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500000045

第45章 罢奸邪太后任忠良 争意气朝臣结党派

高太皇太后至是,乃罢免蔡确宰相职权,出知陈州;当下擢司马光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公著为门下侍郎。李清臣、吕大防为尚书左右丞,李常为户部尚书,范纯仁同枢密院事。这时司马光虽荷圣眷降渥,把他升至极位,但是老病日增,精神日见衰弱,满想尽心竭力,整顿颓败,以报国恩,竟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瞧着“青苗”、“免役”诸新法犹然存在,西夏亦还恃强未能降服,不禁长叹道:“这些祸害没有除掉,我死不瞑目了!”因作书致吕公著道:“我现在把身躯付与医生,把家事付与儿子,一身一家,总算有了付托,不必忧虑了。

但是国家大事,没有可付托的人,而今敬以属公!”吕公著得书,便拿了去奏白高太皇太后。高太皇太后念他年老有病,忠心耿耿,特诏免朝参,赐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司马光奉诏,谢不敢当,且上奏道:“不见天子,哪能办事呢?“乃改诏令司马光子司马康扶掖入对。司马光乃奏请罢“青苗”、“免役”两法。高太皇太后准奏,即日罢“青苗”、“免役”两法。

“青苗法”罢后,青苗钱罢贷,仍复常平旧法,朝臣无异议。

惟“免役法”罢后,司马光请仍复“差役法”,章惇乃力争不可,与司马光在高太皇太后帘前争论不休。高太皇太后不悦,把章惇斥知汝州。是时苏轼已奉诏起复,任中书舍人,乃请行熙宁“给田募役法”,条陈五利。王岩叟争论不可,谓五利不可信,而且有十弊。于是争议纷纭,莫衷一是。乃诏命资政殿大学士韩维及范纯仁、吕大防、孙永等,详定上奏。苏轼往见司马光道:“公想改‘免役法’为‘差役法’,岂不除了一害,复置一害吗?”司马光道:“怎见得呢?”苏轼道:“免役法的害处,是在聚敛于上,而下有钱荒的困苦;差役法的害处,是人民常在官役,不得专力于农事,且奸吏更藉以敲诈人民。

这两种法不同是有害的么?“司马光道:“那么依君意见,要怎样办呢?“苏轼道:“大凡立法,能够相因,事便易成;事能渐进,民才不惊,这是一定的道理。在三代的时候,兵与农合而为一,至秦始皇才分为两途。到唐朝中叶,尽变府兵为长征卒,自是而后,兵只当兵,农只务农。农出粟帛以养兵,兵出生命以卫农,天下称便。就是圣人复起,亦不能改易了。而今所行的‘免役法’实与此相似,公想骤罢‘免役法’而行‘差役法’,正如罢长征卒而复民兵,恐民情反感痛苦,不易做到呢!”马司光不以为然,苏轼也就辞归。明日,在政事堂议事,苏轼复陈述不赞成”差役法“意见。司马光觉得他太噜苏了,不觉忿然作色。苏轼却很和气地再说道:“从前韩魏公刺陕西义勇,那时公做谏官,再三劝阻。韩魏公不乐意,公也不顾。我常听得公说这事。而今公作了宰相,却不许我尽言么?“司马光听了,忙改容相谢道:“岂敢!岂敢!”范纯仁亦谓司马光道:“‘差役法’一事,着实不可速行,宜妥加考虑,不然,转使民间受苦了。愿公虚心采择众人的议论,不可专恃自己一人的谋划。如果专恃自己一人的谋划,那么奸佞谄谀的奸人,反得乘间迎合了。”司马光不听,持论益坚。范纯仁道:“像公这样,乃是使人不得尽言啦!公难道以为我要徒是媚公,不顾大局吗?若然,我何不趁少年时迎合王安石,早图功名富贵,为什么要等待今日呢?“司马光才把”差役法“稍稍改善,然毕竟不肯不行。起先司马光决定改行“差役法”,限期只五日,僚属都道:“太急促了。”独知开封府蔡京如限诣政事堂复命,说已改办停当。司马光大喜道:“使人人能像君那么尽心,‘差役法’哪里会不可行呢?“所以司马光持”差役法“便这等坚决。殊不知蔡京乃是个大奸巨猾,特意迎合他的。

