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7400000115

第115章 乡村的小事(8)

陈公公一会儿跑进来,一会儿跑出去,只要他的眼睛看了她一下,她总觉得就要问她:

“还没做好吗?还没做好吗?”

她越怕他在她身边走来走去,他就越在她身边走来走去。燃烧着的柳条咝啦咝啦地发出水声来,她赶快放下手里在撕着的面片,抓起扫地笤帚来煽着火,锅里的汤连响边都不响边,汤水丝毫没有滚动声,她非常着急。

“好啦吧?好啦就快端来吃……天不早啦……吃完啦我也许出去绕一圈……”

“好啦,好啦!用不了一袋烟的工夫就好啦……”

她打开锅盖吹着气看看,那面片和死的小白鱼似的,一动也不动地漂在水皮上。

“好啦就端来呀!吃啊!”

“好啦……好啦……”

陈姑妈答应着,又开开锅盖,虽然汤还不翻花,她又勉强地丢进几条面片去。并且尝一尝汤或咸或淡,铁勺子的边刚一贴到嘴唇……“哟哟!”汤里还忘记了放油。

陈姑妈有两个油罐,一个装豆油,一个装棉花籽油,两个油罐永远并排地摆在碗橱最下的一层,怎么会弄错呢!一年一年地这样摆着,没有弄错过一次。但现在这错误不能挽回了,已经把点灯的棉花籽油撒在汤锅里了,虽然还没有散开,用勺子是掏不起来的。勺子一触上就把油圈触破了,立刻就成无数的小油圈。假若用手去抓,也不见得会抓起来。

“好啦就吃啊!”

“好啦,好啦!”她非常害怕,自己也不知道她回答的声音特别响亮。

她一边吃着,一边留心陈公公的眼睛。

“要加点汤吗?还是要加点面……”

她只怕陈公公亲手去盛面,而盛了满碗的棉花籽油来。要她盛时,她可以用嘴吹跑了浮在水皮上的棉花籽油,尽量去盛底上的。

一放下饭碗,陈公公就往外跑。开房门,他想起来他还没戴帽子:

“我的帽子呢?”

“这儿呢,这儿呢。”

其实她真的没有看见他的帽子,过于担心了的缘故,顺口答应了他。

陈公公吃完了棉花籽油的面片汤,出来一见到风,感到非常凉爽。他用脚尖站着,他望着西方并不是他知道他的儿子在西方或是要从西方来,而是西方有一条大路可以通到城里。

旷野,远方,大平原上,看也看不见的地方,听也听不清的地方,狗叫声、人声、风声、土地声、山林声,一切喧哗,一切好像落在火焰里的那种暴乱,在黄昏的晚霞之后,完全停息了。

西方平静得连地面都有被什么割据去了的感觉,而东方也是一样。好像刚刚被大旋风扫过的柴栏,又好像被暴雨洗刷过的庭院,狂乱的和暴躁的完全停息了。停息得那么断然,像是在远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今天的夜,和昨天的夜完全一样,仍旧能够焕发着黄昏以前的记忆的,一点也没有留存。地平线远处或近处完全和昨夜一样平坦地展放着,天河的繁星仍旧和小银片似的成群的从东北方列到西南方去。地面和昨夜一样的哑默,而天河和昨夜一样的繁华。一切完全和昨夜一样。

豆油灯照例是先从前村点起,而后是中间的那个村子,而再后是最末的那个村子。前村最大,中间的村子不太大,而最末的一个最不大。这三个村子好像祖父、父亲和儿子,他们一个牵着一个地站在平原上。冬天落雪的天气,这三个村子就一齐变白了。而后用笤帚打扫出一条小道来,前村的人经过后村的时候,必须说一声:

“好大的雪呀!”

后村的人走过中村时,也必须对于这大雪问候一声,这雪是烟雪或棉花雪,或清雪。

春天雁来的晌午,他们这三个村子就一齐听着雁鸣,秋天乌鸦经过天空的早晨,这三个村子也一齐看着遮天的黑色的大群。陈姑妈住在最后的村子边上,她的门前一棵树也没有。一头牛,一匹马,一个狗或是几只猪,这些她都没有养,只有一对红公鸡在鸡架上蹲着,或是在房前寻食小虫或米粒,那火红的鸡冠子迎着太阳向左摆一下,向右荡一下,而后闭着眼睛用一只腿站在房前或柴堆上,那实在是一对小红鹤。而现在它们早就钻进鸡架去,和昨夜一样也早就睡着了。

