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3100000011

第11章 热血写春秋

——记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张选国

这位新华社的高级记者张选国是江西九江人。

在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以新闻记者的身份走遍了大江南北,既进过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又穿过人迹罕至的巴丹吉林沙漠,既去过祖国的北极村,又闯过神州的南大门。但是,家乡的青山秀水却时时牵系着他……

小时候,他家境贫寒,幸运的是:他有个“望子成龙”的父亲,节衣缩食供儿子上学。

父母的热切期望,亲戚的大力支持,老师的真心帮助,国家的无比关怀,给了张选国无穷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他刻苦求学,门门功课都要争个班上的前几名。为了打牢基本功,下雨天他也常打着雨伞,拿着小板凳在池塘边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小学跳了一级,初中毕业后保送上了高中,直至跨进高等学府大门。

1963年,张选国从江西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首都北京从事新闻工作。起先是在《大公报》当编辑,在那里炼就了他一手好文笔。后来选调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当记者,从事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报道。在此期间,他采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1980年发表的《清华大学化七二班胸怀四化提出“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行动口号》就是出自他的手笔。这篇报道经报纸、广播、电视台广泛采用,在青年中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口号直到现在还在激励着人们为“四化建设”做贡献。热心做青年思想工作的李燕杰,也是他最先报道出去的。他采写的长篇通讯《“万里征途”不歇脚——记红军老战士甘祖昌》,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选国还采写了不少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参,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有的被作为中央文件下发;有的由中央领导同志作了批示,被印发国务院各部委参阅;有的在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的内部刊物转载。

1983年他一下从记者岗位调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在塞外工作了五年。现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且被选为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北京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张选国走上领导岗位后,仍勤于笔耕,在内蒙古分社任职时,他每年都带青年记者下基层采访三个月。调回北京分社后,他仍坚持这种优良作风。1992年,他带领2名记者到首钢蹲点采访一个多月,系统报道首钢改革经验,写出十几篇“重头货”。1984年,张选国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八一出版社出版的《群英录》中有介绍他的条目。

由于职业的关系,张选国接触面很广,各层次人都有,包括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专家、学者、将军及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他曾随同胡耀邦视察北国边陲,报道江泽民视察北京第一机床厂,与王震共餐,采访报道过李瑞环,为毛泽东主席守过灵,出席过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宴。还参加过中共十二大和五届人大会议的报道。

他与江青打交道的事,后来还引发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文革”后期,他受新华社指派,负责清华大学的报道。这本是毛主席的一个点,可是江青把黑手插了进去,直到揪出“四人帮”的前几天,他还在江青身边。因此有人怀疑他“近墨者黑”。家乡不少亲友也为他捏把汗。审查结果证明,他没有“黑”。他说,“那风口浪尖的日子里,我这个船夫的儿子没有翻船,靠的是两条:一是不私,没有个人野心;二是不惑,头脑比较冷静。这两条都要归功于党的教育。”

(原载《长江经济信息报》1994年10月12日)

同类推荐
  • 非虚构何以可能:中国优秀非虚构作家访谈录·Ⅰ

    非虚构何以可能:中国优秀非虚构作家访谈录·Ⅰ

    新世纪以来,文学新闻、叙事新闻、长报道、非虚构写作等概念相继出现,其内涵有所差别又大同小异。2005年,纽约大学教授罗伯特·博因顿(Robert S. Boynton)把新新闻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称为“新新新闻主义”。可以说,新新闻主义写作运动曲折前行。今天,新新闻主义写作理念、风格与技巧被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以及新媒体广泛采用,成为媒体间“讲故事”竞争的重要技艺。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超越传统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平台,但其快速、便捷传播新闻信息的优势有带来“速朽”与“易碎”的先天缺陷。在此背景下,新旧媒体都重建新新闻主义写作的传统。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回顾新新闻主义的发展过程与写作理念,对媒体“讲好故事”,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加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分访谈的是活跃在写作一线的著名非虚构作家,所有书籍都是通力合作的成果,本书更是如此。我特此向在百忙之中参加访谈的所有作家表示感谢。本书关军、迟宇宙、卫毅、柴春芽、张赞波、陈徒手、南香红、杨海军、周华诚、易小荷、范承刚、王天挺、杨潇、叶伟民、田毅20等作家整个过程中都给予热心的支持。
  • 胡正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胡正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胡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流派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有长篇小说《汾水长流》,中短篇小说集《几度元宵》,短篇小说集《摘南瓜》《七月古庙会》,散文报告文学集《七月的彩虹》,中篇小说《鸡鸣山》、《重阳风雨》等。《胡正小说散文集》是他的小说、散文精选集。
  • 超乎想象

