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900000020

第20章 爬上妙峰山看“村民自治”

今年北京市组织重开妙峰山庙会,据说规模相当庞大,盛况空前。我虽然基本上算是个闲人,但却未能躬逢其盛,不知道山上的碧霞元君娘娘是不是被重塑了金身,沿途是否还像过去一样有人供应茶水,撒扫道路,但愿明年能赶上。不过,庙会虽然错过,但这消息却让我想起一本书来,此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和几个学生同人,书名就叫《妙峰山》。

“五四”过后,中国学界尤其是北大同人发起了一股不轻的民间热,周作人一干人等大肆收集歌谣,顾颉刚和刘半农则忙于民俗调查,连洋气十足的胡适胡博士也练起了白话文学史。而这本《妙峰山》,就是那次民间热煮出来的一锅米饭。这是一本民间调查集,对象就是当时香火尚盛的妙峰山庙会。

北京西北的妙峰山之所以有名,主要是由于它是碧霞元君的驻节地,而碧霞元君差不多要算是北方民间排位第一的女神,跟南方的妈祖齐名。中国人虽然自古以来轻贱妇女,但对于女神却礼拜甚殷,观音、妈祖和碧霞元君等女神(菩萨)座下,总是有太多的香火,大概人们以为女性心肠软,比较好求,而且有求必应。从南到北,凡是类似妙峰山这种有名神名仙驻节的所在,神仙仙气辐射所至的四周地区,总免不了有相应的香会组织,香会说起来似乎只是组织人们上香的,其实则是围绕某一特定庙会组织民间贸易与娱乐的综合性团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传统农村的既存的“社会”的一种变形,用顾颉刚的话来说,就是固定的社会演化成流动的社会。

组织一群农民跋涉几十上百甚至上千里路去赶庙会,即使在今天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须有组织管理才行。《妙峰山》中辑录的香会组织结构,有香首、副香首(有的叫引香都管副都管)、以及主管收会费的催粮都管、管理银钱的司库、负责伙食的饭把(都管),负责交涉的执事、负责车辆的车把(或者车上都管)、负责住宿的司房、担负安全保卫的中军(中军吵子)等等名目。组织之严整,令人咋舌,无怪乎顾颉刚感慨道:“实在有了国家的雏形了!”香会不仅组织严整,而且拥有自己的纪律条文--会规,比如妙峰山一个名为“普兴万缘净道圣会”的香会的会规规定“本把人等不准拥挤喧哗玩戏,亦不准沿路摘取花果。以及食荤饮酒,一概禁止。”如违反会规,则一律“除名不算”。最妙的是,这些纪律规定往往附带理由,比如关于不许饮酒一条,则不厌其烦地说明,由于庙会人多,而且男女混杂,“饮酒不免有乱性妄为,口角淫词等事。”明显带着乡里说教的气息。即使没有会规,香会的权威也是不容置疑的。在实际的进香过程中,所有香众都严格地依令而行,极少有违规犯错者,香首鸣金号众,“众率之如师如长,令如诸父兄。”(《职方典》卷十八,“顺天府风俗考”)这种“率之如师长,令如诸父兄”的组织,却完全出自普通百姓主要是农民之手,甚至连乡绅都较少参与。各地香会留下的碑文和揭贴,大半鄙俚不堪,可以推测参与组织者文化程度不高,如果有一个半个能开笔作文的秀才参与,恐怕也不会弄出这样的文字。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不仅存在着宗族组织、乡绅主导的村社结构,还有比较广泛地含有宗教、信仰、娱乐、互助多种功能的农村“会社”,主要有香会、花会、社戏、社火组织,还有看青会、拳会等半武行的团体,汉语中“社会”一词,原指农村祭祀土地神的所在和团体,传统农村的这些“会社”倒是非常接近中国“社会”的原义。