陈姑妈的灯碗子也不是最末一个点起,也不是最先一个点起。陈姑妈记得,在一年之中,她没有点几次灯,灯碗完全被蛛丝蒙盖着,灯芯落到灯碗里了,尚未用完的一点灯油混了尘土都粘在灯碗了。

陈姑妈站在锅台上,把摆在灶王爷板上的灯碗取下来,用剪刀的尖端搅着灯碗底,那一点点棉花籽油虽然变得糨糊一样,但是仍旧发着一点油光,又加上一点新从罐子倒出来的棉花籽油,小灯于是噼噼啦啦地站在炕沿上了。

陈姑妈在烧香之前,先洗了手。平日很少用过的家制的肥皂,今天她存心多擦一些,冬天因为风吹而麻皮了的手一开春就横横竖竖的裂着满手的小口,如同冬天里被冻裂的大地。虽然春风昼夜地吹击,想要弥补了这缺隙,不但没有弥补上,反而更把它们吹得深隐而裸露了。陈姑妈又用原来那块过年时写对联剩下的红纸把肥皂包好。肥皂因为被空气的销蚀,还落了白花花的碱末儿在陈姑妈的大襟上,她用笤帚扫掉了那些。又从梳头匣子摸出黑乎乎的一面玻璃砖镜子来,她一照那镜子,她的脸就在镜子里被切成横横竖竖的许多方格子。那块镜子在十多年前被打碎了以后,就缠上四、五尺长的红头绳,现在仍旧是那块镜子。她想要照一照碎头发丝是否还垂在额前,结果什么也没有看见,只恍恍惚惚地她还认识镜子里边的确是她自己的脸。她记得近几年来镜子就不常用,只有在过新年的时候,四月十八上庙会的时候,再就是前村娶媳妇或是丧事,她才把镜子拿出来照照,所以那红头绳若不是她自己还记得,谁看了敢说原先那红头绳是红的?因为发霉和油腻得使手触上去时感到了是触到胶上似的。陈姑妈连更远一点的集会也没有参加过,所以她养成了习惯,怕过河,怕下坡路,怕经过树林,更怕的还有坟场,尤其是坟场里枭鸟的叫声,无论白天或夜里,什么时候听,她就什么时候害怕。

陈姑妈洗完了手,扣好了小铜盒在柜底下。她在灶王爷板上的香炉里,插了三炷香。接着她就跪下去,向着那三个并排的小红火点叩了三个头。她想要念一段“上香头”,因为那经文并没有全记住,她想若不念了成套的,那更是对神的不敬,更是没有诚心。于是胸扣着紧紧的一双掌心,她虔诚地跪着。

灶王爷不晓得知不知道陈姑妈的儿子到底哪里去了,只在香火后边静静地坐着。蛛丝混着油烟,从新年他和灶王奶奶并排的被糨糊贴在一张木板上那一天起,就无间断地蒙在他的脸上。大概什么也看不着了,虽然陈姑妈的眼睛为着儿子就要流下眼泪来。

外边的风一停下来,空气宁静得连针尖都不敢触上去。充满着人们的感觉的都是极脆弱而又极完整的东西。村庄又恢复了它原来的生命。脱落了草的房脊静静地在那里躺着。几乎被拔走了的小树垂着头在休息。鸭子呱呱地在叫,相同喜欢大笑的人遇到了一起。白狗、黄狗、黑花狗……也许两条平日一见到非咬架不可的狗,风一静下来,它们都前村后村地跑在一起。完全是一个平静的夜晚,远处传来的人声,清澈得使人疑心从山涧里发出来的。

陈公公在窗外来回地踱走,他的思想系在他儿子的身上,仿佛让他把思想系在一颗陨星上一样。陨星将要沉落到哪里去,谁知道呢?

陈姑妈因为过度的虔诚而感动了她自己,她觉得自己的眼睛是湿了。让孩子从自己手里长到20岁,是多么不容易!而最酸心的,不知是什么无缘无故地把孩子夺了去。她跪在灶王爷前边回想着她的一生,过去的她觉得就是那样了。人一过了50,只等着往60上数。还未到的岁数,她一想,还不是就要来了吗?这不是眼前就开头了吗?她想要问一问灶王爷,她的儿子还能回来不能!因为这烧香的仪式过于感动了她,她只觉得背上有点寒冷,眼睛有点发花。她一连用手背揩了三次眼睛,可是仍旧不能看见香炉碗里的三炷香火。

她站起来,到柜盖上去取火柴盒时,她才想起来,那香是隔年的,因为潮湿而灭了。

“这是多么不敬呵!”

