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5400000010

第10章 流动性泛滥与中国泡沫(2)

货币的超发,其实我们都已经感觉到,钱是越来越多,物价是越来越高,房子是越来越贵,虽然我们的钱比之前多了很多,感觉却是越来越没钱。但一些经济学家的感觉就和我们不一样,在他们看来,中央银行根本就没有超发货币,我们投放的货币都是有真实经济背景的,就算是因外汇占用被动增发,也已通过央票不断回笼,并认为不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至于其他的,试图通过货币超发引起通货膨胀、刺激投资和消费似乎在中国根本就不存在。而为挽救国有企业的拨改贷、为挽救国有银行的几万亿不良资产剥离和外汇注资等,都是因应改革需要而合理增发的货币。就算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主动超发货币,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那只是世界性货币超发的一个环节,因为如果不那样做,我们就会吃大亏,会在国际市场上买到低价的铁矿石、有色金属和石油,那样通货会紧缩,经济增长会下降。

M2/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深化的初级指标,通常来说,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我国的M2/GDP数字2009年达到1。79(2010年为1。82),而同期的美国因为要救市,货币裤腰带很宽松的时候,也仅为0。88,巴西为0。84,俄罗斯为0。50。我们既远高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地区,也高过印度、巴西等同是“金砖”的新兴市场,也高于同样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同样有高储蓄倾向的日韩等国。

我国M2/GDP比值之所以如此之高,自然是有特殊性的。特殊性在哪里呢?大致可以说的理由如下:一是货币化过程的影响,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升高;二是有较高的储蓄率;三是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四是金融创新不足。这些因素其实只是我国货币超发的部分理由,完全不足以解释我国的M2/GDP比值为何会位列全球前茅。

我们不能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M2/GDP最优比值,就以为我国目前超高的M2/GDP比值是合理的。如果以为这个比值合理,那么CPI增幅在6%以上也是合理的,房地产价格两三年翻一番也属于正常的,调控房价、通胀控制等都是庸人自扰,完全没必要。其实,中国的特殊性都不特殊,根本的特殊性隐藏在政府的“有形之手”里,隐藏在国有银行的坏账里。

繁荣与泡沫共生

货币从金属变成信用后,基本上就成为光棍了。这样的货币虽是光棍,但也算有了对象,轻易不会乱来,这个社会也就不会形成通货膨胀,资产也就不会有明显的泡沫。但如果是超发的货币,那它们就是完全的光棍,背后什么都没有,只有所谓的“信用”,而这种信用基本不靠谱,因为货币发行机构不顾“信用”,它们才得以诞生。

既然是“哧溜溜”的光棍,看见了资产这些打扮得光鲜靓丽的美女,自然会撒开腿就追。如果很多光棍都相中了一个美女,大家争先恐后地追,追上了就死死抱住,这个美女难免就变成泡沫。如果新的光棍多数愿意打打酱油,不惹事,今天追这个,明天追那个,追上了看一眼,最多也就亲一个,闹着玩,那这个社会就会显得很“繁荣”,只是物价可能会慢慢地涨起来,但不怕,因为有了暂时的繁荣景象,物价高点似乎也还可以忍受。于是“繁荣”与“泡沫”共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令人炫目的高增长,创造了继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后新的“增长奇迹”,目前GDP已稳坐全球老二的位置,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如果将之视为货币超发的功能,那是偏激的,我国GDP快速增长主要还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主动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得益于我们廉价卖出我们可以出卖的东西,包括地下资源、劳动力和曾经美丽的环境。

但,我们不能否认货币的超发确实也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只是从长期看,超发的货币制造的不过是所谓的“繁荣”,“繁荣”的具体表现就是泡沫的不断兴起,以及在泡沫中狂欢的人们,豪车、豪宅,灯红酒绿,夜不归宿,LV横行,GUCCI满街,“二奶”兴起,“牛郎”盛行,夫妻之间离婚又闪婚,等等,不一而足。当然,物价也会上涨,但只要物价的上涨追不上大多数人“泡沫”财富的增长,只要“泡沫”不破,这个世界就可以持续“繁荣”下去。

2003年,我们的中央银行应该就已经感受到货币超发的严重后果了,因为房地产泡沫正在慢慢冒起。因此中央银行希望有所抑制,并率先在当年的4月份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提高购房首付比例,不再执行利率优惠等政策,但国务院当年8月份宣布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政策给中央银行绊了一脚。其后,正常的结果自然是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从中国特色的“结构性泡沫”变成了全局性泡沫,从房地产泡沫,延伸到古玩、字画、大蒜、玉石等,就差水和空气没炒了。

好在房地产成为了支柱产业,因此可以大量吸纳超发的货币,可见中国还是有英明而睿智的人。中央银行有时也真是糊涂得可爱,那么多钞票总得有地方吸纳才行,如果大家真在2003年就开始打压房地产,多发的钞票怎么办?不仅房价可能打压不下去,有损中央政府的威信,物价也早涨得不成样子了。

