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89500000132

第132章 鸿雁来书

冰河解冻,春暖花开。

项城郡王、官拜齐鲁节度大使的唐会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谋划,终于派出身边的亲信前往洛上。秘使此行的目的,乃是要跟洛都留守方大用探讨拥戴上皇复位的种种可能性。

唐节镇这次之所以由迟缓变成主动,是因为不久前他收到京中陈太傅的一封书信,陈太傅与自己的娘子安国夫人陈氏有着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因此之故,太傅颇把自己视为自家的子婿。既然是自家子婿,陈太傅的来信就节减省略了例行的客套而写得十分胆大直白。

只是横看竖看,不管唐会之怎么看,陈太傅的这封来信都不象是用他自己的口吻,因为信中的出语行文,通篇看来竟象是在为上皇申辩代言。其中所述及如何因退位让权而心有不甘,遭逢国贼威迫的被逼无奈,对忠臣勇士的召集呼唤,以及将来拨乱反正的反省期待,则自非上皇本人不能有此感受。

因为言词写得过于浅显直白,唐会之把信翻过来覆过去的看了又看,事实上无须他过多地推敲琢磨,信中所有的意思都淋漓尽致地堆呈在字里行间,仅仅是从纸面上通读,上皇那一腔忧怨激愤,也会迎头扑面地映入眼帘,这让展信细读的唐会之心慌手颤,不能自已。

陈太傅是个儒雅博学的人,落笔行文力求曲折,最厌平直,往常或有书信,其文多以曲笔隐喻,其中又暗藏若干典故。唐会之才疏学浅,有时竟不能领悟,须得身边的记室参与析义,方能领会受教。因此尽管这封书信其来突兀,言语反常,上面也没有可供鉴识的上皇钤印或是墨宝手迹,但唐会之还是确信,此信应该出于上皇的精心授意,而陈太傅不过是奉命执笔写就,且未敢加以丝毫的增删改动。

看完书信的唐会之久久定不下神来,上皇在信中流露出的不甘与忧愤,唐会之完全能够体会并理解,但是上皇发出的召唤与期待,唐会之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附合和呼应。

上皇想要复位,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若以眼下的形势而论,上皇复位则不啻如颠倒乾坤般艰难,但是假如众人齐心,里应外合,想要达成上皇的某些心愿,也未必就没有可能。但唐会之毕竟不是上皇,他现在所关心的只是后果与利弊。这件事自己究竟是做还是不做?不做,暂时还看不到什么坏处;但要是狠下心肠去做,自己又能从中捞到多大的好处?

唐会之思之再三,总觉得以区区一己之力领头干这桩大事,其中所蕴含的风险甚大,一旦考虑得不周全,等于是自掘坟墓,自寻死路。再说兄弟阋墙,凭空让外人得利,自己虽然卖了大力,最后却未见得能够讨好逢源,这种种情状,不一而足,都应当先思后行。

但是陈太傅的这封信毕竟搅乱了他的心,上皇若能复位,皇孙胜当为储君无疑,自己也可取吴王而代之,从前所受的遭人歧视欺凌的窝囊气,自此也就烟消瓦解……

犹豫不决的唐会之忽然很想听听洛上方兄的意见,既然陈太傅的书信系上皇授意写成,那么派个人携上书信,让方大用体会一下圣心深意应该没有什么大碍,而方大用要是能想出什么好主意来,自己也能参照权衡,考量一下其中的利弊得失。

陈太傅的这封信就这样转到了彭城郡王、洛都留守方大用的手中,方大用作出的判断最初也跟唐会之一样。此信虽为陈太傅所为,但信中所言,应当出自上皇的圣意,看起来上皇到底还是按捺不住,想要召集忠臣勇士讨伐窃国弄权的逆贼,以图复辟反正。

为谨慎起见,方大用把秘使叫进后堂详问,那秘使行前尽得唐会之的关照,只说节镇大人虽有一腔忠义报国之心,但手下兵微将寡,势单力薄,铤而走险恐不济事,所以特意差遣小人,来将此事报与方郡王知道。若郡王心中有意,本镇唐大人定当倾其全力,与郡王一同匡扶社稷,拨乱反正,以建功立德,求得万世垂名。

方大用听罢,并不言语,只是吩咐左右带秘使先到馆驿歇下,好生给以犒劳款待。至于秘使所转述的唐会之的建议,方大用却和手下审慎地研议了一宿,结果上下都以为当前的时机未至,最好还是不要轻举妄动。

