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4200000047

第47章

伏天的庄稼就像十七八岁的少女,一天一个样。转眼间,稻子就勾下了沉甸甸的谷穗。阳光照在微微透黄的谷粒上,泛出一种淡红色的光。微风吹来,满田满坝的稻谷就随风起伏,发出窸窸窣窣的絮语。

在这个即将收获的季节里,庄稼人不管平时遭到了多大的打击,经历了多少的不幸,此时他都会让位于面对收获而产生的喜悦。人们在这段日子里,走路的脚步轻了,说话的口气重了;愁眉苦脸的面容没有了,眉开眼笑的哈哈格外清脆。人们见了面,说的一句话往往就是:“快了!”言下之意却非常明白。听的人也咧嘴一笑,回答说:“是呀,快了!”这期间,庄稼人也更加变得厚道、善良,人与人的心也贴得更近起来。

在这段日子里,农活不是太多。这也好像是造物主有意的安排,让庄稼人休养生息一段日子,蓄养好体力和精力,好投入即将到来的紧张、忙碌的收获中。庄稼人唯有的活儿,就是下到田里,把扯秧草时漏网的稗草和其他杂草,给选择出来。这活儿也不是非做不可,“谷中没有稗,市上无米卖”,稻谷中夹杂着一点微不足道的稗草,本是无足轻重的。可闲不住的庄稼人容不下这些漏网的夹窝稗,就像心灵容不得一点杂质一样,不把它们从稻谷中剔选出来,他们的心里就不踏实。另外,在这段日子里,庄稼人也乐于天天亲近自己的稻谷。只要一下到田里,站在齐腰深的稻谷中间,他们的心就觉得温暖、踏实和欣喜。

现在,中明老汉、文忠、文富,就在自己的田里干着这种活儿。

自打三十亩稻田的秧子治住虫后,中明老汉几乎是每天跑来看一次自己的稻田。稻子越长越好,中明老汉的高兴劲也随着稻子在一起疯长。现在,他的喜悦也到达顶峰了。看着自己田里的稻子齐刷刷,平坦坦,像人们通常形容的“一块簸箕从田里梭得过”,这是多整齐的稻谷啊!谷穗还没黄透,可全都把沉甸甸的头掩藏在了稻叶下,这可是大丰收的象征呀!一连几天,中明老汉率领着两个儿子,从日头升起到太阳落山,都在田里。他们的田里并没有多少稗草可择,但他们乐意置身在自己创作的作品里。

一块田选完了,他们又朝另一块田走去。走到路边的树荫下,中明老汉蹲了下来。他掏出旱烟袋,一边不慌不忙地卷着烟,一边眯缝着眼睛,透过渐渐西沉的晚霞的光亮,看着两个虎背熊腰的儿子跳进田里。

他裹好烟,点燃,有滋有味地吧嗒起来——这个时候,抽烟对他才是一种幸福的享受。太阳正在下山,天气不冷不热。除了西边天际的云朵被夕阳抹成一片淡红色外,其余蓝色天际上的白云是那么轻柔。阳光虽然五彩缤纷,可照在树叶和绿中带黄的稻叶上,却并不反光,也显得十分温馨和宁静。不远处,几只阳雀大约在互相呼唤着归林,不停地鸣叫。这种清脆、响亮的叫声更增添了整个大自然的欢乐、喜庆气氛。

吸完烟,中明老汉磕掉烟灰,正准备下田,毛开国忽然从小路那头朝中明老汉这儿走来了。他胳膊下仍然夹着那只公文包,可是,此时的他,既没有像往日那样自得其乐地哼唱戏文,也没有了平时的神气。而是低垂着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

中明老汉看见,站了下来,等他走近了,才亲切地招呼了一声:“毛书记,哪去?”

毛开国抬起头,见是中明老汉,立即咧开嘴笑了一下,却笑得不太自然,脸上阴郁的表情也并没有因此好转。半天,他才幽幽地说:“老佘大哥,别叫我书记了!”

中明老汉吃了一惊,忙问:“咋了?”

毛开国说:“我已经不是啥书记了。和你一样,也是平头百姓了!”话音中透出无限的幽怨和悲凉。

中明老汉说:“我们咋个没听说?”

