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38900000003

第3章 家庭的作用

人博万物之灵,必为万物之长。——沃兹沃斯[24]

在于康庞夫人的谈话当中,拿破仑·波拿巴问道:“旧的教育体制似乎应该被淘汰了;可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才能使民众受到适当的教育呢?”“母亲。”康庞夫人答道。这个回答使大帝大为震惊。“对啊!”他说“母亲”就是这种教育体制啊。那么,就请你担当起教化和训练母亲们的责任吧,好让她们懂得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埃米·马丁。

上帝啊!你是多么眷顾我们啊!父母首先使我们开化,教师随即使我们明理。——乔治·赫伯特。

家庭是塑造品格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每个人都是在家里接受最好或最坏的道德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直至生命终结的行为准则,就是在家庭环境里形成的。

常言道“行为塑造人”,“思想塑造人”,但是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家庭塑造人”,因为家庭教育不仅包括行为和思想教育,还包括品格教育。家使人心扉开敞,家是习惯的温床,家使智慧觉醒,家是或善或恶的品格的塑造者。

无论纯净还是浑浊,从家庭这个源泉中流出的是支配社会的规则和准则。法律本身不过是千万家庭生活的反映。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即使最微不足道的观念也能影响社会,形成主流思想;孩子是国家的栋梁,那些紧握儿童扶手索的国家很可能比那些紧握统治大棒的国家更为强大。

家庭生活应该是社会生活的准备,思想和品格应该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形成,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形成社会的这些个体再经过社会生活的细细打磨,最后一一成形。他们的人生起步于家庭,在少年时代和成年时代中推进。因此,人们认为,家庭是文明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学校。因为文明主要归结为个人教育问题,也取决于社会各成员的素质高低。有教养的青年会使社会或多或少地文明开化。

每个人,即使是那些最聪明的人,也必然会受他早年道德环境的深刻影响。他诞生于这个世界之初是无助的,他要完全依赖于周围的事物才能获得滋养和教育。生命一开始,他的教育也就随之开始了。一位母亲曾请教牧师,应该何时开始对她四岁孩子的教育,牧师答道:“女士,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对孩子的教育,你就已经浪费了四年时间。从你向婴儿脸颊投去第一个微笑时,你的挑战也就开始了。”

即使如此,孩子的教育也早已开始了,因为孩子是靠简单的模仿来学习的,这种模仿几乎就是一种耳濡目染的过程,因此毫不费力。阿拉伯谚语说“一棵无花果树要学着另一棵的样子来开花结果”。孩子们也是这样,榜样是他们的第一个重要导师。

在孩子品格的形成过程中,显然的一点是,无论多么微小的影响,都会贯穿孩子一生。儿童时代的品格是成人时代性格的核心,所有后续教育都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叠加,但这个核心不会产生变化。因此,一位诗人所说的话最能道明真理,“孩子是人类之父”,弥尔顿[25]也说,“童年预示着一生,正如早晨预示着一天。”这些最持久、最为牢固的行为动力总是起源于我们诞生之时。就是在那时,善良或邪恶,以及情感和情操的基因,首先被植入了决定人生品格的因素之中。

孩子,被放在一个新世界的门口,当他睁开双眼时,看到的是满眼新鲜奇妙的东西。起初,他只是窥探,但是渐渐的,他开始观察、比较、学习、储存这些印象和观念;如果给予明智的引导,他们就会取得极大进步。

儿童时代,孩子的心灵几乎是完全敞开的,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也会长久相伴。据说,早在司各特学会识字以前,母亲和祖母就常常吟唱民间歌谣,司各特从此就爱上了民间文学,这也是他生平的第一个爱好。童年就像一面镜子,在后面的人生里也能反映出他最初的形象。“第一次”对孩子来说是永生难忘的。第一次喜悦、第一次悲伤、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第一次取得成就、第一次遭遇不幸,构成了他的人生背景。