这类社会组织的最大特色,就是它们几乎是乡民自己发起组织,自行运作的。不仅与官方毫无关系,而且带点官气的乡绅也很少参与,因为这类组织从事的活动,往往要涉及非官方色彩的“淫神”,同时又热衷于“淫戏”,所以大半以儒生自命、具有功名的绅士自然不便公然厕身其间。也可以说,在过去的时代,检验一个地方农村村民自组织能力的强弱,只要看此地有没有这类组织,活动规模的大小与好坏就可以了。虽然这些村社组织一般不参与政治事务,但在乡村权力结构中,实际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必要的时候,这些组织的头面人物,由于其组织能力和威信,也有相当的发言权。而在特别的年景,诸如战乱和天灾的危机时刻,也会被自然而然地卷进政治的旋涡之中,参与乡村的防务和救助,与各种涉及自己地区的政治势力发生纠葛。这种乡村农民自发组织的普遍存在,说明了在传统的中国农村,农民具有非常强的自组织能力。

自清末民初以来,虽然国家政权下移的过程没有停止过,国民党政权推行保甲制和乡村自治活动,包括某些地方军阀进行的村制改革,实际上都含有建立和强化乡村行政网络的用意。国家政权的下移和由于乡村公益事业自身的利益驱动,地方精英对于乡村事务的把持,或多或少地侵削了农民的自组织的领域,在某些地区还侵蚀得相当厉害,但乡村的这种互助与娱乐的组织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的推行,倾覆原乡村精英的过程,按道理农民这种自组织体系应该不会受到损伤,反而会因此受益,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当时的土地改革其真实的意义并不止于平分土地,而是通过分田分地进行深度的社会动员,将农村和农民整合进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系统中去。因此,必须伴随有强度的意识形态改造,即使仅仅从土地改革剥夺地主的角度出发,也需从根本上改变已经渗入到乡俗民风中的传统观念,诸如“欠债还钱”,“种地纳粮”等等,这些观念实际上早已融进了农村的忠孝仁义的道德系统,成为农民基本的行为规则,然而不改变这些观念,类似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剥夺剥夺者的使命就很难完成。因此,共产党在农村的各种团体,诸如贫农团、民兵、妇救会等等,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从事新意识形态的宣传,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说唱、戏剧等形式进行的宣传,完成意识形态在农村社会的确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起到了重新整合旧的娱乐体系的作用。原有这方面的活跃分子,布衣领袖,或者成为乡村剧团和演出队的骨干,被纳入新的体系之中,或者在运动中作为原地方精英的附属受到冲击,甚至干脆消沉下来。农村乡民组织的其他功能,诸如互助、保卫等则被新的组织所部分地承担,而香会则因新意识形态对“封建迷信”的排斥而陷于瘫痪。

进入合作化时代之后,农村乡民组织面临灭顶之灾。一方面,社会所有的戏曲艺人和团体被逐渐地统合进了官方的文艺体制之内,新意识形态的宣传成为新时代文艺的主要功能,同时,宗教也进入了一个严格的官方管理系统。各种名目的民间宗教由于其思想和宗教双重意义的非正统和异端的色彩,不是被取缔就是自然消亡。另一方面,原有的乡民娱乐与戏乐活动逐渐被政社合一的公社内部的集体联欢以及汇演所取代。当新的娱乐形式电影开始普及以后,乡民的娱乐则被来自官方的放映队所掌控。乡村原有的祭祀、宗教活动在意识形态富有道理的宣传和组织取缔的双重挤压面前,逐步退出公共领地。乡村原来很具有艺术才能和组织活动能力的戏头和香头之类的人物,如果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话,也只能在公社半专业的宣传队和剧团以及民兵、妇、青、少活动中施展才能。到了这步田地,农村社会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乡民自组织的空间。由于乡绅和宗族势力早已经被铲除,各类乡民团体又相继消亡,那么原来意义上的乡村社会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当然,我们可以说,农村原有宗族、宗教和戏乐及互助组织并没有真的消失,而是转化为某种隐蔽的变种,潜伏在新的乡村政权体系中存在,党支部可以是宗族的变相核心,大队宣传队可以是原来的戏乐团体的变种等等。但是这些类似于从前的活动,往往过于受官方意识形态和官方意志的左右,根本无法保持原来的面貌,以乡民自己的意志活动。长此以往,不仅传统的形式逐渐被人遗忘,连相关的记忆也渐渐流失了。也可以说,隐形存在的民间组织,日久天长,就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那个东西了。