“今天开会宣布的。”毛开国说着,从胳膊下取出公文包,垫在屁股下坐下来,随即又期期艾艾地补了一句,“老了,要让年轻人干。”

中明老汉听了,一下对这个原支部书记可怜起来。他也在毛开国面前蹲下去,接着掏出旱烟裹起来。一边卷一边问:“哪个接你的位置?”

毛开国说:“龙万春。”

中明老汉说:“龙家二小子?”

毛开国回答:“是,过去是副支书。”

中明老汉听了,“哦”了一声,没再说啥。他是一个老实的庄稼人,不管是谁做支部书记,他都一样挖泥盘土,一样交税纳钱。他不能说谁好,说谁坏。可是,毛开国此时就不同了,一种被掏空了的失落感萦绕在心头,他需要对人倾吐自己的委屈和怨气,于是便自顾自地对中明老汉愤愤地说开了:“老佘大哥,你说这人是咋回事?年轻时跑得、干得,就夸你能干,把你说成一枝花。可如今这把骨头老了,不顶事了,说声不要就不要了!上级要免一个国家干部,还要下个红头文件。可免我们这样的干部,二指宽的纸条都不要一个,会上宣布一声就完了。你说,我干了三十多年农村干部,这到底是咋个回事?我有没有功劳?”说完,他神色凄怆地望着中明老汉,好像中明老汉就是一言九鼎的裁判,他期望他给予一个肯定的又是满意的答复。

中明老汉把烟袋插进烟锅里,点燃,然后双手递给毛开国,老老实实地安慰他说:“老毛兄弟,人凭良心斗凭梁,你可没干啥坏事!”

毛开国抽了一口旱烟,呛得咳了一阵嗽——他过去没抽过这么劲大的旱烟,忙把烟袋还给中明老汉,打心眼儿里说:“有你老哥这句话,我心里就舒坦了!”

中明老汉又进一步劝解他说:“老毛兄弟,啥事也要想开豁一点。就说这当干部,谁也不能一直当进棺材里去,是不是?”

毛开国急说:“那是!那是!老佘大哥,听了你的话,我这塌的,”他指了指心窝,接着说,“疙瘩就没有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话,毛开国心里果然就开朗了许多。等中明老汉把一袋烟抽完,便站起身来,往下走了。

中明老汉等毛开国离开了,才说再去田里扯一会儿草,忽然听见从下面田坎上,传来毛开国的吵声:“你是咋回事?啊?眼睛长到后脑勺上去了?”

中明老汉回头一看,见毛开国正气咻咻地一边抖着身上的泥水,一边对田里扯草的汉子质问着。

中明老汉看清扯草的汉子是本族侄儿佘文兵。年前,文兵的女人超计划怀上了第三胎——他的前两个孩子都是女儿,文兵一心要生个带鸡鸡的人种。毛开国带领乡计划生育突击队去抓文兵的女人。文兵的女人来不及躲,只好没脸没皮地脱光衣服,赤身裸体躺在床上。毛开国和突击队几个小伙子,进屋去一看,立即羞臊得退了出来,在门口支起几张板凳,不屈不挠地守候。到了晚上,突击队的几个年轻人熬不住瞌睡,傍着墙睡了过去。毛开国年龄大,瞌睡少,半夜时分,听见有窸窸窣窣的响声。睁眼一看,见文兵的女人肚皮擦着地,悄悄地从凳子下面爬了出来。此时,毛开国如果也假装睡着,让这女人爬出来躲开也就算了——反正有乡上的突击队员在一起,谁也不会把责任推给他一个人。可毛开国偏偏认真,猛地大喝一声:“跑了!”这一来,文兵的女人就被捉住了,给弄进医院里,不但把她肚里的胎儿给打了下来,还强行给她把输卵管结扎了——因为她已经超生了一胎。为这事,文兵肯定对毛开国怀有仇恨,刚才,他显然是把带着泥水的草,甩到了毛开国身上。

果然,文兵在下面田里,故意讥讽地说开了:“哦,是毛大书记呀?我没看见,对不起啊!毛书记,啥时你再带人来抓我婆娘?”

中明老汉听了,知道刚才毛开国和他的谈话,已被文兵听了去,此时故意挖苦、奚落毛开国。

毛开国当然也知道这个被他惩罚过的汉子在故意讽刺他,又大声质问:“你、你这是啥意思?”