这时王安石在金陵,听得朝廷改革新法,毫不为意。后来听得罢“免役法”,乃愕然失声道:“竟一变至此么?此法实不可罢,司马君实亦太武断了!”不久病死。高太皇太后念他是先朝大臣,追赠太傅。后人因他在元丰三年曾封为荆国公,遂称他做荆公。王安石死后,新派亦依次贬谪:范子渊贬知陕州,韩缜罢知颍昌,李宪、王中正罚司宫观,邓绾、李定放居滁州,吕惠卿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未几,再贬为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建州。再贬吕惠卿的诏书,是由中书舍人苏轼起草的。诏云:吕惠卿以斗筲之才,穿窬之智,谄事宰辅,同升庙堂,乐祸贪功,好兵喜杀。以聚敛为仁义,以法律为诗书。首建“青苗”,次行“免役”。”均输”之政,自同商贾;手实之祸,下及鸡豚。苟可蠹国害民,率皆攘臂称首。先皇帝求贤如不及,从善若转圜。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尚宽两观之诛,薄示三苗之窜。

新派既相继罢黜,乃进任吕公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韩维为门下侍郎;起文彦博平章军国重事,班宰相上,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席;召程颐为秘书郎,入对后,改授崇政殿说书。此时司马光老病益甚,因是两宫言听计从,便立意以身殉社稷,扶病躬亲庶务,昼夜不息。直到临死,还声声系念国家大事。高太皇太后听报司马光死了,痛哭道:“国家摧折栋梁了!”与哲宗亲临吊祭,赠太师温国公,赐谥做文正。他执政以来,远近从风,就是辽国听得,亦十分敬畏,且戒敕边吏道:“中国已相司马光了,勿得轻生事端,致开边衅。”民间听得他的死信,通国举哀,同叹道:“天怎么不给我们留此一老呢?”于是以吕公著继任司马光的职位,进吕大防为中书侍郎,刘挚为尚书右丞,苏轼为翰林学士。

苏轼自奉召入都,才十阅月,已三迁华要,而圣恩有加,不久又命兼侍读。一夕,苏轼值宿禁中,召见便殿,高太皇太后又问道:“而今作什么官呢?”苏轼又奏对道:“待罪翰林学士。”高太皇太后问道:“何以就迁到这个职位呢?”苏轼再奏对道:“此乃蒙太皇太后及皇帝陛下特达之知啊。”高太皇太后道:“不是的。”苏轼奏答道:“那么莫非由大臣荐举的么?”高太皇太后摇首道:“更加不是了。”苏轼不禁惊愕起来,奏道:“臣虽无状,却是不敢由他途求进呀!”高太皇太后道:“卿勿必惊惶,这乃是先帝的遗意啊!先帝常读卿的文章,必称赞道:“奇才!奇才!‘不过未及进用罢咧。”苏轼听了,感激先帝见知,不禁大哭起来。高太皇太后因苏轼一哭触动悲哀,亦大哭起来。哲宗见了这样,也就跟着哭起来。

左右内侍无可奈何,只好大家同声一哭,于是竟弄成一殿哭了。

哭了一会,才各自住哭收泪。高太皇太后唤内侍移过锦墩,命苏轼坐了,赐饮御茗一盏。又询问了一会政事,不觉已是玉漏将尽时,高太皇太后指着御前燃着的金莲烛顾内侍道:“撤了它,送学士归院去!”苏轼忙起身谢恩毕,随了内侍退出不提。