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乡民的自组织状况得到了某种有限度的恢复,不仅宗族进入恢复和重建组织的阶段,各种香会甚至民间宗教组织也有死灰复燃的势头,传统民间的各种娱乐活动更是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恢复,残存的传统组织的活动骨干,也逐步恢复作用,而人民公社体系中这类活动的骨干成员则在“师傅”的指导下,成为主导性力量。但是,由于乡村政权全能主义的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些组织的政治空间很小,甚至合法性都很暖昧,不能不影响到乡村自组织能力的复原。同时,毕竟乡村的民间组织已经被摧毁了多年,农民的自组织能力也萎缩到了相当可怕的程度,关于这些组织和活动的历史记忆也只能算作一种残留,真正实现死灰复燃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更严重的问题也许是,乡村的自组织功能刚刚开始恢复,就遭受现代化的冲击。农村的现代化程度虽然很有限,但依然造成了全局性的影响,不仅在使传统的娱乐祭祀信仰诸方面的技术层面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且现代化导致的农村衰败,致使农村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一并流失,原来大有潜力的乡村能人和布衣领袖大部分跑到了城市,釜底抽薪式地削弱了农村刚要恢复的自组织能力。

两年前,我曾经在胶东农村遇见过一位老农民,大约有60多岁。传统的乡戏社火,对他来说虽然只是一点快乐的童年记忆,但他却是合作社乃至人民公社的文艺骨干。在改革开放前,曾多次参加地县甚至省里的汇演,不仅吹拉弹唱都拿得起来,而且会唱京戏,生旦净丑各行都能来上一点,尤其裘派花脸唱得好,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几个儿女都善此道。改革开放以后,以他的家庭成员为中心,联合周围几个村子组成了一个乡村剧团,四处演出。跟传统时代一样,他们的演出只在农闲时进行,而且除了服装道具需要各村凑钱购置以外,演员不要任何报酬。然而,当我遇见他的时候,剧团已经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除了小女儿还跟着他“坚持”以外,其他的儿女都出去打工了。老人颇有点伤感地告诉我,现在不仅演戏组织不起来,什么事都组织不起来。我知道,像这样刚刚有点起色就瘫痪了的乡民戏乐组织,并不只是这一个。

似乎有些巧合,正是这几年强调农村村民自治的时候,刚刚有所恢复的乡民的自组织能力再一次出现下滑的趋势。在观察者看来,现在的农村简直就是一盘散沙。研究村民自治问题很有名的贺雪峰先生甚至认为,村民现在出现了“原子化”的倾向。其实,原本对“集体”十分依赖的农民,并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西方式的个人主义者,有的地方农民之所以出现这种互不相干的原子化的表象,只能说明几十年合作化集体化对农村组织资源的破坏过大,而现代化冲击造成的反弹又过于猛烈。尽管如此,现阶段的农民离开了“集体”(血缘和地缘的)的依托还是相当困难的,进城打工的农民,也几乎百分之百要依靠老乡和亲缘关系的拉动。致富再次返乡的农民,可能带回了城里许多先进的东西,但对血缘地缘集体的依重却并没有改变。在我看来,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现在村民自治的推行,往往将目光只盯在政治方面,似乎将村级政权的民主选举搞好了,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实现村民自治。显然,事情似乎并不这么简单,农村的组织资源不能恢复,乡民的自组织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村民自治是不太可能真正实现的。传统农村社会的历史和近代中国局部地区乡村自治的经验告诉我们,目前改善农村状况,缓解农村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使农村的组织资源再生,培养农民的自组织能力。当然,这种培育绝不可能是由乡镇干部出面,靠行政杠杆能撬动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政府的干预越少越好,即使实在需要教育培训,也只能由非官方组织出面。如果真的有一天,县、乡镇的政府已经确实落实了国务院的精简机构的目标,甚至将乡镇变成虚拟化的政权,那么,不仅农民的负担可以真正减下来,而且乡村的组织资源自然也就得到恢复了,虽然有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一个阶段的混乱。