进入2007年,当大家都意识到钞票确实发得有些多,“结构性泡沫”不正视不行,中央也准备要“软着陆”时,美国却发生了金融危机。全球老大病得不轻,大家自然都有些恐慌,各自忙着“救市”。这下倒好,中国经济就只好暂时不着陆了,依然维持高速飞行。

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陷入经济衰退,哀鸿一片之时,中国经济则独秀于林,不仅昔日风采依然,2009年顺利实现“保八”的增长目标,而且显得更加靓丽。各地的投资计划都大得惊人,政府控制的平台公司蜂拥而出,中央企业景气程度大幅提升,国有经济似乎已成为了对抗经济衰退的绝对法宝,大有扬眉吐气之势。

房地产自是尤为火暴,各大城市房产价格几乎都在2009年一年的时间里顺利实现翻番,并正向中小城市蔓延。玉石也疯狂,几年的时间价格就几十倍、上百倍地跳涨,弄得炒玉的人心里都有些发毛。这在外界看来,已经不单是奇迹,而是戏法了。2008年,克鲁格曼就表示:“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像是看一部科幻小说。”

在这一轮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中国不着陆,只空中加了点油就继续高飞。我们不禁要问,加的是什么神油?加的是货币的神油。我们用不断超发的货币继续着华丽的飞行。2009年4万亿元的投资及新增10万亿元的信贷,还有不断涌现的地方平台公司和不断壮大的央企,生成了新的“繁荣”与更大的“泡沫”,并以此对抗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去泡沫化”。在这点上,中医是有传统的,讲究“以毒攻毒”,看谁更毒,西医则是要动手术,将腐烂的肉割掉。目前看来,中医暂时胜出。

供给货币制造经济繁荣,其实早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日本元禄年间就曾搞过,也因此形成了长达十多年的“元禄繁荣”。当时的主财政者荻原重秀因为经济的繁荣,总结出“通货此物,赖(政府)信用而畅行矣。苟信用立,则何必铸金,虽瓦土可为钱币也”的名言,可惜不久后日本就物价飞涨,其本人亦被“罢黜其去职回乡,未几即予暗害”。

三百年前的法国也曾试验了一把,那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密西西比纸币案”,一般称之为“密西西比泡沫”。约翰·劳利用滥发纸币在短短几年内给法国制造了经济“繁荣”,自己也从一个苏格兰的骗子变成法国财政部部长、法国科学院荣誉院士。很遗憾,劳院士结果依然不善。

我们的繁荣和泡沫与法国还是有较大不同的,二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我们可以通过从农村向城市的价值转移使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畸形的繁荣,“其中的最亮点就是条条块块政府连同掌控的公司,都可以动用征地权把原本属于农民的集体土地直接变成国有资产,并以此满足增加向银行贷款的抵押条件。”周其仁。货币调控的中国特色。周其仁个人网站,2011年3月29日。而2007—2010年,政府卖地收入累计达到7。25亿元也直接印证了这一点。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的繁荣与泡沫才可以较长时间地耀眼而不破灭。但在这背后却是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

我们的繁荣之所以说是畸形的,不单是因为城乡差距的扩大,也因为城市日益繁荣的同时,伴生着高昂的环境污染和劣质的廉价商品,通过不断劣化的商品,我们掩饰了商品的短缺,表面上依然显得繁荣与富足。

我们也许拥有价格不菲的房屋,但我们却不得不精打细算,为的是可以按时缴纳分期付款;我们也许拥有不错的小轿车,但汽油的每一次涨价都会使我们心痛,而每一次快涨价前我们都要去排长队将油箱灌满;也许我们拥有不错的家庭,但每次生病我们都会担心家庭财产是不是会因此一分不剩;我们也许拥有大学文凭,对未来也充满憧憬,但我们毕业即失业,成为社会的“零余者”。

这是畸形的,因此我们越来越不快乐,而调查结果显示的幸福指数却在不断增长。

与泡沫共舞

对于什么是泡沫经济,一些教科书用什么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等天书般的说法来解释,看着头都大,那是神仙们的对话,咱们凡人不懂。在咱们看来,泡沫经济就是对房地产、股票等狂热投机所引起的虚假经济繁荣,大致表现为:市场投机行为普遍,交易持续活跃,价格迅速上涨,最重要的是泡沫要归于破灭,并进而引发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

如此看来,泡沫在未破灭之前似乎不称其为泡沫,当它成为真正的泡沫时,对我们多数人来说,黄花菜都凉了,已经失去了探讨的意义。如果一件事只有怀念和追思,不能指向未来,那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价值。这也是在泡沫破灭之前很多人很长时间否认泡沫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出现了几次泡沫事件。

