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70100000002

第2章 课堂内外的“笑声”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北京大学的文学课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查1917年北大中国文学门课程表以及1918年的《北京大学文科一览》,起码可以使我们明白:一、“文学史”成了中文系的重头课;二、中文系学生不能绕开“欧洲文学”;三、“近世文学”开始受到重视;四、此前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与“小说”,如今也成了大学生的必修课。需要说明的是,“小说”课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员,最初设计为系列演讲(1917年12月-1918年4月,北大研究所小说科开研究会七次,刘复、周作人、胡适分别发表专题演说。此举可见鲁迅到北大讲课之前,北大教授们对于“小说课程”的重视与期待);直到1920年秋冬鲁迅接受北大的聘请,正式讲授“中国小说史”,中文系的课程方才较为完整(参见陈平原《新教育与新文学——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学人》第十四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

鲁迅不仅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同时还是个好学者、好教授。查《鲁迅日记》,接受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马裕藻代表学校送来的聘书(这份蔡元培签署的《北京大学聘书》,署“中华民国九年八月二日”,原件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是在1920年8月6日。经过一番认真的准备,12月24日,鲁迅第一次踏上北大讲台。此后的六年,教育部官员周树人,除在北大讲小说史,还先后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集成国际语言学校、黎明中学、大中公学以及中国大学兼课;最忙的时候(1925年11月),竟然在六所学校之间奔波(关于鲁迅在北京大学等八所学校兼课的情况,参见顾明远等著《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31—46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因主要讲的是“小说史”,大都不用专门准备,可借用北大的讲义,这期间,鲁迅还忙里偷闲,应邀到西安走一趟。1926年8月26日,鲁迅离京南下,先是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1926年8月至12月),后又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1月至6月)。就这么不到八年的时间里,鲁迅除了撰写《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汉文学史纲要》,编辑《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还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取得令后人瞠目结舌的成绩(关于鲁迅的学术贡献,我在《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学人》第四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7月)、《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文学评论》2005年5期)等文中,已多有涉及,这里不赘)。

鲁迅在北大讲小说史,这段历史广为人知。我在《知识、技能与情怀——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中,引述当年在北大听课的常惠、许钦文、董秋芳、王鲁彦、魏建功、尚钺、冯至、孙席珍、王冶秋等九位老学生的追忆:“单看这么些追忆文字,你就能明白,擅长冷幽默的鲁迅先生,站在北大讲台上,讲述的是‘小说史’,可穿插‘小说作法’与‘文化批判’,还‘随时加入一些意味深长的幽默的讽刺话’,难怪教室里会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在这个意义上,说‘鲁迅先生讲话是有高度艺术的’,一点也不过分。”(参见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下),《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1期)。

有人回忆说鲁迅先生在西安讲课的时候也有一些引申发挥,但无关大雅:“鲁迅老师与我们讲课时,讲完《红楼梦》那一部分,他问道:‘你们爱不爱林黛玉?’当时许多同学都不假思索,随口乱答。其中一个同学反问道:‘周先生你爱不爱?’鲁迅老师毫不迟疑地答道:‘我不爱。’又问:‘为什么不爱?’答曰:‘我嫌她哭哭啼啼。’这一次问答就此完结。我常推想这正是鲁迅先生教育青年改正数千年来以‘工愁善病’‘弱不胜衣’的美态看妇女的错误思想。所以这一段话永远在我的脑中深印着。”(王儒卿:《回忆鲁迅》,转引自单演义著《鲁迅在西安》136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学生记忆中的课堂,大都是专业论述之外的“闲话”。不过,这段关于林黛玉的妙语,很可能是为了活跃气氛,事先准备的。因为,北大法文系学生、听了四年鲁迅“中国小说史”课并帮助校对讲义的常惠,晚年撰文称:“先生在讲堂上曾说过:‘你们都喜欢林黛玉小姐,其实我对她并不怎么样。’学生们都一愣。先生停了一下才说:‘我不喜欢她,因为她是痨病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先生绷着脸不笑,然后微微一笑。”(常惠:《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博物馆等编《鲁迅回忆录》上册424页)。