因此,家庭,作为孩子的养育室——这些孩子将长成男人和女人——它的好坏将根据主导力量而定。充满爱和责任感,能给予孩子头脑和心灵明智的引导,日常生活诚实而高尚,家庭管理理智、仁慈和友爱的家庭——我们寄希望于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健康快乐、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些已经获得了必备能力的人,也能够踏着父母的脚步前进,能够正道而行、精明地进行自我管理,为周围的人谋福利。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无知、粗鄙和自私的家庭氛围中,他们也会无意识地表现出这些品格,将来就会变得粗鲁和毫无教养,如果再受到所谓“文明生活”的各色诱惑,就会为社会带来更大危害。

孩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模仿看到的一切。每一件事物都是榜样——举止、姿态、言谈、习惯和品格。里克特说:“对孩子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就是童年时代,这是他通过与别人的交往为自己品格着色和塑形的时候。”每一位新的教育者对他产生的影响都小于前一位;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那么一个世界环游者所游历过的所有国家对他的影响,都不及哺育他的祖国那么深刻。因此,在塑造孩子的品格方面,榜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我们拥有优良品格,就应该为孩子做出好榜样。因此,在每个孩子眼里,母亲就是永远的榜样。

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相当于100位教师。在家庭里,她是“所有心灵的归宿,所有目光的焦点。”对她的模仿是永久的,而模仿被培根[26]比作“规则的源泉。”但是,榜样远远不只是规则的源泉。它是行动的指南。它是无声的,而这种无声的教育却往往比有声教育更加形象生动。面对一个坏的榜样,再好的规则也无济于事。孩子要模仿的不是规则,而是榜样。

通过对行为的模仿,品格会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最终不可逆转地成形。在孩子们看来,行为的几次重复是无关紧要的,然而它们却会形成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这就像悄然飘落的雪花,每一片雪花落在雪堆上并不能对它造成明显的影响,但越来越多的雪花的累积却能造成雪崩。所以,行为也是如此,经过再三重复,日积月累,最终就会形成顽固的习惯,决定人或善或恶的品行,总之,形成品格。

母亲远比父亲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所以,母亲树立的好榜样在家庭生活中无比重要。要明白这一点很容易。因为家庭是女性的领地,是“她”的王国。在那里,她拥有全面威望,拥有统治孩子的绝对权威。做任何事情,他们都要经过她的允许。她就是他们永久的榜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观察和模仿她。

当谈到人在幼年所受的影响以及植入内心的思想时,考利把这一切都比作刻在一棵小树树皮上的字母,随着年龄的增大,那些影响也在增长。幼年留下来的印象无论多么微弱,却是不可磨灭的。当时被灌输的思想就像播于地下的种子,在这里萌芽,生长为日后的言行、习惯和思想。母亲便因此在孩子身上得以重生。孩子在无意中模仿母亲的行为、举止、语言和生活方式。母亲的习惯成了他们的习惯,母亲的品格也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

母爱是人类可见的财富。它具有永久而普遍的影响力。母爱与对新生命的教育同时开始,随着好母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而延伸。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参与劳动、经历困难、经受考验,即使不为寻求忠告,他们也会向母亲寻求安慰。母亲去世以后,她在孩子童年时代灌输给他们的纯洁善良的观念,会继续使他们品行端正。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断言,这个世界是幸福还是不幸,是开化还是落后,是文明还是愚昧,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女人在她的统治范围——家庭中的权力运用。爱默生说得很对:“衡量文明的标准之一就是善良女人的影响。”有人说,我们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那个睡在母亲怀抱里的孩子。孩子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者那里接受的训练和榜样作用。

女性,比其他教育者更能给予孩子人性化的教育。男性是人类的头脑,而女性是人类的心灵;他是人类的理性,而她是人类的感性;他是人类的力量,而她是人类的风度、修养和慰藉。即使是最优秀的女性,她的判断力也主要受情感的支配。所以,男性引导了孩子的智力,而女性培养了孩子的感性,而感性是决定品格的主要因素。他填充了孩子的头脑,而她充实了孩子的心灵。他仅能使我们信仰某种事物,而她却能使我们热爱这种事物。我们能否拥有美德,主要取决于她的作用。

