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7100000064

第64章 宋文(1)

苏 轼

作者名片

苏轼(1037-1101)

字号: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籍贯: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个人简介: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是苏洵的第五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哲宗立,高太后临朝,知礼部贡举。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其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声誉,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现存约4000首,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清新豪健,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其词现存340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 ■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①。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②。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③。”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④。”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⑤。”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己。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释】

①吁(xū):表示不同意的叹息之声。俞:表示应允。

②没,同“殁”。祥刑:指谨慎用刑。

③四岳:相传为尧时四方诸侯的首领。

④方:违抗。圮(pǐ):毁灭。

⑤不经:不合成规定法。

【鉴赏】

本文是苏轼早年第一篇震动文坛的政论文章,其主旨在于论证刑赏的目的是劝善惩恶,是忠厚道德的最高表现。只有“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赏罚皆以“仁义”为标准,才可以达到大治天下的目的。

全篇文章,以“仁义忠厚”为刑赏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刑罚和奖赏怎样才能达到极为忠厚的程度。其基本思想,是儒家的“仁义”“博爱”观点,而此种观点,包含有爱惜百姓、注重教化、慎施刑罚等积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值得肯定和借鉴。

本文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在议论文中发挥想象,大胆揣测,化虚为实,无中生有。

■ 范增论(苏轼) ■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①。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②。”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③。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④!”《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⑤。”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⑥?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⑦!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释】

①间疏:离间,疏远。

②愿赐骸骨:是请求辞官回乡的客套话。骸骨,身体的代称。归卒伍:返乡为百姓。

③疽(jū):一种毒疮。

④“知几”句:引自《周易·系辞》。知几:预知事物之几微。

⑤相彼雨雪”三句:引自《诗经·小雅·颇弁》。雨雪:下雪。集:落下。霰:雪珠。

⑥稠(chóu)人:众人。

⑦陋:见识浅陋。

【鉴赏】

这是苏轼早年的一篇史论。文章就范增离开项羽一事论起,言其不识先机、不明去就之分,对其作出了独到评价。当时作者阅历不深,难免有大言欺人的书生之见。但立意不落俗套,颇能翻空出奇,随机生发,极尽回环变幻的姿态。在写作技巧上,对后代的应试文章影响很大。

文章先从实处发议,言范增离开项羽是对的,但为时太晚。当以何时为宜呢?作者先作一问,自答曰否,随之又一问,却不急于回答,而是引经据典,稍作停顿,再下断语,言其当于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去。接着便围绕此点,细细分析,言项羽杀卿子冠军便是弑义帝先兆,而弑义帝便是疑增之本,此时不去,必有后患,而范增不明此点,可谓见识短浅。此后分析,皆从虚处设想,层层驳入,曲折回环,善于翻空作奇。尤其文末对范增又作赞语,出人意表,极尽抑扬之致。

作者评论古人,不作偏颇之语,而能从古人立场设身处地分析,作全面之论,故有较强的说服力。

■ 妙评

增之罪案,一一刺骨。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三十

去于弑义帝时是正论,此又翻进一层。用笔步步判入,如短兵相接,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下若云此陈平之间所以入也,便是庸笔,读此可悟微微之别。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卷四引沈德潜语

前半多从实处发议,后半多从虚处设想。只就增去不能早处,层层驳入,段段回环。变幻无端,不可测识。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

■ 留侯论(苏轼)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①。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②。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③。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④。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⑤。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⑥。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句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⑦。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⑧?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⑨。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释】

①节:节操。

②卒:同“猝”。所挟持者甚大:谓胸怀广阔,志意高远。挟持,指抱负。

③圯(yí)上:桥上。老人:指黄石公。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④以为鬼物:因黄石公的事迹较为离奇,语或涉荒诞,故有人认为他是鬼神之类,王充《论衡·自然》:“或曰……张良游泅水之上,遇黄石公,授太公书。盖天佐汉诛秦,故命令神石为鬼书授人。”

⑤“刀锯鼎镬(huò)”句:谓秦王残杀成性,以刀锯杀人,以鼎镬烹人。

⑥鲜腆(tiǎn):无礼,厚颜。

⑦轻用其锋:轻率地消耗自己的兵力。

⑧非子房其谁全之:不是张良,谁又能来保全他呢?