鲁迅在厦门大学讲授的是文学史和小说史,其授课情况,据1926年间就读厦门大学国文系预科并发起组织厦大文学团体泱泱社的俞念远(荻)称:“他自己在讲坛上是不多笑的;可是他的讽刺的新锐语,却使学生不得不笑的。”“他的讲学,并不像一般名教授那样只管干巴巴的一句一句的读讲义,枯燥无味的下定义。他的讲话也和他的作品那样的丰富多彩。……听他讲学,好像小学生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那样,恐怕时间过得太快。”(参见俞念远(俞荻):《我所记得的鲁迅先生》和《回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鲁迅博物馆等编《鲁迅回忆录》上册458页、468页)。这两段引文,前者出自初刊1936年5月16日《西北风》2期的《我所记得的鲁迅先生》,后者则是发表在1956年10月号《文艺月报》的《回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二文相隔二十年,但大致印象一致。

从1920年被北大聘为讲师,到1927年6月正式辞去中大教职(为抗议“4.12”政变后广州军警抓捕中大师生,1927年4月29日,鲁迅致信中山大学委员会,辞去一切职务。学校当局多次挽留无效,6月6日方才允许其辞职),鲁迅的教学生涯并不长,却给学生留下了那么多美好回忆。鲁迅刚去世,昔日老友钱玄同撰文,极力表彰《中国小说史略》:“此书条理明晰,论断精当,虽编成在距今十多年前,但至今还没有第二部比他更好的(或与他同样好的)中国小说史出现。他著此书时所见之材料不逮后来马隅卿(廉)及孙子书(楷第)两君所见者十分之一,且为一两年中随编随印之讲义,而能做得如此之好,实可佩服。”(钱玄同:《我对周豫才(即鲁迅)君之追忆与略评》,1936年10月26、27日北平《世界日报》)。其实,不仅著述了不起,课堂上的讲授同样值得夸耀。“课堂”不同于“著述”,有人擅长写书,有人喜欢教学,像鲁迅那样有学问且能讲课的,最为难能可贵。谈及学术贡献,“著述”备受关注,而“讲课”则似乎可有可无。刻意引入若干追忆文字,目的是呈现那些对当年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的“声音”。记得小说家王鲁彦有个说法,十分动情,但不无夸张:“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鲁彦:《活在人类的心里》,《中流》1卷5期,1936年11月5日,见鲁迅博物馆等编《鲁迅回忆录》上册121页),这样的文学课堂,自然值得我们永远追怀。

同类推荐
  • 不尽山河

    不尽山河

    作者从事科学报道工作几十年,多年来笔耕不辍,有许多优秀的科技报道文章。本书既精选了作者过去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优秀随笔散文杂文,又收录近年的最新文章。作品大多记录作者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涉及文化、科学报道、学科人物、科学著作等各个方面,可见作者对科技、生活都有着独特的观察视野和较高的哲学思辨。尤其是在第三辑中,作者记录了在西双版纳植物园的见闻,文风诙谐,文笔老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冰炭集

    冰炭集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中的一种。 1968年,饶宗颐应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林大波的聘请,任该校中文系首任教授兼系主任。在新加坡教学之余,他游历了星洲、马六甲、槟城,搜求当地华文碑刻,成为对马来西亚材料研究的第一人。在新加坡期间,他创作诗词117首,认为虽然在那生活待遇很好,但心灵深处却渴望继续以中国文化为重,而心情如冰如炭“一热复一寒”,故将其诗集取名为《冰炭集》。
  •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既做父母官,就须为民请命,身体力行,体察民情,造福一方百姓。树一身浩然正气,鼓荡起一腔激情,把歪风邪风统统击退,把人民利益永远放在首位!
  • 你的神迹

