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有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调寄《临江仙》”话说这天下的大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历史规律不可更改。夏朝大禹禅让给儿子接替了奴隶社会,商人“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用民心和军队灭掉了夏朝的暴君夏桀。周朝的建立也是如此,周武王姬发通过民心所向和腹有良谋的谋士姜子牙,借助暴虐无道的商纣王的反面衬托,成功登上王位。天下王朝更替无不如此,成于民心计谋,败于荒淫无道民不聊生。
自从大禹治水以来,神州大地就产生了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夏朝的开国皇帝大禹治水,安顿万民,并将北至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的广大地区分为九州,九州的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宋代诗人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九州大致范围正是这九州,这也是汉朝先民的主要活动区域。到了以封邦建国立国的周代时,徐州和梁州二州分别被并入青州与雍州,所以历史上也就不存在徐州和梁州了。除了徐州和梁州不复存在,北方的冀州也因为管辖范围极大而进一步划分,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因为冀州北部仍然有十分广大的地区,划分冀州北部的地区单独设置了并州。冀州的东部、西北部是燕、齐之地,距离冀州十分遥远不便管辖而且地域面积极大,完全有独立成为州的基础,所以舜也划分燕地单独设置幽州,划分齐地单独设置为营州。也就是说,并州、幽州以及后来少有提到的营州都是由冀州所分出来的,加上原来的九州,九州有时又被称为十二州。秦始皇再次对神州大地的地方建制进行划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李斯吹起秦始皇那是即合理又不要脸),大力提倡郡县制。到了西汉武帝刘彻继位,他为加强皇权废止三公,特别是对官员监察体制做了重大调整,将各郡县的监察御史给废止了,并且在全国分为十三州部,各州部设置州部刺史执行监察。废止三公设立州部刺史的目的本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这也反其道而行之为日后东汉末年汉王朝颓废腐败,地方政权群雄并起威胁中央并最终杀死中央埋下了伏笔。
话说回来,刚设立十三州部刺史的时候还好,因为州部刺史还是主要住在京城的,也就是西汉的长安,在地方主要只是做巡查工作,走正常程序,工作完了还得回京看老婆孩子,皇帝对监督官员的官员也能够很好地监督。武帝英明一世,没想到自己子孙也有不争气的一天,他设立州部刺史的这一改动为自己的子孙算是挖了一个大坑。后来,汉朝成帝刘骜下旨,这各州刺史改成州牧,意思是牧养各州部。这还了得,本来中央派出来的纪检委调查组就很大,地方官屁颠屁颠地巴结还来不及呢,现在要常驻地方了,更可怕的是将州牧的职能也修改了,从仅仅一个监察官升级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古代中国没有三权分立的概念,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行政司法合一,地方长官都是父母官,吃饭睡觉打豆豆,什么都管,就是不管你死活。州牧更是掌管军事大全,此后的各个州牧把军权牢牢地握在手里。按照正常的观点,其实他们就是土皇帝了,一州之内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在汉代地方也还有相国,例如曹操曹丞相,魏朝的魏武帝,就做过济南相。地方的相国也称为是相国,只是想过前面得加个限定词,济南的加济南,平阳的加平阳。有了自己的军队有了自己的相国,造反登基应该是所有州牧的野心,也是天下所有人心知肚明秘密,就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地方州牧之心也是路人皆知。
本来州牧就势力强大了,再加上宦官当道,刘姓汉室昏庸无能有违天道民心,中央想管也管不住了。按照历史规律的公式一套用可得,没有百姓和地方诸侯造反是说不过去的了,大汉朝历经四百余年,不知道这次顶不顶得住。当然,在乱世,浮漂遍地,饥荒四起,官员无道,苛捐杂税无度,平头老百姓造反是最早的,各位看官问为啥?原因很简单,吃不起饭呗,多少人为了一个馒头一碗粥造反。俗话说得好,饿死不如玩死。当然,老百姓一造反,统治者肯定恼羞成怒一顿臭骂:“一群不知好歹的东西,你们算什么东西,敢造我的反?给你们吃给你们喝到头来还要造我的反?不识好歹,来人,给我灭了这群乌合之众。“其实老百姓是不想造反的,谁不想过好自己的一某三分地呢,只要老婆孩子高兴,自己还有活干,哪怕朝廷收的税负是有点高,只要吃得起饭就行,毕竟造反是要掉脑袋的,不到万不得已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都是不愿一命抵一命的,一旦没饭吃,残忍一点还可以吃吃树皮什么的忍忍。而且一个人两个人饿死了,在战乱年代都不是事儿,一群人、一大群人正在遭受生命的威胁时,一个本不知名的少年,就那么一次冲动,“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规模起义就可能发生。大规模起义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官府的镇压,地方的就归地方官来管,汉代的州牧都有自己的军队,皇帝会叫他们自己解决,他们没解决起义,中央保不住了;解决了起义养肥了自己,兵权在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中央的皇帝也还是保不住。此外还有各地响应的起义的大问题,毕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这起义的水闸被掀开,反叛的洪流可谓是浩浩荡荡,一个荒淫无道、外干中干的政府肯定是承受不起的。
有道是时光都是多个维度的,在另一个维度,虽与地球无异,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烽火连天,但是由于一个人的出现,其历史完全不同于地球。本文就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为历史背景,展示不为人知的汉世祖、东汉光武皇帝刘秀阁下来孙、中山王刘焉之后刘震披荆斩棘与各路诸侯展开厮杀,戎马一生,并以梁雍二州为根据地,一一歼灭曹操孙权等国贼,招降汉室宗亲刘备,并像他的列祖光武皇帝一样重新扶大厦之将倾,恢复汉室,建立一个强盛汉朝的恢弘史诗,他的朝代也史称“梁汉“。让我们跟随主人公刘震的视角,建功立业,重新大话一把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