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推论道,“难道跟宝藏有关?”
“包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刘副统领走了过来,向包拯问道。
“很明显,其实侉屹族不是迁徙,是被灭族,而尸骨就埋在那里!”包拯指着小蛮所站的位置,低着头说道。
听到这里,伴随着一阵尖叫,只见小蛮神情恐怖的急忙跑向筱雪的方向站在一旁,喃喃抱怨道,“包拯,你给我等着。”
“哎,又不是我让你站在那里的,是你自己站的,这又关我什么事呀?”包拯看着小蛮不解的问道。
眼见他们又要闹别扭,筱雪开始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轻轻扫视周围,只见那离她不远的横梁下似乎有什么东西。
“那是什么?”筱雪指向横梁处,开口问道。
包拯被筱雪的问话成功转移了注意力,随着筱雪手指的方向看去,举步走向横梁,蹲了下来,小心的捡起被压在横梁下只露出一小截的绣布。
展昭这时也跟了过来,凭着记忆回忆道,“这好像是祭坛上的图案。”
公孙策接过包拯手中的绣布,仔细翻看了一下,沉声道,“这就是侉屹族的图纹。”
兵丁在废弃的屋子中找到了很久不用的铁锹,走到刚才包拯所指的地方,大约花了几个时辰以后,一个大坑凸显出来。目之所及让人瞠目结舌,在大坑之上,躺着侉屹族人的尸体,他们的肉身早已腐烂,只留下皑皑的白骨。
“包大哥,会是什么人干的?”展昭问道。
“不知道,不过或许跟宝藏有关!”包拯回道。
“啊!”一声尖叫打断包拯的思绪,常雨抱着头不断往后退,筱雪忙赶到她的身边,只见常雨怀抱着筱雪的手臂,眼神却看向包拯,“包大哥,我们走吧,这里好恐怖。我们别在这了!”
“别急,常雨,我们一会儿就回去。”感觉到常雨的不适,筱雪开口。不是她不关心常雨,而是她觉得这里还有秘密没有被他们发现,就这样回去太草率了,而之后的结果也确实如筱雪所料,他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而这个线索却使最后的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把常雨趺坐在一块较为干净的石头上,自己也坐了下来。她静静的看着这个人,目光随着他而游离。
公孙策是个心思缜密的人,比起判案时对案情的大胆想象和揣测,更多一分认真细致,而每当他一点点循迹推断时,那种自信和从容,便耀眼的令人难以移开目光。
也许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使她沦陷。
直到她忍不住去观察那人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习惯于从最细致的角度察觉那人的心情起伏,为他每一次的开心而高兴,为他每一次的难过而悲伤。
公孙策比划着摆放在地上的骨架,推断道,“这具骨架有个洞,应该是被锋利的物什刺穿而过。”
包拯低沉的声音响起,“这些骨架似乎没有半分挣扎的痕迹。而且在骨架身下还有绳索烧毁后的灰烬,明显是被人绑住,活活烧死!”
听罢公孙策和包拯的分析,那刘副统领忍不住问道,“那又是什么人为了什么原因将他们灭掉了呢?”
“这,还很难说!”
待兵丁们将最后一具残存不全的骨架小心翼翼的摆放好,公孙策将细细数好的骨架数量轻声说了出来,“一共有一百三十人。”
小蛮听后不解的开口,“可是我记得你们说的是一百三十二人呀!”
“对,是一百三十二人,一定不会错的。”公孙策肯定道。
“少了......两个。”公孙策轻声说道。
包拯一愣,公孙策转身对着他说道,“那户籍上写着的是有四十三个孩子,但是在这里我只看到了四十一个孩子的骨架。”
“会不会是看错了?”常雨问道。
“不会,我绝对没有看错,就是四十三个孩子。”公孙策很确信的说道。
“难道......”筱雪在心里琢磨着,公孙策怎么说也有多年的验尸经验,又怎么可能看错这么重要的线索记录呢。
公孙策皱着眉头再次数了数骨架的数量,可依旧还是少了两具骨架,心中不免踌躇起来。筱雪见公孙策垂下眼帘,不禁开口道,“要不,你先休息一下吧,”
公孙策抬起眼,微微摇头,“我没事。”
“哎,木都统呢?”公孙策看似不经意的问道。因为从他们出发到驻扎地,他就一直观察着木都统的一举一动,可这一路上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可疑之处。就在他忙着验尸的时候却让他有机可趁,就这样消失在了自己的视线中。没有看到木都统的身影,那么他到底去哪里了呢?这不由让公孙策更加肯定了心中的疑虑。
包拯自然也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低沉着声音道,“展昭......”