    你的神迹

    白天,一个人去坟地是你最兴奋的事情。从坟地中心开始,一个墓地一个墓地地看那些碑上的文字,你轻轻地喊那些死者的名字。你希望有鬼坐在墓碑旁。灵魂护佑着你,鬼没有靠近过你,你从没看见过鬼的模样。你一直住在零下冰的屋子里。母亲瘦得跟大刀片一样,你希望老天那把刀砍下自己的肉给她。母亲偏执的气息飘在空气的房子里,生活都病了。有人说,有女鬼缠上了你。
  •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编写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以新中国1949——1999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以62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军旅文学的历史,深刻总结了军旅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以系统的理论规范和宏阔的学术视野将诸如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不同文体的创作悉数纳入研究范围,以客观的批评品格和敏锐的审美视角将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家、作品和独具艺术特色却被长期忽略的作家作品一并纳入研究的范畴。
热门推荐
  • 双源纪

    双源纪

    过程真的重要么?其实你清楚它只是一种麻痹而已。好的结果比一切都重要,其实过程如何真的没有人在乎。
  • 三界旅馆前台

    三界旅馆前台

    一家普通的旅馆,一个二楼一个地下室,一个临时打工的前台,一次莫名的接待,一段奇妙的旅程.......
  • 七年恍如隔梦

    七年恍如隔梦

    女主是一个从小就不受欢迎的人,不被同学喜欢,父母也不能理解自己,…后来女主上了初中,第一次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体验到了怦然心动的感觉。为了能和喜欢的他在一起自己也付出过很多,可是……这篇小说中有着和同学朋友之间的所发生的故事。也有为自己的将来想了很多很多,做了些准备。同时包括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
  • 异界大领主

    异界大领主

    一个地球上的灵魂带着一颗残破的位面种子降临异界,一场异界大领主之旅就此展开!想要看主角如何从一个小地主成为异界最大的大地主;想要看主角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掉打异界土著;想要看主角如何‘啪啪啪’的打异界大人物脸的,请您收藏本书!更新计划:每天一万五千字更新,中午三更,晚上两更!ps:内签已过,放心收藏!令求点击、收藏、推荐票、打赏包养!
  • 我的称号有属性

    我的称号有属性

    某系统说了,如果李切混成当代圣人,其属性连李二陛下都不敢轻易招惹!
  • 修仙之剑破九霄

    修仙之剑破九霄

    宋辰,自小经历灭门之灾,却在逃命途中误食仙人遗宝,吞噬天地精华,炼化仙人遗骸,修上古剑术,上九霄、战天下!剑斩天河星辰,身渡轮回万劫,任你世家豪门、不惧妖孽天才,掌控天地,万古无敌!
  • 兰馨儿

    兰馨儿

    睁开眼睛,醒来的那一刻她懵了,眼前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的陌生,人、环境、还有国度……
  • 侠义路

    侠义路

    白云随风入世游,三千红尘惹尘埃。清风来信化乌云,化作雷霆震九州。白青云偶得侠义系统从此在各个世界游历渐渐的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侠义。
  • 穿越之萌后如词

    穿越之萌后如词

    大汉朝,暴君当道,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却不敢多言半句。秦玄,便是暴君身边最锋利的那把刀刃。她是来自现代的一缕幽魂,机警聪明却巨爱美食。一来就遇到一个完全苏到她点上的男人,她是上呢?还是上呢?还是上呢?******只有在遇到她的时候,他才会笑,会温柔,会吃醋。原来,一个人在黑暗里形单影只太久了,是真的会向往太阳。几年后,秦玄身穿龙袍,站在高台上,朝孟若词伸手,温柔的笑,“皇后,快来啊。”孟若词一脸蒙,???等等!这个结局怎么跟她想的不一样啊!摔!
  • 西游我为帝

    西游我为帝

    佛说:众生平等。却又对诸天神佛说:我等非众生。这是一个追求平等的故事。注:算是歪歪一下西游记之前的故事吧!和西游记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只不过可能会出现很多一样的人名。至于书名,只能说重名的太多了,找到一个没有重名的不太容易,如果觉得不好听,就不要太纠结了。最后~希望和大家一起沟通交流,把作品写好。我相信,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猴子。所以希望大家多提点建议,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感觉书被屏蔽了,但是也有些收藏,不过先放着吧!以后看看有没有机会写完。暂时就先这样了!感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