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8100000020

第20章 共同采取适当的教养方法(2)

婴儿在五个月以前并不认人,需要有人细心照顾,用心满足婴儿的需求。对婴儿来说,由什么人来照顾,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到了五六个月大,婴儿开始出现认生的现象。也就是说,婴儿在五个月大之前,已经慢慢地逐渐和照顾的人产生一种“连接”的感觉。这种母子之间的亲和、连接感觉,在一到两岁时发展到高峰,两三岁时略为转淡,这时候觉得和妈妈的关系已经相当稳固,开始向外发展。学会走路以后,更是逐渐离开妈妈,学习独立地探索外在的世界。亲子关系,在这个阶段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关系良好,孩子比较乐观,对外在世界较有兴趣,对幸福也较有把握;若是关系不好,孩子的依赖心理没有获得满足,就会觉得害怕、悲观,对环境的变动也比较难以适应。

父母同孩子一起生活,必须质量并重。对子女的疏忽,不能以重质不重量来推卸责任。再好的质,如果只是蜻蜓点水,没有足够的量来支持,必然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产生预期的效果。现代社会,大家都非常忙碌,和子女相处的时间相对减少。我们建议“家庭比事业更加重要”,便是基于事业可以慢慢来,子女的宝贵成长期却是转瞬即逝,而且无法六岁以前,我们称为前儿童期,又可以细分为初生期、婴儿期和幼儿期。初生期指诞生到满月期间,属于愉快和不愉快尚未分化的状态。新生儿空腹时啼哭,纯粹是内部引起的生理需要所产生的不满足表现,并没有不愉快的感觉。

婴儿期指满月到周岁期间,此时各种情绪逐渐发展进行。三个月时,愉快与不愉快开始分化,但是原始的混合兴奋仍然保留,并且终生持续。四个月时,婴儿被逗弄就会出现微笑。六个月时,痛苦开始分化,婴儿会出现恐惧、厌恶与愤怒的情绪。十二个月时,愉快也开始分化,会出现得意、爱情与嫉妒的情感。

幼儿期指一岁到六岁,此期间,幼儿发展和变化十分显着,也是成长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将影响人的一生。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可见这个时期的重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父母在这个时期最好谨慎小心,做好“先入为主”的教养工作。教育学家把幼儿期称为关键期或敏感期,实在十分恰当。

自届满学龄到性成熟,称为后儿童期,大约相当于小学时期。我们从健康教育、人格发展和心理卫生各方面来了解,都明白三到六岁是最要紧的阶段。在这短促而易逝的期间内,儿童并非浑浑噩噩、无知无识地虚度岁月。事实上,这一时期儿童的一举一动都饶有意义,只是父母亲太忙碌,无暇顾及。今日社会上,很多杀人越货的盗匪、贩毒犯罪的败类以及流浪街头的浪子,实际上都是缺乏良好教养的结果,才铸成儿童未来的大祸,因而抱憾终生。这样的亲子关系,当然令人痛心。

在儿童阶段,教养的具体基础工作应该是日常生活的训练,从饮食、睡觉、排泄、游戏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人的关系应有适当的态度,自己情绪的起伏应有常态的宣泄和合理的节制,不健全行为的发生也应该及早获得矫正。归纳起来,便是各方面的发展必须遵循正常的途径逐渐趋于健全,达到身心正常发展的理想目标。可惜现代社会,由于文凭主义盛行,以致形式化的“教育过热”持续不退。随着幼儿教育的普及,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数量显着增加,入园率也快速增长。想不到违法行为、暴力行为、适应障碍、精神异常以及自杀、自虐等儿童问题也急速增加,并且越来越低龄化。

我们建议“品德比学业更重要”,对儿童这一阶段来说,更是如此。关于提早学习、过度教育,对子女身心所造成的伤害,父母最好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检讨,及早找出对策来加以改善。三到六岁的关键、敏感期,如果已经过去,赶紧在小学阶段设法补救。相信只要肯用心、有爱心,再加上耐心,一定可以把子女的教养基础打好。人生是长期竞赛,早期的快慢对整个人生历程影响并不大,不必担心。

