的无敌之路,生活也是五彩缤纷。“云梦儿,你好歹也是一方圣地之主,矜持点行吗?”“哇,你竟然偷窥美女洗澡,还跟别人说矜持点,实在太无耻了。”“至尊塔,你好歹也是绝世神器,给个面子好不好?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 黎安随笔诗

    黎安随笔诗

    平平的我们都会拥有不平的生活,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是主演。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神坑有变:仙恋进化史

    神坑有变:仙恋进化史

    【四世情缘】作为一个好吃懒做、好高骛远、好色成性的三“好”姑娘,对突然有一天穿越到古代表示很无奈,更无奈的是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穿越,没想到是穿成一条蛇,好吧,当蛇不可怕,被砍才尴尬!可是,为什么一道霹雳下来我就成了神?so其实我是来到了修仙者的世界吗?好的让我呼风唤雨来去自由潇潇洒洒过……呃,没有尽头的一生吧!但是!你特么告诉我劈错了让我去护着一个傻子几生几世是什么情况?即将成为神界最闪耀之星的我为什么成了种田小能手!什么?后面还有狗血的宫斗?那谁,请把我劈回去,谢谢!
  • 我等夫君金榜题名时

    我等夫君金榜题名时

    林秋意穿越成倒霉农女,醒来就被胖揍。真是欺负人!她凶狠这么多年,大米饭是白吃的吗?于是,受气小包开始逆袭,手拾锅铲,名震四方,躺着数钱,小日子有滋有味。说她嫁不出去的人,都想跟她攀关系,成为她的小夫君!见她如此风光,张婆婆狠狠道,“大逆不道之女,卖给人牙子最好!”林小蝶咬着手帕,“居然不分我胭脂钱,我要将你便宜嫁出去!”混蛋老爹为了赌钱喝酒,更是不留余力想要将她贱卖出去,懦弱娘亲傻乎乎帮把手,还觉得是为她好。极品一家人,林秋意护着妹妹艰难前行,表示真的心塞,为何她的人生如此廉价。牛角村小算盘趴在她墙头,笑眯眯道:“秋意别怕,等我考上状元,你就做状元夫人,那时无人左右你的命运。”
  • 魅世魔凰

    魅世魔凰

    诸神在,万魔灭。苏魅,华夏玄门三主之一,邪肆鬼魅,腹黑狠辣,暗夜女王之名震慑两道。一场意外让她魂穿异世,降临于仙玄之境。什么?!她是妖魔,该受雷霆轰杀,神魂俱灭!丫的,堂堂玄门之主,全球黑暗世界至尊王者,是尔等想杀就能杀的么。不秀秀实力,当真以为她可欺。暗系灵根?她明明五行全属!妖魔鬼怪?邪眸微闪,她顷刻间便被众生膜拜。神如何,魔又如何?九重神境、虚弥苍穹,她注定该肆意横行。挡她路者,佛魔皆屠。只是那云端之上,一直没拿正眼瞧她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圣尊、神祗、众生膜拜的对象?有意思!唇角微勾,女人眼中闪过一抹邪肆。高高在上?不知道她最喜欢做的,便是将神堕为魔么。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工业系神豪

    工业系神豪

    秦孤一觉醒来发现女朋友不认识自己了,亲人一个个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军政商界的大佬,朋友们一个个鲤鱼跃龙门都成了官二代富二代...叮!工业系统更新完毕...神豪?呵呵,其实我是一代工业霸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愿每朵花苞都能盛开

    愿每朵花苞都能盛开

    青春,最美的年华。点起一盏灯,撑起一把伞,默然前行愿以后的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