陈姑妈又站上锅台去,打算把香重新点起。因为她不常站在高处,多少还有点害怕。正这时候,房门忽然打开了。

陈姑妈受着惊,几乎从锅台上跌下来。回头一看,她说:

“哟哟!”

陈公公的儿子回来了,身上背着一对野鸡。

一对野鸡,当他往炕上一摔的时候,他的大笑和翻滚的开水卡啦卡啦似的开始了,又加上水缸和窗纸都被震动着,所以他的声音还带着回声似的,和冬天从雪地上传来的打猎人的笑声一样。但这并不是他今天特别出奇的笑,他笑的习惯就是这样。从小孩子时候起,在蚕豆花和豌豆花之间,他和会叫的大鸟似的叫着。他从会走路的那天起,就跟陈公公跑在瓜田上,他的眼睛真的明亮得和瓜田里的黄花似的,他的腿因为刚学着走路,常常耽不起那丝丝拉拉的瓜身的缠绕,跌倒是他每天的功课。而他不哭也不呻吟,假若擦破了膝盖的皮肤而流了血,那血简直不是他的一样。他只是跑着、笑着,同时嚷嚷着。若全身不穿衣裳,只戴一个蓝麻花布的兜肚,那就像野鸭子跑在瓜田上了,东颠西摇的,同时嚷着和笑着。并且这孩子一生下来陈姑妈就说:

“好大嗓门!长大了还不是个吹鼓手的角色!”

对于这初来的生命,不知道怎样去喜欢他才好,往往用被人蔑视的行业或形容词来形容。这孩子的哭声实在大,老娘婆想说:

“真是一张好锣鼓!”

可是他又不是女孩,男孩是不准骂他锣鼓的,被骂了破锣之类,传说上不会起家……

今天他一进门就照着他的习惯大笑起来,若让邻居听了,一定不会奇怪。若让他的舅母或姑母听了,也一定不会奇怪。她们都要说:

“这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呀!”

但是做父亲和做母亲的反而奇怪起来。他笑得在陈公公的眼里简直和黄昏之前大风似的,不能够控制,无法控制,简直是一种多余,是一种浪费。

“这不是疯子吗……这……这……”

这是第一次陈姑妈对儿子起的坏的联想。本来她想说:

“我的孩子啊!你可跑到哪儿去了呢!你……你可把你爹……”

她对她的儿子起了反感。他那么坦荡荡的笑声,就像他并没有离开过家一样。但是母亲心里想:.

“他是偷着跑的呀!”

父亲站到红躺箱的旁边,离开儿子五六步远,脊背靠在红躺箱上。那红躺箱还是随着陈姑妈陪嫁来的,现在不能分清是红的还是黑的了。正像现在不能分清陈姑妈的头发是白的还是黑的一样。

陈公公和生客似的站在那里。陈姑妈也和生客一样。只有儿子才像这家的主人,他活跃地,夸张地,漠视了别的一切。他用嘴吹着野鸡身上的花毛,用手指尖扫着野鸡尾巴上的漂亮的长翎。

“这东西最容易打,钻头不顾腚……若一开枪,它就插猛子……这俩都是这么打住的。爹!你不记得么!我还是小的时候,你领我一块去拜年去……那不是,那不是……”他又笑起来:“那不是么!就用砖头打住一个——趁它把头插进雪堆去。”

陈公公的反感一直没有减消,所以他对于那一对野鸡就像没看见一样,虽然他平常是怎么喜欢吃野鸡。鸡丁炒芥菜缨,鸡块炖土豆。但是他并不向前一步,去触触那花的毛翎。

“这小子到底是去干的什么?”

在那棉花籽油还是燃着的时候,陈公公只是向着自己在反复:

“你到底跑出去干什么去了呢?”