零到三岁培养生活技能

婴儿并不需要特别的环境

心理学家伯顿·L·怀特(Burton L.White)在其名着《一生的头三年》中明确指出:婴儿并不需要特别的环境,只要给他一个正常而充满亲情的家庭,父母亲都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并且真正做到,就可以了。

首先,诞生并不是婴儿生命的开始。从受精到诞生,通常需要四十个星期。提前诞生的,称为早产儿;延后诞生的,便是迟产儿。受精时只是一个渺小的细胞,直径大约0.2毫米。十个星期时,身体有二三寸长,已经具备了人形。六个多月内出生的,有几分存活的希望。胎儿大约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有运动。以后各种反应,依着程序逐渐成熟。胎儿的运动,都是全身参加,散漫而不固定,并不针对刺激而有所反应。当婴儿落地时,已经在母亲的子宫里发育了九个多月。而且产前产后的发育具有连续性。只是诞生之后,自己成为单独的个体,也可以看成另一个崭新的开始。

胎儿的发育,受到母亲健康和营养状况的影响。至于胎教,虽然迄今仍然找不到科学的依据,但是,我们相信,对于孕妇的细心照顾,创造愉快的心情,接触美丽的景物,无论如何,对母亲和胎儿都有良好的帮助。

瑞士生物学家波特曼(A.Portman)说过:“从生理上看,我们都早产了一年。”一般动物,在胎内已经发育到相当程度,所以一生下来,就能够独立走动。人类婴儿却必须等到出生一年之后才开始独自行走,比一般动物晚了一整年的时间。这是不是在启示人类,不应该过分强调独立自主,却必须互相依存,在群居生活中求发展呢?

一般动物,由于初生时便独立,反而没有什么可塑性,生下来的情况持续一生,而且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和本能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父母最好明白,婴儿十分费神,一定要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能够成熟。这也是上天最大的恩赐,可以配合婴儿的可塑性,教养出我们所喜欢的、独特的子女。

人出生时,当然也不是一张白纸,已经具有某种倾向、能力和特性,但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尤为重大。无论先天还是后天,父母的作用都非常要紧。

许多调查报告都指出,现代的家庭逐渐由权威主宰走向民主方式,从大家庭转向小家庭,由集体主义走向个人主义,从专制转向友爱。当我们发现这些实际演变时,最好不要盲目地加以认定,因为这并不是一种良好的倾向。

小家庭的子女,由于不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缺少祖父母的指导和照顾,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教养负担加重,又要增加许多自行摸索的时间。妈妈在精神上孤立无援,子女也容易陷于孤独。小家庭的子女人数减少,溺爱儿童的现象日趋严重。小家庭的父亲忙于工作,对子女的影响越来越弱。母亲就算也在就业,和子女相处的时间通常比父亲来得多,所以地位相对重要。原来父权至上的家庭,很可能一下子变成母权至上。父权再高,也不能剥削子女的教养,母亲仍然有相当的地位。母权高涨,父亲自觉全无用处,干脆一走了之,造成很多单亲家庭。我们不能歧视单亲家庭,却不能不承认,事实上,其对子女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男女同权不同质,有些性质上的分工,最好不要当做权利或权力,这样比较妥当。

缺少祖父母的坐镇,小家庭的年轻父母,难免关起门来充当老大而为所欲为。于是,庸俗下流的电视节目、色情淫秽的书报杂志、花招百出的成人情趣用品纷纷侵入家庭。刚开始还小心谨慎,唯恐被孩子看见。后来见怪不怪,反而把它当做性教育。终至变本加厉,吸强力胶、服安眠药、色情电影、暴力电影,似乎百无禁忌。对周遭环境十分敏感的孩子,当然受害至深。

学校企业化、教育商业化更是道德沦丧的象征。近年来兴起的早期教育热潮,喊出“教育从零岁开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三岁开始教育太迟了”等口号,弄得大家心惊胆战、盲目跟随。