⑨“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二句:《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曰:‘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不称:不相称。

【鉴赏】

本文是苏轼对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的评论,又是一篇立意新奇的翻案之作。作者并没有对张良作全面评价,而是抓住人物的某一特点引申发挥,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张良为汉初三杰之一,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智多谋,功勋卓著。对此,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量生动描写。苏轼此文只就其中黄石公授张良兵书一事,掀翻尽变,开出新意。文章围绕“忍”字展开论证,首段便提出“忍”字总括通篇大意,又以“忍”字贯通全文,层层分析张良忍的思想来源、性质及历史作用,指出“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建立盖世之功的根本策略。

文章笔势纵横,文情缥渺。其辟旧说、立新论,中心突出;采用多种手法,或解说故事,或引证史例,或正反对比,出入宾主,断续相接,笔法纵横灵活,变幻无端;又大胆揣测,善于将无作有,而设想合理,逻辑严密,理路昭畅,见解深刻,读之令人信服。结尾引司马迁之言说张良状貌如“妇人女子”,来反衬张良奇伟不凡,情趣横生,意蕴悠长。

■ 妙评

一篇纲目在“忍”字。

——宋·吕祖谦《古文关键》卷二

击秦纳履,串两事如贯珠。

子房不能忍,老人教之能忍,子房又教高祖能忍,文至此,真如独茧抽丝。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五

此篇善于用虚,都是将无作有,空中结撰,文情缥缈,千丈游丝。至其引合着实处,亦如雄搏鸷击。

——清·吕留良、吕葆中《晚村精选八大家古文》

■ 贾谊论(苏轼) ■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①。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②。”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③。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馀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④。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释】

①汉文,汉文帝刘恒。

②庶几:也许可以,这里表示希望。

③趯(tì)然:跳跃的样子,这里指心情激荡。

④狷(juàn)介:孤高,洁身自好。

【鉴赏】

本文是苏轼史论散文中的名篇之一。文章一反《史记》以来许多史家、学者对贾谊怀才不遇的肯定论述,评判贾谊的悲剧在于“不能自用其才”,是“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从而表达了苏轼对贾谊为人、遭际的既同情惋惜又批判否定的态度。

文章立论新异,感情充沛,议论风发,雄辩折人。至今读之,仍使人悲叹不自禁!

■ 晁错论(苏轼) ■

同类推荐
  • 姜椿芳文集(第七卷)

    姜椿芳文集(第七卷)

    本书收录了《争先恐后》、《三个镜头》、《难》、《人生问题》、《爱好文学》、《一九三八》、《新生》、《国际一周》等文章。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研究李渔30余年,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
  • 阅读故土

    阅读故土

    这部书汇集了作者李旭近年创作的散文,他在河北坝上长大,用一种朴素的方式,记述了故土的点点滴滴,他的散文虽多从平常事说起,但却活跃着很多坚实的细节和经验。他对那些不起眼的农事和乡亲抱以丰沛的感情,并给予庄重的书写。他的文字中,有一种韧性,有一种静谧之气,也有一种平等之心,并以真切的情怀在向故乡、亲人致敬。
  •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集中的19篇作品是作者数十次亲临青藏之后的真实生活记录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终年抗争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可爱可敬的解放军官兵,他们无私无畏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奉献着智慧和才华。雪域独特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高原大地上如藏羚羊等稀有的动物,也在作者笔下有栩栩如生的描绘。
  • 黄河金岸

