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5500000014

第14章 谁在自我吹捧(2)

王小东:老实说,我们对西方的内政很少说,当然说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也做了一些分析,我认为他们的问题是由生活习惯导致的,养尊处优太久了,当一个民族没有选择压的时候,必然会这样。我并没有认为金融危机跟美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我们对美国的民主制度也没有提出过批评。

黄纪苏:我们没有反对一切。有人说美国民主制度是假的,我还专门反驳了一下。任何一个执政党都需要有外部的压力,我不认为民主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用民主来提升日常的压力,形成制度化的监督,这是有效的。

舒泰峰:在这一点上,看来你们与被你们批评的精英知识分子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你们的真正分歧在哪里?

王小东:我们反对他们不是因为他们主张民主,而是因为他们总是把民主跟民族主义相对立起来,把民主自由和国家利益、民族情感相对立起来。他们往往把西方的一些东西当作神明来对待,学习别人的长处没问题,从仿生学上,可能从苍蝇身上也有可学的东西,但是不需要因为要学苍蝇的某些东西,就把苍蝇敬若神明吧。

舒泰峰:就是说你们希望破除对西方的迷信?

王小东:这么说的话又把我们简单化了,又有人该骂我们愤青了,我们说了很多,不光是破除西方的迷信,对中国的迷信也要破除。

黄纪苏:我的表述是,我们未来的文明一定是属于过去五千年的,但是一定也是容纳了刚过去100多年的东西的,其中也包括西方的东西。我专门说了,要警惕以一种倾向反对另外一种倾向。即使西方发生危机了,我们也不是说要对他们进行全盘否定。

舒泰峰:许多人尤其是在网络上将你们视为民族主义的旗手甚至是极端民族主义者,你们自己如何定位自己?

王小东:上回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记者的中国助手问我,儒家、马克思主义、西方,你总得靠一个吧,否则就不系统化了。我说我不靠行不行啊,我的系统化不用你操心。他不仅给你贴标签,而且就让你从3个当中挑。我看哪个也不合适啊。

舒泰峰:但是你们仍然被贴了标签。

黄纪苏:我们的知识精英在思想方法上有个问题,喜欢搞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这是特别值得警惕的。

二、草根民族主义狂飙突进

草根民族主义情绪上排外,而且表达也很粗俗,老子天下第一。另一方面,他们虽然本身是文化精英,但是更多地代表社会底层的情绪。网络愤青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拥趸。

对比《中国不高兴》和《中国可以说不》,很容易可以得出中国民族主义正在升温的结论。

“中国谁也不想领导,中国只想领导自己”,这是《中国可以说不》的宣言。《中国不高兴》就没这么谦虚了,直接喊出:中国应该有国际大目标,这个目标“第一是要在这个世界上除暴安良,第二是要管理比现在中国所具有的更大更多的资源,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同一批人,13年之后,发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呼声,他们完成了一次质变。

《中国不高兴》使这一批作者名利双收,不久后,王小东和刘仰又“单飞”出版了自己的专着。刘仰的书名叫《中国没有榜样》,副标题“西方不是上帝,美国不是救世主”,王小东的书名叫《天命所归是大国》,副标题为“中国:要做英雄国家和世界领导者”。两本书一本颠覆西方,一本树立自我,摆在一起,连封面设计都很相似,如同唱双簧一般,相映成趣。

另一位作者黄纪苏也出版了首部个人文集,名曰《与精英保持距离》,编辑对此书的推荐语是“最激烈的批判立场,最富于忧患意识的‘中国关怀’”。

《中国不高兴》由独唱变成为合唱。加入这个合唱团的还有摩罗,这位20世纪90年代末在大学生心目中与余杰等人齐名,被视为“精神偶像”的一位民间思想者。那时,他的《耻辱者手记》风行一时,几乎成为一代大学生的枕边读物,在书中,摩罗以鲁迅的姿态,对这个国家的丑陋以及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为此,北大学者钱理群曾称他为“精神界战士谱系的自觉承续者”,而余杰评价摩罗的文字是20世纪末中国“最惊心动魄的文字之一”。

