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1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我们呈奉给读者诸君的这本书,叫作《天地正气》,书中所录,是我中华民族千年一曲正气歌。诸君读此书,当有击案扼腕者,有怒发上指者,有血脉偾张者,有洒泪默祭者,有踔厉奋发者。

《正气歌》的作者文天祥就义后,衣袋中留有一篇绝命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英雄去矣,成败休论。诸君读之,必能情志感动,灵魂升华,洒泪心祭。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一位重践行的儒者,既已无愧,其愿足矣,故安然而逝。他展示的,是古代中国士人可敬的精神品格:胸有信仰与信念,强权不可移,暴力不可夺,身可死而义不可屈。这品格,是世代相传的。

东汉初洛阳令董宣,人称“强项令”,所谓强项,就是不会低头,不会向权势低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是一个横行天下为所欲为的人物。她的仆人公然白日杀人,以她的权势,无人敢问。但偏偏这回她失算了,碰上了不要命也要伸张正义的董宣。董宣不过是区区一个洛阳令,但京城有人犯法,就归他管。可堂堂公主会在乎你洛阳令吗?公主把嫌犯藏在府里,你能擅入公主府第吗?公主出行,让嫌犯坐自己车上,你能冒犯公主车驾吗?但公主错了,既然不要命,就没有不敢做的事。在公主外出时,董宣拉住公主车马死死不放,并且以刀画地,斥责公主之不法。当场把这杀人恶犯处决了。冒犯公主,不就是冒犯皇帝吗?在光武帝看来,这简直就是造反。“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董宣不怕死,但要说一句话再死:“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满面。皇帝被他镇住了,不杀他了,但要他向公主赔罪:“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几个人摁也没摁下这宁死不低的头。看到这些,你能不扼腕击案吗?天地间浩然之气,赋予一人一身,身虽孤弱,气不可夺。所以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我们再读辩士唐雎与号称虎狼之国的秦王如下对话,会有什么感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是什么样的威胁!唐雎从容对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所谓“士”之怒,如“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继他们三人之后,我唐雎将为第四人,我唐雎之怒很简单:“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他挺剑而起。这是强权与大义的较量,在大义面前,强权只能屈服:“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读此,能不血脉偾张吗?

天地正气,撑起的是尊严,不管是国家的、民族的,还是士人个体的。正气不可灭,尊严不可屈。天地正气赋予一人,就表现为崇高的节操。而这节操,往往在临大难中显现,文天祥说是“时穷节乃见”。当谭嗣同临刑前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时,心里想的什么?我们读了,感动的又是什么?是铁肩担道义,是热血警世人?不过,在谭嗣同就义前一千年的张元幹曾有一个对历史的考问:“底事昆仑倾砥柱?……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这或许更能代表我们的思考。历史应该沉思。

“天意从来高难问”,千古一声长叹。几千年的古中国,政治生态多是恶劣的,“总为浮云能蔽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的常态。汉代被贬官到湖南的贾谊,有才有志,才不得施,志不得展。他来到湘水边,想到了遭际类似的屈原,写了一篇使英雄洒泪的《吊屈原文》,痛心于“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不过,即使正不压邪,高尚之士志节从来不改。“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这是建安时刘桢的诗。“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为国为民,杀身成仁,是其常怀的志向。“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是韩愈因谏阻皇帝迎佛骨,被贬潮州,行至蓝田关,写给前来送行的亲人的诗。潮州,在唐代,那几乎是一个有去无还的瘴疠之地。要除弊政,就得奋不顾身。好在韩愈后来还是回来了。

更值得敬仰的是元代的张养浩,他因为谏阻皇帝元宵节在宫中张挂花灯做鳌山,惹恼皇帝,辞官归去。在他,是要彻底告别官场,远离是非之地,终老家园了。辞官家居期间,朝廷七次征召,他都坚辞不赴。一次次征召,官位一步步提升,第六次,吏部尚书,是朝廷要职且是关键岗位,第七次,翰林学士,二品大员了,这些都不能动其心改其志,他依然在济南云庄潇闲度日。不料,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征他为西行台中丞,官位不高于翰林学士,而且是很多人望而却步听了就想逃的差事,他却闻命而起,“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为了拯救百姓,他将生死置之度外,最终为百姓殉身。“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张养浩传》)他不知道什么是趋利避害,只知道毅然赴难,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从“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看,他是以必死的信念西去的。途中,他写下了那传诵千古的名作《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还写了一首诗,让人一读,肝肺具裂:“西风匹马过长安,饥殍盈途不忍看。十里路埋千百冢,一家人哭两三般。犬衔枯骨筋犹在,鸦啄新尸血未干。寄语庙堂贤宰相,铁人闻此也心酸。”诗没有题目,纯是诉说,纯是控诉,纯是血,纯是泪。他死在灾难深重的关中,我们相信,他的英魂永远护卫着关中灾民。

