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39400000002

第2章 前言

从思想说起

美国的发展不过才刚刚开始。迄今为止,所有让人引以为傲、津津乐道的成绩只是迈出的一小步。当然,已经取得的进步足以让人振奋,但与未来将会拥有的一切相比,过去的成就便显得微不足道。我们用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功率仍低于耕地所需的功率,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预见未来还有多少机会。当今世界,很多国家蓄势待发,世界各地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从过去已取得的成就里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谋求发展的极好时代。

每当提到日益增长的功率、机器和工业,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满眼金属、令人生寒的画面:巨大的工厂吞噬着树木、鲜花、鸟类和绿地。因此有人推断,我们最终将生活在一个由金属机器和血肉机器所组成的世界里。然而,我不同意这种论断。我认为,只有更加地了解机器以及它们的用途,只有更好地了解机器在生活中的作用,才能拥有欣赏树木、鲜花、鸟类和绿地的闲情逸致。

我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将生活与生活手段相对立,才人为地丧失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太多时间与精力,以致用来享受生活的已所剩无几。

事实上,功率与机器、金钱与商品只是手段,只有当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自在时,其价值才得以体现。例如,我从不把标有我名字的机器仅仅看作是一堆机器。假设果真只是如此,我会再做些什么。在我眼里,它们是一种商业理论的具体例证,并且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种商业理论,它还能将世界变得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福特汽车公司取得的商业成功之所以最为与众不同,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以清晰明了的方式证明:上述理论直至今日仍然是正确的。基于这一点,我完全能够以一个未被打垮者的身份,对现行的工业体制、资金组织乃至整个社会予以抨击。如果我只为一己之私,我不会要求任何改变。如果我只想赚钱,现在的制度对我而言再好不过,因为我从中获利良多。然而,我考虑的是服务。目前的制度并没有给人们提供最好的服务,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助长了多种形式的浪费——它使很多人不能从服务中得到全部的回报。因此这种制度没有发展空间,我们需要对它进行妥当的规划和调整。

我并不想和众多嘲讽新思想的人争辩什么。对新思想保持怀疑态度,并坚持每种新思想都要得以阐明,这样的行为,比盲目跟在一个接一个的新思想后面人云亦云要好得多。怀疑主义——如果指谨慎的话——是文明的平衡轮[1]。造成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严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人们接受新思想前缺乏谨慎考量与仔细辨别。旧思想不一定是好的,新思想也不一定是坏的。但如果旧思想发挥了作用,那就足以证明它有着重要的价值。思想本身都是有价值的。但思想毕竟只是思想,几乎人人都能提出一种思想,关键在于如何将思想运用于实践。

现在我最大的兴趣是寻找方法,以便彻底证明我们已经付诸实践的理论能够运用于最大范围——它们不只是关于汽车和拖拉机的特殊理论,还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我确信它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法则。我想要彻底证明这一点,让它作为一种自然法则被广为接受,而不仅仅作为一种新思想。

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只有诚实劳动才能换来财富和幸福。人类的问题大多源于对这一自然法则的逃避。除了完全接受这一法则以外,我没有更好的建议。我们必须工作,这一点毋庸置疑。所有取得的成就,都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换来的。既然我们必须工作,那就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工作中。工作完成得越好,生活才会越好。我相信这是个常识。

我不是个改革者。这世上想要尝试改革的人实在太多,我们对他们也十分关注。改革者分两种,无论哪种都只会制造麻烦。第一种人自诩为改革者,他们总是想把一切毁掉。甚至仅仅因为衬衣衣领的扣子与扣眼不符,他们便粗暴地撕碎整件衬衣,却不曾想过改大扣眼。这类改革者无论何时(他们)对自己的行为都一无所知。因此其经验与改革主张总是相悖。在事实面前,这样的改革者无法保持自己高涨的改革热情。他只会抛开事实,任意妄为。

与之相反,还有另一种类型的改革者。虽然他们口头上从不自称是改革者,但却与激进的改革者并无二致——激进的改革者没有经验,也不想拥有经验,而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经验,却没有从中获益。我称他们为保守派。保守派试图倒退到从前的世界,这倒不是因为从前的世界是最完美的世界,而只是因为那是他所熟识的世界。

