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大捷消息传到秦国之后,秦国上下举国沸腾。各衙门,都高扎仪门,彩旗高挂等待劳军典礼。
百姓们悬红挂彩,鼓乐齐鸣。爆竹声此起彼伏。
各条街道,都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们欢跳雀跃:“河西大捷!!!……河西大捷啦——!!“
年青人欢跳着,聚集在一起,纷纷庆贺:”走,到城里庆贺去!”
百姓们欢声雷动,锣鼓喧天。
老人们剪好麻钱走到坟前,焚香祭告:“先人们!河西失地收回来了!君上,派公孙鞅把河西所有失地,给收回来了!!您的大仇给报啦,这下您老人家就可以闭上眼睛了!说到难过处,老人们的脸上泪水长流。”
“萍儿!虎子!快给你爸说,他的大仇报了!”老者强忍泪水,拉着孙子,孙女在坟前焚香祭拜。
“爸呀!我跟弟弟,今天,来告诉你个好消息。你的大仇报啦。河西失地收复了。……弟弟,今天都已经九岁了。我们一家人都活下来啦!”
老者蹲在坟前哭道:“儿呀!你都死了八年多了,近六年来,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当年我险些被饿死了,亏的是尾洪老爷,花了几十两银子,钱救活了我们全家人。现在萍儿也快冠礼了。等她问下婆家后,我们再来坟前告诉给你。现在你大仇已报,儿呀!!你就好好的睡吧!”
百姓们跪在坟前,祭告祖先,喜极而泣,泪水化作漫天雨。
各村都贴着君上诏令:举国大哺十日。
县府将粮食,肉、酒,按人口足额发到每家每户。
人们载歌载舞,觥筹交错。
秦孝公罢朝三日,以示庆贺。
充分考虑得失之后除了留下三万精兵,防守函谷关、施肤城之外,秦孝公传诏全部撤军。
撤军令下达后,施肤城外。子夜时分百姓们就守在官道上箪食壶浆慰劳军士。
公孙鞅坐在白马上身穿黑蟒衣,上绣七蟒戏水,头戴六寸高冠,颈系大红披风,腰挂秦公剑。
神色冷峻,貌相威严!
举手投足间,百姓万目关注,报以笑脸纷纷赞道:“富国强兵左庶长,耕战两策秦律杨!庶民翻身在战场,想要致富地里忙”
公孙鞅扫视官员一番,官员都感觉左庶长,目光凛冽,冷赛寒冰,心中暗道:“铁腕无情左庶长!秦律治吏日夜忙。莫说贪污与受贿,宿治就要把命亡。”
世族,宗族看到公孙鞅之后,表面上一脸谦卑,内心恨不得吃肉扒皮,挫骨杨灰。暗自骂道:“纲常尽毁公孙鞅,贵族世袭梦一场!无功绝难进官场,身死土地全收光!”
千人卫队,骑着战马,手执长戈,戈上挂着黒旗。
他的身后,跟着二十个甲衣军士方阵,每阵二千伍百人。
军士队伍共五万人,军士手持长戈、长矛、长戟。
旌旗蔽日,士气高昂。
整个撤军队伍,长达一百余里,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沿途官道,百姓们是里三层外三层翘首以待。看到军士方阵到来,百姓争先恐后,把手中食物塞到军士手中:“孩子们!都吃点吧!“,”再吃点吧!”
军士们个个口袋,被装的都是鼓鼓囊囊。
一连几天,吃的军士肚满肠肥苦不堪言。
夜里宿营之后,军士们,个个撑的睡不安稳。
沿途官员,高接远送。十五日之后,军士们走到栎阳城外五十余里。
公孙鞅等人远远就见官道上红毡铺地,虎贲守卫在仪门两边。众人扬鞭催马,加速前行就看到秦孝公,率领满朝文武官员,亲迎而来。
公孙鞅、嬴虔等将领跳下战马,单膝跪地:“末将,参见君上!请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以大礼参拜!!”
孝公急步上前搀扶起众将:“诸位将士,请平身!!你们舍生忘死,为国而战!寡人,心存感激,这就为诸位将士卸甲!”弯下腰去,走到公孙鞅身,解开公孙鞅颈前披风。
军士们单膝跪地,齐声回礼:“谢君上隆恩!”然后纷纷解开甲衣,完成卸甲礼。
国尉嬴虔双手捧出大将军印,跪地禀告:“君上!末将,凯旋归来,请君上,收回大将军印,令人将兵收回大营!”