展昭领会到包拯的意图,正欲准备寻找之际却见木都统从不远出的墙壁之侧迈步而出。
见已经差不多了,包拯上前道,“木都统,我们先把他们都埋了吧。”
于是待将最后一具骨架放入坑中后,填玩了土,众人也才离去。
包府
“哎呀,好累啊。”小蛮锤打着自己的肩膀,喝了一口茶水。
“包大哥,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不会是侉屹族的冤魂不散,报错仇了吧!”小蛮胡思乱想。
“你难道忘了上次的案件了,那彩蝶案最后还不是人为的。这世上没有害人的鬼,只有装神弄鬼的人。”包拯道。
“嗯,也是。”
“包拯,你怎么看?”公孙策凝重的问道。
“按照侉屹族的传说,在祭坛上的那副对联里很有可能藏有一笔宝藏。于是有人觊觎这笔宝藏,将他们全部灭口。而且根据骨架和周围的痕迹来看,这些觊觎宝藏的人也许与侉屹族的人还很熟悉。”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觊觎宝藏的人又与书院有什么关系呢?”
“凶手为什么要杀这些手无寸铁的书生呢?”小蝶在一旁听着随口问道。
“难道现在发生的命案和当年的侉屹族灭族案有什么关系?”展昭抱着手中的长剑猜测道。
“或许吧。展昭,如果要你再与上次的黑衣人交手,你能认的出来吗?”公孙策轻摇手中折扇,看向展昭。
“当然。如果能再次与他交手,我一定会认出他来。”展昭胸有成竹道。
“怎么了,公孙大哥,难道你知道黑衣人是谁了吗?”展昭接着问道。
“现在我还不能肯定,希望我没有猜错吧!”公孙策卖着关子低声说道。
“公孙大哥有用的到我的地方,我展昭一定办到。”
“你这样......”
展眼黑夜降临,只见一个黑色的人影从里屋走出,小心的合上房门。看那黑衣人急窜入书院后山的深处,就直奔祭坛。听见身后隐约的窸窣,突然疾步顿住,“什么人?”
从黑暗中挥出一掌,黑衣人迅速躲过,而那一掌却直接将旁边的一棵树击倒在地,不过这也暴露出此人的一身黑衣来。
“你是什么人?”躲过的那名黑衣人冷声问道。
“你不需要知道。”蒙着面的展昭沉声道。
眨眼之间,两人拳脚相交,那人一拳势夹如劲风,脚踏两步,就要往展昭眼前打去,展昭身影晃动,早奔到了那人的身后,而那一拳也就止于空中。那人见展昭能够轻易躲开他的攻击,心知是个高手,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又忙迅速出拳,不过这次却不似刚才的刚劲,只见他右臂疾出,左掌倏打,掌缘如刀,已在展昭的脖颈出斩了下去。展昭弯腰低头避过,右手拳顺势接住,左手拳斗地上击,砰的一声,两人相互弹开。
“你到底是谁,阁下如果在缠着在下,就休怪我无情了!”那人厉声道。
“嗯,三更半夜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怎么,你怕了!”展昭故意激怒道。
“哼,你这小子好生猖狂,看招!”那人被展昭激怒,作势要拿下他。他几步向展昭跨近,打算出狠招,双手伸出,十指作出鸟爪的样子,抓向展昭的手臂。
展昭见来势凶猛,便不在迎面而接,而是趋于侧面,向旁闪躲。因为这次的目的不在于与他对打,而是要等他露出破绽,趁机扯下他的面巾,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公孙大哥印证的那个人。
见鱼儿上钩了,展昭也是极力配合,只等待最后的时机,突然,直到近身攻击之时,展昭紧忙趁着这个绝佳的机会,上前一步,快速的扯掉了他面前的黑色面巾。近距离的视线聚焦在那人的脸上,入目之人,却如公孙策所想。
那人挥疾轻功,不甘的逃走。然后,书院后山便再次归于平静。
公孙策和包拯在屋子里静静的等待着展昭带回1的消息,一面饮着甘甜的清茶,一面有条不紊的执着手中的棋子放入棋盘。
“怎么样了?”房门打开,公孙策急切问道。
“不错,就是他,我很肯定那天挟持包大哥的黑衣人就是木都统。”展昭一闪到桌前,随手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会不会这木都统就是凶手,他先杀了阳大人和院长,好让别人以为他是刚进来的。”展昭猜测道。
“不一定,木都统是黑衣人不假,但可能,他不是凶手,他来这里的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包拯说道。
“哦,是什么?”展昭问道。
“是宝藏!”包拯的话提醒了公孙策,反应过来道。
“没错,就是宝藏。”
“他行踪诡秘,说不定知道内情,或许我们能够从他身上找到些线索。”包拯道。
“嗯,对了展昭,你是在哪里与他交手的?”公孙策问道。
“是在后山!”展昭回道。
“后山?”公孙策喃喃念道。
“怎么了,公孙大哥?”展昭发问。
“没什么,我只是觉得明天有必要去一趟后山祭坛。”公孙策摇摇头,神情凝重。
“公孙策说的没错,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包拯严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