为了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第一种人想要摧毁现在的世界,而另一种人则紧紧抓住这个世界,希望它能延续,直至衰落腐朽。其实这两种人是一样的——从未睁开眼仔细观察世界。他们完全有可能摧毁这个世界,却不可能建立一个新世界。阻止世界向前发展是可能的,但阻止它倒退甚至衰亡却是不可能的。假如颠覆万物,人人将丰衣足食;或者如果一切僵化,将有利可图——这样的想法愚蠢至极。真正的问题在于,改革者和反动派都脱离了实际,背离了最基本的目的。

必须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决不能将反动的倒退误以为是对常识的恢复。争论不断、理想化未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从中一无所获。那只是一个陋习,并非进步。就像我们一边侃侃而谈美好的事物,可回家后竟连炉火都已熄灭。反动派常常利用人们对这一时期的畏惧,向他们允诺“重回美好往昔”——那通常只不过是一些陈规陋习而已。因为他们完全缺乏幻想,常被误以为是一群“实干家”。他们那种权利的回归,常被吹嘘为常识的恢复。

农业、制造业和交通业是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它们将世界紧紧相连。事农桑、制器物、求利润,人之常情,古今一理。它们是物质生活的基础,一旦停止,生活也就随之停止。在现今的体制之下,世界上有些事情的确很混乱。但是如果社会根基牢固,我们就有希望改善世界。最可怕的,是那些自以为能改变社会根基、妄图篡改社会发展进程的想法。社会根基是由人及其从事种植、制造、运输的方式手段所组成的。只要农业、制造业和运输业继续存在,世界就能经受住任何经济或社会的改变。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让世界继续发展。

当然,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商业只是其中之一。投机早已存在,但它不是商业,只是美其名曰的贪污。然而,法律不能将其消灭。法律能做的事少之又少,从未做过任何有建设性的事情。它只是一个警察。因此,指望各洲首府或首都华盛顿能解决那些用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我们还指望通过立法能消除贫困或消灭特权的话,结果只会是贫困进一步蔓延扩散,特权日益滋长。我们已经太多地指望华盛顿,也受够了立法者,他们会允诺用法律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虽然在这方面,其他国家更为严重。

如果你使整个国家都以为华盛顿是人间天堂,在云朵背后住着全能的神,那么你就使这个国家进入一种依赖状态。将来这种状态必然招致恶果。华盛顿帮不了我们,我们只能靠自己。当然,我们或许可以帮助政府,但政府无法帮助我们。“商业中少一些政府干预,政府中多一些商业因素”。这个口号提得好。这不仅仅针对企业或政府,还针对所有的普通公民。商业不是美国得以建立的原因,《独立宣言》并非企业章程,《美国宪法》也并非商业日程表。美国的一切——土地、人民、政府和商业,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手段。政府是人民的公仆,也只能是人民的公仆。一旦人民成为政府的附属,报复法则便开始生效。因为这样的关系与自然相悖,与道德相悖,与人性相悖。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商业,也离不开政府。作为公仆的商业和政府如同水和粮食一般必不可少。然而,一旦颠倒,它们成为了主宰,自然法则便会遭到破坏。

国家的繁荣直接取决于作为个体的人。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最妥善安全的。政府可以许下根本无法兑现的空头诺言,可以一边嘴上重复着神圣的谎言,一边在货币市场上耍花招,就像在欧洲的所作所为(只要耍花招有利可图,全世界的银行家都会如此)。然而每个人心中都明白,只有埋头工作才能不断实现诺言。

对我们这样充满智慧的人民来说,不可能毁掉经济生活的基本进程。大多数人都明白,人无法不劳而获,金钱不等于财富——即使他们并未真正意识到。对于不劳而获的理论,人们会不假思索地、本能地予以反对。即使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他也知道这是错误的。这就够了。现今的秩序笨拙又愚蠢,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方面,然而它却有着其他秩序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它在运行实施中。

