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500000006

第6章 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历史

任何生物形式,都是在与自然界抗争与共生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生存权。在我国境内人类活动伊始,也就是在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度低下的状况下,人类对于生存空间的要求,也只是能够遮风避雨,抵御猛兽侵袭。在那时,建筑仅仅是物质生活手段。随着生产力的缓慢提高及氏族文化的逐渐形成与发展,建筑开始成为社会思想观念的一种表现方式和物化形态。这样的变化,促进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开始,历经六、七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灿烂的中国建筑历史与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

在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的要求。

(一)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建筑之源

在追溯我国建筑之源之前,不妨我们先谈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支配下形成的。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很大,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因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古代社会的发展迟缓和交通闭塞,又使这些特色得以长期保留下来。典型如: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墙拱顶的房屋,清真寺则用弯顶。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作居室,称之为窑洞;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

以上这些建筑均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形象特质,但是它们只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条件、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形态,不具有普遍性,没有代表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而建筑既然有其多样性,同时也必有某种主流类型的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木构架承重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于各民族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具有普遍意义。它的产生、发展、变化贯穿整个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因此可以说木构架建筑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而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又可誉为是华夏建筑文化之源。它距今约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已发掘部分是长约23m、进深约8m的木构架建筑遗址,推测是一座长条形的、体量相当大的干阑式建筑。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有的构件还有多处榫卯。可以说,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已初具木构架建筑的雏形,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

(二)古代我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夏、商、周及春秋时期,是建筑发展的一次飞跃,灿烂的青铜文化为木构技术及板筑技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经济更为繁荣,人口日密,战争较多。实行了分封制度后,筑城和宫室的制度日趋完善。

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到南北朝末期约一千余年,建筑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斧、锯、锥、凿等的应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这一时期木构架体系已基本形成,直棂窗、人字拱等已广泛使用,建筑型制上出现了庑殿、悬山、折线式歇山、攒尖、囤顶等五种基本形式。这期间秦汉的大一统为不同地域建筑交流提供了条件,魏晋南北朝同西域的频繁交往以及佛教传入又对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589年隋统一南北朝到明初约600年时间,建筑在形制艺术上更趋成熟,在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上也益加严密完善。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隋朝)和东都洛阳城(北魏),以及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凿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唐代的繁盛使各族文化融合而予以统一,居住制度更为完备。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 000m,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北宋有了我国第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及技术经验总结的完整巨著《营造法式》,主要记录官家大式、大木等做法、系统反映出官式建筑的发展水平。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北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来的政府颁布令。

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三)古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的巅峰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吸收汉族先进文化,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张,五代时进入河北、山西北部地区。由于辽代建筑是吸取唐代北方传统做法而来,工匠也多是汉族,因此较多保留唐代建筑的手法。辽代留下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惟一木塔,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

蒙古贵族统治者建立了一个疆域广大的军事帝国。这来自落后的游牧民族的统治,使两宋以来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和文化遭到极大摧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明显的阻碍作用,建筑发展也处于凋敝状态,直到元世祖忽必烈采取鼓励农桑政策,社会生产力才逐渐恢复。忽必烈时,在金中都北侧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都城,并由于统治者崇信宗教,使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尤其是藏传佛教得到元朝提倡后,不仅在西藏发展,内地也出现了喇嘛教寺院。如北京妙应寺白塔,就是都城内一座喇嘛塔,系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的。木架建筑方面,仍是继承宋、金传统,但在规模与质量上都逊于两宋,尤在北方地区,一般寺庙建筑加工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弯曲木料作梁架构件,许多构件被简化了。这都反映了社会经济凋零和木材短缺而不得不采用种种节约措施。

自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至1840年鸦片战争近500年的时间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建筑上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不朽或不易朽之作品。建筑类型得到进一步分化,并留下了大量可供参考的建筑实体。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减化。因此,明代官式建筑形成一种与前不同的特色,形象较为严谨稳重,但不及唐宋的舒展开朗。

自1840年至解放前的近代建筑时期,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国人大量接受西方文化,部分建筑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形象,园林里也常有西洋门面、西洋栏杆、西洋花样等,成为我国建筑演进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的建筑是以木结构体系为主,许多宫殿、寺庙和民居都采用木材制作梁、架、檩、柱、斗拱、雀替等构件,并用榫卯结合。其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以及精巧的装修在世界享有盛誉,成为五个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