本书选取先秦至近代诗文词曲中体现浩然正大之气的作品近两百篇(首,语录不分条计),大分为正气歌、正气说、正气谱三部分。正气歌,是历代先贤所写天地正气的咏歌;正气说,是前贤有关天地正气的传说;正气谱,是历代体现天地正气先贤的传记。这三类作品,在几千年的中国,都浩如烟海,我们这里选录的,只是千百中之一二,但已经足使今人一读而感奋了。这些作品体现的精神,或慷慨赴难,或从容就义,或孤介自守,或时穷节现,或孤弱抗争,或守正不阿,或挫中奋起……在这里,我们特别敬仰孟子,也感谢孟子,他对浩然之气的阐述,激励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成为我们的格言,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对利与义的取舍,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因这些话的激励,成就了多少大丈夫。前人评孟子,言其有“泰山岩岩之气象”(朱熹《近思录》),壁立千仞,使人敬之畏之,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孟子说,人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孟子·公孙丑上》)。一个人的正大之气须集义乃成,一个民族的正大之气,更是集义所成。今天读我们呈献给诸君的正气歌、正气说、正气谱,勃勃之气,能不拂拂生于胸中吗?正是有正大之气,我们民族才历尽磨难,屹立不倒。今天,特别需要这正大之气,振起民族精神,完成复兴大业,才不愧对先贤。20世纪30年代,我同胞“四万万人齐蹈励,同心同德一戎衣”(郭沫若《归国杂吟》)。那时的学者曾编选了《国魂诗选》《先民浩气诗选》,激励斗志,今天,我们更应以此鞭策,发扬蹈厉。

仅以此书,为心香一瓣,奉祭英灵,所有志高行洁的先贤,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编者

同类推荐
  •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本书是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对中国文化以及对近代大师级学人的评述性的著作。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界的一代大师,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被誉为“凤毛麟角”。他一生潜心治学,敢为天下先,始终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本书较为集中地录入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释、道三教文化本源及流变的精辟见解。作为曾经西南联大的学生,任继愈先生在本书中以他的亲身经历,用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他与汤用彤、贺麟、熊十力……诸位先生浓厚的师生情谊,让先生们的大学问和真性情皆跃然纸上,真实可感,也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时局动荡但学术星光璀璨夺目的时代。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修德养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修德养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九星霸体诀

    九星霸体诀

    是丹帝重生?是融合灵魂?被盗走灵根、灵血、灵骨的三无少年——龙尘,凭借着记忆中的炼丹神术,修行神秘功法九星霸体诀,拨开重重迷雾,解开惊天之局。手掌天地乾坤,脚踏日月星辰,勾搭各色美女,镇压恶鬼邪神。江湖传闻:龙尘一到,地吼天啸。龙尘一出,鬼泣神哭。
  • 我的老婆是主编

    我的老婆是主编

    我真的不想写小说了,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居然来了S签站短……(因为题材需要,里面一些关于某真实作者的id和作品,已全部取得作者的同意,注:就当是章推吧)
  • 都市之天才医圣

    都市之天才医圣

    医圣,华佗逝世前留有传世医书【青囊经】,却无人得知其下落。李亦然,一名普通的医科大学生,无意间闯入地牢,遇一神秘鬼影赠书。李亦然本想退却,却被神秘鬼影一语所留,“此书可活人。”获得了传世医书【青囊经】,原本普通的李亦然,在花都纵横驰骋,艳遇不断,成为一代都市奇人……
  • 颤抖吧,江湖

    颤抖吧,江湖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不一定就是江湖。但阳光所照,山河所流,正义所存之地,皆是江湖。这是整个江湖最乱的时期,却也是英才辈出,人才济济的盛世。一个时代的转变,定然是为了去守护些什么。天机阁,神兵阁,少林,武当,荒域...究竟是谁在幕后操控着棋盘,原以为是执棋人,何时却又变成了棋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彪悍女配:本宫不是白莲花

    彪悍女配:本宫不是白莲花

    现代毒医杀手叶千娇为自由命丧组织之手。一朝穿越,来到书中医学低下的东焰国,成为该国丞相叶景渊之女。身份尊贵的她,更有着东焰国第一美人儿,第一才女的美名,然而却是一枚早已被人掀了面具的白莲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浅岛夏不宁

    浅岛夏不宁

    浅岛有无尽《深海》,浅岛再也没有《后来》。《浅岛夏不宁》是一篇网络小说,后出版成书,由气质才女蓝碎碎以深情谱就。“花火”记忆中最肆意疯狂的青春岁月,挚爱乃劫不复,放纵迷失归途,她心里装着的那个少年早已物是人非。
  • 南窗一梦春入画

    南窗一梦春入画

    穿越?而且还是个七岁黄毛丫头身上?没劲,天天吃喝玩乐像变个人似的,开心到飞起!可是已经玩了七八年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最起码告诉我怎么回到属于我的世界吧!突然父亲大人说我有婚约?还是个将军?满心期待他归来能带给我乐趣,不曾想他竟然带回西域女子要娶她为妻?作为新时代女性我怎么能容忍三妻四妾?坚决不同意,不是你休我,是我要休了你!
  • 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见于《礼记·学记》,本义是老师考核学生的一个指标,即学生对学业的专注及与他人的交往、协作。引而伸之,即可指人们对学业、职业的专注及对集体的认同。朱子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本书通过古哲先贤对敬业乐群精神的解读,及古人身上的敬业、乐群事迹的挖掘,让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友善”的具体要求,更好地推进学业、事业的顺利发展。
  • 重生之惊世亡妃

    重生之惊世亡妃

    大婚当日被诊出身怀有孕,人人艳羡的静安王妃,转眼间被休弃,紧随而来的暗杀,让一切看上去仿佛是精心谋划的局!当死局逢生,她挟恨归来,与从前一模一样的面孔,惊才绝艳,震惊朝野!。曾经的夫君爱悔莫明,三国皇子倾心相付。她皆冷笑置之。人若辱我,我必辱之。人若毁我,我必毁之!彼时,她含冤逼泪,斥问:“王爷可愿信我?”他神色冷酷,大掌直挥,用最残酷的方法证明她的清白!此时,他惊悔交加,痛说:“我相信你!”她冷冷一笑,“我永远不再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