话音刚落,文兵又将一把带着稀泥的草向毛开国扔去。毛开国一闪身,躲过了。文兵接着不冷不热地说:“啥意思?没啥意思!我倒要问问你,咋像猪尿泡漏气——了?”

毛开国急赤着脸,怔怔地站在那里。中明老汉见文兵太过分了,就沉下脸,忍不住地大声喝叫了一声:“文兵!”

佘文兵抬头看了看朝他横眉瞪眼的中明老汉,收敛了一些嚣张气焰,搪塞地说:“二叔,我不是故意的,真不是故意的!”说完,埋头扯自己的草了。

毛开国气愤地站了一会儿,他虽然觉得憋闷,但又无可奈何,半晌,悻悻地走了。

中明老汉见毛开国走远了,才指责文兵说:“大侄子,别怪我多嘴,大路不平旁人铲,都过去的事了,还装在心里干啥?再说,人家与你前世无冤、今世无仇,还不是有政策在那里明摆着!”

文兵不敢和面前这个佘家湾大家公认的善良、正直、厚道的老汉争辩。他也自知理亏,还是红着脸为自己开脱:“二叔,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埋头扯草,顺手把草扔出去,哪知道遇了缘,扔到他身上了。”

中明老汉听了,也不再说他啥。大男人,哪个没几分面子呢?话说到这份儿上,人人心中明白就行了,于是说:“没看见不为怪。不过,今后说话嘴巴把严点,别再挖苦、讽刺别人。”说完,跳下了田去。

父子三人没扯多少草,暮色就渐渐笼罩了大地。稻田上面弥漫开了一层白色烟雾状的水汽。花脚蚊子和一些小蠓虫的叫声,也在他们耳边响了起来。父子三人这才爬上田坎,洗掉脚上的稀泥,往家里走去。

回到家里,文富一看,玉秀不知下午啥时来了,正和母亲、大嫂一块儿在家里忙着。

一见玉秀,文富就抑制不住兴奋,感到自己身上血液的流动比过去加快了,身体也在膨胀。他红着脸过去打招呼道:“你啥时来的?”

玉秀正在帮田淑珍大娘切猪草,抬头对文富笑了一下,说:“才到不久呢!”

田淑珍大娘见文富回来了,忙过去夺了玉秀手里切猪草的刀,说:“我来,秀,你们一边摆龙门阵去吧!”

玉秀不好意思地说:“没事,妈,就那么一件事。”

田淑珍大娘说:“那事还是小事吗?去,一边商量商量去吧。”

文富不知她们说的是啥事。在自己家里,他也不习惯于当着父母和大哥大嫂,把自己和玉秀关在屋里,亲亲热热地拉话儿,他觉得那只是城里人谈恋爱才该有的事。可是,他又忍不住想和玉秀待在一起,说说知心话。就是不说话,两个人单独坐在一起,那也是一种幸福。正作难间,文富突然发现阶沿上放着两背青草。文富知道,那是母亲和大嫂为鱼割的饲料,没来得及撒在鱼塘里,便高兴地对母亲说:“妈,我们把草背去撒!”

田淑珍大娘听了,不理解儿子的意思,说:“你去啥?让你爹和文忠去!”

文富说:“妈,我们背去!”说着,用眼睛向玉秀示意。玉秀明白了文富的意思,出来和文富背起青草,往鱼塘走去。

到了鱼塘,他们把青草均匀地撒进塘里。春天里放下的鱼儿,在他们的精心饲养下,现在已有两三寸长。月光下,他们虽然看不清这些争食青草的自由自在的水中小动物,却听见一片泼剌剌的划水声和嚼食草叶的沙沙声。

接着,他们在看守鱼塘的小窝棚外的草地上坐下来。

这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上弦月爬上了树梢,大地上的一切都处在一片温馨、朦胧的气氛中。空气中的炊烟味道十分浓厚。

在这静谧、凉爽又没人的地方,文富才变得大胆起来。他去捉住玉秀的手,一边抚摩一边亲切地问:“妈刚才说的是啥事,要我们商量?”

玉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温柔地看着文富,说:“你猜一猜看?”

