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1100000002

第2章 自序“贤王祠”里曾读书

白家疃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地处京城西北郊海淀区温泉镇,与大名鼎鼎的香山仅一峰之隔。

村中有座“大庙”,皇家格局,气度不凡,名叫“怡贤亲王祠”。

村中的小学校就设在“怡贤亲王祠”内,我是白家疃人,我的小学生活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校园背靠南山,三进院落,大门朝北,有一座带拱形门洞的山门(但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堵着的)。山门东侧,连着的是一间矮房,做传达室用;传达室东是校门,进校门,东西两侧有教室,东侧还有一处放杂物的小院,院门外靠教室的侧墙有一溜儿洗手池;西侧是储煤间,迎面是前大殿高高的后山墙,大殿两侧都有路,可以进入二进院落。二进院落坐北朝南是正殿,高高大大,台阶儿好几层,是老师办公的地方,记得当年叫“教研室”。门前左右各有一株海棠,大殿东山墙外是三棵高过殿顶的老柏树。院落东西是教室,中间是空场,南面是个较大的露台,学校演节目、放电影、开会多在这里;台上是个大殿,门在两侧,奇怪的是它南面连着更高的大殿,殿门朝南,那便是第三进院落啦。那时后院,南墙外便是国营果园,种着大片大片的苹果树,俗称“大园子”。墙下是一排紫丁香,大殿两侧依然是教室。学校方方整整,东侧是操场,操场的南侧有厕所,单杠、双杠,沙坑等,北侧过去有软梯、爬绳和秋千架,后来又增加了篮球架,奇怪的是还有一家居民住在最北侧,门常常开着,门前的绳子上晾着花花绿绿的衣裳。后来,南北侧又装上了简易的足球大门,钢管焊成的,上面用黑白两色漆染成了一尺间隔的道道,很是醒目。学校外,距山门北侧百十余米左右是个大戏台,两层楼,堆放着生产队的农具和杂物;西侧则是牲口棚和养猪场,一年四季,弥漫着粪骚味儿。

白家疃村子大,街长三里,学校在村西,我家住村东,每日上学就是走啊走,走了五六年,尽管那时学生多,教室不够用,分别开过东、西两个分校(东分校在中国地震台东墙外,西分校则在中央档案馆,用的是大礼堂的门房),自己也在分校上过课,但主要的还是在母校上的,断断续续好几年。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正值“文革”期间(1967年—1972年左右),不管什么课程,所学内容都充满了革命的味道,语文课基本都是革命故事和毛主席诗词,如,刘文学、黄继光、小英雄雨来,半夜鸡叫,刘文彩的收租院等;算术课也是讲农民收了多少斗粮食,被地主剥削去多少斗,还剩多少斗的应用题;美术课画的就是葵花向太阳,万年青,红五星,红缨枪,红领巾等;音乐课就唱革命歌曲,《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爱北京天安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以及毛主席诗词歌曲和语录歌;连体育课也带着“战斗的气息”,练投掷手榴弹和用木头枪练拼刺刀。除上课外,就是运动多,一个接一个,从不间断,学工(到建筑工地帮助搬砖)、学农(三夏三秋到农田里捡麦穗、稻穗)、学军(请军人来教队列),勤工俭学(到校办场打稻草袋子),宣传最新指示(下课后到村民家里唱歌唱戏),学雷锋做好事,慰问军烈属等等。校园内总是很热闹,一进校门迎面的大殿后山墙上,画上了毛主席微笑的画像,背景是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光芒万丈,下面是被朝霞映红了的起伏的波涛。每天早上,一走进校门,我们就要先站在这幅画前,手捧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唱《东方红》;下午放学走前,再在这里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其他的墙上,也都写上了《毛主席语录》以及“三忠于四无限”的口号。在二进院落的露台上,学校还常组织演出,高年级的学生演过《白毛女》片段,扮演喜儿的是同学李某的姐姐,大家对她羡慕极啦。那时国家与苏修关系紧张,学校也常搞备战备荒的演习,在操场的一边,挖了不少防空洞,靠西侧的南院墙下还掏了个洞,直接通往南面的果园;记得一次搞演习,一位姓王的副校长爬上大殿的房顶,敲起了铜锣,铛、铛、铛一响,大家就飞快的从教室中冲出来,低年级的钻进防空洞,高年级的则从学校南墙下的大洞跑出,消失在果园中;那时宣传说,如果战争打起来,苏修会用原子弹或氢弹,于是,我们钻进矮小的防空洞后,女同学还用一块围巾,双手撑着挡住洞口,老师说这样很好,可以防止核辐射。当年还盛行搞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有学习小组范围的,有班级范围的,有学校范围的,记得有一年自己被选做了全校范围的积极分子,参加了讲用会,地点就在学校最南端的大殿内。印象最深的还是“九大”召开那次,傍晚,全校的师生站在学校的二进院子内,黑压压的静候着广播中传来闭幕的消息,大约是七点左右,消息传来,我们按年级排队从校园走出,到大街上热烈祝贺。最前边的是六年级的鼓队,后面是五年级的队伍,他们每人手举一本《毛泽东选集》,紧跟着的是我们四年级的队伍,我们是每个人手拿两条皱纹纸做的花花绿绿的飘带,跳着十字舞,扭着秧歌步前行,就为这天,练了半个多月。

