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晚脚步跨进这座小店,先转了一圈扫视一下,随手在冰柜里拿了瓶可乐过去结账。
老板娘很热情,爽朗道:“一共三块五啊。”
陈晚也笑了笑回应,顺势说起:“诶,老板,听说昨天你这门口发生了车祸啊。”
“哎哟,那算什么车祸啊,人都没出事,就小小的碰了下。”
老板娘利落的扫了她手机上的码,不在意地摇了摇头。
陈晚作势惊讶:“不会吧,听说网上闹的很大呢。”
“网友嘛,那都是瞎起哄,我昨天那可是亲眼看到的,就在我这眼前撞上的。”老板娘振振有词。
“一开始那奥迪撞上去的时候给我吓一跳,真的是老天保佑哦,那老太爷自己人没事,就只是他骑得那自行车车把掉了而已。”
“开奥迪那男的估计也被吓一跳,下来就要带他去医院,谁想那老太爷怎么说都不去,非要人家陪他自行车的钱。”
“我们昨天在那看得时候也劝了半天让他去医院检查检查,你说万一有啥地方撞到了呢是吧?结果那老太爷非不去。”
“开奥迪那小伙劝了半天想不去就不去吧,那就赔他自行车的钱,问了问,那老太爷上来就要五万,那小伙当然不干啊。”
“难怪不愿意去医院,去医院检查就他那没事人样怎么也花不到五万,你说说,就他那破自行车哪里值五万了,这不明显的碰瓷嘛!现在这人也真的是哦。”
……
根本不需要陈晚再多问什么,老板娘天然的热情就把细节全都说了出来。
陈晚咳了咳:“那最后呢,怎么处理的。”
大概是熟悉了,老板娘抓了一把话梅糖给她,自己也嚼了一颗:
“后来那小伙就报警了呗,两人全都去警察局了。”
听到这,基本事情差不多和监控画面都对上了,陈晚也大概明白了,和老板娘再寒暄了几句就拉着何锦生告了辞。
怕老板娘说的有偏差,陈晚拐了拐又去了旁边几家店铺,大概问了问,收到的信息都大同小异。
问了三四家后,陈晚出来捋了捋思绪。
这样看来,这事说是车祸也算车祸,要说碰瓷的话也能算。
还真不好下这个定义,她能做的也就只有到这了,后面只能等王鸣回来看看警察局那边的通报了。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微博上一开始发视频带碰瓷节奏的那个大V绝对是带着偏见的,对事情的真相并非全然清楚。
何锦生看过很多样子的她,豪气万丈的,偷笑窃喜的,认输装怂的,甚至沮丧死气沉沉的。
却唯独没见过像现在这样她工作时的样子,这样熠熠发光的样子。
从刚刚跟在她身后踏进店门,何锦生就没再说过一句话,看着她熟练从别人口中套话,看着她狡猾地钻语言空子把人引到她的话题,看着她默默记下对方话语间的重点。
何锦生第一次产生了一种他和她之间真的不再熟悉的感觉。
印象中那个一遇到事嚷嚷着何阿官的小姑娘好像已经离他很远了,现在的她也开始学会社会的规则去套路别人了。
有点陌生,也有些别样的成就感。
何锦生跟在他后面,眯着眼,暗自思考。
五年的时间,他在她的人生中究竟错过了多少重要时刻。
网络上对这件事的谈论多等一分钟就能再多出一个新版本,今天甚至连月华社公众号推出的其他内容下也有大批网友再刷这起事件。
陈晚没有太多的时间再浪费了。
大概是刚刚的落差感太大,何锦生也没再多做要求,直接把她送回了月华社。
陈晚到公司的时候,王鸣正好把在警察局的采访发回社里,警方的调查结果也基本和她了解的差不多。
只是警方调解到最后是按照交通事故备的案,根据律师的说法,那 老人要求的五万被驳回了,奥迪车主要赔偿给老人两千元人民币。
陈晚很快和法务部一起把所有材料重新一起整理了下,新编辑了一条长长的致歉信。
内容包括解释了清楚这则新闻报道的原委,和昨天沸沸扬扬的月华社删视频事件都做了解释,还有对那个大V没搞清楚事实真相乱带节奏的行为表示谴责。
最后在最底端对社里新闻人员工作的不严谨表示了郑重的致歉。
该解释的不该解释的,监控截图,路人采访,警方调查结果,图文并茂,全都编辑在了这条致歉信里。
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警方那边自然也密切关注。
中午十二点,警察局A城地区的官博就针对这起案件发了详细的案件通报。
陈晚一直让人刷着微博,看见警方出了通报,立马让宣发那边把编辑好的致歉信在官博发出去。
时间点卡的正好,和警方出通报时间一前一后,两边相结合,真实性大幅提升。
整个媒体界都在关注这件事,月华社的新闻一出,就有几家老牌媒体也转发了替他们宣传了下。
陈晚默默记下了名字,这份人情月华社记着了。