方大用的审慎有来自于长安方面的原因。虽然方大用跟长安的朝廷打起了交道,但是一向敌对的双方彼此往来打交道的本意,不外乎是先行试探,以谋求暂时的安定与缓和。

长安的朝廷如今的日子应该不太好过,本来就局促于一隅,却既要应付东胡,又要防备江南,立足存身皆是个问题,所以长安的朝廷迫于眼下的情势同意跟方大用往来商洽,这谈来谈去,无非是想在“保境安民,不伤和气”这个前提下,达成彼此的默契。

方大用也知道,长安的朝廷现如今所面临的问题其实也就等同于自己的问题,都是为了更好地立足存身而在不懈努力,只是长安的朝廷是自成方圆的一国,国破即意味着家亡,所以别无选择和退路,而自己只是驻节一方的镇帅,进可以划地自守,作威作福,退可以背靠朝廷,仍旧不失当下的尊荣富贵。

方大用和唐会之的想法在这里出现一点小小的分岐因此也就不足为奇,唐会之自己也知道提兵助上皇复位是件铤而走险的事,这事要是不能成功,吴王和少主一定不会善罢干休,随之而来的反扑和惩戒将如雷霆击顶。然而这也只是方大用内心说服自己的借口而已,他要是想竖反旗,早在承运八年禁军方乱之际就已经带兵进京护驾勤王了。那时候出兵救驾,既名正言顺,也理直气壮,可惜方大用对南都的政局一向无太大的兴趣,他满心满脑盘旋不去的惟有这裂土称王的想法。这想法说来话长,因为小时曾有术士说他命当大贵,不同凡人,但此贵非黄袍加身之贵,乃是王外称王之贵,其戒在贪,须知过犹不及。

是人都喜听好话,且术士所论平生诸事,虽模棱两可,细想又暗有契合,方大用因而信之不疑。当年在川中,他曾想圆这王外称王的宿愿,不意事败,举家仓皇南投,居然又能闯出一片天地,也因此这生平之愿就总在心底沉浮,有如龙藏深渊,所待者乃应时飞升,如今年已过半百,想想应该是时候了!

中夜难眠,方大用在寝室里踱起了步子,目光时不时就落到案头的书信上,面对这样一封书信,方大用禁不住地想,这封信既然落到自己手中,却到底能不能变成自己手中一张有用的筹码?而他要是把这封信送到南都献给吴王,不知将会产生怎样的效用?

方大用为自己想出的这个好主意而拍案叫绝,不难想象,当吴王乍见到这样一封信时,一定会大吃一惊,吃惊之余,自然要采取行动。唐觉之唐会之这一对好兄弟就此撕破脸皮,动起干戈也说不一定,而陈太傅这一次也一定逃不掉清算。陈从圣是江南望族,门生弟子遍布京畿,陈老夫子一旦遭逢不幸,江南的缙绅仕子必然离心离德,吴王失道寡助,亦将不得长久,至于上皇,此后恐更将为吴王所忌,若因此而行弑杀,则天下共击讨,可谓师出有名。

未及天亮,踱了半天步子的方大用急不可耐地叫来部属,吩咐赶紧安排快马,加急前往京师,一定要将此信密呈吴王本人。

太傅陈从圣并不知道将有不测之祸降临到自己头上。作为上皇不可多得的忠臣遗老,陈太傅心心念念要为上皇的复位尽自己的一点心力。上皇对陈家有知遇之恩,想当年,太宰周如喜厉行新政,陈家的田庄地产都在朝廷清丈催征之列,然而上皇一道手诏,豁免了江南陈家的田赋租税,后来陈家主动捐纳报效,上皇更是御书“忠义之家”的匾额相赠,凡此种种天恩圣德,陈从圣无一不是感戴在心。

只是对上皇心怀感戴的陈从圣最终却做了件辜负上皇恩宠,让自己遗羞蒙恨的蠢事。

承运八年,禁军哗变,祸乱京师,宫阙震动,众人皆束手无策,当时陈从圣建议上皇起复重用大将军唐觉之,令其出面安抚,却不料唐觉之心怀异志,这一去便如放虎归山,结果反挟乱军胁迫宫中,上皇因此逊位,而唐觉之更不罢休,逼迁二圣,废长立幼,于中得已窃国弄权,以至于祸延当今,流弊将来。虽然当时宫里为形势所逼,别无其它妙法可想,但陈从圣每念及此,心中便含愧抱疚,常为之痛极恨极。