三岁看大的要旨

前面说过,子女为父母所生,却不为父母所有。孩子虽然来自父精母血,并不一定具有和父母相同的秉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学并付诸实施的行为方式是自发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各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各有特点,我们把这种过程,称为个性化。

但是,孩子一诞生,便来到一定的社会,在所处的社会里学习应有的行为方式,接受行动准则和价值体系,以培养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社会性。我们把这种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称为社会化。

三岁看大,重点即在三岁以前,幼儿在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协调方面是否顺利,因而推论其长大成人以后,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领导能力是不是令人放心。

家庭治疗师萨提尔(Virginia M.Satir)认为家庭和工厂一样,具有造人的功能。依据多年的辅导经验,指出家庭的主要问题通常来自下列四点:

第一,有关对自己的感觉和想法,亦即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有价值的感觉,所不同的只在于正向或负向。

第二,有关人怎样与人和人们来往得有意义,亦即沟通的情况。每个人都在沟通,只是沟通的技巧不一样,导致沟通的结果也不相同,常常沟而不通,大家都难过。

第三,有关人们决定应该如何感觉、如何行动的规则,亦即家庭系统,表示独特的家风。每一个人基本上都依循规则,只是依循哪一种规则以及规则对他怎么样并不相同。

第四,有关人们连接别的人、组织及家庭以外的社会联系,也可以称为对外的关系。每个人都与社会联系,问题是怎样联系以及联系的结婴儿一生下来,父母来不及把这些因素整理好,婴儿也来不及做好准备,以致手忙脚乱,家里乱哄哄。顺利度过婴儿期的孩子,不久便具备断奶、走路和语言三大重要能力,在行动上得以独立,逐渐扩大行动的空间。当幼儿开始自主积极地与外在环境互动时,父母必须提高警觉,因为幼儿的个性和能力未必符合环境的要求。如果在家里没有做好准备,包括培养幼儿饮食、排泄、睡眠、穿衣脱衣、整理、清洁等基本生活习惯,便贸然送到幼儿园,要求纳入幼儿园认可的行为轨道,不但幼儿不能接受,而且在幼儿的人格形成方面还可能引起副作用。在这个阶段养成不良的行为方式,以后要改也十分困难。

譬如婴儿等待别人把奶或汤送进嘴里,而幼儿就应该自己使用汤匙或筷子,并应该在适当的时间、合适的场所以适合的姿势和顺序来进行饮食。幼儿还要养成自己洗手洗脸、穿衣脱衣、在适当的场所与时间排泄,并且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既不可随意挑食,也不能乱扔衣物。这些基本生活习惯,从简单稚拙到复杂精细,各人高低不一,简直可以练习一辈子。我们看到成年人的生活习惯各有差异,便是三岁以前的教养和成长过程的互动所造成的结果。各人吃相不同,穿衣服的方式也不一样,值得大家用心观察和体会。到了子女长大,才来教导子女不要吃得那么慢、筷子要拿低一些或高一些、不要把饭菜撒得满桌都是,这实在是很不恰当的事情。

零到三岁的教养以品德和生活习惯养成为主

零到三岁是人生品德和人格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此阶段不能够奠定优良人格特质的基础,将来长大就会发生问题。这个阶段的教养重点应该以品德和生活习惯养成为主,而不在于学业。良好卫生习惯、待人处世的礼仪以及安全合适的生活细节,都必须加以重视。这个阶段的亲子关系完全依赖父母以身作则,在和子女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保持和谐的气氛,提供各种安全的尝试,让孩子自己成长。但要随时纠正孩子不对的行为和观念,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的自信心奠基于出生后八到十八个月之间。短短十个月的时间,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母亲在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唯一的教养者,不但要充分表达对婴儿的关爱,而且要通过示范、教导和协助的方式,严格要求婴儿遵守父母所定的规矩。我们常说教养子女要趁早,特别是八到十八个月这一段时间,一定要把握住。

