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10300000001

第1章 从“游荡”到“游牧”——《诗野游牧》谨序

霍俊明

陈超先生是我的老师。他的新著《诗野游牧》即将出版,嘱我写序,我真有些惶惶然。电话里,我说:“哪有学生给老师作序的,岂不坏了规矩?”陈超说:“游牧,还要啥规矩。”好在交往多年,彼此相知甚深,我理解陈超一贯的“游牧”性情,遂写下我对此书的观感。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是临时起意向传统“诗话”的致敬,而是陈超多年来自身诗学建设本源性的一部分。这种“现代诗话”的方式,是直接关乎生命与词语和诗歌精神之间相互打开的方式,是趣味,是性情,也是个人诗学的信仰。而早在他二十多年前出版的《生命诗学论稿》(1994年版)的某些章节中,就已采用了“现代诗话”的话语方式。在他笔下,词语和精神凛冽而温暖的相互激发,性情与知识的彼此映照,经验与感应的契合,理性与感性的对应,敏感与自持的有效性平衡,每每使我相信诗歌对于生命经验和某种艺术“真理”的重要性。陈超对一些毫无审美感兴和趣味可言的掉书袋式的学院派,高头讲章式的唯理论和体系的诗歌研究,一直保持着审慎的省察和警惕。正因如此,他独特的诗歌批评文体、话语魅力和趣味、性情,久为诗坛津津乐道。记得1999年,24岁的我平生第一次离开故乡来到石家庄,那一年一场接一场的罕见大雪恰好配合了我无比孤寂的内心。一本五年前出版的暖黄色封面的《生命诗学论稿》,在那年溽暑、深秋和寒冬的每一个黄昏,给我带来激励与从未有过的感动。那时我对于自己的前途几乎一无所知,在漫天的雪花中我期待着冥冥之中的馈赠与掠夺。

“现代诗话”的言述方式,对陈超而言并不是新近的尝试,而是他多样的诗学话语方式中的一种。十五年前,当我第一次翻开《生命诗学论稿》第一页的时候,就在笔记本上抄下了其中的一句话:“诗歌的理论乃是生命的理论。”它也为我此后的诗学研究和诗歌写作奠定了基础。“现代诗话”,这种直接开启生命深处秘密和诗歌技艺奥秘的批评方式,正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诗学”。它给陈超带来的是新的动力和书写的活力与欢愉。我以为,陈超在写作严格的学术性理论批评著述的同时,依然长久倾心于“现代诗话”,在很大程度上与陈超作为一个优秀并且重要的诗人密切关联。正如诗人伊沙在《新世纪诗典》一书中所说:“陈超以诗评称著于世,却一直在写诗——我将此理解为真爱。我以为,他的诗是专业诗评家中写得最好的,这确保了他在将近三十年的时段里始终是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诗评家。”陈超说,他写诗话像吃哈根达斯,爽快,沁甜,有热量。的确,没有对诗歌创造的秘密和深隐的意趣深有同感和兴会彻悟的人,没有对诗歌创造的细节和蛛丝马迹、草蛇灰线抱有探幽烛微能力的人,没有对诗歌的闪电具有探雷针一样敏锐和领受力的人,是不可能产生这种虽近乎于“诗话”但又具有明显现代性、差异性的诗歌批评话语的。

从某个角度说,“现代诗话”这种特殊的话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满于常规意义上的印象式“诗话”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倾心于复杂的修辞技艺和智力空间博弈的文本而言更是如此,它们需要真正内行的一针见血。而正是陈超这种特殊性的诗歌批评话语方式,形成了其难以替代的专业性、有效性和独特的诗学难度。这使我想到了当年的李健吾先生。他精敏的感悟式的批评方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看来,都算得上是绝对的“少数”或者“异秉”者。也就是说,对于没有特殊的诗学禀赋、创作心得和“细读”能力以及澡雪性情的人,这种方式不得为之,也不可能为之。而这在陈超以一人之力,为中外现代诗所写的140多万字的细读和鉴赏【《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1989年版),《当代外国诗歌佳作导读》(2002年版)】的过程中也曾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凸显。我以为,陈超的诗歌批评就语言而言,是中国诗歌评论家中最为“讲究”和具有难度的。在他那里,“新诗学”也是一种特殊的“写作”,一场语言的挖掘和实验。从学生时代至今,读他的文字,我感到他几乎对每一个关键的词语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淬炼,而奇妙的是,他的文字并不夹缠、晦涩,在保持高度、精准度和直入腠理的同时,葆有着语言自身的明快和生成性趣味。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诗话”就比其他批评方式更高级,而是说这种特殊的话语方式对批评家自身的要求更高,非身兼诗人和批评家双重角色的内行难以为之。“诗话”的长处是吉光片羽的闪现,简隽的词语与机心妙得的个人修为,确实能够直指诗歌这种特殊文体的核心。但是,诗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造成因话语“缩小”方式所带来的“整体性”架构的丧失和弱化。我以为,作为诗人批评家的陈超,老练地避免了这种险境,他的“现代诗话”以内在的连贯性,深化了诗歌艺术神完气足的“整体性”,它们秘响旁通而完整地表述了陈超对诗与思的个人化认知。这实际上是对批评家自身的生命活力、语言才能、性情趣味的超高难度的考验。陈超不仅经受了这种难度(有时是噬心)的话语考验,而且还同步领受到写作过程的快乐与慰藉。

