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9100000015

第15章 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3)

据传,江青通知周扬,《武训传》是一部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反动电影,必须批判,还没有说到毛泽东的意见,周扬就说:有点改良主义有什么了不起。

当周扬得知批判《武训传》是毛泽东的意思后,在当年3月召开的全国文化行政会议上批判了《武训传》。

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经毛泽东重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后,各报刊纷纷发表一面倒的批判文章,过去称赞、审查过《武训传》的同志也相继公开检查。夏衍出访归来,周扬就急着找他,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批判《武训传》的事知道了吧?他要夏衍写一篇关于《武训传》的检讨。夏衍感到意外,说拍《武训传》事,与我无关。一、昆仑公司要拍此片,我不同意,对孙瑜还说过“武训不足为训”的话。剧本是后来中宣部通过的,对这部片子上海文化局没有资助,贷款是政务院文化委员会给的。因此不必由我来检讨。周扬告诉他这是毛主席主张批判的,社论是毛主席重写的。为此他自己作了检讨,周总理也表示有责任,说服夏衍连同其他问题写个检讨,夏衍表示同意。

后来夏衍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周扬打电话给夏衍说,文章发表前曾送给毛主席看了,毛主席还亲笔作了修改,并对周说:“检讨了就好。”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就开始酝酿和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以便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别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毛泽东在1953年6月15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比较完整地阐述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他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作了对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被确定下来,用法律形式写入了宪法。

从1953年起,全国展开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互助合作组织起来的道路。

对手工业,是从供销合作入手,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家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的所有制。

三大改造取得了很大成绩。

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中国已逐步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它表现在实行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计划管理体制;实行了以中央集权为主的财政体制;以中央各部门为主的基建项目和工业管理体制;实行了以计划流通为主的商业流通体制;实行了统包统配的劳动体制和等级工资体制,职工的定级、升级都按全国统一规定,地方和企业无权机动处置。

***不让称“委员长”

***从来不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称呼他的官衔。

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他的秘书向他请示工作时,叫了一声“委员长”,他没吭声,秘书以为没听见,又叫了一声。这时他抬起头来,不高兴地反问:“你怎么突然叫起这个来了,不感到别扭吗?”因为***很少批评工作人员,所以秘书对这个责怪感到突然。后来还是王光美解了围,她说:“我们还是叫同志嘛!”***也和颜悦色地说,“以后不要这样了,叫同志多顺口啊!”

从此,称“少奇同志”,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从来不让身边工作人员称呼他的官衔。建国后,中央规定党内一律称同志,他坚决执行。他曾对工作人员说:“在中央领导人中,只有三个可以称官衔,就是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我们大家称他们主席、总理、总司令已经习惯了,就不必改了。”

***说:这一个字很重要,一个字就换了一个人

***工作作风严谨。

有次,他要召开一个小会,将开什么会、开会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要秘书记录;因为秘书初来,对他的口音还不完全熟悉,在看了记录后,把出席会议人员中记的“陈毅同志”改成了“陈云同志”(因为是讨论经济问题的会议),笑了笑说:“错的不多,就错了一个字,不过这一个字很重要,一个字就换了一个人。”

又有一次,秘书接到中南海电话局总机话务员电告,军事科学院有位首长要找刘委员长,他接过电话后,一听是一位操两湖口音的老同志,说刘委员长不是要我们去汇报吗?请你定个时间。

秘书放下电话就向***报告。

***听后愣住了,反问:“军事科学院什么人要向我汇报工作?我没有约军科院的人汇报工作。你再去问问看。”秘书赶快叫话务员查查那个电话是军事科学院什么人打来的,她问后才搞清楚,是军科院的一位首长找刘伯承院长的。他说:“对不起,我把‘刘院长’听成‘刘委员长’了。”秘书马上向***道歉。***微笑说:“音差不多嘛,以后要搞清楚。”

“谁还肯站到那边去跟蒋介石走啊?”

1955年2月,毛泽东的警卫员李银桥回到家乡河北省安平县东河町村。他没有忘记毛泽东交给的任务,向乡亲们了解村里的情况。

村支部书记李培学讲了村合作社情况,讲到后来说,“开始还不错,现在有些简单化了。”

李银桥问:“怎么呢?”

李培学说:“区里来人,命令全村的人都站到麦场上去,对乡亲们宣布说:‘跟蒋介石走的站那边,单干;跟毛主席走的站这边,搞合作化。’你说,咱们这里是老解放区,谁还肯站到那边去跟蒋介石走啊?情愿不情愿都得站在这边搞合作化,这不符合党的政策嘛!”