《耻辱者手记》之后,摩罗沉寂了10多年,直到2010年初携带《中国站起来》一书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可是,人们发现,此摩罗已非彼摩罗,因为这本书完全是一本“混合着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节”的作品。他不再讨伐自我,并且转了一个180度的大弯,认为“中国人没有所谓的国民劣根性”,同时他与王小东们一样,将匕首投向了西方,指控他们殖民掠夺的历史和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摩罗变了,变成了另一个人,《南都周刊》用的标题是“摩罗:从‘耻辱者’到‘合唱者’”,《中国新闻周刊》说“摩罗清算摩罗:从自由主义向民族主义悄然调头”,昔日的“战友”余杰、徐晋如宣布与他断交,钱理群虽然为此书写了推荐语,却回避了书的发布会。

摩罗为何清算摩罗

“吮着鲁迅的乳汁成长的摩罗,反手一刀,手刃了自己的精神父亲,用‘弑父’宣告了自己的‘新生’。”媒体人潘采夫如此激烈地批评摩罗。

在此轮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中,摩罗的转向实在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剖析样本,值得多记述几句。摩罗,原名万松生,生于1961年,江西都昌人。摩罗生长于一个极其闭塞的农村,在那里完成中小学教育。后来考入江西九江师范专科学校,学习中文。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一个小县城当中学教师。后来由于思想和行为与校园内的氛围“不协调”,被调到了更加闭塞的乡村中学任教。

1993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摩罗结束了自己30年的乡村生涯,考上华东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97年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不久,他被出版人贺雄飞发现,随即推出《耻辱者手记》与《自由的歌谣》两本书,加入《草原部落》丛书,一时间风行天下,其中《巨人何以成巨人》、《耻辱是我们的精神资源》等文章,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

摩罗曾说,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文化人物及作品,20世纪80年代主要有鲁迅(其笔名即来自于鲁迅作品《摩罗诗力说》)和卢梭,90年代主要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圣经》,在以上人物与思想的召唤下,他写下了《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等作品,被读者誉为“民间思想者”。

摩罗赢得了盛名,也给自己招来了麻烦。他任教的北京某高校开始对摩罗停发奖金,继而停发工资。外界谣传是因为摩罗所持个人思想立场而导致。也是从那时起,摩罗逐渐搁笔,淡出大众视野。

再后来,摩罗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带宗教方向的研究生。或许他是希望在西方宗教中寻找对于自己精神的救赎。但是研究的过程却让他体验到,宗教并非如他想象的那般纯洁,西方宗教的历史与政治的合流特别是与殖民史的纠葛,让摩罗开始不再迷恋西方,进而清算自己的思想。

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描述,摩罗的书房中已经很少能够看到文学作品,书架上塞满了国际关系和殖民史方面的书籍。他很少阅读大众媒体,每天翻阅的大致只有《参考消息》,网友公认的代言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网站他也区分不清,有时对于有些网上的民族主义观点他深以为然,但同时对一些简单的口号又不屑一顾……

摩罗进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国际关系史的冷酷诡谲一定影响了他的思想。他告诉记者:“世界上只有一种人类,只有一种人性。人有那种卑劣残暴的一面,悲剧性的一面,这不是中国独有的。”如此,摩罗以前所批判的所谓“中国人特有的劣根”也就不能成立了。

这样的一种世界史观反过来影响了他对国内事务的判断。当《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他:“你不赞成盲目的国民性批判,但中国社会确实有很多弊病,如何看待”时,他答道:每一个老大国家如美国都是带着问题、带着血腥崛起的,中国也一样,如农民工的手指、矿难。中国正走在这条带着问题、带着血腥崛起的路上,如果我们能这样平实地看待中国在世界崛起的一般性,我们就不会认为中国的崛起是独特的、血腥的崛起。