毫无疑问,我们的秩序会逐渐被另一种秩序取代,新的秩序将会生效。其原因并非在于它现在的状况怎样,而在于人们将为它带来什么。我们的制度经受住了考验,可它是错的吗?当然它错了,很多方面都错了。它是笨拙的吗?当然它是笨拙的,种种理由都表明它该被推翻。可事实上,它并没被推翻。原因就在于,它与特定的经济基础和道德基础相符。

这种经济基础就是劳动。劳动是人类的天性,劳动使地球成为适于生存的世界。有了人类的劳动,才有了收获。这就是经济基础:每个人都在使用物质资源从事劳动,而这些物质资源是人类本身无法创造的,只能来源于自然。

道德基础是人类在劳动中拥有的权力。这种权力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有时它被称作“财产权”,有时又被戴上“禁止偷窃”的面具。正是因为人们拥有财产权,偷窃才成为一种犯罪。当一个人挣得一块面包时,他就享有对这块面包的所有权。如果有人将它偷走,他不单单偷走了这块面包,还侵犯了别人神圣的人权。没有生产就没有所得,但是有人说我们只是为了资本家而生产。有些人之所以成为资本家,原因在于他们提供了作为社会基础的更好的生产方式。他们本身并非拥有什么,只不过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管理、经营财富。那些通过金融交易成为资本家的人,只是暂时的也是必需的恶魔。如果他们的钱投入了生产,他们也就不再是恶魔。但如果他们的钱使分配复杂化,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屏障,那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恶魔资本家。一旦金钱被更好地用于生产,这些恶魔般的资本家就将不存在。当人们充分意识到健康、财富和幸福只有通过工作才能得以保障时,金钱便会被更好地用于生产。

毋庸置疑,一个乐于工作的人应该得到工作,并从中获得工作的全部价值。同样,一个有工作能力却不愿工作的人,不能获得相应的价值。人们应该从社会中获得与其付出同等的回报。没有付出,也就一无所获。当然,人们也有挨饿的自由。如果坚持人人得到的应该比应得的多,我们就会举步维艰——而这恰恰是因为有些人的所得确实大于他们应得的。

没有什么比坚持所有人都该绝对平等的观念更荒谬、更危害人性的了。显然,大多数人并不平等。任何力争人人平等的所谓民主思想只会阻碍社会进步。人们提供的服务不尽相同。毕竟,能力强的人比能力弱的人少。当然,能力弱的人联合起来,可能会打败能力强的人,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将自己打倒了。这是因为,世界由能力强的人所领导。能力强的人使能力弱的人拥有更轻松的生活。因此,试图将能力强弱拉平的所谓民主思想,只会造成浪费。没有两种事物的本质是一模一样的。当然,我们所制造的汽车零件可以互换。从机械分析上看,所有的零件都是相似的。我们可以使用最好的机器、最好的工艺使其完全一样。无需调整,并排的两辆福特车看上去完全一样,零件也可以互换。事实上它们还是有区别的,不同的车辆对道路的适应性不同。曾有人驾驶过上百甚至上千辆福特车。据他们说,没有两辆车完全一样。如果让他们开一辆新车,驾驶时间为一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然后将这辆车混入其他一排新车中,同时其他的车也在同样的条件下被驾驶过——尽管无法通过肉眼辨别出自己驾驶过的是哪辆车,但通过再次驾驶,他们就能识别出来。

我一直说得很笼统。下面我将具体说明。一个人的收入应该与他所提供的服务相当。现在谈这个正是时候,因为在我们刚经历的那个时代中,提供服务是大多数人最后才考虑的事。在我们的社会里,没人关心成本或服务。订单来得轻而易举。曾经在交易中,消费者使商家获益,而今情况改变,商家通过销售商品,使消费者获益。这对商业造成危害。同样,垄断、牟取暴利和缺乏必要的积极性都对商业造成了危害。健康的商业应该像小鸡吃食一样,只有在地上不断扒来扒去,才能找到食物。可是一切来得轻而易举。应该在价值与价格之间建立诚信关系的原则不见了,不再必须“迎合”大众,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大众该受谴责”的态度。这些都对商业相当不利。可居然有人将这种不正常的情况称为“繁荣”。这可不是繁荣——这只是在追求蝇头小利。真正的商业绝非追逐金钱。