《诗野游牧》所体现出来的批评话语的心态和心境也是深有意味的。与其他优异的诗评家一样,陈超在其主要的诗学论著,如《生命诗学论稿》《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中国先锋诗歌论》《游荡者说》《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诗与真新论》《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生成》中,所体现的当代知识分子特有的沉思、忧患以及担当意识是非常明显的。陈超在这些著作中,体现了并不轻松的批评过程,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这些文字表达了当代知识分子内心和时代的双重阵痛、分裂、震荡与转捩点。这正是陈超所说的在“求真意志”的驱动下,对灵魂和语言困境的双重揭示的艰难过程。而到了这本《诗野游牧》,如此诗意、机敏、率性、舒朗、轻逸的言说方式,则给几十年来的诗歌批评话语模式带来了旺盛的活力和可能的话语新空间。

从“游荡”到“游牧”,我仿佛看到一个让人心醉神怡的场景:一个中年男人骑着一匹白马,手持诗卷,腰间斜挎芳醇的“草原白”,在葱绿的花香四溢的草原上游牧,随心所欲之地处处是自然而惊心的风景。正如陈超所说,这是在寻求一种差异性、局部性、偶然性和“无政府状态”的表意策略,像是一场自由、开阔、流荡、丰富、散逸而鲜润的“游牧”。而在作为学生和朋友的我的记忆里,这种细微、自然、原生、随性、独到、独立的话语方式,无论是最初在《诗与思》(札记)(1987—1989)、《蓝皮笔记本》(1987—1995)、《塑料骑士如是说》(1997)中展开的“诗话”实践,还是全面体现于这部《诗野游牧》的成果,它们是难以被模仿的,因为它只能属于诗人批评家“少数中的少数”所为。

当然,从“游荡”到“游牧”,其间的转换过程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轻松。多年来,这两个批评者形象一直在陈超的诗歌研究和写作中共时性存在或曰平行游走着。“游荡”多为痛苦、孤独与沉重,而“游牧”的诗意、宽怀、放松和任性,显然更带有审美快乐主义和个体诗学乌托邦的意味。在二者之间保持张力,在过渡地带往返和跋涉,正是陈超多年来诗歌批评的重要姿势。对于这种“游牧”式的“现代诗话”而言,陈超真正做到了“少就是多”。看似词语和句段容量紧缩的过程,实则展开的是一种开阔和鲜活。这正如茫茫大海上撒网的过程,收放自如,缩进然后敞开的过程正对应了其“诗话”的本质。对陈超来说,“游牧的诗学”既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写作,也是一种特殊的观照世界的方法。如此,它也成就了诗歌批评与其对象的契合,“诗有别材、别趣”,诗话亦有“别材、别趣”焉。至于陈超的诸多“以诗论诗”的诗作,更近乎一种众多批评家难以企及的创设。这更印证了诗歌写作的才能在陈超诗歌批评里的彰显,即诗歌批评与诗歌写作之间的特殊关联——相互补充、相互借重、彼此观照。正如诗人臧棣在《纸上的诗歌博览会》一文中所言:“陈超的文字显示了一种特殊的批评上的严格,它们既照顾到了批评的洞察力,保持它的应有的犀利和敏锐,又呼应了我们对诗歌阅读的快乐的内在吁求,做到了从容自如,舒放有致。”

《诗野游牧》无论是在现实的雾霾中还是在诗歌批评的践行中,都显得如此清新、可贵、难得,当然也更携带着难以想象的难度。我希望我的老师和朋友,继续骑着白马在逐水草而居的路上缓缓前行,任意东西。其实说到底,精神的快意“游牧”,与复杂艰辛的“游荡”同等重要。关键是很多人并不具备这种“游牧”的能力。而像陈超这样同时具备精神重力的“游荡”和轻逸欢愉的“游牧”能力的人,无疑是这个时代批评场域中的一个奇迹。

是为序。

2014年4月15日

同类推荐
  • 痴爱:萧红情书集

    痴爱:萧红情书集

    本书收入萧红写给萧军的42封书信。其中,35封是萧红于1936至1937年间,由日本东京寄回上海和青岛给萧军的,7封是她回国后又去北京,由北京寄到上海给萧军的。记录了女作家萧红与萧军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段过往心态和对历史往事的追忆。另外还收录了萧红致黄源、高原、胡风、许广平、白朗、华岗的11封书信。
  • 王牌特卫2