她还特地看了看,一排排热门的转发中没有新兴报社的名字。
不过十几分钟,网上态度和昨天就大相径庭,虽偶尔还有几条疑问的评论,但大趋势总算真的被扭转了过来。
陈晚和社里的人整整盯着后台评论盯了快两个小时,就怕一不小心就又被人带了节奏,等真正确定大多数都是表示理解的声音后她和社里的同事才稍稍放下心来。
陈晚也没想到一个简单的交通事故报道最后能闹的这么大。
幸好,他们反映的速度还算快,全社舆情危机公关的能力还算不错,对月华社还没真正造成什么实质影响。
直到还在S市的沈知给她打电话过来说解决好了之后,这事才总算真正结束。
陈晚是晚上回到家窝在沙发里补看新兴报社的资料时,才想起自己什么时候说过喜欢抽烟的男人的。
高中时高考完的那天晚上,按照学校惯例是要举行最后的班级的聚餐的,但因为她和班里的人都不熟她中途就溜了出来,去找了何锦生。
满大街的KTV和饭店都被刚释放的高三学子包了场,似乎四周都洋溢着激情欢聚的气氛。
幸好何锦生大她两届,早早进入了大学,在他身边没有那种让她不适的氛围。
但怎么也是她人生中一次重大考试的结束,最后一晚,也想像别人一样的放肆,一样的玩闹。
那晚何锦生带她绕着河边走了一圈又一圈,放了烟花,逛了夜市,买了一堆有的没的。
她还第一次去了理发店给自己染了个黄头发,记得何锦生在沙发上等她等的差点睡着,等好不容易染好后还嫌弃地推开她说了很久的不好看。
逛到后半夜,街道上的大多数店面都关门打烊了,静寂无人空空荡荡的街道,他们逛的无聊实在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何锦生拉着她就拐进了旁边胡同里一家旧旧的二十四小时开门的影院打发时间。
十块钱一个人进了场,午夜场,没多少人。
舞台上是老式的白幕布,座位最中央摆放的还是那种很久以前的老式放映机,两台机器滚和的齿轮不断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那是陈晚第一次知道在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中还有一个如此传统的小电影院。
很快,灯光熄下,荧幕亮起,延展的白幕开始出现画面。
是《心之全蚀》,一部1995年的老片子。
很多人第一次被小李子惊艳到是在那部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里,但陈晚不同,在那晚之前,她从未看过那部红遍大半个地球的影片。
她的第一次被小李子惊艳,是在那晚的《心之全蚀》里,影片中讲的是小李子饰演一位波兰诗人,和一位早有妻子的男人在禁忌的感情漩涡里挣扎沉沦的故事。
影片中小李子几乎全程烟不离手,几个近景的抽烟镜头几乎占满了整块大幕,稚嫩青涩的脸庞夹杂着朦胧的烟雾,表现出来的不止是禁忌,更带着满满的诱惑。
那是陈晚第一次感受到男人吸烟的魅力,大概是当时气氛恰好的原因,整个人心脏都怦怦跳。
以至于当时她就没忍住,偷偷在何锦生耳边念叨很多遍:抽烟的男人怎么这么有魅力,她以后一定要找一位会抽烟的男朋友。
突然的记忆涌入脑海,陈晚默默地掀过沙发上的小碎花毯子捂住脸,再想想他今天在楼道中说她喜欢的样子,何锦生当初莫名奇妙开始抽烟不会是因为这个吧?
说起来也挺好笑,十几岁的男孩抽烟的原因无非那么几个,要么是为了装酷,要么是遇到麻烦,还有的就是真的指望这玩意能舒缓心中苦闷。
而何锦生抽烟,却都不属于它们,真的只是因为她那么简单的一句话。
何锦生有时候自己想起来都觉得挺害臊。
当初父亲出事时他还太小没有抽烟的概念,等后来长大接触到了也没有过要抽烟的想法。
没日没夜的对着以前的报道研究的心烦意乱时也从未想过试试抽烟这件事,就连后来还完何叔的钱穷困潦倒连下个月的房租都交不起时也没有过抽烟解愁的念头。
甚至交好的那堆狐朋狗友也曾拿烟给他问他要不要试试,什么男人的特殊情结,他也不曾动过心。
真正下定决心让他想试试尼古丁味道的,只是陈晚的那句话。
那句以后要找一个会抽烟的男朋友。
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抽就是这么多年,没有想过戒掉,现在反而成了习惯。
卧室顶部中央的中式木灯亮的有些刺眼,沙发里的陈晚移开视线,继续拿起ipad研究资料。
默默告诉自己想象力不要太丰富,何锦生怎么可能会因为她的一句话就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