俗谓有忠必有奸,有孝则有逆,朝廷出了奸佞,陈太傅尚可以横眉冷对,坚不屈从,但是家门不幸,竟然生出逆子,虽经百般教导,依然我行我素。江南鼎鼎大名的忠义之家,诗礼之族竟然出此顽劣子嗣,这自是陈太傅所意料未及。

然而毕竟儿子大了,官也做到了大学士,比不得从前可以打得骂得,陈太傅只有时常加以数落责备,只是陈广陵并不体谅陈太傅的耿耿忠心,他罔顾旧恩,投靠新主,成日得意洋洋以帝师自居,对于权奸国贼却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面对陈太傅的责备数落,陈学士却也振振有词,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各为其主,自然各尽忠孝。

陈家这二位公卿平日里都是说一不二的脾气,又何况自己所秉持之事,实亦为道之所在,所以虽千万人吾往矣——上皇在位时,为道之所在,今上登基始,亦是道之所在,所以忠于上皇跟忠于少帝都是大道所在,大势所趋,都是在坚守臣节,忠勤事上,因此而言都没有违备平生所学的圣贤教导。

但是陈学士的争辩反驳终究使父子之间的分岐愈演愈烈,在忠义的事上理论不赢,太傅大人就转而与他论起孝节,然而这也并不能说服饱读诗书的大学士,到头来,陈太傅只好不顾臣僚同侪的笑话,断然将陈学士赶出了家门,道不同不相与谋,虽是父子也只能分道扬镳。

虽然有时陈太傅也会感到一丝无奈,不过却也因此能够放下了心头的一桩牵挂。陈太傅想尽忠于上皇,自然就难以论及对陈氏祖先的孝道,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陈太傅求仁得仁,虽死不足惜,但连累三族九族皆被拿问,罪及于妻孥后嗣,到底于心难安。现在陈广陵臣事幼主,以功抵罪,两相勾销,想来却可以替陈家保留一线宗脉。

士为知己者死。自觉亏负于上皇的陈太傅,早就想过欲以一死来报答君恩圣德,但是死有重于泰山和轻如鸿毛之分,若死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非但于事无补,反更为他人哂笑,何况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陈太傅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要想剪除权奸国贼,可谓难于上青天,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秀才之所长,不在于冲锋陷阵,奋勇杀敌,而在于蛊惑与策化,图谋与煽动。

因为年前立嗣建储的事,陈太傅因此得已看出唐会之的失望怨恼,由唐会之的失望怨恼又可以推算出节镇边帅们日益膨胀的不臣之心。而诸节镇手下皆拥重兵,少则数万,多至十万,若是起了“清君侧,安社稷”的想法,试问吴王将何以应对?何况上次朝廷假造祥瑞,方大用递进贺表,其时已经打出了尊崇上皇,逐退吴王的旗号,可见节镇们对吴王的专擅揽权早已心怀不满,如今自己正不妨借时趁势,把这团火给烧得旺盛起来。

陈从圣因此假托上皇的口气写了这封信给唐会之,信中极尽煸风点火之能事,他揣想当唐会之看到这封信时,一定不会无动于衷,因为其中的许多话几乎就说在唐会之的心坎上。但是他没有万万料到唐会之会把这封信拿去给洛上的方大用看,自然就更没有料到方大用借力使力,竟然将信呈交给吴王。

太保张成义讨好巴结世家旧族,希望能够保全富贵,福泽后人,象这样的小算盘,朝中并非只有陆太师能够一眼看穿。国朝蓄养了太多的智囊谋士,这些人成日介别无他事,只是簇拥在恩主明公周围,推敲琢磨,立言献策,以此来邀功取宠,分沾利益。

张太保跟世族豪门之间的往来酬酢,因而老早就落在这些人的眼光之内,但因为张太保在吴王跟前红得发紫,所以这些人一直都隐忍不发。张大人有没有异心?是否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否假公济私,蒙敝吴王?象这样的事,口说无凭,须得拿出确凿的证据。

现在驸马陆怀受命出为扬州太守,这自然就成了告发张太保的首要证据。那一日上,陆太师、陈太傅、张太保相聚于宁安公主府上,尽欢方散,携醉而归,这其中必有许多奥妙,吴王又岂可放任不察?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吴王耳里一再听得这些闲言碎语,既使再不起疑心,也终归有些不大放心,于是便把张太保召至家中饮酒谈心。