符宝郞接过大将军印后孝公朗声说道:“诸位将士!你们为国杀敌,凯旋归来,都辛苦了!请撤回营地,休整几日,再解甲回家!”
“谢君上!”各都尉叩首领诏,待君上启程后将所领部、曲带回大营。
收兵典礼结束。孝公环视众将士深施揖礼:“将士们!寡人,迎请大家一道还朝。”
众将士齐声谢道:“谢君上,隆恩!”
赞礼官用拂尘在空中一扫:“郊迎仪式,礼成!!”
众人听到仪式礼成,纷纷松了一口气。等待君上启程后,就可散去。
孝公一脸感激语带诚挚:“左庶长!孤,郊迎来迟,请随寡人一同乘车还朝!”
公孙谢道:“谢君上隆恩!君上,请先行一步,微臣,同众将紧随在后!”
看着公孙鞅迟迟不应,孝公走上前去,拖起公孙鞅手腕,“左庶长,有大恩与国,何必客气!来,随寡人同车还朝。”
公孙鞅推拖不掉,跟着孝公走向座驾车队。车队前面是一百余匹战马骑队,虎贲手持长戈,戈上插满黑旗
虎贲骑队之后,二十辆戎车车队,分列两厢。戎车正中架着红色错金弓弩,车左紧扣悬刀,车右臂挎盾,左手持戈目光如炬,紧盯前方。
车队正中一辆六匹枣红骏马,拉着一辆金光璨璨华丽车驾。
公孙鞅心中暗赞:“好大气的车!”走到车驾前细细看过,见车辕是一根方七寸辕杆平直上翘,车辕顶端、车舆(车厢)与辕杆连接处,都镶嵌有黄金表皮。车舆呈长方形宽约一丈,上面用楠木组成车舆挡栏,车栻高达六尺,呈圆柱壮,横立车舆中间偏前位,用黄金包覆。车轮一轴两轮,高达六尺每轮由三十根车福条组成。整车高达雄浑,金光闪闪,说不尽的高贵典雅,道不完的富丽堂皇。
再看六匹骏马,身高六尺六寸,鬃毛粗长,体型丰腴健壮。马蹄掌用赤金包定。六匹马排成一行,马首面上辔头用金花砸成,马缰绳用牛皮系定,外包金线。
车舆正中上有大红伞盖一顶,直径达九尺,伞杆由木柄柱支撑,伞辐由二十八根粗若手指黄金条制成。
车舆内板工匠,雕刻而成,刻绘着龙纹图案,表面由五彩漆绘成由大漆罩面。
整个车辆,大气雄浑,威武高贵,阳光之下金光闪闪、瑞气万条;红罗伞盖遮挡的阳光一丝不透。
整个车驾蕴含着“天圆地方,二十八星宿,三十时日”
公孙鞅暗自赞叹:“好漂亮的车!跟自己平时乘用之车,简直天上地下。”二人走到车舆后,孝公先行登车,公孙鞅缓步欲登就听到国尉嬴虔,高喝一声:“君上且慢!”
公孙鞅听到喊声宁过头去,看到嬴虔急步走来,气愤地说:“君上!国有常礼,不可逾制,免得礼坏乐崩!公孙鞅由臣陪同坐夏缦之车即可,!”
公孙鞅看到众臣面前,人山人海之中被嬴虔当众指责,心中不快:“我是君上所请,我不听从君上地安排,难道我,还要听你一个国尉的无礼呵斥”想到这里,看了看众臣,神情倨傲的走了上去。
群臣看到公孙鞅,听而不闻,悍然上车都惊的“啊!”了一声,纷纷苦笑一声低下头去,将头摇了又摇暗道:“公孙鞅太过狂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呀!”
嬴虔气愤至极狂怒地说:“公孙鞅,有不臣之心!太过狂妄了!”
孝公站在车舆右边上,左手扶着车轼,右手与胸前平齐,顿首下去施以军礼:“谢天子赐车,微臣,僭越了!”
公孙鞅站在车左,学着孝公用右手扶着车轼,左手向人群挥了又挥:“谢天子赐车,微臣,僭越了!”
百姓看到惊得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是真的,多数人忙用手揉了又揉眼睛,然后痛苦说声:“唉!僭越呀!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呀!!”
公孙鞅坐在车上,看到路过百姓都是神情有异,悄声问孝公说:“君上!这车我以前从未见过,是不是你新近所造?难道说微臣,不该坐此车,这是什么车呀?”
秦公懊悔地说:“左庶长!这驾车是金路车!原是周平王坐驾。”
“啊!!”公孙鞅惊叫了一声心道:“坏了,坏了!”