文富说:“是不是……又是离婚的事?”

玉秀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她干脆把头靠在了文富肩上,轻轻地说:“法院通知我明天去……”

“是这样?”文富吃了一惊,几乎是叫了起来,接着又说,“这么快?”

玉秀说:“还快吗?交了申诉书都十多天了,我就天天盼呢!”

文富说:“没告诉你去干啥吗?”

玉秀说:“没!是居委会那个王老太婆来对我说的,叫我明日上午去法院。”

文富说:“你没问问她详细情况。”

玉秀说:“问她干啥?那老太婆讨厌死了!你猜她对我说啥?她说,好端端离啥婚嘛?虽说男人犯了一点事,可到底还活着嘛。一夜夫妻百日恩,犯了一点事就各走各,一个女人还讲不讲点德行?我们那时,你满河街问问,孩他爹二十多岁就死了,我还没嫁人呢!再说,对犯错误的男人,更要挽救,你咋能不管人家呢?她还告诫我别花眼。”

文富听了,也觉得这女人多管闲事,忙对玉秀说:“你可别听她这些胡说八道!”

玉秀说:“我当然不会听!可我真不知道到了法庭,该咋个说?那天去交离婚申诉书,看见法官,我心里就像打鼓一样跳。”

文富听了,更紧地握住了玉秀的手。他也压根儿想象不出来到了法庭该怎样说,却鼓励玉秀说:“别怕!关键是别怕!”

玉秀还是忐忑不安地说:“就怕到了场,临时忘了词儿。”

文富还是只有一味安慰地说:“别怕!平常咋个想的,就咋个说。”

玉秀说:“平常,我这心里倒有千言万语。”

文富说:“有话说就好,你就照心里想的那样说!”

玉秀果然像有了信心和力量,在文富肩上点了点头。过了一阵,仿佛自言自语地说:“也不知是红是黑呢?”

文富把玉秀拉进怀里,用他男人有力的臂膀,将玉秀护卫在自己宽厚的胸膛上。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给予玉秀的支持和鼓舞。他静静地端详了一会儿玉秀清秀的面庞,然后说:“我明天陪你一块儿去!”

玉秀小鸟依人一般地在文富的怀里闭上了眼睛。两人再也没有说话,清朗的月光照在没有被青草遮掩的水面上,泛着宁静的光辉。远处的树木,显得比白天更密集,透出柔和的轮廓。他们静静地坐着,心里的抑郁不安渐渐被这种甜蜜幸福的拥抱代替了。

他们没有想到,在他们相拥相依的时候,中明老汉和田淑珍大娘也正在为他们的事操心。他们背着青草刚走出去,田淑珍大娘就从灶屋出来,把中明老汉喊到一边说:“玉秀刚才告诉我的,说她就是不放心,来和文富商量商量!”

中明老汉听了,许久没说话,半晌才说:“这年头也怪,离婚还要公堂审理!”

田淑珍大娘说:“他爹,你也别说些让人闹不明白的话。我们也商量商量,娃儿他们的事该咋办?”

中明老汉不解地问:“啥事咋办?”

田淑珍大娘说:“这你还不懂哇?娃儿他们的婚事呀!”

中明老汉说:“不是连婚还没离脱吗?”

田淑珍大娘乐观地说:“这不是很容易的事吗?明摆着,玉秀不愿跟他了,还不让离吗?”

中明老汉说:“没那么容易的事。”

田淑珍大娘不满起来,责备地说:“死老头子,你别说不吉利的话了!玉秀告诉我,现在兴自由,再说,那审案的人就不可怜玉秀?”

“那倒是!”中明老汉听到这里,也坚信起老伴的话了,说,“她受了那么多苦,说出来,铁石心肠的人也要帮她说话的!”

两人说到这里,都一下觉得玉秀离婚是再容易不过的事。田淑珍大娘立即说:“玉秀只要离了婚,我们就给他们办喜事,他们的年龄也不小了,不能再耽搁了。”

中明老汉急忙赞同地说:“那当然!”

田淑珍大娘接着问:“那,你说这喜事该咋办?”