当然,在这里我们也曾看到过很多大字报;看到过高年级学生把广播室砸了,幻灯片扔了一地;看到过体育室门被打开,不少垒球等被人拿回了家;也看到过老师被批斗等等。但总的来说,还是挺平稳的,没闹出什么出格的大事,究其原因,一来毕竟是小学校,就是高年级的学生,也不过十二三岁,年龄小,闹不出什么大事;二来学校没多少老师,而且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或与本村有关系的人,经历简单,相互熟识,也不大会闹出什么新鲜事来。当然,校外是另外一种场景,斗争也十分激烈,不过它超出了校园内这个话题范围,只能留到以后合适的场合再说啦。

记忆里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春天,花树繁茂,蜂蝶乱飞;夏天,蝉鸣鸟叫,伴着朗朗的读书声和唱歌声;秋天最美,大殿门前那两棵海棠总是果实累累,压得枝杈垂下来,据哥哥姐姐说,早年他们每年年终评好学生,被评上的,老师会奖励几颗红海棠或白海棠,可惜我们没赶上;有一年放电影,有人攀上去看,弄断了树枝,后来,不知为什么,树就被挖掉了。冬天,那时没有暖气,取暖都是靠生煤炉子,每天的值日生负责生火,两个人一组,每天早上,浓浓的黑烟就从每间教室的窗棂中冒出来,弥漫在整个“破庙”内。