自是苏轼深感高太皇太后知遇之恩,尝借语言文章规讽时政,藉以答报万一。卫尉丞毕仲游贻书忠告苏轼道:“君职非谏官,又非御史,乃好议论人长短,这乃是桩贾祸勾当,君宜知戒啦!”苏轼不听,规讽如故。恰值程颐稽讲经席,多用古礼。苏轼谓他不近人情,每加讥讽。当司马光死了开吊的时候,百官适有庆礼,事毕想转往吊祭。程颐反对道:“不可,《论语》说:“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有一个少年学士,却又不赞成程颐的说话,即用滑稽的口吻答道:“《论语》上并没有说是歌则不哭呀!”苏轼在旁冷笑道:“这是枉死市的叔孙通新制出这个礼。”程颐听了,不由大憾苏轼。因此,二人遂成嫌隙。不久,苏轼发策试馆职,有问题云:“今朝廷欲师仁宗之忠厚,惧百官有司不举其职,而或至于偷;欲法神宗之励精,恐监司守令不识其益,而流入于刻。”于是程颐的门人右司谏贾易,左正言朱光庭等,遂劾苏轼策问讪谤先帝。苏轼被劾,乃请求外调。侍御史吕陶上奏道:“台谏当秉至公,不可假借事端,图报私隙;而今贾易、朱光庭等弹劾苏轼,未免离经了。”左司谏王觌亦上奏道:“苏轼试题,不过略失轻重之体,关系尚小,若因这等吹毛求疵,闹门户的意见,而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关系倒大了。”范纯仁复上奏道:“苏轼着实无罪,弹劾的乃有所为而发,不可不察。”高太皇太后深以吕陶等奏议为是,临朝宣谕道:“详细观览苏轼的题意,是今日面官有司监司守令,并非讥讽祖宗,不得为罪。”遂把弹劾苏轼的一案,搁置不问。又不久,御史中丞胡宗愈、给事中顾临、谏议大夫孔文仲,交章劾谕程颐不当在经席。遂罢程颐出管句西京国子监。

自是朝臣分立党派,互寻嫌隙,闹个不休。当时有三党最为著名:一洛党,二蜀党,三朔党。洛党以程颐为首领,朱光庭、贾易为辅;蜀党以苏轼为首领,吕陶等为辅;朔党以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为首领,归附的人最多。这三党都非奸邪,只互闹意气,遂致彼此不能相容,互相排挤。忽文彦博因老请求致仕,诏命十日一至都堂议事。吕公著亦因老恳辞职位,乃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诏建筑第于东府的南面,启北扉以便执政会议,凡三省枢密院之职,皆得总理,间日一朝。授吕大防、范纯仁为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孙固、刘挚为门下中书侍郎,王存、胡宗愈为尚书左右丞,赵瞻签书枢密院事。吕大防作事,一本朴直;范纯仁行政,务从宽大,二人都是无偏无党,协力佐治,政事很是清明。洛党、蜀党、朔党,时起争端,朝里不免多事。过了些时,诏授范镇银光禄大夫,封蜀郡公。这时范镇已八十一岁,受爵不久,便病殁了,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赐谥做忠文。范镇有个从孙唤名做范祖禹,从司马光在洛修《资治通鉴》十五载,不事进取;屡擢为右正言、起居郎、召试中书舍人,都不拜。当富弼死时,遗表极论王安石误国及新法弊害,嘱他进呈,朋辈惧怕这篇遗表获罪,多劝阻他不要进呈,他不肯负约,毕竟进呈上去,朝庭却不把他怎样。

他乃是吕公著的爱婿,他为避嫌,所以吕公著在朝,他只不出来做官,范镇可算得有孙了。这时朝臣有些谄谀的,因见得高太皇太后十分贤明,作奸不得,不敢从朝政上面做手脚,便想从私恩上面弄狡狯。因为从来贤明的人,凡百事情,都看得很清楚,不能蒙蔽他,独于私恩,难得看得透,抛得开。在这个地方,易为使他把贤明锢塞,把大义背弃,若从此路去迎合,十有九成靠得住他得信任倚重的。于是就奏请高太皇太后尊体高氏,加恩亲属。高太皇太后听奏,却不为动,也不当面叱斥,即日下一道诏谕,减裁亲属的恩泽。诏云:官冗之患,所从来尚矣;流弊之极,实萃于今。上有久闲失职之吏,则下有受害无告之民。故命大臣,考求其本。苟非裁损入流之数,无以澄清取士之原。吾今自以渺身,率先天下。

永惟临御之始,尝敕有司:荫补私亲,自惟德薄,敢配前人?