先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长春的君子兰泡沫。1981年,长春市面上出现很多有关君子兰的传闻,致使原来几块钱一盆的花不断地涨价,涨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元。当时一般工人月工资才三四十块钱,如此快速的致富路径,使得长春人都为君子兰而疯狂,经过两年多的疯狂投机,一盆君子兰,售价可高达几十万元。1985年,长春市市政府明文规定,不得用公款购买君子兰,在职职工和共产党员,不得从事君子兰的倒买倒卖活动,规定一出,君子兰泡沫戛然而止,花价一落千丈。

在此之后,海南岛建省的消息,爆炒了一顿房地产,同时也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房地产富人。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引得一大批人来淘金,但那时海南既没产业,也没资源,好在有土地,又是一个新的省份,想象的空间很大,大家于是开始炒地产。

从1991年开始,整个海南省基本上都被卷入疯狂的地产泡沫,1991年海南省平均房地产价格为1400元/平方米,到1992年就猛增到5000元/平方米,一年上涨257%,真是旷世奇迹!海口市地价1991年最高为98万元/亩,到1993年涨至680万元/亩。当时海南城市人口才100多万,但房地产公司就有1。3万家,平均每80人就拥有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个泡沫吹起来快,破灭得也快,1993年下半年房价开始回落,到1994年就完全不行了。

进入21世纪,我们也进入全新的泡沫时代。首先令我们感受颇深的是新一轮的房地产泡沫。1998年我们开始进行“房改”,推行住房商品化,到2003年,由于持续的货币超发,不仅全国出现经济过热,房地产价格也开始脱离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快速上涨,有些要成为泡沫的苗头,中央银行首先站出来准备轻轻敲打一下,不料房地产业摇身变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有了大的政策支持,于是房价开始三步并作两步往上蹿,一直到2007年年底因为美国金融危机才暂时停下来喘了口气。

而此时,房价已经高高在上了,炒房团也已经到处流动,很多买了房子的人心里虽有些满足,但依然恨自己当初胆子太小,为什么不借钱多买几套,没买房的人那就更是恨不能重生一回。

因为房价已高,交易也持续活跃,房地产的泡沫化似乎不可避免了,但很奇怪,一些经济学家的意见只是说“结构性泡沫”,也就是说确实有点泡沫了,但不关全局,没什么大不了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真是妙不可言”,有位经济学家这样说。是呀,确实是妙。因为2007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多大城市的房价在2009年一年时间里就翻了一番。房屋销售价格与居民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比普遍达到15~20倍,也就是说一家人不吃不喝20年可以买一套房子。而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房地产泡沫严重的几个城市房价收入比也就在5倍左右。

在房价高涨的同时,只要是小宗商品,只要有稀缺性,都被炒了一把,比如茶叶、邮票、钱币、钻石、翡翠、红木家具、进口洋酒,甚至是大蒜、生姜等小宗农产品的价格也一度上天。

有了泡沫怎么办?别国都是非疯即亡,“不在泡沫中疯狂,就在泡沫中死亡”;我们则是要“在泡沫中崛起,在泡沫中疯狂,与资产泡沫共成长”金岩石。在泡沫中崛起与疯狂与资产泡沫共成长。和讯网,2009年11月18日。伟哉斯人!可惜,斯人风采不再,被追债人从美国追到中国,现在似乎追到南极去了。斯人已远,但音容宛然。炒房、炒地、炒矿、炒股、炒艺术品催生出了职业炒家群落,并将很多实业家转变为投机商,整个社会心态已经严重投机化。

资产泡沫使许多领先一步的人成功跻身富人行列,昔日邻家坐上宝马扬尘而去,激起了大众的紧迫感,再不投机炒炒资产,自己就很可能沦为中国最后一个穷人了。穷得只剩大把钞票,那样的滋味对富人来说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但如果一个人变成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真穷人,人们无论如何也是不愿意的。虽然明知道是投机,但总是盲目地相信自己不会是被魔鬼抓住的最后一个傻瓜。

在泡沫中与泡沫共舞,这其实是人类贪婪的天性使然。在一个泡沫成为常态的经济体里,我们都是主动或被动的参与者。在这个泡沫泛滥的时代,不与泡沫共舞似乎已经不可能,不管在泡沫中崛起也好,疯狂也好,只是不要与泡沫共舞久了,自身也变成泡沫的一部分就好。

同类推荐
  • 35岁前要活学活用的经济学通识

    35岁前要活学活用的经济学通识

    在现实中,我们的生活时刻被经济的影子所萦绕,无论做什么都充满着经济的味道。经常关注各大门户网站的人,很容易就会总结出目前中国的热点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没有一个不与经济学密切相关,也没有一个不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有心者也许还会注意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与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就业市场风云变幻,当初的热门专业早已“降温”,年轻人求职很难不受此影响;房市前景未明,房价似乎按兵不动,不知道什么时候买房才合适……
  • 刘邦驰文集