今天之所以说起这些旧事,是因为它们都是在我们的校园内,也就是这所“破庙”里发生的。那时年纪小,课业不是特别紧,又没有升学压力,我们的兴奋点都在玩上,课前课后课间,我们就是在校园内乱跑,我们跑遍了学校的角角落落,我们抚摸过校园内的每一棵树,我们对它熟悉的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我们对这里的一切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从来没想过这里过去是做什么用的?它是什么时候建的?是谁建的?也从没听人说过这些,今天想来,那时正“破四旧”,也没人敢说这些。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校园就是一座“破庙”而已。记得大约是四年级那年,挖防空洞,学校院子里挖出块石碑,扔在第二进院子东侧的大槐树下好长时间,我们经常是从它上面踩着跑过去,从没把它当回事。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小学毕业的前夕,忽然传出一个消息,说有一个叫曹雪芹的作家晚年在我们村子住过,并在这里写了一部名叫《红楼梦》的小说,最后死在了村西头的小石桥边上。紧接着就是一拨一拨的来访者,到村西的小石桥和我们学校转悠,问这问那,又是拍照又是作画,好不热闹。从那以后,大家才渐渐知道,原来我们的学校是一位清朝“王爷”的宅子,是座“王爷庙”。但那时年纪小,对这些不感兴趣,也理解不了。再后来,随着曹雪芹在我们村子住过的消息越传越广,自己也好奇的找来《红楼梦》来读,想看看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尤其想看看里面写没写我们村上的人和事。那时我幼稚的认为,既然曹雪芹在我们村子上住过,又在这里写了《红楼梦》,那书里一定会写到我们村子的人和事的。于是,在看《红楼梦》时,我脑子里一直在寻找我们村子的影子,并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小学校作为了参照物或者说原型。看到贾府演戏,就联想到学校北侧的大戏台;看到书上写庙,马上想到我们学校的格局;看到书上写到海棠,脑子里马上出现老师办公室门前的两株海棠;看到黛玉葬花,马上就想到了学校周围大片的桃花;看到“大观园”,马上就想到了学校南侧的“大园子”;看到袭人说如何防止马蜂吃葡萄,就想到了学校北侧大花篮处的葡萄园;看到金钏跳井了,马上想到会不会是大戏台北侧路边的那口深井,尤其看到学堂打架,马上想到我们的班上,因为老师不在时,班上打架也是常事啊……后来,随着自己读书从《红楼梦》扩展到“红学”的其他书籍和文章,才进一步知道,我们的小学校原来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雍正皇帝的弟弟允祥的祠堂,人称“贤王祠”(其实现在想来,在山门拱形门洞的右手早就有个石制匾额,上镌:怡贤亲王祠。只不过那时年幼,没当回事罢了),但那时也未深究,只觉得挺神奇的,有些自豪,逢别人夸他们村子多么多么悠久的时候,自己就会马上抬出“贤王祠”来抵挡。直到自己写《曹雪芹与白家疃》一书,详细查找阅读了这方面的材料后,才对允祥有了较多的了解。记得当时正在看出版家范用写的他回忆小学母校的书籍《我爱穆原》,也就斗胆萌生了想仿效写一本名为《我们的校园——贤王祠》的小册子的野心,还想配合着文章把允祥的资料、照片、画像、书法、诗作等器物图片弄些小宣传板,到学校去搞个小展览,让今天在那里读书的孩子们了解一下自己学校的历史。但后来这种冲动和愿望还是放下了,一来是因为怡亲王允祥留下的资料太少,且不好找,就是手头上找到的也是片段的,单薄的,很难连缀成篇;二来是因为现在在白家疃小学读书的孩子,大多数已经不是本村的孩子了,而是外来打工子弟的子女占了多数,对这些估计他们也不会太关心或者说兴趣也不会太大。野心放下归放下,但在心里还是隐隐的存在,直到2013年夏,髪小告诉我村里已经开始大量的转居工作,还对各类人员做了普查登记,以便发放补偿款,而且周围的村子已经开始拆迁腾退搬家了。看来村子的改造迫在眉睫了,改造后会是什么样呢?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小学校的结局,于是乎,那久久压在心底的念头,又如初春的野草一样萌生起来:既然白家疃以曹雪芹和《红楼梦》而闻名,允祥也是因与曹雪芹家有关系而得到格外关注,允祥又与白家疃有这么近的关系,那么,何不就把三者串起来写本书呢?书名不妨就叫:《怡亲王允祥与〈红楼梦〉和白家疃》。主意拿定,便开始动笔,冥冥之中似有天助,进展异常顺利。

记得当年在“贤王祠”里上小学时,大概是五年级吧,自己在作文课上,写过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我们的校园》。还依稀记得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们小学校是座‘破庙’,但每天从里面都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之后就是对校园的具体描写,院内有些什么树木、花草,教室是什么样子,都上什么课等等,想到什么写什么,杂乱无章。老师给的分数是刚及格,评语是:中心思想不突出,写得都是流水账。那时的作文,要求有思想性,就是要新旧对比,写过去父辈上不起学,而解放后,我们能坐在这里上学是多么幸福的事,然后要表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而我那篇作文里,这些写的很少,于是,老师要求重改,但不知为什么,后来也没再催这件事。那么,今天这本小书,就权充当年那篇作文的修改稿吧!遗憾的是过去了40多年,自己的长进不大,中心思想依然不突出外,连流水账记的也都没了当年的清亮与流畅!

谨以此本小册子献给我博大的故乡!