李银桥要李培学把这些情况写一写。

毛泽东拿到这情况报告,边看边摇头说:“这怎么行呢?胡闹么,太简单化了!”

看过信,毛泽东提笔给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写了一封函件:“此事请你予以处理。这是我的卫士回他的家乡安平县从那里带回的一封信。这种情况恐怕不止安平县一个乡里有,很值得注意。”

普遍学习党史和《毛泽东选集》

建国初期,普遍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

早在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为了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要让他们学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

在学习社会发展史等的同时,1951年7月,通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的活动,进一步掀起了以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毛泽东思想为中心内容的高潮。

这时还先后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

毛泽东亲自参加并主持了这项工作,陈伯达、田家英、胡乔木都是参加编辑工作的主要成员。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主任是***。

毛泽东精心编辑《毛泽东选集》

1951年2月,毛泽东在石家庄。

他主要是修改《毛泽东选集》第一至三卷的初选文稿,审定第一卷篇目,撰写第一卷的部分题解和注释。他的秘书田家英是最忙的一个人,他穿梭来往于北京和石家庄之间,传递要毛泽东审阅和审定之后的文稿,并将定稿给住在北京的费德林和师哲译成俄文,送尤金看,以便进行俄文版的编辑。

毛泽东对收入选集中的文章,极为慎重,斟酌了再斟酌:对每一篇入选的文章,他总是对照原稿修改、补充,然后付印、校阅、再修改,详看细阅,力求完美;对文稿的题解和注释,他更是逐条审改。翻一翻这段时间中毛泽东写给秘书的有关批语,“看一遍”、“重看之后”、“再看一遍”、“校后再送我看”,诸如这样的文字俯拾即是。就连校对,他也要求“须将原稿连同清样一起送来,以前的一切原稿均请送来。”为这部选集,毛泽东倾注了大量心血。

胡乔木写《中国共产党三十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1951年6月30日在北京举行迎接建党三十周年纪念日,由***作报告。

胡乔木奉命起草报告。

那年6月,北京天气特别热,坐在家里也是浑身出汗。那时胡乔木家没有电风扇,他伏案写作,妻子谷羽在一旁为他挥蒲扇。后来,他干脆用一块木板搁在大澡盆上当桌子,坐在盛满凉水的大澡盆里写作,花了七八天,写出《中国共产党三十年》初稿。

***阅后,送毛泽东。

毛泽东写了批示:此文以胡乔木名义发表。胡乔木闻讯,觉得不好向***交代,对毛泽东表示:不便遵命。毛泽东说:“少奇同志那里,由我去打招呼,另找人为他起草报告。”胡乔木只好遵命。

此文即在6月22日正式发表。

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和斗争

从1954年10月起,在知识分子和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

开始是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后来又转向对胡适在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学术领域中的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

批判一般是健康的。但是学术文化问题是不能当做政治斗争,提高到政治问题的高度加以批判的,这样就很易混淆了学术和政治的界限。因此,批判本身也表现了某种非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1955年,展开的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开始也是限于理论批判的范围,但后来把这种文艺思想当做政治斗争进行,特别把胡风及与他有联系的一批文艺工作者当做反革命集团,造成了严重恶果。这是建国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大冤案。1980年9月,中央对此案予以平反。

胡风拒绝揭发周扬

20世纪30年代,胡风和周扬因“典型”问题有过两个回合论争。由于鲁迅对胡风的器重和信任,最后因“两个口号”之争,更深化了彼此间的矛盾。

共和国成立后,周扬成了实际上的文艺界领导人,胡风和他的朋友的著作就很难发表,以后因“三十万言书”,终于导致定性为“反革命集团”。

同类推荐
  • 唐淘

    唐淘

    重生到一厢情愿大英雄单雄信身上,且看我怎样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神机在手,天下我有,活在唐朝,吃在现代,我自乐逍遥。
  • 生煎日本民主史

    生煎日本民主史

    国会政治≠清廉政治。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以宏观叙时和微观叙事为视点,展示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民主发展与改革的庞大画卷,让你可观、可感地领略到制度与人性的冲击力,一扫先前因不了解真相而对日本民主史产生的误读。它生动有趣地叙述了日本政府所推行的民主措施,还有民间人士维护民主制度所做的努力,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回避不夸张的全景式无缝隙透明读本。
  • 飘逝的红颜

    飘逝的红颜

    作者对我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或有一定影响的20多位女性进行了剖析与解读。她们中有美女,也有丑女;她们中有贤女,也有恶女;她们中有才女,也有笨女……但都演绎了一段段传奇人生。她们有些在政治上表现过豁达的胸怀、深远的见解和非凡的能力;有些在文学艺术的领域里显示了超人的灵性、横溢的才华;有些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应变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纯洁的品格。
  • 梦入红楼