    刘邦驰文集

    我们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领导我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财政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创见和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使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在我国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和更加具体化,为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前,你的经济条件由你的父母决定。而等到18岁以后,贫穷还是富有,就由你自己负责了。《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不只是为年轻人编写的,它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不分年龄段的经济学“门外汉”,以及作为大学里经济系相关专业的预科教材书,它起着开启经济学“大门”的作用。《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的重点不在于要求你能掌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在于逐步引导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决策。“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
  • 10亿美元10句话:美国10亿身价俱乐部成员约翰·丹佛的商业理念

    10亿美元10句话:美国10亿身价俱乐部成员约翰·丹佛的商业理念

    一次,艾森豪威尔正在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已经拟定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挑出其中一个签名即可。谁知艾森豪威尔只是简单地看了一下后,就在两个批示后各签了个名,说:“请狄克(即当时的副总统尼克松)帮我批吧。”然后,就又若无其事地打球去了。但就是这样一位“懒”总统,却领导美国取得了历史上最为和平安定的时期,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空前的繁荣,直到现在,人民还在怀想着过去的那段好时光。
  • 狐狸梦

    狐狸梦

    本书虽然是以童话风格所写,但是所阐述的都是经济学关键性的原理,和当代前沿的经济学争论热点问题。这是一个人情脉脉与人欲难填并存的世界,亦是现实社会的翻版。在这个隐喻的动物王国里,作者表达了极其深刻的理性洞察和永不泯灭的童心。
热门推荐
  • 法镜经

    法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闲鱼的上下两千年

    闲鱼的上下两千年

    “先生,可是长生?”那年,秦皇站在泰山之上,笑问长生。“居士,号为长生!”那年,太白捧着甘醇,笑看长生。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两千年,沧海桑田,那人却仍在故里。这是一个闲鱼走过两千年的故事,若是各位看官喜了,不如停下品一品。
  • 苏厨

    苏厨

    治大国如烹小鲜,因此,这是一个吃货治国的故事,从北宋皇佑四年开始……交流群号:六五八零二幺六二四
  • 花样女生

    花样女生

    据说这口学校里有N+N只帅男,也许真的是吧,可这关她什么事啊?她又不是为了捉他们才考进来的……轻松,幽默,浪漫,感动,曲折的校园故事。
  • 弃妃难宠,洞房不拜堂

    弃妃难宠,洞房不拜堂

    他娶她的那一天,万人空巷,热闹空前。她是全天下女人羡慕的对象,因为她的夫君是西凉最宠爱的贤王。他休离她的那一天,天下易主,众望所归。她成为全天下女人笑话的对象,因为她曾经的身份曝光人前。她一个青楼女子,如何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从云端跌入泥中,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再次相见,他温润一笑,她却释然颔首。听着她身后的稚童甜甜的叫她一声“娘亲”。为何他的心有刹那间的疼痛。衣袂翩然,指尖轻擦。他想握,却再也握不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柴三小姐:坏坏魔王请走开

    废柴三小姐:坏坏魔王请走开

    上一秒还在家里打游戏,下一秒就被告知勾错了魂。好不容易穿越,却发现是个大坑。丞相府里有名的草包小姐,一朝梦醒,一夜蜕变。话说这个战斗力这么强大的小姐,真的是之前那个草包?龙套a:我不信。“彭Duang,咚咚咚”顶着猪脸的龙套君:我信了!龙套b:你的那个老公好像是个坏人!宁灵:偶不信!顶着万念俱灰脸的主角:“偶,信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第一狂妃:邪王,宠上瘾!

    第一狂妃:邪王,宠上瘾!

    重活一世,踏上云颠!简介无力,诸君请进!
  • 抱紧反派金大腿

    抱紧反派金大腿

    【求收藏,本书有甜有虐,请慎入】关悦被系统绑定后……记得当初系统是这么说的:我们的目标是抱紧反派Boss的金大腿,在背后帮助反派Boss和他一起走向人生巅峰。然鹅,事实却是——关悦为了心机深沉的高冷学长,挂了。关悦为了夺得大权的腹黑丞相,挂了。关悦为了性格乖张的忠犬徒弟,挂了。……某女心口一塞:歪?是保险公司吗?你们所有的保险种类我都想了解一下。
  • 婚牢:我的心上劫

    婚牢:我的心上劫

    我是他买下的妻子,也是他的笼中囚。他一次次护我周全,却又步步紧逼将我推落悬崖。一场阴谋,我赔上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我抱着那还温热的尸体绝望地说:冷琛寻,我求你,放了我吧。他却将我拥入怀中,一脸痛苦和决绝说:顾漫,你别想摆脱我,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生生世世你都我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