中明老汉停了一会儿,在脑海里思谋了一阵,却没想出具体方案,就笼统地说:“反正不能亏待了他们。”

田淑珍大娘说:“我思谋了,再过两个月就是你六十岁生日了,这也是一个该庆贺的日子。就把娃儿的喜事放在一起办,一打鼓,二拜年,一举两得,也省些事,你看要不要得?”

中明老汉听了老伴的安排,一下高兴了,女人的心毕竟比男人细。庄稼人办喜事,一是要图闹热,二还要图节约、省事。把两件喜事放在一起办,是最好不过了。中明老汉当即说:“咋要不得?我还没想到呢!”

田淑珍大娘说:“到时候,所有的三亲六戚,我们都请。上湾的本亲,不管送礼不送礼,我们每户也请一个主事的,来吃一顿午饭!灶不够,就在这院坝边盘两眼土灶。蒸笼、甑子,我们早点去借……”

“借啥?”中明老汉听到这里,打断老伴的话,以少有的慷慨和大度,对田淑珍大娘说,“到时候,去把王厨子和李厨子请来,他们的东西都现成。也让你清闲清闲,陪三亲六戚摆摆龙门阵。”

田淑珍大娘听了,很感激老头子的体贴。可过了一会儿,还是皱着眉头说:“请厨子,可是要开工钱的?!”

中明老汉说:“开就开呗!人一辈子,有几次这样的事?”

田淑珍大娘听了,心里还是不大赞成丈夫的浪费,可嘴上却附和说:“那是。”

老两口说着,好像真的已是喜事临门,越说越高兴,忘记了时间。直到文富和玉秀从鱼塘回来,老两口才从自己构思的喜事中回到现实。田淑珍大娘说:“回来了?快吃饭,我们还等着你们呢!”说完,起身往灶屋赶去。

文富见自己和玉秀只顾说话,让父母、哥嫂久等了,很过意不去,于是内疚地说:“爸、妈,你们吃吧,等我们干啥?”

田淑珍大娘说:“哪能呢?”说着,端上了饭菜,玉秀也去帮忙。不一时,一家人就围在饭桌上,兴高采烈地吃起饭来,谁也没再提起玉秀离婚的事。

同类推荐
  • 错爱青春

    错爱青春

    在某个美好的清晨,当萧晨诺从美梦中醒来的时候,却看见父亲的旧情人带着她们的儿子闯进了自己的家,而她的妈妈早已不知所踪,年幼的晨诺顿时跌入愤怒、惶恐、绝望的深渊。在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萧晨阳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之下,她逐渐走出阴影,却跌入更加痛苦的深渊——她爱上了自己的亲哥哥。萧晨阳祈盼了好多年,终于可以回到爸爸身边,还意外拥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他发誓自己一定会竭尽所能去爱护她,却发现自己的爱偏离了正常的轨迹。于是他不惜伤害她,甚至害她险些丧命。他以为终于可以远远的看着她平安长大,可是命运既然安排了这场绝望的青春际遇,又岂会让他们那么轻易就逃离。
  • 蒋家门外的孩子

    蒋家门外的孩子

    《蒋家门外的孩子》为蒋孝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的回忆录,记录了蒋孝严、蒋孝慈波折的人生之路,许多内幕首次披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本刊节选一章以飨读者。直到上了高中二年级,一九五八年冬天我才从外婆的口中获知,自己和一个伟大而显赫的家族有血缘关系。那时外婆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已是风烛残年,可能自觉来日不多,若再继续隐瞒下去,一旦或有不测而不及向我和孝慈道及“身世”之谜,她将抱憾而终。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外面下着小雨,吃过早饭后,她老人家叫我和孝慈坐到她床沿上。
  • 大宋江山(第七卷):大地裂痕

    大宋江山(第七卷):大地裂痕

    “新旧党争,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使大宋王朝内部争执不断,江山不稳。宋徽宗听信蔡京之言铸九鼎,鼎裂又误信为“辽国死亡之兆”,萌生灭辽想法。徽宗联金灭辽,收复幽云十六州,但紧接而来的是更大的危机,宋辽金三国鼎立变成了宋金对峙。金兵第二次伐宋,徽钦二帝被俘,金人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并占据东京汴梁,北宋亡国,地分南北,江山崩裂。
  • 狄公案