席间吴王虽只是约略提到了此事,但张成义内心一惕,便知谗言已入了人耳,当下极力替自己辩白:苟富贵,不相忘,如今富贵两全,皆拜明公所赐,饮水当思其源,明公待我,恩同再造,我侍明公,亦如臣事主上,岂敢生有二心?与太师太傅往来酬酢,原本是官场酬应,受之有愧,却之不恭,至于驸马出守扬州,陆太师于席上的确曾有请托,虽是如此,却也不敢擅专其事,曾禀告明公,安排商量,所幸亦为明公所首肯。

张成义诚惶诚恐,说到激动处,忍不住涕泪俱下,恨只恨虽千言万语诉尽,也难表达自己的这一腔忠心。

吴王很是满意张太保的态度,他举杯邀张成义对饮,笑对他说:这事吾知矣,驸马出守扬州,原也不是什么大事,吾与太保,鱼遇水尔,难得相洽如是,贤弟休得为此心生顾虑。

张太保一饮而尽,称谢不已。

这场酒饮至夜深,吴王虽已酩酊大醉,然而却挟酒意,跟张成义唠叨絮聒,张成义也有心打听到底是何人在背后挑拨离间,造谣中伤,然而吴王醉后,口齿不清,语蔫不详。

张太保见吴王醉了,起身便欲告退,吴王却拉住他说:今日且尽残欢,休言归去。若醉,亦当与贤弟同榻抵足,你我如此相得,岂非天造地设,怎可因此生出嫌隙,那些小人之言,勾陷之语,你我当不作理会,贤弟此来,应可放心释疑……

吴王面呈醉态,然言语却非醉语,若能与吴王同榻抵足,外可示人以亲热,内则赐己以荣宠,那些霄小之辈想要进谗勾陷,见到此情此状,应当会有所收敛。

这一夜,张成义便与吴王同在书房宿下,吴王刚一卧下便鼾声大作,张成义却是辗转难眠,心里嘀咕乱想,半是怀疑半是猜测,虽至天明都未能合眼。

然而五更刚过,便有人在书房外小声禀报,说洛都留守方大用专差送来书信,此信关系重大,须要亲呈吴王当面收启。张太保听后,想要叫醒吴王,奈何吴王沉醉难醒,只得暂代吴王收下,那来使交卸了差事,立刻打马回转洛上复命。

方大用与吴王并不相得,前时更因上表要吴王归隐,请上皇听政而为吴王所深恶痛绝,此人遣使致信,又要面交亲呈于吴王,不知其中有何深意?张成义想想有些疑心,一体军国重事,吴王向来都跟自己商洽会办,所以就算先行拆看此信,料也无不妥之处。当下打开封匣,解开锦囊,内中一封书信并未加上封漆,张太保不暇思索,抽取览阅。

只是展信才看过数行,太保大人的心即在腔子里“砰砰”直跳,方大用这厮委实老奸巨滑,上皇、陈太傅这下可不休矣!

同类推荐
  • 皇宫情殇

    皇宫情殇

    《皇宫情殇》是国内第一部突出皇家情感悲剧的图书、“妒火”燃烧的皇宫、剥夺他人情感的皇家“试婚”、皇帝和女人们的裸泳馆、中国古代最早的红灯区、皇帝的难言之隐和断袖之癖、丑恶的性贿赂和性奏疏、“采阴补阳”的火骗术、让你更深层次地认识封建社会。
  • 正德大帝

    正德大帝

    弘治十八年五月,一代中兴之主弘治皇帝驾崩。正德王朝的大幕正式拉开。自此伊始,大明帝国向全球亮出了他的獠牙。当帝国的战舰再次扬帆,带来的不再只是商品,还有枪炮与钢铁以及文明!当帝国的铁骑再次西进,留下的不只是鲜血,还有城堡与蒸汽!VIP全订读者群:673036420普通读者群:398359794
  • 大汉时代周刊

    大汉时代周刊

    这是一个吃货回到汉朝的故事……穿越到汉武年间的赵启明,为了更好的混吃等死,做一个合格的纨绔官二代,被迫引入只有半桶水的现代知识和理念,大搞发明创造,结果一不小心,弄出了个吊打全世界的大汉帝国……
  • 霸王春秋2:流浪君王晋文公

    霸王春秋2:流浪君王晋文公

    春秋第二霸,晋文公。他,曾经被亲生父亲追杀过,也曾被亲兄弟追杀过,走投无路时,甚至一度沦为乞丐,被迫在外流浪了长达十九年之久,年过半百,尚无建树,早已心灰意冷。然而,本来已无意进取之意了的晋文公,却又因常年漂泊广结善缘而牢牢把握住了历史留给他的机遇,使之大器晚成,在短短的数年之内,便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天下霸主。 一个势单力薄的人,究竟如何才能快速做大做强?本书带你重返春秋,揭示"晋升”的秘密。
  • 海上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海战