    超乎想象

    想象力是虚无的,却又在方寸之中;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却又在情理之内。它是铅笔,勾勒出情感的形状;它是炭笔,速写出理想的模样;它是心灵的调色板,或善或恶,多彩多样。《超乎想象》的故事充满悬念、伏笔,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她对小小说主题的开掘,对题材的选择,对结构的迷恋,以及对想象的发挥,令读者耳目一新。
  • 哪有什么运气 不过是我们暗自努力

    哪有什么运气 不过是我们暗自努力

    本书精选了畅销书作家陈昂200余首新诗,共分为“那年初见 如花美眷”“文艺腮红 不语不言”“往事如烟 浅笑而安”“余生很长 何必慌忙”等十一个专辑。这些诗歌既有清新唯美的“抒情哲理诗”,也有朦胧精湛的“截句诗”。诗歌主题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陈昂的写作笔法清新、精炼,简短的语言呈现多维的立体感。陈昂的创作是“青春期写作(春草派风格)”,他的每一首诗都有大方简单而内涵唯美的外衣,静静品味会发现诗的本质与内涵,领悟到诗歌底蕴里蕴含的“家国情怀”和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诗歌里潜伏的“正能量”正是我们洗涤灵魂、陶冶情操、慰藉心灵的“刚需”,特别适合生活中迷茫的年轻人阅读。
  • 鲜血梅花

    鲜血梅花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在1986-199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鲜血梅花》《古典爱情》《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祖先》共5篇。
热门推荐
  • 表兄掉在深沟里

    表兄掉在深沟里

    表兄越来越没样儿了!外祖母在世的时候就说过:人,啥时候都要记得自己是谁。可表兄忘记了自己是谁!碎舅也说:人心里都得有个宗教。他说的那个“宗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观念和道德准则吧。他说,谁一旦没有了这个,那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那他就没治了……他是在指表兄哩。表兄这次真的掉到沟里去了,捎来话的人说,表兄这回怕是不行了……表兄掉沟里绝非一次了:头一次可以说他是无辜的,第二次也情有可原,第三次却是罪有应得!说起表兄掉沟,我又想起好多事,想起一些人来。
  • 故事会(2019年6月下)

    故事会(2019年6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校花之无敌高手

    校花之无敌高手

    一段杀父之仇,背后的隐情。一个少年崛起,沥血的故事。
  • 极品骂人系统

    极品骂人系统

    (全网骂人流第一人!)骂人要有修养、有学问、有哲学、有艺术……骂人要骂得典雅,有风度、有幽默!许言穿越到修仙界得到万界骂人系统,只要骂人就可以升级提升修为,诸天万界,看谁不顺眼就骂谁!一天不骂人我就浑身不舒服!许言表示压力很大,我本文雅,奈何骂人?这是一个注定要成为骂神的男人!
  • 倾天尊皇

    倾天尊皇

    实力为尊,强着如林的异世大陆上,一个落魄宗门弟子,又该如何夹缝中求生,强大,逆行?请多多关注倾天尊皇,看叶倾天传奇逆行,随他一起征服异世!
  • A New England Girlhood

    A New England Girlhoo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合白水阵

    六合白水阵

    白云苍狗,不若相思久。三春迷醉犹空守,豆蔻谁配佳偶。情骨早埋伽山,龙溪裂水潺潺。梦里青锋银甲,相望血海狼烟...石苇在虚灵天的命运早已被兽语者卜算出来,细细想过,不禁有些悲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山村牧童,懵懂修仙,以水为器,倔强成长。
  • 娇女嫁恶夫

    娇女嫁恶夫

    夏泠烟穿越的第一天就嫁给了恶名在外的阮玉,本着捡回一条小命的夏泠烟只想好好体验小农女的生活,奈何极品处处有,只好在悠闲之余拿他们来调剂生活。
  • 命中注定我们要结婚

    命中注定我们要结婚

    她被继姐陷害失了身,被男友无情抛弃,更悲催的是还怀了那个连脸都没有看清楚的男人的孩子。四年后,奢华的宴会厅,某男端着红酒正在和人寒暄,突然被人扯了一下裤腿,低头一看,一个萌翻天的小萝莉闯入眼帘。“帅叔叔,可不可以帮我个忙?”小萝莉眨巴眨巴乌黑圆溜的大眼睛,脆脆甜甜地说道。帅叔叔?这张和他如出一辙的小脸儿,倘若叫他一声‘爹地’他都敢答应的!
  • 都兰趣话

    都兰趣话

    《都兰趣话》原题《趣话百篇》,是一部《十日谈》式的短篇故事集。作者假托此乃都兰修道院中保存的文稿,专为娱乐庞大固埃主义者而整理出版。实际上这些故事全部是巴尔扎克的手笔,只不过利用了十四至十六世纪的背景和题材,模仿了十六世纪的语言和拉伯雷那种大胆直率、生猛鲜活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