我期待着,像当年妙峰山香会那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乡民组织再现,不仅管烧香,而且管起一切农村的公益事宜。然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乡民自己的“政府雏形”,无论是民主的还是其他形式的,最好让农民自己决定。

同类推荐
  • 在北大听讲座大全集

    在北大听讲座大全集

    北大的讲座之多、质量之高在中国首屈一指,与世界上任何最有名的大学比都毫不逊色。讲座如果在大学里消失,校园文化便会成为戈壁上的涓涓细流,虽然澄澈,但孱弱且短暂,并且讲堂上智慧的闪光不应局限于校园,而应该走出去,给所有爱智慧的人以聆听大师教诲的机会,去亲身体会细流是如何变成汹涌的波涛奔腾至海的。
  • 深深的脚印

    深深的脚印

    书的内文分为“矿工生涯”“青梅竹马”“秦淮记事”三部分,分别是回忆自己当年的工作岁月、和爱人相知相识又陪伴的往事、回忆儿时住在秦淮的时光。作者有一说一,朴实感人,没有矫饰和虚夸,每个字都饱含真挚情感。对矿工生涯和秦淮记事的回顾,让人看到几十年前的南京生活。而尤其令人感动的是“青梅竹马”部分,作者和爱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大院,后来结为伉俪,到了晚年,爱人却罹患癌症……读起来颇令人心酸。
  • 浴火新生:20世纪40年代作家迁徙与文学研究

    浴火新生:20世纪40年代作家迁徙与文学研究

    20世纪41年代中国作家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四处迁徙流亡,作家迁徙是四十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四十年代作家迁徙不仅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而且还对四十年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作家迁徙作为四十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却很少被人关注。本文对四十年代作家迁徙现象及其与文学互动关系做一个初步的论述,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 百年明朝一鉴开:熊召政读史笔记

    百年明朝一鉴开:熊召政读史笔记

    对历史人物的直接评论和对整体的思考用评价式叙事的方式来讲述和评论明朝的一些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全书分三章,第一章是对一些历史人物的直接评论和对整体的思考。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全书的主体,主要讲述和评论了刘伯温、宋濂、方孝孺、姚广孝、解缙、李东阳、杨廷和、严嵩、徐阶、叶向高、张居正、张璁等明朝著名历史人物。
  • 低头怅望水中月:石评梅诗文精选

    低头怅望水中月:石评梅诗文精选

    石评梅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其情感经历、文采才干与绝代风华都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她的文字堪称是用血和泪写成的,读来让人在哀婉和冷艳中感受那段“梁祝化蝶”的爱情故事。本书收录的是石评梅一生最精彩的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游记及书信等,最经典的《墓畔哀歌》《象牙戒指》《肠断心碎泪成冰》《梦回寂寂残灯后》《我只合独葬荒丘》等散文、《一瞥中的流水与落花》《别后》《陶然亭畔的回忆》《留恋》《秋的礼赠》等诗歌及《只有梅花知此恨》《红鬃马》等小说均在其中。
热门推荐
  • 游隐