除非一个人始终坚持一个计划,否则很容易被金钱所累,一心想赚更多的钱,从而忘记向人们提供所需的商品。以赚钱为基础的商业最不牢固,只是昙花一现,其发展不会顺利,也不会长久。商业的职能是为了消费而生产,而不是为了赚钱或投机。为消费而生产则意味着价廉物美,因为产品是为消费者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生产者。如果金钱的性质被扭曲,那么生产也只为生产者服务。

生产者生意的兴旺取决于是否服务于消费者。如果只为自己服务,或许他能一时兴旺,但这纯属偶然。一旦人们醒悟,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服务,这位生产者的末日也就指日可待了。繁荣时期的大部分生产都是为自己服务,因此当消费者醒悟以后,很多生产者就破产了。于是他们推说进入了“萧条时代”。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混淆视听的方法不可能成功。一味对金钱贪婪追逐绝对无法获得金钱。当你为了服务而提供服务,即为了满足人们的正当利益而努力,自然会财源滚滚。

作为服务的结果,金钱会自然而然地到来。获得金钱是完全必需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拥有金钱的最终目的不是贪图享受,而是给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我心中,没有什么比安乐享受更可怕的了。我们无权享受安逸。文明的社会容不下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然而,任何企图消灭金钱的计划只会将事情复杂化,因为我们需要衡量的标准。现行的金融制度是否是交易的完美基础,还存在很多大的疑问。这个问题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谈论。我反对现行金融制度的原因是,它变得只为自我服务,阻碍而非推动生产发展。

我一直朝着简单化的方向努力。大众赚钱不多,却要在生活必需品,哪怕是最低限度的必需品上花费大量金钱(更不用说我认为人人有权享有的奢侈品)。究其原因,是它们被制造得复杂累赘。衣服、食物和家具——其实都能制造得比现在更简单,同时更美观。过去的商品生产有着固定模式,生产者便从此只是遵循这些模式。

我并不是说应该采用怪异的风格。比如,没必要把衣服做成一个开孔的袋子,这可能做起来容易,但穿起来却费劲。毯子也不需要太多的缝制,当然印第安风格的毯子例外。真正的简单意味着优质和实用。激进改革派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总是坚持为了使用某种已经设计好的东西,人们必须改变自身,削足适履。在我看来,女性的服装改革——似乎意味着难看的衣服——总是由长相普通的女性发起的。她们想让每个女人都看起来其貌不扬。这可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应该从一件合适的衣服着手研究,设法去除完全没用的部分。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各个方面——鞋、裙子、房屋、机器、铁路、轮船和飞机。去除无用部分,简化必要部分,也就削减了制造成本。这个逻辑并不复杂,但奇怪的是一般人总是考虑如何削减制造成本,却不会简化产品。事实上,我们应该从产品入手。首先考虑制造是否精良,是否能提供最佳服务。其次再考虑制造原料是最好的,还是仅仅是最贵的?然后,再考虑能否去除复杂和多余的重量,等等。

给一件产品增加额外的重量,这比给马车夫的帽子加上帽章更加荒谬。事实上,还远不止如此。帽章或许使得马车夫轻易辨认自己的帽子,而额外的重量只意味着能量的浪费。“重量意味着质量”这一谬论源自何处,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对打桩机而言,这倒不假。但是假如我们不作打击之用,搬动这个大家伙又有何用呢?在交通运输中,为什么要给机器加上额外的重量呢?为什么不将额外的重量增加到运输车的载重量上呢?我们都知道胖子跑不过瘦子。可是在制造大多数交通工具时,却好像沉甸甸的脂肪能提速似的。这些额外的重量导致了大部分的贫困。

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去除额外重量的好方法。以木材为例,在某些方面,木材是我们所知的最好材料。但木材的浪费也相当严重。福特车上的木材含30磅的水分。我想,肯定有更好的方法,既可以提供同样的力量和弹性,又不会增加车辆多余的重量。

