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91500000017

第17章 屠龙勇者

刘文泰是个奇人!

他在明史上默默无闻,不如海瑞、戚继光、王阳明那样惊才艳艳,为后世人所熟知。

但是这些名人所做的事迹,却远没有刘文泰那么传奇。

刘文泰所作所为,奇就奇在他做为皇室的专职医生,先后因医疗事故诊死了两个皇帝,一个是朱厚照的爷爷明宪宗朱见深,一个是朱厚照的老爸明孝宗朱祐樘。

明宪宗之死非常奇怪,他是突然拉稀持续数天,为此还罢朝了好几天,群臣都以为是小病并没有在意,但明宪宗就因为这个拉肚子的小疾,突然就驾崩了。

最后查明是刘文泰用错了药方,害死了皇帝。

明孝宗是个宽厚仁慈的皇帝,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总之没有治刘文泰的罪,还让他继续当太医。

然后明孝宗也因为小感冒,死在了刘文泰手里。

连续两任皇帝爆崩,死在其手,真该给他颁一枚“屠龙勇士”的金质勋章!

如果朱厚照现在不处理这个刘文泰,说不定十几年后自己也会死在刘文泰手里,实现其旷古烁今的三连杀。

刘文泰是庸医吗?并不是!他在弘治时期,作为主编奉旨编纂了《本草品汇精要》医书,这是一本药草类的综合性图谱,相当于药草词典,对中医学的贡献很大。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文泰是一个研究型的医学家,而非临床医生!

明代的太医都是代代相传的,再加上官官相护,老子是太医,多半儿子也能当上太医。刘文泰也是这样,从小接受严格的中医教育,医学理论非常扎实,早早地接过了老子的衣钵,加入了太医院。

问题就在这里,从小生长在医药世家,稍微有了成绩就被任命为宫廷御医,给皇宫里的贵人们看病,刘文泰严重缺乏临床经验。

实际上太医院的御医们基本都是这种情况,理论功底扎实,实际临床经验不足,造成了医疗事故频发。

刘文泰只是太医院医疗问题频发的一个爆发点而已。

这种情况一直到嘉靖皇帝继位才有所好转,说到底朱见深也是嘉靖的亲爷爷,朱祐樘是亲伯伯,朱厚照是他的堂哥,爷孙三代都是暴病而亡,而且都是太医院处置不力,诊断错误。

嘉靖皇帝当然不会无动于衷!

于是他血洗太医院,把里头的人全都杀光了,从民间甄选医术高超者充实太医院,自此太医院的医疗事故才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嘉靖活到了六十岁才挂掉。

想到这里,朱厚照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自己的私人医疗团队全是一群二把刀,说不定哪天病了,一个小病都能被这群傻子给治死,还不如苦捱着,这样生存率要高一些。

“萧敬你过来!”朱厚照招招手,然后压低声音道:“你替朕召集几十名东厂的酷刑审问高手,心理一定要变态,可以躺在残肢断臂堆里睡觉,杀人不眨眼的那种!”

“皇上可是想审讯太医院刘文泰等人!”萧敬误以为朱厚照要用酷刑严审太医院诸人。

“跟这事儿没关系!”朱厚照摇摇头,然后继续说道:“你把人备在那儿,今晚上送到乾清宫去,朕另有安排。”

如果不是马文升弹劾刘文泰这些人,朱厚照还真想不到这事上来,那就是为大明培养外科医生。

朱厚照不是医生,他也不懂任何外科手术的知识,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外科手术也就那么回事!

无非就是把人大卸八块,对活人或者死人的血管、肌肉、内脏、骨骼进行细致的研究,只要摸清了人体结构,再经过无数的临床试验,用十几年时间总能搞出点东西来。

朱厚照不求他们做开颅换心这种高难度的手术,只要能做到止血清创,截肢剖腹产不感染死人,就算成功了。

至于专业的手术器械,无菌手术室,血型分析,消毒药水,青霉素的培养,这些东西朱厚照脑子里都有印象,但是却很模糊,一时半会儿的也想不起来。

不过他现在也不急着弄出来,这些东西可以循序渐进,等条件满足了再一一解决也不迟。

朱厚照之所以让萧敬准备几十个东厂刑讯高手,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训练他们拆人!