音乐家格雷特里认为,女性作为品格的教师,对品格的塑造起着极大的作用。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优秀的母亲比父亲更重视人类进步,她们为家庭营造了道德氛围,而家庭是人类道德的营养品,犹如身体是人体的框架。在理性的指引下,女性以良好的性情及亲切善良,使家庭成员们沉浸在乐观、知足与宁静的氛围中,而这种氛围正是纯洁高尚的品格成长的温床。

即使一个家庭再贫穷,只要由一个善良、勤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打理,这样的家庭一样会十分舒适、高尚和幸福;这也许是家庭生活中和睦关系的写照,男人们也会钟情于这些愉悦的家庭关系;家庭会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难所、躲避暴风雨的港湾、劳累之后休息的乐园、不幸之时得到慰藉的场所、成功的骄傲和无时不快乐的源泉。

因此,良好的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学校。家庭是人们学会快乐、忍耐、自制,培养服务精神和责任感的最佳场所。伊扎克·沃尔顿在谈到乔治·赫伯特的母亲时,称她以理智的关怀、既宽松又平和地管理了她的家庭。

拿破仑·波拿巴[27]的一贯说法是:“孩子的将来品性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母亲。”拿破仑把自己人生的伟大崛起归功于母亲,是母亲在家庭环境下,对他的意志、精力和自制力各方面进行了训练。他的传记作者说“没有人能支配他,除了他母亲,她以一种亲切、严厉而公正的方式,使他热爱、尊重和服从自己:从她那里,他学到了服从的美德。”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在有的家庭中,父亲的品行极差——如酗酒和偷鸡摸狗,但是,只要母亲勤俭节约、通情达理,这个家庭也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孩子的人生同样前途无量。但与此相反的事情就很少见了:在家庭中,如果母亲品行不端,无论父亲多么有教养,孩子将来也很难有所作为。

女人对品格形成产生的更大影响力,我们仍然不得而知。她们默默无闻,对家庭事务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取得了最大的成效。由于家庭生活具有私密性,她们的最大功劳极少为人记录;即使在杰出人物的传记中,描述母亲在其品格和道德形成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极其罕见。但她们的作为并非无以回报。这些影响虽然没有被记录下来,却长盛不衰,流芳百世。

乔治·华盛顿是五个孩子中的长子,他十一岁就死了父亲,母亲成了寡妇。她是一位难得的优秀女性——满怀雄才伟略,她是一位商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她要教育孩子,把他们养育成人,要料理一大堆家务,还要经营大片种植园,而在所有这些方面,她都取得了成功。她的善良、一丝不苟、亲切、勤奋和机警使她克服了重重障碍,而其关怀和辛劳也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她有幸看到五个孩子都出人头地,在其所在的社会领域赢得了声誉。

坎宁[28]的母亲是一位极具才干的爱尔兰妇女,受到了她那位天才儿子毕生的挚爱和尊重。她拥有卓越的才智。坎宁的传记作者说,“尽管没有亲眼目睹这些事实,但是,他对她的情深意切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始终不渝的情感一定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这位拥有伟大精神力量的女性,也同样受到了周围人们的尊重。她的言谈生动活泼,独具创造力;话题新鲜而有震撼力,而且别具一格。即使只是稍稍熟悉她的人,也会受到其独特人格力量的感染。”

美国前总统亚当斯视察波士顿女子学校时,被学生们的致辞深深感染了,于是利用致答谢辞的机会,谈到了女性及女性社团对自己个人生活的和品格所产生的影响。他说:“小时候,我最感谢上帝的是:他给予了男人一位母亲,母亲为自己的孩子担忧,并尽其所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我从她那里得到的一切教诲(特别是宗教和道德方面),一直在我生活中发生着作用——我不敢说这些教诲是尽善尽美的,虽然它们应该如此;但我想说,在我的生活中,所有不完美或所有对她教诲的背离,过错都在我,而不是她。”