农夫常常将工作复杂化。我相信,一般农夫所花费的力气中,只有50%用在了实处。如果用这种方法经营工厂,工厂肯定人满为患。即使欧洲最糟糕的工厂也比一般农场的谷仓好。在农场,电力的利用率极低。这不仅仅因为一切都是手工作业,而且农夫很少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农活。农夫干活时,会在摇摇晃晃的梯子上面上上下下好几回。他长年累月地提水,却从未想过用水管。当有额外工作时,他想到的只是雇用人手,因为他认为把钱用在改进工具上是一种浪费。即使农产品的最低价格,也高于它应有的价格。与此相反,农场的最高利润,也低于它应有的利润。导致农产品价格高、利润低的原因,就在于大量的浪费。

在迪尔波恩[2]我自己的农场里,使用的是全机械化作业,从而避免了大量浪费。然而我们还没能触及到真正的节约,还要投入5或10年夜以继日高强度的研究,找出什么才是真正该做的。要做的还有很多。然而,无论何时,不管收成如何,我们总是获得一流的利润。因为我们不是农夫,而是农场企业家。如果农夫以企业家的方式思考问题,意识到人力和资源的惊人浪费,那么,农产品的价格将会大幅度下降,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另一方面,农场利润会令人相当满意。因此农业将被视为风险最低、盈利最大的行业之一。

不能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懂得工作的真正含义,不了解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这些便是农业被视为难以赢利的原因。农夫完全依赖上天恩赐的运气和祖辈累积的财富。他们既不懂得如何合理生产,也不了解市场运作。一个对生产和市场一无所知的制造商无法在商场立足。然而农夫却依旧能维持下去,足见农业具有怎样巨大的潜力。

低价高产意味着人人生活富足。在工厂或农场获得低价高产的方式其实很简单。问题在于,人们普遍倾向于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下面我以“改进”为例。

说到改进,通常想到的是产品上的改变。一件“被改进”的产品就是被改变的产品。我却有着不同的观点。只有在发现最好的方法后,我才确定可以开始制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件产品应该一成不变。我认为在找到满意的功用、设计和材料以前,不要试图制造产品。从结果来看,这样的做法更为经济节能。如果你对研究结果并非信心十足,那就继续研究直至胸有成竹。将产品作为生产的起点,工厂、组织、销售和资金计划会围绕产品自然形成。正如古语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产品认识不足便草率生产,正是许多企业还未意识到的失败之处。人们似乎认为工厂、商店、资金和管理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最重要的是产品。任何在设计未完成之前就匆忙投产的行为,纯粹是浪费时间。我花了整整12年制造出T型车,也就是今天的福特车。在制造出真正的成品之后我们才开始投产。该产品自投产后从没有过本质的改变。

我们不断尝试着新想法。如果你驱车经过迪尔波恩附近的街道,就会发现各式各样的福特车。它们都是实验品,并非新型车。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好的想法,但我不会立刻判断其好坏。如果一个想法看起来很好,或具备可行性,我会做必要的测试,从各方面证实想法。检验想法和改动汽车是两码事。大多数制造者急于改变产品,而非改变生产方式。然而,我们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道路。

我们一直改变着生产方式,从未停止过。我相信,第一辆汽车与如今的汽车所使用的制造方法几乎完全不同。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制造出了如此低价的汽车。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很少对汽车进行改动,除非这种改动能增加动力。随着对制造原材料的了解逐步深入,制造汽车的材料也随之改变。同时,为了防止因缺乏某种特殊材料而阻碍生产或增加成本,我们为大部分零部件找到了替代材料。例如,钒钢是主要使用的钢材。有了钒钢,可以用最轻的重量获得最大的动力。但是如果将全部未来押在钒钢身上,这将是危险的做法。因此,我们找到了它的替代材料。针对使用的每种特殊钢材,我们都拥有至少一种或几种完全符合要求的替代材料。所有的材料和零部件亦如此。

起初,我们几乎不自己制造零部件,也不自行生产发动机。如今,所有的发动机和绝大多数零部件都是自行生产。因为我们发现这样做不仅削减了成本,同时还能避免由于市场危机或外面厂家不能完成订单而影响生产。战争期间,玻璃的价格直线上涨。作为全国最大的玻璃使用商之一,我们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现在,我们正在建立自己的玻璃厂。如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产品的改变上,我们走投无路。相反,不改变产品,我们就能集中精力改进生产方式。