    梦入红楼

    “新书《红楼大贵族》已发布,重启红楼路,这一次,不一样的梦,更美的梦。” 不意踏入红楼,走一段红楼路。 (新书已发布,快来围观)VIP群:一一零,八一六,一六一
  • 大家小书:史学要论

    大家小书:史学要论

    作品源于作者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第一部将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的史学研究相结合的一部重要史学理论著作。书中宣扬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其产物的文化;而人类的历史,乃是包括一切社会生活现象的广大的活动。本书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指明了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热门推荐
  •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是马登励志教育系列图书之一,在马登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从自身体会出发,由细节入手,从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生活观念等方面探讨了一个人成功所要具备的资本。这本书是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的灯塔,指引着这些年轻人向着成功的方向远航。
  •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守护甜心之谎言与谎言

    守护甜心之谎言与谎言

    她,单纯善良却被人陷害,相处多年的朋友只有一人信任她,从此,她带上面具,编织了自己的谎言她,陷害他人,夺取了别人的幸福,但其实,她自己,也埋藏在一个又一个谎言之下。这是个谎言,华丽而绚烂的谎言,可谁又看得到,在那编织了一层又一层的谎言之下的,那不堪的真相?注:书中对“守护甜心”的存在进行了淡化,着重描写人物的经历与情感变化,不喜欢的不要进来哦⊙?⊙!
  • 献给女孩嘉玲的一朵玫瑰

    献给女孩嘉玲的一朵玫瑰

    男生姚远和女生嘉玲的故事是从一盒牙痛安开始的。那是一盒辽宁通化某制药厂出品的普通的牙痛安,但在男生姚远的眼里它已不仅仅是一盒价值四元的牙痛安了,因为这是他今生中第一次收到的女孩子的礼物。而且在男生姚远看来这一盒牙痛安已经明确无误地表达了一个女孩子对他的关心和好感。这一日是2001年11月21日,男生姚远后来对我说,这个日子他到死都难以忘怀。事实上很可能姚远到死都没有忘记它,虽然我曾竭力劝阻过他应该忘记的。
  • 解码战争

    解码战争

    在另一个有人星球“质星”里,一个名为“数学伊甸”的前沿数学家组织每年举行一次盛大的数学知识竞赛,第一名的奖金为1亿元。一个普通的高中学生程亦岚,在一个陌生人的推荐下,参加了这场大赛之后,遇到了许许多多他以为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 霸道温情一点更好

    霸道温情一点更好

    她黎言兮大概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为了一个扳指嫁给他。楚斯曜那个神秘而熟悉的男人。一次意外,她成了顾夕然,s国十大家族顾家大小姐,原本以为会过上常人的生活,却陷入扑朔迷离之中。而楚斯曜原本与顾夕然并无交际,却因顾夕然换了一个芯子而纠缠。来自楚斯曜的喜欢,她不知从何而来。拨开迷雾之后的又会是怎样世界?
  • 柔情似水之如梦似烟

    柔情似水之如梦似烟

    人生如烟,万物归宗,红尘繁华若变,终究漂泊孤零。楚小六穷尽一生却悲凉一身,他妖艳如火魅惑倾城与她相遇到底是劫还是缘……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神殒纪元

    神殒纪元

    “神”,冠有着过去神话神祇名讳的疯狂事物;“人类”,脆弱无力地生物,在神绝对的力量面前,无法挣扎上半分,越来越多的人在疯狂中化身为神,不断地挤压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在公元纪年的末期,两次大型的神引发的灾难,将已经超越百亿的人类仅剩不足十亿苟延残喘。新的纪年历法随着人类的存活而被启用,指针接近在第一个百年之际,神的抬头,人类再度面临于绝望之中。然而就算是那样的时代,希望的光辉仍然出现在了天际,如同流星那般划过。对,这正是疯狂而又绝望的时代;对,那正是短暂而又划破夜幕的希望光辉;这正是神殒纪元,那正是苏星极。
  • 化龙点金

    化龙点金

    画龙点睛,那….一定是打开的方式不对。龙的一身都是宝,时时刻刻都得提防着那群想要将宁缺剥皮、拆骨、喝血吃肉的混蛋!目前只有二两肉,尚属未成年,少侠你看等我两年可好?化身恶龙,睚眦必报。妖要是不能惑乱苍生,为祸天下,那活着还怎么好意思嘚瑟?这是一个羽化化龙的故事,且看他如何在这个吃人的修者社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点金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