卫斯里兄弟[29]的虔诚品格也跟父母的影响分不开,而母亲对他们思想和品格上的影响胜过了父亲。父亲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但他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偶尔会草率独断;而母亲温柔、明达、亲切、朴实、拥有非凡的判断力并且信仰真理。她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是他们的榜样,在她的影响下,他们的品格逐渐形成。她向孩子们灌输了宗教思想,因此,他们的宗教倾向致使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创立了卫理公会。1709年,当塞缪尔还是威斯敏斯特的一位学者时,母亲在给他的一封信中说:“我建议你尽可能地从事关于某种‘方法’的研究,这就是说,你将学着去改进每一个重要步骤,找到一种十分便利的方法去履行各种职责。”她要阐明这种“方法”,是为了告诫儿子“做任何事都要以规则为依据”;后来他的兄弟约翰和查尔斯在牛津创立了协会,据估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母亲的劝诫所产生的结果。

在诗人、作家、艺术家的例子中,母亲的情感和嗜好对儿子们天赋取向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发现,这一点在格雷[30]、汤姆森[31]、司各特、索西[32]、席勒[33]和歌德[34]的人生中尤为突出。格雷的父亲鲁莽而粗暴,格雷的善良和仁爱几乎都是从她母亲那里继承而来的。事实上,格雷是一位娇柔的男子——他害羞、保守、缺乏力度,然而他的人生和品格却是无可指责的。在卑劣的丈夫抛弃她以后,诗人的母亲维持着一个家庭;在她死后,格雷在为她撰写的墓志铭中,把她描写成“孩子们温柔细心的母亲,其中一个孩子,也唯独是这个不幸的孩子,在她死后还活着。”诗人死后,也如愿以偿地被葬在了母亲的墓旁。

跟席勒一样,歌德也把自己的思想和品格倾向归功于母亲——一位天赋非凡的女性。她拥有非凡的才智,在激发年轻人的思想方面也有高明的技巧——就是以自己丰富的阅历教给孩子们生活的学问。一位热情的访客在结束已经延时的采访以后说,“现在,我明白歌德是怎样成为伟人的了。”歌德深情地珍藏着对母亲的记忆。有一次他说“母亲不枉这一生”;他在游历法兰克福的时候,还探访了每一个善待他母亲的人,并向他们道了谢。

但是,既然一位母亲可能对儿子的诗歌文学和艺术思想产生巨大而有益的影响,同样也可能对他的思想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拜伦勋爵——他冲动任性、骄横放纵、恶毒暴躁——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从他诞生那天起,那位性情无常、暴戾无比和自以为是的母亲就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她甚至还嘲讽儿子的残疾;在他们之间的激烈争吵中,她还操起火钳追赶他,直到他逃得无影无踪,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就是这种不人道的待遇致使拜伦日后的人生变得很不健全;尽管他很伟大,但并不快乐,他精神忧郁,身体孱弱,保留着母亲从他幼年起就向他灌输的恶劣习性。

同样,富特夫人,一位演员的母亲,她的品格也神奇地在她那位快乐热情的儿子身上重现。尽管她曾经继承了一大笔财富,但她很快就将它们挥霍一空,最后因为欠债而进了监狱。她写信给萨姆——他曾经答应每年从演出费中拨出一百英镑给母亲:“亲爱的萨姆,我因欠债而进了监狱;快来救救你亲爱的妈妈吧。E.富特。”而她儿子的回信非常特别,“亲爱的妈妈,我也因欠债进了监狱;所以,你孝顺的儿子就无法履行对你的责任了,萨姆·富特。”

向儿子灌输错误的思想感情,一位愚蠢的母亲也会毁掉一个天才的儿子。据说,拉马丁[35]的母亲曾以完全错误的人生观教育儿子,向他灌输卢梭和伯纳丁·圣·皮埃尔学派的思想,这助长了他多愁善感的天性:他的整个人生成了泪水、感性和短识的牺牲品。但是,我们却发现拉马丁满怀“自信”,声称自己“拥有青春风采,是年轻人的楷模”,这真是荒谬至极啊。圣·波伏说:“他拥有最优秀的天赋,却没有能力去运用它们,他赶走了它们,把它们都浪费掉了——只有语言这种天赋对他来说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像一只魔笛,让他精彩到了最后。”