作者

2014年冬于京华磨斋

同类推荐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节气里的村庄(上)

    节气里的村庄(上)

    最后一枝腊梅绽成一株情韵的除夕时,大地像突然从被窝里掀了出来,万物还未来得及躲藏,大片大片地祼露着,偶有棵性急的小草从地里露出个尖儿了,羞怯怯的,杨柳梢像发了疯似的转眼间就泛出微绿,风虽然还透着寒意,但细长的柳枝扭着慵懒的腰肢尽情挑逗着,风,就忘情地满世界奔跑……
  • 让我糊涂一回

    让我糊涂一回

    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 笑忘书

    笑忘书

    《笑忘书》是梁左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作品集,是由著名作家王朔亲自整理、主编的,并写了悼词作序。书中收录了许多梁左未曾发表过的小说和散文随笔,从中可以窥探出梁左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是当代相声作家中少有的兼具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文人自由创作的根基和文化复兴的景况。王朔、刘震云、冯小刚、葛优、英达、姜昆、马未都、陈佩斯、梁天、梁欢……近30年来最影响力的文化精英,与梁左割不断的因缘。其中王朔、刘震云、英达、姜昆、梁天、梁欢等亲友所写的怀念梁左文章,也收录在书中。另,书中收录王朔、刘震云、马未都三篇追忆文章,作为新版序言。
  • 许地山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许地山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许地山散文》本书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许地山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热门推荐
  • 炼蒙

    炼蒙

    浩瀚大陆有四大王朝,分别为刘汉、大夏、晋和拜月而刘汉王朝的忠勇王之子刘焱不知何种原因,丹田不能吸纳天地灵气,但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部奇书《炼蒙》,从此走上了与修真者不同的修真道路,修真之路本就逆天而行,就算天要弃我、灭我,我亦要逆天夺取造化。
  • 吸血鬼的专属记忆

    吸血鬼的专属记忆

    曾经的回忆,曾经的青春,曾经的坎坷,曾今的点点滴滴,冰玥的一生,曾经已是曾经,它就是回忆
  • 缘起三生落尽此世

    缘起三生落尽此世

    年少的诺言终究还是食言了,从此,你的名字不会再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 面部年轻美丽的皮下秘密

    面部年轻美丽的皮下秘密

    当前,各类关于抗老化、回春、医学美容的书籍、杂志、广告、产品铺天盖地。其中良莠不齐,甚至不乏因商业目的而派生的美容观点 确实令人无所适从。不少女性朋友理论上似乎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实际上已经被深深误导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部落冲突之首领亲征

    部落冲突之首领亲征

    罗钰,三年的奋斗终于考上大学,在家里整理东西时,偶然发现自己曾经的一部手机,上面只有一个软件,《部落冲突》再次捧起手机,点开那个应用,情怀,再次燃烧!此时,部落冲突的世界里,伴随一声惊雷!一个红袍的男人从水晶筑成的法师塔上下来他对着准备就绪的大家说:“出发!”
  • 婚不由己

    婚不由己

    顾氏一夜倒闭,新婚燕尔的老公带着小三儿登堂入室,竟将她送进了精神病院。一朝误会解开,杀父之仇又该怎么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妖孙悟空

    大妖孙悟空

    《西游记》仅仅诉说了关于西行的故事。可是事情真的只有这么简单么?现在,我告诉你,西游只是一个开始,故事并没有结束。唐三藏,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小白龙。这五个人的路,还会继续走下去。当我跪在佛前,摘去金箍的刹那,我终于记起了,我到底是谁。我是谁?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我是妖族大妖孙悟空。我是,战无不胜的,孙悟空。
  • 红字

    红字

    《红字》是由美国著名作家霍桑写于1850年的经典作品,被世界认为是其代表作。本作品的内容是17世纪美国麻省清教徒为背景而写。透过残忍的故事内容,作者试图探索合法性、原罪和犯罪等社会意识形态里的深层意义。
  • 因为你给的伤心谁都替代不了

    因为你给的伤心谁都替代不了

    她从不曾想到过,有那么一天会有那么一个人,只在她的生命中出现了十个月,却影响甚至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对人生从来都没有留恋,一直觉得生命截至在任何时候都无所谓。可是,当生命结束的时刻真正来临,她想要的却只有他的陪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