已诏家庭之恩,只从母后之比。今又当损,以示必行。夫以先帝顾托之深,天下责望之重,苟有利于社稷,吾无爱于发肤。

矧此私恩,实同毫末。忠义之士,当识此诚,各忘内顾之恩,共成节约之制。今后每遇圣节大礼生辰,合得亲属恩泽并四分减一。皇太后,皇太妃,准此。

这道诏旨下来,那些想借私恩献媚高太皇太后的臣子,都暗地里伸伸舌头,自己知惧而罢,不敢再生妄想了。

忽朝里又发生桩不幸的事,司空吕公著已经病殁了。高太皇太后哭着谓辅臣道:“司马相公死了还没有几时,吕司空乃又死了,朝廷哪里这等不幸呢?”说着,不胜感伤。哲宗听了,也落泪不止,即亲临吕宅祭奠,赠太师申国公,赐谥做正献。

即召范祖禹为右谏议大夫。范祖禹因丈人已死,无用引嫌了,乃奉诏入京供职,又加礼部侍郎。不久,知汉阳军吴处厚奏上蔡确《游车盖亭》诗,谓是意存怨谤朝廷,请明正蔡确的罪。

高太皇太后大怒,贬蔡确为光禄卿,分司南京,越六日,再贬为英州别驾,安置新州。

不觉已是七年的深春时候,花红河北,草绿江南,好一片盛世景色。这时哲宗年已十七,正该给他择配一个贤德美丽的皇后,使他在这青春期间,能够领略人生至味,养成他美满的意志,将来好发为美满的政令。高太皇太后早见及此,选了世家女儿百余人在宫里,慢慢地察看她们的举止动静,以备择立皇后。就中以马军都虞候孟元的女孙最为操行端淑,情性幽娴,容貌的美丽,更是近冠侪辈,远盖西子、太真,没得说的,高太皇太后与向太后都看中了她,极加爱悦。这时她已满十六,比哲宗只小一岁,正可配成一双两好。这日高太皇太后退朝回到宝慈宫,忽想到这桩婚事,使命内监去宣向太后来商议。这正是:才向庙堂问政事,又从宫禁议婚姻。

要知高太皇太后与向太后商议后,就把孟女作哲宗皇后呢,还是别选一个,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我大概救了个王朝

    我大概救了个王朝

    历史充满了随机与偶然!随机与偶然也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让人捉摸不透。这反应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历史模样。……但若向里面填些其他物质,那熟悉的历史最后会怎样?是好?是坏?亦或是……我们喜欢的模样。
  • 孔氏三国

    孔氏三国

    重生孔融之子,要眼睁睁的看着历史重演么?不,但他没有系统?也不会文韬武略,该怎么办?不对,他还小,什么都可以学!
  • 我在古代奔小康

    我在古代奔小康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现代人,一不小心活在了古代。高端的东西我不会,低端的东西我反胃。没系统,没老爷爷,也没特异功能,毛都没有。全靠自己那半桶水的现代知识储备,照样能活的有滋有味。凡事不求人,自己动脑筋,想要潇洒走一回,还得靠黄金。
  • 我的征程始于1641

    我的征程始于1641

    杀杀杀!无尽的杀戮,是明末的主题这里是,杀百人为雄,杀万人为人雄,杀百万人为雄中雄的时代。血腥的战场,无尽的杀戮,不择手段的战争,能够陪伴你一直走下去的人,只有生死兄弟!提枪跃马,逐鹿中原,引百万大军,一定乾坤。1641年,将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晋北重工,工程师,将明末历史这架狂飙的马车,引向了另一个未知岔道。历史的改变,是吉是凶,是祸是福,没有人知道。华夏历史数千年,王朝兴衰,帝王更替,战争从未停止,只有这里的百姓,和奔腾的黄河水,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记忆着这里发生这一切。
  • 大宋清明录

    大宋清明录

    王玄义打坐开封府,平冤狱,断生死,开大宋清明之世界。
热门推荐
  • 布衣神相3:杀人的心跳

    布衣神相3:杀人的心跳

    武功高绝的李布衣以为人看相为幌子,惩恶赏善,扶弱锄强,黑道武林对他恨之入骨,对他明的挑战暗的谋杀,都被李布衣一一避过。作者将相术与武术揉在一起,创作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武侠小说。
  • 那个你惧怕着的人(艾玛-霍顿浪漫悬疑推理三部曲II)

    那个你惧怕着的人(艾玛-霍顿浪漫悬疑推理三部曲II)

    作为有着几百万下载量的《那个你深爱着的人》的续篇,《那个你惧怕着的人》是艾玛·霍顿悬疑推理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依旧引人入胜。在英国伦敦,艾玛·霍顿和她的朋友们正努力从艾玛的未婚夫丹的绑架案的阴影中恢复过来。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真相又再次将他们卷入噩梦,迫使他们开始质疑周遭曾确信的一切。揭不完的秘密,撒不完的谎,还有更多受到威胁的人命。
  • 最强天帝