“君上!为何周天子坐驾,我在宫中从未见你乘用过?”
孝公看着公孙鞅不明就里,平静地说:“金路车是周天子,五乘王车中的第二辆,这五辆车分别是玉路车、金路车、象路车、革路车、戎路车。在周朝只有周天子有资格乘用这五乘车。这辆金路车,是当年秦襄公护卫周天子东迁之时,历经九十九场大战,身负多处创伤,当时周平王看着秦襄公,感念他一路舍生忘死护送之恩,将自己金路车坐驾作为国礼赐给秦公,玉路车,连周天子也没有资格赐给任何人,哪是祭祀姬姓祖先所乘车辆。
在诸候国中没有第二辆金路车。根据礼法,有资格乘用此车者,都是建有大功业的秦公。
孝公对百姓颌首回礼后,继续说道:这个车驾平日供在太庙府库,有专人敬香,虎贲守卫。启用之时,先要举行告庙礼,由继任秦公在太庙告祭华夏历代先祖、周天子、先君之后由卜师占吉日吉时,方才允许启用一次。“
公孙鞅惊道:“这乘车启用这么麻烦,君上,你每年岂不是要祈祷多次!”
孝公笑了笑:“我哪有这资格,秦国近四百年的历史中,共总算下来连上本次,才用了九次!”
“啊!!你以前也没有用过?”
孝公笑道:“我以前哪有资格用呀,别说是我了,先祖也没几个人有资格用!!因为金路车,出行用天子礼仪。我算了一下,整个春秋战国,历代秦公也只是用了八次。这些用车君主,个个英明勇武,功绩卓著。……这八次之中,第一个有资格的是先祖秦襄公,他护送平王东迁,被周天子,亲自送上这金路车。护送平王东迁,收复岐西等几件大功,终其一生,也才乘用了两次。……先祖秦穆公,用车三次,也是用车次最多的君主。先祖他一生纵横疆场,驱逐戎狄,拓地千里收复了雍州等城池,周天子感念丰功伟绩,三次召见,一生也就乘用了三回金路车。这第一次用车是他率领众将收复了原周朝国都雍州城被周天子召见。这二次用车,是他拓地千里被周天子封为方伯时所乘用。这三次用车则是打败犬戎等戎狄时用车。几百年来,有资格用金路车的君主,聊聊无几。……有些秦公亲冒着矢石上阵,战死沙场,也无资格乘用该车,有资格乘用者,都是建有不世大功之君主。有资格乘用的秦公,多数终生也只是用了一回。
“这么贵重呀!”
“此车是天子礼器!”
百姓看到秦公车队,跪倒地上,激动的再三叩首:“臣等,叩见,君上!!!”
孝公对百姓又再三颌首致谢礼。小声说道:“最后一位乘金路车的是先君秦献公,先君幼年即位,被秦简公流放到秦地,然后又以质子身份在魏国多年,历经艰险九死一生。他心怀国家雄心不灭,先君,看到后任几代秦公无道,丧权辱国。他一心复国,暗中在魏国积蓄力量,最后在甘龙等世族支持下,回到秦国成功执掌朝政。……掌政后为了夺回秦国失地,亲自率军在河西连年大战,石门大捷一次斩首魏军六万人,毕其一生,也就乘用了一回金路车。“
公孙鞅惭愧地说:“先君功业,个个都是惊天地,泣鬼神呀!微臣,真不该乘用金路车。臣现才知道:金路车,天子车!乘用金路车,就是要代表周天子,征服不臣,驱逐戎狄。微臣,这点小功比起先祖来,微不足道!“
孝公也悔道:“周平王遗言:“朕,将国都之地赠送给秦国,无悔!朕,悔不该将金路车赐给秦公,后任秦公要代朕征伐不臣之国,无大功绩者不得乘用!每次乘车前,要对金路车向周天子请罪!”
回到宫前仪门,公孙鞅深施揖礼:“君上!请恕微臣,僭越!微臣,事前实不知道此车乃是天子坐驾!“
孝公愧道:“朕,看到左庶长,收回河西之地,感激之余,细思无礼以报答,所以才邀请左庶长一起乘用。而非是你单独使用。没想到秦国官员、百姓对此反映这么强烈。“
“微臣,悔不听国尉之言也!“
“来,左庶长,我们进宫商议,国家祭祀大典,祭祀太庙令及将军士仪程!“
“谢君上,隆恩!“
二人下得金路车,虎贲将车上伞盖举起,在宫人导引下一路同行,回到御书房后细细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