    海上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这就是我们编撰《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的初衷。该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该书主要包括战史、战场、战役、战将和战事等内容,时空纵横,气势磅礴,史事详尽,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最最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人在修仙记

    人在修仙记

    远离世间红尘事,只修清净无畏心。红尘梦魇?大道心坚?一个修仙爱好者韩瑞,登山寻仙穿越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16岁少年韩瑞。在这个修仙界:练气、筑基、金丹...是偶有巧合到来,还是早已笃定的机缘。本文凡人流,不喜勿喷,欢迎志同道合、道友来围观。
  • 文化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文化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世子妃超萌哒

    世子妃超萌哒

    她,本为天下第一妖女,倾尽一切助他登上九五之尊,却不想新皇登基即是她独孤家族灭亡之时。当天下第一妖女独孤月重生在皇商之女蓝乔玥身上,她发誓,势要灭他夏侯一族倾他皇朝。复仇路艰难,高冷将军来助阵。看她如何携手将军搅动风云,于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是,某只高冷将军为何屡屡对她动手动脚!?将军:“娘子,敌军来袭,怎么办?”蓝乔玥:“杀!”将军:“娘子,敌军首领已被擒获,如何处置?”蓝乔玥:“杀!”将军:“娘子,我饿了,怎么办?”蓝乔玥:“凉拌!”将军:“娘子,我要吃你!”蓝乔玥:“......”
  • 偷心换爱

    偷心换爱

    许攸是张灿曾今最爱的人,然而分手后的她却莫名其妙的爱上了他的兄弟李轩。安慧是许攸曾今的恋人,然而为了得到他,却屡屡针对小灿。面对一边是许攸的兄弟情,一边是小灿的爱情,李轩到底该作何选择呢?一直错把张灿作为情敌的安慧,又能为了爱情做出什么样的事呢?
  • 神迹不灭

    神迹不灭

    云灵大陆,人仙妖魔,四界共存,当中万族林立,因实力相差无几,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直至后来人界依附于仙界,鸾翔凤集,使仙界实力大增,大有一统四界的趋势,令其他三界不得不有所行动……万年后,白衣少年龙逸轩横空出世,一出生便天生异象,惹得四界动荡。可年仅六岁的龙逸轩却遭受双亲身亡的“意外”,仇恨的种子已经在心中埋下,此外,再加上……人界的辱没,妖界的追杀,仙界的憎恨,魔界的觊觎,父母的惨死,兄弟的背叛……他究竟该如何抉择?是踏上复仇路,在这纷杂乱世中强势崛起?亦或是做个普通人,在这战火狼烟中寻求安生?
  •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宿主又被自己美晕了

    宿主又被自己美晕了

    #宿主沉迷自己的盛世美颜,不好好攻略肿么办?#系统:废话!当然是哄着宠着顺着。病娇男神:“姐姐,我们只有彼此了……”苏清清:“不!我还有我的盛世美颜。”黑化男宠:“陛下,你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夺走了我的心。”苏清清:“不!我的罪,是过分美丽!”暴力魔君:“就你这张脸,哭起来肯定很美。苏清清:放屁!我不哭也很美!苏清清行走江湖的唯一宗旨:颜值即正义!而主神千邪闯荡江湖的唯一宗旨:苏清清!
  • 仙子不要走

    仙子不要走

    纨绔二世祖遇上仙女丫鬟,于是他来到府上做起了长工,只是希望得到仙子青睐。谁知仙子已经名花有主,没办法了,只求仙子你别走!
  • 庶妻诱爱:误惹薄情首席

    庶妻诱爱:误惹薄情首席

    七年前,因为长得太雷人,内心自卑的她放弃了爱,但是,却不断的追寻着他的身影。可是,为什么,自己寻觅追寻的时候,你不出现。可是当自己嫁人的时候,却让自己以弟妹的身份出现在你的视野中。当遭遇丈夫惨无人道的折磨,身患癌症,对人生绝望的时候,你为什么不顾身份的再次闯进了自己的生命。
  • 校草无限宠:宝贝,你别跑!

    校草无限宠:宝贝,你别跑!

    (甜宠文)权时然和自己暗恋已久的男生同居了。但这个男生似乎很嫌弃她,总是骂她和不想搭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