我们已经谈过,华盛顿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商人;拥有这样的素质,把它作为一种经商能力,不仅与真正的女性气质相吻合,也对每一个管理有序的家庭的舒适和福利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商业习惯不仅仅只跟经商有关,它还能被运用在生活中的所有实际问题上——用于每件需要安排,需要组织、需要供给和需要完成的事情上。从这些方面来看,管理一个家庭,处理家庭事务,都跟经商非常相似,就像管理一个店铺或一个账房一样。它需要方法、准确性、组织能力、勤奋、节俭、纪律、技巧和学识,还需要为达到目标而灵活变换的能力。这些都是生意经的精髓;因此,能够成功管理家务的女性——换句话说,也就是能为家庭带来幸福的女性——必然也能养成商业习惯——就像男性在贸易、商业或制造业中必然养成商业习惯一样。

然而,人们迄今还普遍认为,商业习惯和商业素质只是男人应该关心的,与女人无关。就用数字知识来举例吧。关于男孩们,布莱特[36]爵士曾经说过,“让男孩把算术学透彻,他就能成为一个男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算术能教给他方法、“准确”的观念、价值观、比例关系和关联关系。但是,有多少女孩能接受到良好的算术教育呢?确实为数不多。结果怎样呢?如果女孩成为一位妻子,对数字一无所知,不懂加法和乘法计算,她就不能做出收入和支出的记录,这样就很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引起家庭争端。女性,如果不能处理她的事务——即符合简单算术法则地管理家务——她就会出于无知,无意识地铺张浪费,而铺张浪费也许是家庭和睦与舒适的最大危害。

方法是商业的灵魂,也是家庭事务的关键。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完成工作。方法要求守时,这是一种优秀的商业素质。一个不守时的女性,就像不守时的男性一样,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她浪费了时间,还会让别人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对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对女人来说,方法却意味着更多东西——它意味着家庭的和睦、舒适和繁荣。

精明是女性的另一种重要商业素质,对男人来说也是如此。精明是智慧的实践,它来自于训练有素的判断力。精明是指恰当性与正确性,是指明智地判断某件事情可以做,以什么方式去做。它需要考虑手段、次序、时间和策略这些因素。精明从经验中汲取知识,而知识能加速它的成长。

因此,所有女性都有必要培养自己的商业习惯,使它们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得力助手。此外,女性承担了哺育、训练和教育孩子的角色,为了正确地行使家庭权力,她们需要接受心智教育,从中得到帮助、获得力量。

女性既不是没有思想的劳力,也不仅仅是男人的漂亮装饰品。她为自己存在,也为他人存在;只有具备有教养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她才能履行人生职责。她最重要的使命不是浪费大量宝贵时间,去收获那些昙花一现的成就,因为那些成就也许能提高她们的魅力,但十足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古代罗马对那些坐在家中纺织的妇女给予了最高赞扬。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人说,化学知识只要懂得让锅里的水沸腾、地理知识只要能分清家里的几间房子,以上这些科学知识,对任何家庭主妇都已足够。拜伦对女性的认同也十分偏颇,他说女人的书架上只能有一本《圣经》和一本烹饪书。这种关于女性品格和修养的观点十分荒谬、狭隘,而且并不明智。

一般来讲,适用于一种性别的小孩的训练的约束,也适用于另一种性别的小孩;对男人灌输的教育和知识也同样适宜于女人。实际上,男人应受更高教育的理由,同样适用于为女人应受较高教育辩护。在一切家庭事务中,智慧都会使女人变得更有用,做事更有效率。智慧能给女人思想和远见,使其能预见和应付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为她提供管理家庭的良方,让她在每一方面都游刃有余。这种受过训练的心智比无知更能让她在尔虞我诈的情况下很好地保护自己。有了道德和宗教观念,她不仅能抵挡肉体上的诱惑,更能强有力地抵挡各种影响;有了自信心和独立精神,她就能找到家庭幸福和谐的真正来源。

但是,对女性心灵和品格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她们自身的幸福,而不应该只是别人的幸福。如果女人完全变了样,男人的心灵和品格就不再美好;如果我们坚持的观点是正确的,即一个人的品格主要取决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那么,对女人的教育就应当被视为关系民族发展的重要问题。不仅在道德品质上,还是在心智能量上,男人都能从女人的优良道德和心智中找到最可靠的保证和支持;这两种力量越是强大,社会就越和谐、越有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越稳定。