这事儿太恐怖了,一般人接受不来,而且把人大卸八块对身体发肤不容毁伤的文官们来说简直是惊世骇俗的罪恶,介时作为主谋的朱厚照会被形容成桀纣一般嗜血的暴君。

所以朱厚照只能启动东厂那群变态来秘密的做这个事。他们本身就是东厂特务,保密工作没问题。他们常年执行刑讯工,杀过的人不少,对人体构造多少也了解一些,朱厚照要他们拆人做实验不会有太大的抗拒心理。

至于去西方引进外科手术就不用想了,西方的外科手术在十七世纪才发展起来,现在欧洲的医学技术远远落后于中国,他们的外科医生都处在放血疗法,脚痛跺脚,手痛剁手,哪里痛就切哪里的阶段,比巫医还恐怖。

朱厚照不指望在他活着的时候能在全国普及外科医术,但是备不住自己哪一天受了外伤,在中医救不了自己的时候,外科医术能给他一条活路。

“马尚书,你要弹劾太医院,可有证据?”要办案当然要有证据才行,朱厚照如此问道。

马文升掏出一封奏折,面色冷静道:“先帝虽然身体一直有恙,却也不至于突然驾崩。督察院察觉此事不对,在五月十三号将当时伺候先帝的太监张瑜,右通政施钦,太医院院判刘文泰,御医高庭和,御医徐昊等抓捕入狱。

经过审问和检查当日的诊治用药记录之后,督察院发现先帝病重之时,身为御医的刘文泰、高挺和两人并没有在乾清宫待命。他们在收到先帝病情危急的消息后,也没有立即前往先帝寝宫进行诊视,而是仅凭着猜测就直接命医士徐昊熬药送去乾清宫。当时伺候的太监张瑜也没有阻止,直接将汤药给先帝服下。

督察院通过分析收集的药渣,发现先帝服下的药剂,恰恰就是病情恶化的元凶!”

马文升侃侃而谈,大殿里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等到他说完之后,王岳就上前将写着案情详细内容的奏折拿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拿着奏折,看了一遍里面的内容,基本就能分析出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五月七号当天,弘治皇帝病情突然恶化,太监张瑜急忙招呼小太监去请太医刘文泰过来看病。

谁知道刘文泰不知道什么原因拖着没来,他仅仅通过小太监对弘治皇帝病症的描述,就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让手下熬好药送去给皇帝喝。而伺候在龙榻旁边的张瑜也是忙中出错,看到药来了没多做考虑,就直接伺候皇帝喝了下去。

至于那个右通政使施钦,本来和这事儿没关系,但是他当时正在乾清宫给病重的皇帝汇报工作,也没有出言阻止,然后就被牵连了。

皇帝被药死了!所有人都难逃一死。

作为旁观者,朱厚照知道一剂药不可能治死人,刘文泰常年在太医院,在宫中的自保之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可能给皇帝下虎狼之药。

只能说刘文泰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弘治皇帝沉疴难愈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的这一剂不对症的药方,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案情很明朗,朱厚照直接把涉案人员全部判死刑就好了。

但是朱厚照真的能这么判决吗?

现在文官集团内部派系斗争这么残酷,弘治皇帝一手搭建的领导班子,随时有崩溃的危险。中枢的权力平衡一旦被打破,谁也不知道大明的朝局会走向什么方向。

太医院这次医疗事故非常的严重,直接害死了一个皇帝,如果刘健借此将斗争扩大化,拔起萝卜带出泥,牵连之下,恐怕就不是死一两个太医那么简单了,这种弑君大案一旦确定了基调,说不定今天大殿里的一半人都得死。

洪武四大案,哪一个不是杀得血流成河?一个蓝玉案就株连杀了一万五千人。

朱厚照自问登基不足数十日,根基薄弱,这个时候搞大案不利于他稳固权利。

贸然打破朝局平衡,虽然他也可以借此捞点好处,在内阁六部安插自己的亲信,但是弘治老爹辛苦建立的这套领导班子势必也会被打的稀烂,到时候自己大量的精力都会牵扯到这个上面,无心做别的事情。

朱厚照连整肃盐业这样捞钱的机会都能放弃,更不可能让政治斗争耽误自己的时间,大家杀来杀去落得一地鸡毛,最后一点实际的事情都没做。

朱厚照想要在自己任期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生产力,改变大明朝老百姓贫困的状况。

如果要达成目标,一个稳定的朝堂是前提条件,内部斗争只会耽误事情,所以他绝不允许任何利益集团在他眼前发动政治风暴。

同类推荐
  • 异闻秘录

    异闻秘录

    《看历史》创刊8年来积累了大量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在挖掘新史料的基础上往往会发表许多新观点,让读者获得新感受,受到新启发。杂志编辑部从几千篇文稿中进行精华筛选,并针对不同主题来展开作品的集结。《异闻秘录》则是其中一辑。
  • 重生之我是赘婿

    重生之我是赘婿

    陆小风穿越异界成为商贾赘婿。“赘婿?那岂不是不能三妻四妾了?”,,,,“陆小风你只是我宁府的赘婿,希望你有自知之明…”“哈哈,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宁霜儿,你希望你能找到如意郎君,我们和离吧!”
  • 汉牧天下