    王牌特卫2

    李建轻轻地架起狙击步枪,长长地呼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极其平稳,武当的内功心法,慢慢地在经络里流淌,如同清澈透明的小溪,带着一丝凉爽,让李建的内心,如同明镜一般。瞄准镜里,那道刀锋,被李建缓缓拉近,这时的刀锋,比1200米的时候,变得更如同一条线一般。李建的脑海里,一下想起了,小时候,师父教自己用手枪打吊在空中的细线,一直练了多年,自己的屁股不知道挨了多少次荆条的抽打。嘿嘿,今天这1300米的刀锋,就如同小时候用手枪打细线一般。李建慢慢地调整着瞄准镜,直至那道刀锋,变得很清晰,稳稳地套在十字中心,轻轻地扣动扳机。
  •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家在海的那一边

    家在海的那一边

    人生初次的离家,是从此无可回头的漫长岁月。行走在世界各地的街道,从布拉格到土耳其,从巴黎到意大利。每一处风景之后都有着不太人的精彩。蒋晓云写过无比精彩的民国爱恨离愁。写起思乡之情,旅行趣事,吃穿用度,爱恨离别,姻缘交际的琐碎,也有一份练达世故,把人生都打碎咀嚼透了的淡然豁达。聪慧女人必读的女作家,全新出发!
  • 事实如此

    事实如此

    这是一部诗人刘春潮的自选诗集,收录了白族诗人刘春潮的许多优秀之作。全书共分了五个章节:事实如此、应该是云南、被覆盖的等,总共有100余首诗,有阅读和欣赏价值。刘春潮的诗歌画面感极强,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诗意,并以流畅凝练的语言传达出来。他的诗呈现出对生命和生活的思索,不竭地寻求独立而纯净的精神价值。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红尘青音

    红尘青音

    一念红尘,一念风起云涌!她是千年前惨遭灭门的落尘遗孤,她身上有着世人垂涎的力量。她生性顽劣,却又单纯善良。原本心无杂念的她,自从在圣山后山见到白虎后,便注定此生命运多舛……十年的压制,封魔阵的封锁……她都没有放弃过修仙的念头。然而,当她发现家族灭门与师父有关时,她笑了……原来师父也只是觊觎她身上的力量。她狂傲的看着前来围剿的众人,她浑身是血的仰天大笑,她蔑视的说道:“杀人者罪,屠城者荣!既然这天下容不下我,那我便乱了这天下!”…………当她缓缓闭上眼睛,准备来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时,是他伤痕累累带她杀出重围!只因一见钟情再见倾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重生封神我是姜文焕

    重生封神我是姜文焕

    穿越封神世界,成为东伯侯姜文焕。在最强人皇系统辅助下战封神,带领历史文臣武将和圣人争天地气运。开辟气运王朝,做诸天万界最强帝王。
  • 蜀山酒剑仙

    蜀山酒剑仙

    仗剑红尘戏人间,有酒便饮乐无边。醉卧云端笑地天,摘星采月何惧仙!仗剑天地何惧仙,豪饮琼浆数百天。醉舞长剑虚空指,长啸一声已疯癫!仗剑凡尘已疯癫,有酒平步上青天。游星戏斗弄日月,醉生梦死笑人间!仗剑独身笑人间,快意高歌久不歇。狂饮千杯醉不倒,唯我癫狂酒剑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莲子传奇

    青莲子传奇

    他曾是依附一株青莲上的一缕幽魂,想要找回盘古斧报师父重生之恩,犹如大海捞针。
  • 天价婚约:总裁的契约情人

    天价婚约:总裁的契约情人

    董家大小姐,漂亮聪明独立,并秘密拥有着董母生前留下的一股强大的暗势力。她与他,从小有着娃娃亲,结婚当天新郎跑去私会情人,却被暴光……当他摸进她的房,正准备一亲芳香,结婚被她一脚踹下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经顺道

    从经顺道

    穆国乾元十四年,一个偏僻山村迎来一辆马车和三十四个人,带来了一场席卷三个王朝的风暴,而隐藏在两代人恩怨纠葛之后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精通医术的山村少年许宁,身怀一本家传的内功心法,在这场剧变之中闯荡穆雍两国,领略西州沙漠和雪山,北拒达罗八部,南下探寻昆地之秘,出东海临夷州,十年终得武学真谛,寻找到侠义与家国的取舍之道。
  • 神秘老公晚上好

    神秘老公晚上好

    女星宋星灿与经纪公司领军人物向北移的坎坷情路,她从一名不文的小小配角到红遍天下的封神之路,他从假戏真做到真的娶了宋星灿的故事。
  • 杨氏家藏方

    杨氏家藏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