于是他提出“我们甚至应该以战争动员的方式,组织全民族的力量,为保证这一次崛起的成功而殚精竭虑,誓死拼搏。”他还提出要借鉴希特勒时期的德国,挑战西方霸权。他的理由是:英美的崛起不就是靠战争屠杀和劫掠吗?布什侵略伊拉克的时候,美国公民71%支持他,这不就是战争动员吗?中国实际上也是这么做,毛泽东实现民族独立靠的不是战争动员吗?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不也是战争动员的方式吗?当时为了进行改革开放,整个社会机器动员起来批评毛泽东时代的错误、批评中国人的劣根性、肯定西方的光明面、肯定西方的制度优越性。直到今天实际还是这样一种经济动员模式,没有太大区别。

“我说借鉴希特勒时期的德国挑战西方霸权,这句话一点都不过,这不是我的学说,我说的只是一种事实。到现在为止,美国还天天用战争维护民族本身。我这个说法的目的是提醒大家保持民族高度的警觉,要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识和安排。”

这个摩罗确实走得有点远了,他已经跟王小东们彻底合流。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他认真看过《中国不高兴》,还写过评论,并“很高兴与之同列”,“它说的道理跟我的这本书是一样的。其实《中国不高兴》说得非常好,它要解决的问题和我要解决的问题是很一致的。”

军方学者加入“合唱团”

加入到此轮民族主义“大合唱”的还有军方学者的声音。

这是一本号称“奥巴马不得不看的书”,书名为《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作者刘明福,大校军衔,身份为国防大学教授、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更为惹眼的是,重量级人物——着名战略家、空军中将刘亚洲为之作序,题为《中美世纪博弈:开辟世界历史新时代》。

刘亚洲将军是一位在海外很有名气的中国少壮派的将领,同时是国防大学的政委。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注意到,刘亚洲的文章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如果记得不错的话,这应该是近年来他第一篇在公开的书籍上发表的这样一篇序言。

作者的特殊背景加之比《中国不高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劲爆观点使该书一举进入畅销书之列,书的策划者、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一位编辑告诉笔者,自2010年1月推出,到4月底,此书销量已达6万册。

“冷战结束后,本来是一个契机,可以对世界秩序进行更好的规划和设计,开辟一个新的局面,但是美国却走上了单边主义道路,霸权主义登峰造极。美国不仅把自己搞糟了,也把世界搞乱了。”这是刘明福立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提出“领导世界,进行全球秩序重建,中国比美国更适合”。

书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表明观点——法国政治家克雷孟索说:“战争太重要了,不能把它交给将军。”戴高乐说:“政治太重要了,不能把它交给政客。”一位中国专家说:“世界太重要了,不能把它交给美国。中国要做世界的设计师,中国要引领世界走向更好的未来。”

刘明福信心满满:中国有做世界第一的千年履历和经验,有做领袖国家的优良传统,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第二次走向世界第一,再创冠军国家的辉煌。中国经历了兴起——衰落——再崛起的历练,从世界第一,到落后挨打,再到新的世界第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领导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中国走上世界领导岗位,一定是最优秀的领导者。

在他看来,中国当世界领袖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美国。“21世纪的中国,早已经光荣地被美国选定为它的对手,不想当,也必须得当。”他接着写道,很多中国人有一种期待,就是希望美国不要把中国作为对手。有人说,中国奉行四不政策:不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不挑战世界秩序;不把美国当作竞争对手和敌手;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中国就是要当美国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就是要与美国合作,与美国友好。这些愿望和期盼当然是真诚的,是难得的和宝贵的。但是,这并不能使中国躲掉做美国对手的命运。

基于此,刘明福提出,中国对美国不能有任何幻想,“一场无法避免的夺冠和卫冕之战,就决定了中美两国要双双走上比赛场,中美两国在国家地位上的‘冠军争夺战’也会加剧,中美‘竞争性战略对手关系’会进一步突出,这是不以两国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强军”和“中国军事”崛起成为刘明福呼吁的目标:“21世纪,保证中美无大战,中国必须有大军。这个‘大军’,不是大在规模上,而是强在质量上。因此,所谓‘大军’的内在含义是‘强军’。”