    游隐

    美人多娇,公子多情,陌上人如玉,剑客多薄情,刀客重义,君子重诺,小人真性情。江湖渺渺,武道难觅,情义与人,江湖与我。
  • 大叔的骄纵妻

    大叔的骄纵妻

    【依旧宠虐文,虐男宠女】他温文尔雅。她视他为最亲近的、最疼爱自己的长辈。他视她为猎物。十二岁的差距,该肿么办?简之~攻其心,其男友取而代之也。片段一:“恩,作!太作!也不知是哪个没眼的公司给签了这货,就这演技,半点金珠子都没掉的,也好意思演苦情剧!”毛融融腿搭在旁边男人的腿上,嘴里咔吧咔吧咀嚼着男人剥好的开心果。顾薄严随意看了眼电视,上个月刚刚被自个儿公司签了的所谓红透半边天的女明星,问道。“融宝不喜欢?”毛融融点了点头,结果在她有生之年就再也没有在电视上看过那个女人。片段二:“离婚!!”毛融融撕心裂肺的喊道,脸上泪痕更是一道接着一道。“做梦!!”顾薄严脸上未见一丝的愤怒,再去仔细看却可以发现眼眶竟泛已泛起淡淡的红色。“毛融融!就算是我逼他离开的你又怎么样?就算是我骗你跟我借我又怎么样?你随便问你认识的一个人,问谁对你毛融融最好!你他妈的听听他说出来的是不是顾薄严这三个字!我把自个儿的命都给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除了十二岁的差距,我顾薄严哪里配不上你!!”p:裴儿在大学安定下来了,于是抓紧时间的开了新文,掠爱应该短时间内不更了,以后可能会写一两张,希望宝贝儿们支持裴儿的新文呦!爱你们!么么么
  • 极恶皇后要御夫

    极恶皇后要御夫

    他的眼里看不到这些,通红的双眼散发出兽性的精光。玉钩高高挽着的帘帷,砰然落下。天,终于亮了。一位模样酷似晓月的女人冲进了屋,冲着晕晕沉沉的他俩低喊道:“我的苍天哪,你……你们竟然做下这样的事情,你……你们,真是猪狗不如啊……”“姐……姐!我……我……”她从昏迷中醒来,带着一头一身的血污艰难地坐了起来,边抓被子掩住春光流泄的身子,边低喊道。……
  • 金屋恨

    金屋恨

    那一刻,他漠然转身离去,任凭少年时为她承诺筑起的金屋在彼此心中渐渐荒芜,轰然倒塌;那一月,他看着女儿稚嫩可爱的容颜,恍然发现,再也得不到她仰头望他时真心信赖明媚的笑靥;那一年,她在红尘兜兜转转,想要逃开,却终于躲不开。无奈地发现,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最初;那一世……我们的那一世啊。当我们头发白了,闭上眼睛,回望一生,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毫发毕现。那些生命中隐藏着的脉络,直到浮现,方知背后埋藏的千丝万缕的因缘。可曾听过,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真的没有不爱你,只是用尽全力也不能让自己相信你的爱。时光轻逝如水,也许可以冲淡怨痛,但如何让一颗曾被伤害的心,去毫无防备地亲近那个当初伤害她的人?也许自己种下的因,当真是为了结出那自己不堪品尝的果。世上真的有些事情,威重如皇权也无法勉强。虽然不说,但真的后悔,后悔让你走出了我的视线,后悔错过你枝繁叶茂的美丽年华。
  • 养生辩疑诀

    养生辩疑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少年应知的科技小常识

    青少年应知的科技小常识

    本书内容包括:天然昆虫标本——琥珀、区分天然琥珀和人工琥珀、静电的利用和伤害、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控制湿度与人的健康、气压与天气等。
  • 猫头玦

    猫头玦

    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发生在抗战期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诡异惊悚的神秘事件,寺内寿一(甲级战犯,当时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曾经秘密派遣一支特种小分队,护送数名日本神官专程奔赴王屋山调查处理......
  • 耳書

    耳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与地球同龄的奶爸

    与地球同龄的奶爸

    他有着从地球诞生至今,每一世轮回的所有记忆。世间三万六千行,上至帝皇,下至乞丐,所有经历全都历历在目。现在,他独自抚养着六岁的女儿……他只想看着女儿笑就好,其他的,世间一切事,跟他有什么关系?地球离了谁都一样转,只要地球不灭就好。ps:日常文,除了日常就是日常,还是日常,哪有那么多大事。
  • 深空小玩家

    深空小玩家

    宇宙最古老的一批神里面出现了一个叛徒,给地球开了一个小玩笑。于是深空降临了。不要迷恋我,我是深空,我喂自己袋盐。好吧,我是神之左手。也是你们的系统君,要努力赚取深空币吆~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