    黄河金岸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热门推荐
  • 月石记

    月石记

    一颗脆弱的心,怎样才能被保护。爱与恨,能否对消?上古秘辛,人性善恶,又有怎样离奇诉说?如果有那么一天,那一生的浮沉,都将化为那抹粉沙,吹落在时间的尽头。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被注定的命运,能否奋起反抗,逃脱命运的安排?(正文版~我从小长大在部落,没见过外面的世面。婆婆说我十四岁有个大劫。什么?我竟然被一只兔子拐卖了?外面的世界怎么有点不一样?哇!这是什么神仙世界!沃特?神仙竟然也会勾心斗角,他们不应该吃素吗?谁说我人小又矮,姐姐教你做人!长生不老药难求?我炼了当糖豆!和我抢男人?做梦!看我不把你剁了喂兔子~小兔纸乖,姐姐为你吃萝卜~)首书特推~花花的第一本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nua~
  •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为什么有人会持刀闯进幼儿园砍杀儿童?为什么有人会为盗取一枚戒指切下别人的手指?为什么纳粹科学家会在俘虏身上做活体实验?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他借助科学家擅长的调查、实验和分析,以“共情腐蚀”取代了“恶”:某个人作恶时,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蚀,共情水平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共情水平不会导致极端恶行发生,虽然人们常常会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这一替换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我们摆脱价值偏见,给出预防恶行发生的思路。本书也许会改变你思考“恶”的方式,甚至会改变你对待“恶”的态度。
  • 反派boss改造计划

    反派boss改造计划

    奔波在漫漫宇宙中的系统好不容易绑定了一个各项指标都符合的完美宿主,但这小姐姐怎么和它扫描的数据不符合?【小姐姐,你过目不忘吗?】“小意思。”【小姐姐,你可以徒手接大招吗?】“小意思。”【小姐姐,你有一颗积极向上敬业友善的心吗?】“小意思。”然而无敌如小姐姐,也有走不动路的时候。【小姐姐你在做什么!】“那个妹子……好萌好可爱!”流口水……【小姐姐不要管妹子啦,看这里,温柔可爱小奶狗,随时可以压倒哦~】天夜:“够萌够可爱。喜欢,我的!”本文1V1,女主强悍自带金手指。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 公安不会来啦(中篇)

    公安不会来啦(中篇)

    晚饭后,我爸爸成守林扛着五十斤大米,背着二十个鸭蛋,要送到两千米外凉棚巷我奶奶家,这是我们家给爷爷奶奶的每个月的口粮。我爸爸为什么扛着五十斤大米,还要背着二十个鸭蛋?他为什么不用一只手轻轻松松地拎着那二十个鸭蛋呢?因为我爸爸只有一只右手,他的左袖空空荡荡,里面什么也没有。他扛着五十斤大米,用去了他唯一的一只手,那二十个鸭蛋只好装在一个袋子里,从右肩到左胯斜背着,像个读书郎背着书包。爸爸扛着大米的身子更加倾斜了。他拐过了一座小桥,刚换上的衬衣就被汗水湿透了,贴在了背上。
  • 萌宝家教:误惹酷律师

    萌宝家教:误惹酷律师

    都说女儿是爸爸上一辈子的情人。在何梦洁看来,文听雨和文轩岂止上一辈子是情人,大概好几辈子都是情人。同样的优质容貌,同样的冷酷举止,甚至连说话都是同样的毒舌讨厌。当家教第一天,被喷胡椒粉,被泼水,被滑倒,甚至最后,还被弄得裙衫俱裂!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吗?她何梦洁可是从小到大只有作弄别人,没有被别人捉弄的主!且看欢脱幼教如何巧斗毒舌爸,智收小萝莉,在家教的路上披荆斩棘,最后抱得男神归!此文姐妹篇《逃爱手册:权少夺心太凶猛》正在火热连载,欢迎围观哦!
  • 有人要杀我

    有人要杀我

    一朝穿越,尹雪发现,自己占据的这副身体居然是被人杀死的!一定要找到凶手完成复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反派也从良

    重生反派也从良

    赢得了一切,才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后悔,后悔。重生归来,找到自己的路,做自己!可是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幺幺,亲亲抱抱举高高~”。苏晏晏一脸无奈。自己随手救了这个男人,却没想到是个麻烦,“幺幺,你救了我,没什么报答的,就以身相许了。”“去去去,一边去,别烦我。”而苏晏晏沉迷于工作不能自拔。男人一把抱过她,说道:“不行,我要以身相许!”
  • 灵之遥

    灵之遥

    上古黎荒巫妖大战,玄灵稚为自己心爱之人盗取九河洛书,导致被父神封印在幽冥河地整整九万年,苏醒之后黎荒已逝,六界之中已无她容身之地继而转投魔族,以往的恩怨随着华胥一族和昆仑山的联盟法会被慢慢揭开,面对背叛她选择反击,而无意间在黑水海底放出的九天鲲鹏,成为了她这一世的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