大约五十年前,拿破仑一世指出,法国最缺乏的就是母亲,言下之意就是,法国人民需要家庭教育,这种教育应该由优秀、高尚和聪慧的女性来提供。的确,第一次法国大革命就是一个惊人的例证,它证明的是,忽视女性纯洁品格的影响就会导致社会灾难。在巨大的灾难爆发时,法国社会已经被邪恶和放荡侵蚀了。道德、信仰、美德已经被肉欲淹没。女性的品格已经堕落了。人们漠视夫妻之间的忠诚;母爱被责骂取代;家庭腐朽破败。法国没有了母亲;孩子脱离了管束;于是,“在女人的呐喊和暴力中”,大革命爆发了。

但是这惨痛的教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法兰西一次又一次地遭受了缺乏纪律、服从、自我控制和自尊的痛苦,而这些品质只能在家庭中才能学到。据说,拿破仑三世把法兰西最近力量的削弱归因于民众轻浮的举止和约束力的缺失,他们只顾享乐,却让祖国任由征服者蹂躏和糟蹋。必须承认一点,拿破仑三世本人并没有花天酒地,追求享乐。很明显,法国仍需汲取教训,如果法国要变得美好和强大,它就必须向拿破仑先前指出的那样——重视优秀母亲给予的家庭教育。

女性的影响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女性的状况会影响世界各国人民的道德、行为和品格。哪里的女性品格低劣,那里的社会也是低劣的;哪里的女性品格是纯洁高尚的,那里的社会也是纯洁高尚的。

因此,教育女性也就是教育男性;提升女性的品格也就是提升男性的品格;开拓解放女性的思想也是开拓和保护整个社会的思想。因为国家是由家庭组成的,是由母亲缔造的人民组成的。

同类推荐
  • 命运薄荷糖

    命运薄荷糖

    你是传说中的路痴吗?爱情的路痴,生活的路痴,还是成长的路痴?什么才是你内心深处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闻香识女人,属于你的味道又是什么?你身边的他们是酒肉朋友,还是患难之交?从洗澡习惯一览无余你的真性情。你的善良指数、无耻指数、恶魔指数是多少?
  • 别着急,反正一切来不及

    别着急,反正一切来不及

    本书是专栏作家金小安的女性励志书。作品中,作者记录了生活中的小细节和小感动,从友情、亲情、爱情等各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旨在引导女性读者更好地与自己相处。生活总是充满荆棘,但也总会与幸福不期而遇。文风清新风趣,又不失辛辣。世界上哪一段不期而遇的邂逅,最后不是分道扬镳。路是疙疙瘩瘩的,你还走吗?“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将被锻造成钢”,这话谁说的来着?“给我一碗温热的疙瘩汤,让我走完这后面的旅程。”这辈子,遇到爱或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其实哪个女孩都不想那么坚强,但生活不是每天都有朝阳。在颠簸坎坷的路上,别忘了美丽,骚气也是种美德,散发给懂你的人。
  • 创业有啥了不起

    创业有啥了不起

    创业就是这样的一种游戏,反对在那种害死人的封闭场景下把孩子弄成呆板的人以后再去给他们忽悠创业,主张所有的人都要呼吁与创造让青少年闯荡的机会:实践、实习、沟通、尝试,然后我们就能得到一种新品种的创业素养,真的适合创造的人才。创业从闯荡开始,闯荡从现在开始。
  • 这样做女孩最命好

    这样做女孩最命好

    时间是女人最大的敌人,再漂亮的女孩也有美人迟暮的那天,年轻不是我们的王牌,如果把青春拿来寻欢作乐,以为年轻就可以肆意妄为,一再放纵自己,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不可能一直都拥有年轻,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天真少女!
  • 最伟大的励志书

    最伟大的励志书

    本书是成功学大师们的呕心之作,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曾改变了无数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被誉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它们全面阐述了成功的素质和技巧,为无数人指明了成功的方向。这本书将会给所有热爱和喜欢读书的朋友带来智慧、勇气、信心和快乐,帮助大家登上成功的巅峰。
热门推荐
  • 甜妻送上门:总裁请签收