那么,“强军”要强到什么程度呢?刘明福认为起码要强大到美国不敢也不能干涉台湾海峡军事斗争的地步,并且要保证自己不被世界第一军事力量——美国打击和战胜。“当然,如果在21世纪的某个时候,中国水到渠成,在一种和平的自然的情况下,成为军事力量上的世界第一,那也不是坏事情”,因为“中国是一个维护和平的力量,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和平。一个佩带宝剑的武功高强的文明勇士不是对好人的威胁,只是对盗贼的威胁;而一个罪犯,即使手里拿的只是一把菜刀,那也是对善良人类的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刘福明这样的观点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书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但我认为它也反映了一种思潮……我们需要经济崛起,同样也需要军事崛起。”在另一个场合,他说他的观点在中国军政界“具有一定广泛性”。

如此劲爆的观点不可能不引起舆论尤其是外国舆论的关注。英国路透社分析说,目前中国国内民众殷切希望中国领导层能将高速发展的经济转化为国际社会上更大的话语权,而《中国梦》正是证明了中国领导层所背负的这么一种压力。

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说,在太平洋彼岸,《中国梦》“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美国学界、军政界频频激起不小的回响。在西方国家,由此引起的有关中国深层次战略意图的问题,见仁见智。假如美国战略家得出共识,《中国梦》揭示的日后中国,必然要把美国从龙头老大的席位上拉下马的观点,确实在中国军政界少壮派中“具有一定广泛性”,西方国家难免迟早会结成“统一战线”,倾力对中国实行全面围堵,殆无疑义。他直言批评此书反映了中国学者的某种“大汉沙文主义”情绪。

同类推荐
  •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拉弗曲线、破窗理论、银根紧缩 、市场泡沫、金融危机……这一系列陌生又严肃的经济学术语让我们面对经济学总是提不起劲。不过经故事包装,他们又变得亲和、好沟通。如果你是经济学的初级入门者,用故事来解释经济学再适合你不过了。
  • 国际贸易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贸易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在“创新工程”机制下,上海社会科学院结合研究生教学和高端智库建设方向,于2015年初正式启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前沿”编撰和出版项目,力图反映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前沿,为硕士研究生理论积累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提供引导,也为授课教师提供基础性材料。此次组织出版的丛书,是201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和研究生院共同资助的第二批集中成果,重在梳理国际领域相关哲学社会科学近年的重要观点和成果。
  • 探索经济学的路径

    探索经济学的路径

    为了让读者深刻了解作者在经济、金融学科上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作者将过去同行专家对有些著作所写的序言、所写的书评、作者自己所写著作的前言、后记以及对有些学者理论观点的评价、政策建议集结出版,希望通过此书梳理作者在进行经济学学术探索以外的很多真实想法和看法。目的是让同行知道进行了哪些探索,有哪些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这种做法对同行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 东方启动点(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东方启动点(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必须想清楚中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很多改革举措都是手段,最重要的是目的。浙江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点,它不仅是路径选择,更主要的是让老百姓致富。
  •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当你学到越来越深入,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在转行学数学了!确实,现在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借助数学这个工具,甚至有人莫名其妙地认为,如果你的研究中没有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肯定就算不上高深、前沿,称不了“专家”,拿着这样的“研究成果”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是,本书完全没有数学公式,规避数学公式深奥难懂的缺点,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一个个关于经济学的故事。并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教会读者什么是经济学,经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怎样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撬开经济之锁,还原会融真相。
热门推荐
  • 我是修仙金手指

    我是修仙金手指

    新书《无敌从投胎十万次开始》已经开更,请多多支持! “什么?你竟然是废武魂,来来,送你一个神品武魂!”“卧槽?没有灵根?雷属性天灵根给我安排上!”苏平意外穿越到了修仙世界,被金手指系统看中,化身金手指,去帮助其他世界的人崛起从而来实现自己的修炼!
  • 从超神学院开始的征途