凿子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刃口。如果商业中存在唯一正确的原则,那么这一点便是。不管凿子有多精美,材料如何优良,锻造的手法如何高明,如果没有刃口,就不是一把凿子,只是一块金属而已。所有的转化,最重要的是实际结果而非假定的结果。如果使用一把锋利的凿子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为什么还要花费很大力气使用钝凿子呢?凿子是用来开凿的,不是用来锤击的。锤击只是偶尔为之。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工作的话,为什么不全神贯注,以最快的方式完成呢?将商品视为一把凿子,消费者看中的是刃口,一件不尽人意的商品就如同一把钝凿子。钝刀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需要重新磨快刀刃。这些本都是可以避免的浪费。对工厂而言,刀刃就是工人和机器。如果工人不称职,机器无法正常运转;如果机器有问题,工人则无用武之地。对任何行业来说,只要在工作上花费的精力多于实际需要的,就是浪费。

因此,我思想的核心在于:浪费和贪婪阻碍了真正服务的实现。两者完全没必要。浪费主要是因为人们不知所为,或对自己的行为毫不在意;贪婪则是一种鼠目寸光的行为。在生产中我努力将材料和人力的浪费降到最低,然后以最低的利润销售,并根据总利润额制定分配数量。在生产过程中,我想要支付最高的工资,这也意味着最大的购买力。由于这样形成了最低成本以及最低利润的销售,因此我们能调整产品与购买力,使之保持一致。这样一来,与我们相关的每一个人——不管是管理者、工人还是购买者——都是我们能在商场立足的最佳保障。我们建立的制度是提供服务。这是我探讨它的唯一理由。

我的服务原则如下:

第一,对未来不要惧怕,对过去予以尊重。一个恐惧未来、害怕失败的人只会作茧自缚。失败只不过打开了一扇门,使我们更加理智地重新开始。真正的失败并不使人蒙羞;害怕失败才是可耻的。当过去的失败教训为未来指明方向时,其价值也就得以体现。

第二,不要理睬竞争。无论是谁,如果他能将一件事情做好,就应该让他去做这件事。那种企图不让别人从事商业的行为是在犯罪——因为他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试图破坏别人生存的机会——这是在使用权力,而不是用智力来竞争。

第三,提供服务先于获取利润。利润是企业的生存、拓展之本。获取利润无可厚非。诚信经营的企业自然会得到利润。但是必须、并且只有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才会得到利润。利润不是服务的出发点,而是服务的结果。

第四,反对低买高卖。商业的过程应当是:以公平的价格买进原料,生产中尽可能节省成本,将原料转化成可消费的产品,再向消费者出售。赌博、投机和耍花招只会阻碍商业发展。

以上这些原则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总结出来并被普遍应用的,将是下面各章要谈论的话题。

同类推荐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享有“世界上最好的传记作家”美誉的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部传记合集,里面呈现了12个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搜寻到的人类历史中曾经星光灿烂的时刻: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里寻求庇护、亨德尔的精神复活、鲁日有如神助般在一夜之间创作出了《马赛曲》、古稀之年的歌德如情窦初开的少年疯狂热恋十几岁的少女未果的哀歌、决定滑铁卢一役战果的一分钟……看命运之手是如何巧妙地选中了这12个人,又是如何将这改变人类历史的使命投诸其身。这些历史时刻像耀眼的星光在夜空闪现,将漆黑的夜空瞬间照亮,驱散了人类幽暗的长夜。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

    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

    这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博士写的一本在华回忆录。全书共15章,前12章中司徒雷登回忆了他的在华经历,后3章则是他的反思与总结。全书记述了作者对其个人事业的选择、传教士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经历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作为一个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司徒雷登的这部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本身也是很好的史料,对于我们了解20世纪上半叶的那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中国十大谋略家

    中国十大谋略家

    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十位谋略家的故事。包括:姜尚、范蠡、孙膑、苏秦、张仪、范雎、张良、郭嘉、刘基、范文程。
热门推荐
  • 第五维度