陈公公第一句问了他的儿子,是在小油灯噼噼啦啦的灭了之后。他静静地把腰伸开,使整个的背脊接近了火炕的温热的感觉。他充满着庄严而胆小的情绪等待儿子的回答。他最怕就怕的是儿子说出他加入了义勇队,而最怕的又怕他儿子不向他说老实话。所以已经来到喉咙的咳嗽也被他压下去了,他抑制着可能抑止的从他自己发出的任何声音。三天以来的苦闷的急躁,陈公公觉得一辈子只有过这一次。也许还有过,不过那都提起来远了,忘记了。就是这三天,他觉得比活了半辈子还长。平常他就怕他早死,因为早死,使他不得兴家立业,不得看见他的儿孙的繁荣。而这三天,他想还是算了吧!活着大概是没啥指望。

关于儿子加入义勇队没有,对于陈公公是一种新的生命,比儿子加入了义勇队的新的生命的价格更高。

儿子回答他的,偏偏是欺骗了他。“爹,我不是打回一对野鸡来么!跟前村的李二小子一块……跑出去100多里……”

“打猎哪有这样打的呢!一跑就是100多里……”陈公公的眼睛注视着纸窗微黑的窗棂。脱离他嘴唇的声音并不是这句话,而是轻微的和将要熄灭的灯火那样无力叹息。

春天的夜里,静穆得带着温暖的气息,尤其是当柔软的月光照在窗子上,使人的感觉像是看见了鹅毛在空中游着似的,又像刚刚睡醒,由于温暖而眼睛所起的惰懒的金花在腾起。

陈公公想要证明儿子非加入了义勇队不可的,一想到“义勇队”这三个字,他就想到“小日本”那三个字。

一想到这个,他就怕再想下去,再想下去,就是小日本枪毙义勇队。所以赶快把思想集中在纸窗上,他无用处地计算着纸窗被窗棂所隔开的方块到底有多少。两次他都数到第七块上就被“义勇队”这三个字撞进脑子来而搅浑了。睡在他旁边的儿子,和他完全是隔离的灵魂。陈公公转了一个身,在转身时他看到儿子在微光里边所反映的蜡黄的脸面和他长拖拖的身子。只有儿子那瘦高的身子和挺直的鼻梁还和自己一样。其余的,陈公公觉得完全都变了。只有三天的工夫,儿子和他完全两样了。两样得就像儿子根本没有和他一块生活过,根本他就不认识他,还不如一个刚来的生客。因为对一个刚来的生客最多也不过生疏,而绝没有忌妒。对儿子,他却忽然存在了忌妒的感情。秘密一对谁隐藏了,谁就忌妒;而秘密又是最自私的,非隐藏不可。

陈公公的儿子没有去打猎,没有加入义勇队。那一对野鸡是用了三天的工钱在松花江的北沿铁道旁买的。他给日本人修了三天铁道。对于工钱,还是他生下来第一次拿过。他没有做过佣工,没有做过零散的铲地的工人,没有做过帮忙的工人。他的父亲差不多半生都是给人家看守瓜田。他随着父亲从夏天就开始住在三角形的爪窝堡里。爪窝堡夏天是在绿色的瓜花里边,秋天则和西瓜或香爪在一块了。夏天一开始,所有的西瓜和香瓜的花完全开了,这些花并不完全每个部结果子,有些个是谎花。这谎花只有谎骗人,一两天就蔫落了。这谎花要随时摘掉的。他问父亲说:

“这谎花为什么要摘掉呢?”

父亲只说:

“摘掉吧!它没有用处。”

长大了他才知道,谎花若不摘掉,后来越开越多。那时候他不知道。但也同父亲一样的把谎花一朵一朵地摘落在垄沟里。小时候他就在父亲给人家管理的那块瓜田上,长大了仍旧是在父亲给人家管理的瓜田上。他从来没有直接给人家佣工,工钱从没有落过他的手上,这修铁道是第一次。况且他又不是专为着修铁道拿工钱而来的,所以三天的工钱就买了一对野鸡。第一,可以使父亲喜欢;第二,可以借着野鸡撒一套谎。

同类推荐
  • 男神攻略计划:男神哪里逃

    男神攻略计划:男神哪里逃

    “宿主,您的攻略目标是影帝陆昀城,请问宿主准备好了吗。”“等…等一下,影…影帝?”“是否确认目标。”“团子,你这是认真的吗?”“姐姐,这可是比珍珠还真噢。”
  • 野蛮姐和压力哥