婴儿的先天发育因素,包括基因遗传或出生时脑部缺氧等,很难由人力加以操纵或改变。父母只能多注意后天的因素,使孩子获得较佳的发育。例如把新生儿用布或浴巾包裹起来,并且用带子捆住,以避免婴儿着凉或受惊。婴儿想动时,必定费劲在包裹里挣扎,使肌肉关节获得相当强烈的运动。对于长大以后的动作协调,经过包裹的孩子要比未经包裹的孩子为佳。但是,在婴儿清醒的时间里,要让他们穿宽松的衣服,手脚能够和外界接触,并且接受母亲肌肤的触摸,使其更能够感受温暖的母爱。

哭是婴儿表达意见的主要方式,一哭就抱固然不好,但婴儿哭了父母只是检查尿布有没有湿,吃饱了没有,否则就不理会也不好。父母可以和他说话,放音乐给他听,拿些会转动或发声的玩具让他看,用手抚摸他的脸、手和脚,以满足婴儿向外界寻找信息的本能,避免由于乏人照顾而造成眼神呆滞、感情冷漠以及反应迟钝的现象。

并不是所有吸吮手指的孩子都有精神上的困扰。许多快乐正常、适应良好的小孩,当疲倦、厌烦、想睡觉时,也会吸吮手指。母乳或牛奶吃得不够,可能是婴儿开始吸吮手指的原因。到了一岁左右,婴儿会从吸吮手指或脚趾中认识自己的身体,并且当做一种享受。父母不要加以禁止,只要注意婴儿手指和脚趾的清洁,经常修剪趾甲就可以了。通常到了三岁左右,这种现象就会消失。如果到了五六岁,孩子还经常把手指放在嘴巴里,就应该特别注意。因为五六岁的小孩吸吮手指,会影响嘴巴、牙齿的正常发育。父母可以用转移目标的方法,给他玩具,让他两手都要动,慢慢忘记吸吮这回事。

婴儿一开始吸吮手指时,就拿一个奶嘴给他。一方面满足他的需求,一方面因为婴儿吸吮奶嘴的习惯要比吸吮手指的习惯更容易中断,一旦发现更有趣的游戏,很自然就会放弃奶嘴。

同类推荐
  •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小公主”,是每一位女孩家长最大的心愿。女孩与生俱来的特性,要求女孩家长必须要有一套针对女孩的教育方式。常言道:“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现如今许多父母越来越提倡“富养女孩”的教养方式。一些“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父母片面地认为“富养女孩”,就是尽可能地为女孩创造优越的条件,满足女孩的一切物质要求。于是很多父母只是一味满足女孩儿在物质上的需求,认为这样便可以培养女孩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气质……可是到头来,往往事与愿违,培养出的却是一个霸道任性、自私自利的“刁蛮公主”,这让许多父母伤心不已。其实,所谓“富养”,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满足,更是教育的富足。
  •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给阅读!用一本书,柔软孩子的心。用一本书,燃起孩子的行动力。通过阅读,让孩子学会迎战未来的27种关键能力。人际关系、外表、友谊、爱情、挫折、自我与梦想,甚至网络发言等,这些课本没教,家庭也很少谈论,但却是我们的孩子每一刻都可能面对的困扰与问题。在阅读推广方面获奖无数的怡慧老师,不但以耐心、同理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还陪伴孩子们一起面对困难和挫折。同时,她精选出300本足以让孩子、父母或师长阅读的好书。她希望在成长的路上,书会温暖陪伴孩子们,既为他们解惑,更能培养出未来所需的各种关键能力。
  • 孩子,我愿意这样爱你

    孩子,我愿意这样爱你

    养育一个孩子,是一场向内心深处的探险。如何才能打破我们心底的桎梏,让另一个生命的成长更加自由、坚实和舒展,让更好的爱成为可能?答案或许是:打破定见、放下控制、感受本然, 把自由与从容还给自己,也交给另一个生命。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记述了自己从孕育生命前的惶惑,到养育过程中历经的种种精神上的革新,既是一封封写给孩子的热烈情书,也是对为人父母者内心桎梏的冷静剖白,在深情与理性的双重奏中,让我们得以一窥爱的真意。
  •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有愈来愈多的教育家都说:“父母不应该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了,因为溺爱,会害了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列举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情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不想溺爱孩子,所以有些事情才不得不做。我们不为孩子包办任何事情,但是我们要教给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我们不想主宰孩子的人生,但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我们要给孩子智慧的头脑、美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难道这些事情父母不需要去做吗?
  • 法国妈妈育儿经