    第五维度

    随着互联网世纪到来,人日益萎缩为只会面对电脑屏幕的机械的工作者,作为现代人类的一员,面对命运这个宇宙最大的奥秘,我进入“死亡星球”的游戏,想要探索幸福的答案。在充满隐喻的游戏环境里,从远古到现在,死有无数的可能,生却要面对差不多的问题:爱情、金钱、工作压力、物质欲望、时间短暂等,有太多要实现的梦想,一旦人的愿望模式被开启,人生就陷入命运的不可预测的处境中。每个人的命运像被装在一个神秘抽屉。
  • 甜宠入骨:总裁求放过

    甜宠入骨:总裁求放过

    他温柔体贴,风度翩翩,是她心中最理想的模样。白栀本以为这个将她宠入骨的男人终究会成为自己的归宿,可是在某天的时候,她发现他们竟然有过那样的不堪。“你可以当那一切都没存在过。”看着男人的温和,白栀只感觉自己的心被生生的撕裂。她从未看清过他,她爱上的也不是真正的他。“放过我”听到白栀的哀求,男人的笑容里多了讽刺。“我说过,不会放过你第二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微光里

    微光里

    方晟霖的世界总是幽暗的,看不到光亮。直到有一天,稚气敏感的初航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莫名其妙的信任,莫名其妙的依赖,甚至……还有点可爱。他情不自禁地靠近他,喜欢他,守护他。感谢我幼稚喜怒身边有你,感谢我黑暗渐丛身边亦有你。即便厮混相爱十恶不赦,我也会在你干净清亮的微光里,好好活着。初航,我希望,你永远都是,那爱笑的模样。
  • Narrative of the Captivity and Restoration of Mrs

    Narrative of the Captivity and Restoration of M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物光明

    万物光明

    一个掌管天空星辰,混沌初开便出现,是黑暗中耀眼的光,为别人点亮前行的路。一个是用创世之力创造众世界的万物之主,当万物碰上星辰,天空碰上大地,一段故事就此开始。“宸星你知道为什么,爹爹与娘亲取名字时你为星我为夜吗?”“为,为什么啊!”“因为黑夜了星星的陪伴会孤独,我们俩个要永远在一起,不要让黑夜失去光亮。”“我会的哥哥。”
  • 神州纵横录

    神州纵横录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共有三陆九个州际之地,人族世代居于北原这块富饶的大陆,衍朝姜氏统治了这片土地足有八百年之久。故事的开端,人族王朝灭亡已达六年,神州大地处处硝烟弥漫,人、蛮、巫、太、灵五族共同逐鹿,都想要夺鼎取得天下。而身份神秘的少年吕正蒙就生逢乱世,他寄居分族,被人轻视,偶然得知蛮族入侵的消息,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可他终究只是一个孩子,最终避免不了城池灭亡的命运,就此流落,闯进了天下纷争的旋涡中。
  • 将军夫人超凶哒

    将军夫人超凶哒

    “牧南星,你不要脸!”“要脸做什么,要媳妇才重要。”“堂堂大将军,光天化日抢亲抢人,你眼里还有王法吗?”“没有,我眼里只有你。”“……”也对,他眼里一直没王法,不然世人怎么称他为恶狼头子呢,逮谁撕谁!穿越前,她和爷爷习中医;穿越后,她成了他疯魔的安定。如今,村里都在传,病愈的紫芝是个悍妇,与那土匪将军正凑一对儿。紫芝长叹,当小白兔能对付这群牛鬼蛇神吗?她一边医治自己的怪病,一边发家致富,还要提防这个时刻想拐走她的男人……
  • 重回八零好生活

    重回八零好生活

    命运转折了,林苗回到花季一般的十六岁。再见救命恩人,林苗呆住。
  • 电竞网游之大神归来请绕道

    电竞网游之大神归来请绕道

    (剧情崩了)全电竞圈都知道“四方神迹”里有四位神,其中最接地气的就属林芊纤“我知道你们都喜欢我但是你们不能窥觊我,人家会害羞的”“我知道这个BOSS很诱人但是你们要是想抢,人家会生气的”其他玩家“快来个人把她拉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