    从超神学院开始的征途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第一次获得了可以穿越世界的系统,第一次有了无敌的力量,而这两份快乐,又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快乐。但是……“系统!为什么会穿越会是这个世界啊!”许易看着头顶上的“大菊花”,在无数路人的眼中一脸崩溃的咆哮道。(新手第一次写书,更新可能不是太快,请不要放弃本书啊!)
  • 吞噬宇宙的巨龙

    吞噬宇宙的巨龙

    太阳毁灭前,人类面临灭绝危机,新家园在何方?我仅存的希望却在寻找新家园的宇宙征途中毁灭。当我新生在一颗原始生命星球上成为一条巨龙以后,为了生存,为了强大下去,吞噬与杀戮、掠夺与征服无时不在上演。当我强大到俯视这片被征服世界以后,我抬起头望向了那片人类和地球仍在流浪、仍未放弃希望寻找新家园的宇宙……
  • 兔儿岭

    兔儿岭

    本书主要讲民国十八年、八百里秦川遭百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兵荒马乱、盗匪四起。良家子弟墩子父母双亲死于保安团长罗玉璋之手、孤儿虎口逃生、含愤远走他乡,不料途中误入匪巢。兔儿岭上,年轻貌美的压寨夫人雪艳救墩子逃离匪窝。热血男儿终究抢杀恶人,报了杀父之仇,却又被人利用,最终难逃非命……
  • 青鸟(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青鸟(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圣诞节前夜,伐木工家简陋的小屋里,男孩蒂蒂和女孩咪蒂下正在眺望着富家孩子过节。仙女扮成又老又丑的驼背老太婆来找他们,请他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去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找到青鸟了吗?翻开童话事故《青鸟》,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 鱼干女的另类咖啡屋

    鱼干女的另类咖啡屋

    缪祺兰这个现代标准宅在穿越到2000后,在丧失了建功立业的基础条件之后,终于死心,开始安安心心地想要在未来世界里继续宅……其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未来社会环境里自然产生了种种不协调与矛盾。只能说在未来社会想要当个标准宅不难,但想要当个有建树的标准宅则是难上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王追妻娘子慢些跑

    邪王追妻娘子慢些跑

    前世,她为心上人倾尽所有,抛弃一切,却被心上人和妹妹背叛,失了名声,就连孩子也被他们活活摔死在眼前,再次重生,她发誓,必要那对奸夫淫妇为其儿陪葬,但是,这后面更跟着的跟屁虫是什么鬼,能不能放过我啊!
  • 诸神止步

    诸神止步

    迷雾漫天,全球异变,无数的太古强者从海市蜃楼中走出,变异生物横行世间,人类开始了武者修行的时代。…………求…收…藏…的…分…割…线…………新书上架求收藏关注,本书贯穿各大远古文明,未解之谜,人类起源以及修仙神话,喜欢这种题材的多多鼓励支持。
  • 妃常殇心:王爷太冷情

    妃常殇心:王爷太冷情

    她曾以为,他会是她一生的眷恋与依靠。不曾想过,他最后却变为了没入她心口的那把利剑。时光流转中,经年的约定慢慢演变为一场错位的爱情。她所爱的是他,还是心中的那抹影子?他对她又有几许真心?他们的故事,在那些逃不开的爱恨情仇里,会幻灭?会存活?还是,会变成一段戛然而止的忧伤与遗憾?
  • 清风晚晚来

    清风晚晚来

    “在做什么?”深沉的嗓音乘着电磁波,幻化成电流,继而蔓延到四肢百骸,让恋爱中的女孩心花怒放。“在想你。”她肉麻兮兮地说。彼端传来轻笑的喘息声,宋清晚听得小鹿乱撞,可心里的那个声音又在敲打她说:“他将来是不会娶你的。”宋清晚默默地在心里回了句:“那正好,我也没打算嫁给他。”“我的口红白涂了,你看到没有?这是前几天我们一起逛街时你给我挑的那支,说我涂着好看。”“好吃就行,好不好看不重要。”“你怎么样都好看。”她不自觉捂住泛红的面颊,靠进男人温热的胸膛里,接着很不要脸地说了一句:“你还挺有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