    最强天帝

    一代神帝携带封神图穿越,建立无上天庭。解封圣人做三公,解封神魔做臣子。解封出个孙猴子,安排什么职位?就让他勉强做个先锋将吧。
  • 萌妃嫁到,魔尊太难缠

    萌妃嫁到,魔尊太难缠

    她是叶家嫡女,自小灵脉受损、家族厌弃、肥胖如猪,就连唯一的婚事也被庶姐夺走,惨死山林。穿越而来的叶小萌,修灵脉,报血仇,顺带修修仙,日子过得不亦乐乎。只是,为什么她捡来的那只小黑猫会说话?还要娶她?“小萌萌,你救了本尊,本尊自当以身相许。”某美男笑得一脸宠溺。什么鬼,本尊?她救的居然是人人闻之色变的七万年前大闹天庭,血洗云雾殿的魔族至尊帝无痕?叶小萌风中凌乱,除了逃还是逃,可魔尊大人变幻无常法力无边,根本逃无可逃。“你想怎么样?”“嫁给本尊,魔族十万里江山,千万妖魔供你差遣!”“……成交!”
  • 今夜,不喜欢人类,我只喜欢你

    今夜,不喜欢人类,我只喜欢你

    一部媲美《六神磊磊读金庸》的爆文集:情感是亘古不变的重要命题,古典的情爱故事,经由现代眼光的折射,几乎得到完全迥异的诠释和定位。本书以独特的方式对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爱恋角逐进行了全新解读,作者用一双冷峭的眼、一颗热心肠、一把现代的手术刀剖析那些古代情爱故事,发现爱情最大的问题依然是人心和人性。写人,写妖,写鬼,写狐,写的都是人情和有情人。爱情本身具有天然的神秘感,披上“聊斋”的外衣更会呈现出一种异类的反差趣味。在作者的另类解读里,古典的聊斋故事,那些迷人的“狐狸精”,绽放出独特的绰约风姿。
  • 弑仙书圣

    弑仙书圣

    顽皮少年,竟为梦魔转世,亦正亦邪,霸气冲天!字能悟道,道能修仙,仙可成魔,我逍遥纵横三界之间,只为佳人!看小小书童如何颠覆三界,拯救天地苍生,看小小书童如何好运连连,收罗一众绝色美人。
  • 魔鬼心理学:你确定你是个正常人?

    魔鬼心理学:你确定你是个正常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自己或其他人身上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比如:有的人经常会没来由地感到害怕;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伤心;对某些图案、物品感到恐惧;有些人则特别迷恋某个人或者某种东西;经常强迫性地做一些已经做过的事情;有时候会不断产生幻想和妄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出现一些令人感到咋舌又有趣的行为呢?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控制不住自己而表现出这些反常的症状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些症状背后是否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的身体中是否住着一个操纵一切的恶魔?
  • 武帝

    武帝

    曾经的废柴少年坚信,只要他狠命努力,他就是最强的!奇遇石门,跨过南天门,少年掀起一段与天争锋,舍我其谁的热血传奇!天庭无主,为我武帝!
  • 江雪成长史

    江雪成长史

    江雪自幼丧母,幸得和纪家结亲,后和纪公子一起去学院,结交了新朋友,却遇兵变,江雪联手肖仁纪廖替学校化解危机,后自己却不知何去何从…
  • 人生最美好的遇见

    人生最美好的遇见

    31岁的未婚女青年洛可可在闺蜜的婚礼上大醉,被闺蜜的堂弟卓远送回家,并上演了一段酒后乱性未遂的戏码。卓远将自己对洛可可的在意归咎于可怜她没人爱,于是决定帮助她寻找到如意郎君,并带她来到了一个相亲的联谊会场。洛可可就是在这里遇到了她第一个男朋友徐泽凯......失恋后的洛可可与叶鸿伟谈起了隐秘的办公室恋爱,却想不到他竟是有妇之夫,直至叶鸿伟的妻子到公司大闹,洛可可才惊觉自己竟然“被小三”了。百口莫辩的她背上“小三”恶名,被迫辞职。辞职后闲着无聊的洛可可接受Simon的邀请到酒吧打工,与卓远成为同事,埋藏在两人心底的爱火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