    狄公案

    《狄公案》抨击了权势豪强对百姓的欺凌,歌颂了江湖豪侠的侠义行为。故事情节跌宕曲折,极富传奇色彩。文辞也通俗流畅,生动风趣,具有民间文学韵味。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如鲍自安的老练诙谐、武功超群,花振芳的豪爽耿直、敢作敢为,义仆余谦的疾恶如仇,鲍金花的骄矜好胜,花碧莲的质朴情挚,都个性鲜明。
  • 一个士兵的哨所

    一个士兵的哨所

    这是一本关于人与生活的故事。正如作者在题记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感悟,决定自己人生的过程和命运。如同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条人生道路。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许不同,虽然不能复制,但可以借鉴。希望本书中主人公李大亮的人生,能给你以启迪和借鉴。
热门推荐
  • 商门崛起
  • 高老头

    高老头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支配下人的道德沦丧和冷酷无情,揭示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贵族阶级的穷途末路。
  • 碎荷

    碎荷

    丁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生于20世纪70年代新疆哈密。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研讨会。诗作收录进1999年、2005年、2008年《中国最佳诗歌年选》,被誉为“葡萄诗人”。已出版长篇小说《木兰》、诗歌集《午夜葡萄园》、随笔集《和生命约会40周》等十余部。现居乌鲁木齐。七月的戈壁滩燥热。嘎蛋躲在傍晚的林子里看两只公羊顶架,听旁人说他爸回来了,撒腿就往家跑。旁人问,有啥稀奇?他爸还领了一个女人。是给他叔从老家领来的媳妇?像从画上走下来的观音菩萨。
  • Fake Mustache
  • 柏林道风云

    柏林道风云

    “柏林道”作为城中宏商巨贾集中的住宅区,代表着无上的金钱和权利,处处皆为豪门。故事围绕康庆,封悦,张文卓;田凤宇,迟艾等人的爱恨情仇,写柏林道年轻一代新的较量。
  • 贺玉兰的恋爱简史

    贺玉兰的恋爱简史

    贺玉兰的初恋,是名副其实的——从初中就开始了。那时候,她的身材已经发育得很好。个子虽然不比其他同学高多少,由于身材纤瘦,又长年累月地穿着半高跟的皮鞋,就显得高出许多。身上该凸的地方,都凸显起来;该凹的地方,也都凹陷下去。特别是腰与臀衔接的部位,有点像葫芦中间的那个地方,纤细而浑圆。因此,在男人的眼中,她不再是个女孩子,而是个地道的女人了。不论是坐是站是行是走,人们都能从她的身上找到看点。就连学校的那几个三十来岁的男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关照她几眼。他们明知道这个问题她回答不上来,但提问时,总是落不下她。
  • 绝代魔女

    绝代魔女

    她柳意绝只因生在邪门魔派,一出生便注定冠上了魔女称号,遇上他,沈洛心,名门世家的翩翩贵公子,嬉笑怒骂间竟互生情素,江湖是否能容得下他们的爱情。在仇恨面前,她如何选择;在正义面前,他又如何决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秘宠驭主

    秘宠驭主

    地底之渊,地渊邪龙探出狰狞可怖的头颅。浮云之上,雾海凤鸟露出修长绚丽的尾羽。死海之底,瀚海龙鲸摆动庞若陆地的身躯。大地尽头,猎日魔狼追逐永不熄灭的太阳。这个世界。勇敢者征战广袤无垠的黑森域,经历战斗捕获收服一只只稀有强悍的秘宠。挑战者登上各大华丽赛事的舞台,在冰与火交织的战场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 大学点睛补

    大学点睛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截身子在土里 半截身子在天上

    半截身子在土里 半截身子在天上

    因工作关系,前些年不断在黎城、平顺、壶关、长治一带的山区考察或走访,希望发现山区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经验和规律。这是一个向前看的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很难找到一个能把各种问题都综合进去的分析框架,但迷茫之中还是有了意外的发现,这些地方都有赵树理先生当年的足迹。从他出生、工作到后来挂职返乡,这位作家的大半生是埋在上党山区的黄土里的。时逢赵树理先生的公子赵二湖先生重访左权县横岭村,发现赵树理当年曾在这个小村参加过一桩命案的调查,而这桩命案可能与《小二黑结婚》的创作有关,因而又被认为是小说的故事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