    汉牧天下

    缉毒警察李戬,在一场枪战中身亡,穿越到晋末五胡乱华时期,附身于一名小小县尉,身上还担负着近万百姓的生死存亡。且看他如何率领百姓,逃出生天,在这乱世之中越走越远。老书《冒牌县令之天下争锋》,欢迎加书友群:694896069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政治史,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下编主讲文化现象。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为了满足当时大学教学的需求而编写,如今看来,这种特殊的体例对初学者系统掌握历史各个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本书从面世至今,不断再版,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之作,长处本无需赘述,可在此仍要强调一下本书的特点: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史学典籍本是不少,无奈笔墨宏大过于高深,将文言功底本就不深的初级读者挡在了门外,而吕先生这本书简明扼要,行文浅显,相对简单了不少。
  • 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

    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日本悍然发动针对朝鲜和中国明朝的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的请求,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毅然派名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血沃朝鲜半岛。万历抗日援朝的胜利,对亚洲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作者以如椽之笔,拨开历史迷雾,条分缕析,直击万历战争“命门”,并对其前后中日朝三国的历史走向等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深邃而富有新意。整部作品气势磅礴,壮怀激烈,带领读者领略历史风云变幻,并蕴含对于历史的精细解读和理性成因剖析,还原历史的真相,深刻的现实关照更是令人感慨深思,颔首称道!
热门推荐
  • 全能妖孽神医

    全能妖孽神医

    一代医仙秦锋渡劫失败,重生都市。他逆天再来,纵横都市,横扫十方强敌,重临星河之巅。“——当漫天神佛都不能庇护这世间,便让我秦锋来拯救苍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地球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地球篇)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创造和养育了众多生命的伟大母亲。然而,作为高等灵长类生物,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并不长。虽然,人类至今已经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是我们仍然无法解释许许多多地球上的谜团。
  • 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分为理解父母的关心与爱护、理解父母的无私与付出、理解父母的苦心与艰辛、理解父母的平凡与伟大、理解父母的唠叨与批评、理解父母的错误与弱点、从父母身上理解爱的真谛。
  • A First Family of Tasajara

    A First Family of Tasaja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魔蚩尤

    神魔蚩尤

    远古时期,天下分为九九八十一个原始部落,其中以炎帝为首领的神农氏部落最为强盛,其余部落都听命于他,向他进贡。后来随着炎帝的衰老,神农部落逐渐走向衰败,同时其他部落也逐渐壮大起来,对炎帝越来越不敬。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相互之间的纷争也增多,矛盾越来越深,使得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黎民生于水深火热之中。女娲见此情况,为了平息战乱,派遣轩辕投胎于有熊部落,由他统一天下。谁知人类虽由女娲创造,但繁衍多年,已有其自然规律,潜移默化中竟然出生了一名为蚩尤的人,对女娲的干预进行反抗。
  • 异界之剑与法杖

    异界之剑与法杖

    如果有选择的话,谁又愿意每天与杀戮为伴。承平万年的诺兰大陆,早已经波橘云诡。国与国之间的战乱,法师与骑士的争端,贵族与平民的阶级矛盾……被驱逐的巨龙,精灵……诸神,在云雾中时刻窥探着这片美丽,丰饶的大陆。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一个神的棋子重临了这片大陆,他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 行走的野草

    行走的野草

    这是一本抒写岁月烟火、人间情感的灵魂之书。诗人站在思想的“制高点”上,用高超的诗艺,多维度的真实,记录了灵魂飞舞状态下的镜像。诗人的情感是裸状的,透着原始状态的本真;刻画的意象是陌生的,带着强烈的原创力。全书氤氲着天道与人道的云翳,闪耀着人性的温暖和关怀。
  • 凤御龙筝

    凤御龙筝

    本是生于帝王之家,纵享人间奢华恣意的公主,她曾以为宫墙之上的天空就是世界的全部,直到昆仑一家奴的出现,黑孩子柯桑点亮了公主的童年。但长大成人意味着,即使是皇族尊荣的血脉也不能免于做他人棋子的命运,当自己胞兄废太子的死讯传来,当母后的家族摇摇欲坠……为了找寻染血的真相,为了摆脱一个女人身为棋子的宿命,她毅然绝然的走上了复仇之路。但身处这是前所未有的乱世,离奇的丧尸活死人,撕咬人间生灵,于密林中百鬼夜行团灭整支军队!强大的昆仑奴左右战事,西域的巨龙熔尽长城城防,谁又在背后操纵这一切!而婵娉公主可以幸免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