(四)建国后木结构发展缓慢

我国解放后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建设速度较快,木结构能就地取材又易于加工,砖木结构占相当比重,特别是“大跃进”时期竟达到46%。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结构用材采伐殆尽,当时国家又无足够的外汇储备从国际市场购进木材,以致停止使用木结构。随后大专院校停开木结构课程,并停止培养研究生,原来从事木结构的教学和科技人员不得不改弦易辙,木结构学科无形中在中国消亡长达20多年。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在当代中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踪影。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其造型之华美,结构之精巧,雕刻、装饰之华丽,都堪称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我国的古塔虽然种类繁多,建筑材料和构成方法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古塔的基本结构是大体一样的。古塔由四部分组成: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不仅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也为各地山林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金东瑞编著的《中国古塔》介绍了我国的古塔文化,内容包括:中国古塔的起源、历史沿革、塔的结构、塔的材质、塔的造型、中国古塔文化等。
  •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本书介绍了莫干山别墅楼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包括白云山馆、林海别墅、88号别墅、松月庐、郭沫若住过的雄庄、潘家园林等。
  • 空间的诗学(译文经典)

    空间的诗学(译文经典)

    本书初版于1957年。在现代主义晚期建筑文化快要窒息的氛围中,此书从现象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对建筑展开了独到的思考和想象。作者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书中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对亲密空间的描绘与想象。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我们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们之内。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建构我们。
  •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本书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有关混凝土的一些基本知识。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之遇见你我真幸运

    王俊凯之遇见你我真幸运

    原本美好的家庭。却因为父亲为了利益,把这个家给拆散了,妈妈离开了女主。中学时因为男女感情之事在车祸中失忆。但老天总是公平的,正值青春期的她碰到了翩翩少年,上天这么折磨你,不就是为了把这么可爱的你留给我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虫屋

    虫屋

    微胖的男人,拿着扫帚走到院子里,他扫了扫落叶,转过头,看门上的牌匾——虫屋。“再不现形,就把你们做成花肥。”
  • 末世女王:我是大反派

    末世女王:我是大反派

    伊雪是个网络作者。她无意得到一个系统,系统说:“末世即将到来,请做好准备。”听他说完,伊雪的记忆里多出一份不属于自己的记忆。接收完这份记忆之后,伊雪忍不住破骂。“这是什么狗血剧情呀!”(本文女主爱装逼第一,打架开溜。女强男强。欢迎入坑)
  • 我的爸爸是黑熊精

    我的爸爸是黑熊精

    宁雯雯:穷爸爸富爸爸,我咋有个妖爸爸?!而且,为啥我是黑熊精的女儿啊,为啥我就莫名其妙地成了一个小熊瞎子啊?!这种设定是要让我占山为王拐带良家妇男然后这样那样吗?!让我安静的当个人类美少女不行吗?!!林孤飞装逼版: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二货版:我是雷达探测仪,1234567,拼图游戏最刺激!某二线女星狐狸精:什么?!让老娘去陪酒,滚粗!!某傍大款小三黄鼠狼精:我跟叶哥是真心相爱的!他不嫌我体臭,我不嫌他家贫!某反派代表蟒蛇精:我们反派没有存在感吗?众人语重心长:你说你一蟒蛇精是要学习M国吗,居然想要称霸世界?称霸就称霸好了,你那么粗壮的身体,那么可怕的绞杀力,先设定一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做贪吃蛇多好,居然妄图通过生物科技掌控人类,不务正业成你这样也是没谁了!某神兽狍子精:蟒蛇精我也得说说你,业精于勤荒于嬉啊!本文女主不睿智也没什么大才,爱胡思乱想,男主不腹黑也不炫酷狂拽吊炸天,正事上还是靠谱的,其余时候看天气吧!
  • 多少流光换取多少忧伤

    多少流光换取多少忧伤

    三年前,她却决绝而残忍地选择了与他分道扬镳。他的人生瞬间跌落谷底。三年后,她却突然回到他身边,不计时间和金钱,不顾距离和仇恨,苦苦守候。
  • 寂寞笙歌凉

    寂寞笙歌凉

    她的一生,就如失去自由的旋转木马。似乎所有的下一站都是终点,也都是原点,寒来暑往,晨昏更叠,总也转不出命运安排好的苦难。
  • 无需归途

    无需归途

    这世上干净的人有多少,不过都是披着一层皮走在泥潭里。我们都已经这么脏了,就不要拉别人下水了吧。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