    甜妻送上门:总裁请签收

    婚姻是什么样子的?对于许念念来说,最开始她的婚姻由她,她老公,一个白莲花小三组成。开玩笑她许念念是这种包子吗?渣男你找小三,我也找!于是,她的婚姻变成了,她,她老公,她老公的小三,以及她的“小三”组成。“嗯?小三?”苏晟揽过她的腰,低沉的嗓音中带着丝许危险。“……咳咳!今日的风儿格外喧嚣呢。”秒怂的许念念望天……
  • 我的心在你世界搁了浅

    我的心在你世界搁了浅

    每一个孤单的孩子,都是散落在天涯最美的花。新晋青春作者素之烟,特别书写失孤少女的边缘爱情她是一艘被遗忘的小船,漂泊在艰难的尘世里失孤是一生无法抚平的残酷,被爱是世界上最无望的奢侈,颠沛流离的青春,寻找一个柔软的心尖搁浅,等日出日暮,潮涨潮升……
  • 无月城之鬼神大人恋爱了

    无月城之鬼神大人恋爱了

    一千多年前,死神误杀白泽,白泽之子慕白在忘川死神碑出生,天命将他封为死神的克星。昔日令人闻风丧胆的死神被贬成人再遇慕白。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法律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高深莫测,也并不是司法机关或者律师等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贴近大众生活的“日常必需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最晦涩的法律条款,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拥有它,读懂它,你的合法权益将不再受到侵害,成功维权不再是梦。本书针对当前许多人对法律的需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人们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列举了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本书克服了法律普及读物重说法、轻案例的弊端,在内容的编排上,从多角度分析具体情况,使面临麻烦的你迅速抓住问题的要害,在短时间内成为运用法律成功维权的高手。书中专业的法律评析,能让人们轻松地找到法律依据,以最便捷、最科学的方式运用法律。
  • 国民天后重生啦

    国民天后重生啦

    生日那天,歌坛天后白楚瑜坠楼而亡,三年后,官方姗姗公布调查结果——抑郁症自杀。啊呸!重生后的某女,已提四十米大刀赶来!古人云:谁年轻时,没瞎眼遇到过渣狗?既重活一次,那便——让那些人付出鲜血的代价吧!她,要将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样样拿回来。要将曾欺辱过自己的人,一个个踩在脚底。只是,这位时先生什么情况?她,来自地狱,遇鬼杀鬼,佛挡杀佛!她,以为自己孤军奋战,却不知有人始终惦念!原来,这世上从不缺温暖…*多年后,记者:“请问时总,您的家庭排序是?”无奈的时煜:“老婆,宝宝,狗,我……
  • 完美共存

    完美共存

    当双重人格对上多重人格,谁输谁赢?警与匪的对战,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哪个胜哪个败?一个是温婉动人的妻子,一个是冰山美人的法医,缠绵的情谊、怦然的心动,谁去谁留?一个果敢杀伐、一个周密谨慎,哪一个才是主人格?如果人生是一场长跑,谁才是能顺利到达终点的哪一个?完美共存,等你来解密。
  • 成温也成瑜

    成温也成瑜

    互相相爱最后沦落陌生人分手半年后再相见一个往自己的梦想努力获得收获一个自甘堕落半年后见面他俩该何去何从
  • 余生有你还请指教

    余生有你还请指教

    看过秀美的景,见过漂亮的人,却不及你。他们认为,他和她是最不可能在一起的,只是没有想到,最不可能在一起的两个人居然走到了一起,而且......天天在大众面前——秀恩爱。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不可能”。男主:牧瑾女主:叶轻晓
  • 天下我做东

    天下我做东

    穿越成了项羽。女人说:“你蓬头垢面,人家喜欢小鲜肉。”“他有我拳头硬吗?信不信我打死他!”男人说:“你太过强横,我坚决不加入你的队伍。”“你有我拳头硬吗?信不信我锤死你!”刘邦说:“项羽有勇无谋,只要略施小计,便能搞定此人。““走啊老铁,鸿门宴已设好,一起去撸串啊!”这是一个男人靠“霸王硬上弓”成为世界主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