    法国妈妈育儿经

    《法国妈妈育儿经》是一部半自传、半人类学的家庭教育著作,一经出版即获得全世界父母和媒体的关注。难道法国宝贝都是自学成才的?德鲁克曼遍访法国的学者、医生、家长,探寻能培养出聪明耐心的宝贝和成为轻松的父母的秘诀。神奇的法式育儿智慧让她惊叹不已。《法国妈妈育儿经》从怀孕、喂养、习惯培养、入托等各个方面对法式育儿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结合权威的人类学、教育学著作对这些做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为0-6岁孩子家长提供了全新的育儿视角和选择。
热门推荐
  • 专家整治妇科肿瘤

    专家整治妇科肿瘤

    一本能帮助你全面系统地正确认识妇科肿瘤的书;主要介绍了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及其生理功能,女性生殖系统所发生的良、恶性肿瘤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流行现状、可能引起的病因、主要病状、体征及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等,同时也介绍了目前的检查方法和相关的治疗原则,以供广大民众加强保健时作参考。
  • 穿越远古遇美男

    穿越远古遇美男

    田甜,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女孩,却不小心来到了远古时代,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年代,还好有金手指,有美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通灵游戏

    通灵游戏

    我一直难以忘记发生在猿岛的那件事,因为它实在太不可思议了。那是在1980年的秋天。说实在的,1980年对我来说真是个奇异的年份,我遇见了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事情,最匪夷所思的就是那年秋天我亲身经历的杀人事件。那年刚入秋的时候,我渐渐厌倦了所有简单无趣的贝斯练习,兴趣转向时髦的管乐器。说来也巧,有个朋友为了躲债要出门一段时间,就将他的阿尔特萨克斯管寄放在我这里,于是我终于有机会学吹萨克斯管了。
  • 婚前试婚:总裁矜持点

    婚前试婚:总裁矜持点

    三年后她遇到了他,她是留有案底的落魄千金,而他依旧是高高在上的靳氏总裁。“靳先生,如果你不把孩子还给我,我就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对我做了什么!”她态度坚定,固执着小脸。他的声音醇厚:“这么想要孩子?”“嗯。”“孩子离不开我,想要孩子可以,嫁给我。”事实证明,嫁给靳延东一点都不委屈,还挺风光的。
  • 把温柔藏在心底

    把温柔藏在心底

    流过的泪,受过的伤,都需要时间淡摸释然。可留在心里的,始终是那时的悸动,消逝不去,滋养成树……
  • 神犬小七

    神犬小七

    爱狗成痴的林宛白觉得要男人不如要条狗,而当男人跟狗结合在一起时……完美!湖南卫视电视剧《神犬小七》同名小说。7月17日《神犬小七》金鹰独播剧场精彩上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帝王的驭妻法则:宠妃成灾

    帝王的驭妻法则:宠妃成灾

    她费尽心机好不容易可以离宫去过自己想要的恣意潇洒生活,他却翩然出现,“好歹也睡过,怎么不打招呼就走?”“我怕你会哭,所以不用送了啦,后会无期。”她挥手道别,才转身就听到他的声音再度传来,“来人,此女带走宫中宝物,给朕拿下。”“卧槽,我拿你什么宝物了?”“朕的种,算不算宝物?”
  • 缉凶录

    缉凶录

    葛若凡编著的《缉凶录》是一部现代悬疑推理小说。大侦探葛森以高超的破案手法和古怪的性格为人所知。沉寂多年后,他被警署重新召回,受命成立特别案件调查组。制造连环凶案的神秘组织将目标意外地锁定在葛森旧时恋人身上。为了完成自我救赎,拯救爱人,这一次葛森可能要赌上自己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