    野蛮姐和压力哥

    一部关注现代都市人群压力和焦虑的“心灵枕边书”。人生励志/心灵成长/情感剧《野蛮姐和压力哥》讲述山区姑娘“野蛮姐”和都市青年“压力哥”的奋斗成长故事,是现代都市男女面对生活压力,玩命工作,不屈拼搏的真实写照。该轻喜剧小说视角独特新颖,风格轻松幽默,以现代职场人的两大心理问题“压力”和“焦虑”为切入点,以“野蛮姐”舒姑娘和“压力哥”亚先生之间发生的爱情及事业故事为主线索,以他们创办的“心灵密室”(帮扶)茶吧为剧情展示舞台。狂想症、网购上瘾症、忧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各色人物在“心灵密室”一一登场,每一个症状对应一个暴笑的社会热点故事,串连出当下社会都市人的生存压力、焦虑、购房、养老、教育、婚恋等等热点话题。野蛮姐和压力哥在帮助这些失意者落魄者完成梦想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传达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
  • 老女巫和小傻瓜

    老女巫和小傻瓜

    来自女巫家族的女孩甜心,39岁,是女巫家族和汉族人的混血儿,还有一个如影随形的小伙伴"大胖兽",一起来到汉族的学校读书,甜心的理想是做个电路设计师,还想做一只会说话的电子鹦鹉。大胖兽也跟着一起来读小学。女巫家族没有学校,女巫家族的成员都没有读过书,只是会祖传的小戏法。在学校里,甜心认识了很多汉族的同学,其中一个年龄最小的同学,聪明有趣的小家伙,甜心给他起个爱称"小傻瓜"。小傻瓜的理想是做一个老师。甜心和大胖兽非常孩子气,经常小小的恶作剧,小傻瓜也很顽皮,于是三个人是好朋友,故事情节会是怎么样的呢?最终他们实现理想了吗?
  • 剩女相亲记

    剩女相亲记

    一个大龄剩女相亲的故事
  • 岁月浅藏

    岁月浅藏

    这是一本很杂的杂文,我自己也不知道会写些什么,所以……莫见怪哈,亲~
热门推荐
  • 你过来我不打死你

    你过来我不打死你

    这世上最憋屈的一件事,无非是一男一女躺在一张床上睡了一夜,什么屁事都没发生,结果却被两家父母逼着结婚。
  • 仙侠奇缘

    仙侠奇缘

    修真之路,困难重重。他们靠自己闯过艰难险阻,最终获得爱情,地位,一起携手永生。
  • 剑九儿

    剑九儿

    三生三世的情愫,皆待我做个取舍。愿他日久别重逢你依旧如故
  • 伏天圣主

    伏天圣主

    “你很弱!”自李青牛记事起,聋婆婆就一直这么告诉他。对此,李青牛也一直深以为然。因为他跑的没有瘸子爷爷快,看的没有瞎子老拐远,炼丹没有药渣子好,就连村口的大黑牛都打不过,直到有一天,李青牛走出了村子……
  • 海底奇异世界

    海底奇异世界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从头再爱

    从头再爱

    前男友蒋雨墨感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厉衡嗤之以鼻:那是你没本事让它重来。蒋雨墨愤慨:趁虚而入夺人所爱,你还好意思说。厉衡志得意满:有本事你再夺回去啊。苏纯忍无可忍了:你们俩给我闭嘴。一女两男的都市爱情故事,爱从来没有先后之分。
  •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安徒生是个穷鞋匠的儿子,他冲破社会的重重阻力,凭借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艰苦的奋斗,最终从普普通通的“丑小鸭”成长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用笔为人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故事。
  •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作者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 弹琴唱歌跳舞

    弹琴唱歌跳舞

    一九九七年的时候,五月和小伍都在一架游轮上跳舞。小伍多才多艺,偶尔也客串弹琴唱歌,五月则只顾混时间,只想付出一点小小的劳动换取地中海上逍遥的时光。她们的豪华游轮那个夏天一直在欧洲,在碧蓝的爱琴海上,像一片漂浮的大陆,一切应有尽有,快乐也无边无尽——因为根本没有烦恼的理由。五月刚大学毕业,踏出校门一看,原来经济很好,好像随时找得到工作,于是决定干脆休息一阵子,就当是毕业旅行。
  • 厨娘皇后

    厨娘皇后

    她胖胖多福,烧得一手好菜,却不想被人陷害,因祸得福变作俏佳人。他冷酷霸道,容颜绝世,对她亦是一见钟情。当圣旨突降,她被迫入宫,在权势与爱情面前,她背离情感。一场爱的争斗,一段爱的搁浅,一个并不绝世的灵性女子,在命运沉浮中演绎着一场至纯至性的情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