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73000000001

第1章 正文(1)

谢谢大家!团委组织这个活动说很多同学刚到北大来,要我讲讲大学的生活、大学生怎么度过大学的学习生活。我说我不够资格,学得也不够好,当年好多课都逃掉。这个怎么跟学生讲,讲了是要负责任的。后来同学说能不能换个题目,就换了这么个题目。

在座很多同学可能不一定来北大学经济,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学经济。如果学经济,还可以做点交流。我故意把这个题目弄得宽一点,不是单单地讲学经济学,学经济学是学经济的一个部分,可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学经济要宽得多,理解我们这个社会、理解我们的生活、理解经济现象,有好多内容。学经济,会有一些困难,其中一个困难,我自己有体会,我们的心和脑,常常用得不是地方。这个没有解剖学的基础,我只是笼统地讲,我们身上有一个部分叫心。我们研究经济现象,会有自己的情感、会有我们的好恶、会有我们的是非标准。对于经济现象,我们会说,这个合理不合理,公平不公平,合适不合适,我们把这个部分,在今天的讲演当中,叫做用心的部分。人是有情感的,人,万物之灵,灵在情感。也许新来的同学,情感更丰富一点。你看香港,我一会儿会讲到香港廉政公署,很公正的地方,廉政公署打击的是政府中的贪污行为。廉政公署招人,就是要招新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是非感还没有被污染掉。他觉得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这个事情不能被宽容。所以年轻的学生,在这个部分,对社会的是非、好恶的看法上,往往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我们都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那么我们身上还有个器官,叫脑,主要解决理智的问题。一个问题该不该这样和一个问题是什么样子,要分开来。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和这个事情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在学经济当中,常常搞混。学自然科学可能好一点,因为一个自然现象,无所谓它好不好,只要理解它的规律。星球轨道搞清楚,好,就可以放卫星上去,可以转而且可以回来。这个里头本身没有很多的价值标准、价值评判、道德标准和道德评判。但是我们经济活动,里头经常会有这个东西(道德判断)。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而且人的活动当中很多时候会形成利益冲突。所以一个事情好不好、对不对,跟一个事情本身是什么样的,这个事情本身有些什么规律,经常会发生冲突。所以今天晚上我愿意和大家交换意见,就是交换这个意见。

我觉得学经济的困难,不是说看经济论文数学非常多,形式很像科学。这个难度对很多中国同学不是问题。中国学生的数学,通常在世界上超人一级。你到美国去看,现在很多人初中出去、高中出去、大学出去、研究生出去,数学都不好。中国的孩子,有的在中国很怕数学,出去不由得人家说他数学好。中国学生、希腊学生、印度学生,很有意思的,数学都很好。这个事情本身也有点道理,发展中国家拥有人类文明的历史很长,可是我们近代以来很穷,发展数学的才能对资本的依赖很低。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搞物理、搞实验,对设备的依赖很大。也许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数学很好。这个(数学)不是主要的困难。我个人认为,研究经济现象,最大的困难是用心、用脑,会用得不是地方。在需要用脑判断的时候,我们用情感去替代,我们用价值观去替代。我们经常一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就把我们主观上对这个问题好与不好的评价先放到前面去了。这样的话,就会使我们在经济现象中,常常达不到最起码的要求。你要客观一点,这个事情不会因为我们说它好、说它不好,它本身的逻辑就改变。所以呢,我想举些例子,来讨论这个看法。

我想从简单的例子谈起。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看到过非洲饥民挨饿的照片。人会瘦到那个程度呀!这种照片,任何一个正常的人看到以后,情感都会发生变化,要不要援助他们?作为一个正常人,稍微有一点力量,我相信多数人还是愿意拿出一点钱,愿意援助他们。如果国家出面援助,更好,联合国援助,更应该。那些富裕的国家,拿出一些钱来援助非洲,这些事情在道义上讲是对的,没有话讲。但是,理智地去考虑这个问题,援助他们是一个出发点,但是不是可以帮助他们,那可不一定,常常是反的。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有一个人骑着车去旅游世界,1999年出发。过了几年,他又开车把整个世界跑了一圈。他有一部分实录了在非洲的情况。他的故事,我读到以后,有些感触,也提醒我们在用心用脑上要分得很清楚。很多联合国的援助物资,不要说前一阵子的丑闻,所谓石油换粮食的丑闻,都有联合国高级官员在里面上下其手,贪污受贿。这样一来,公家的资源,包括联合国,包括政府的,都可能被贪污。就谈联合国的物资运到非洲以后,被许多渠道占领。因为不是每一个环节都是想援助非洲人民的人在做事情,好多人有别的想法。据这位目击者看到的情况,援助来的东西,有大量的比例,被那些地区的官员、首领人物和不法商人,转运到市场去。这是免费来的东西呀,所以结果是,他们在市场上,把粮食的市场价搞得非常低。低到什么程度呢,低到那些原来还可以种粮食卖的农民,跟这个粮食没法竞争。因为你的粮食不可能这个价格出手的,你的成本就不可能竞争得过那些援助物资。这使得那些原来还可以种地、没有灾害自己还可以自食其力的人也转到被救济的队伍里面去了,使得那些贫困地区的情况更严重。很多地方是手工业品、纺织品运进去,把那里仅有的一些可以养家糊口的手工业品生产部门都毁掉了。最后就扩大了救济面,救济变成自身会扩大的庞大体系在发展。出发点是减少贫困,帮助穷人,最后却得到这样的结果,适得其反。

这个事情对我这样的人会有触动。我想在座的没有人看到这样的事情会无动于衷。但我们有多大的力量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经济力量。在一个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社会里,免费的东西在配置、传输的时候,每个环节都是可靠的吗?如果这个环节不可靠,那这个救援中间不知道要丢掉多少。我们以前内蒙的灾荒,北大的老师也拿出过东西援助的。我们也活得很好,家里有些衣服不怎么穿,拿出来捐给灾区,愿意做的。一捆一捆的衣服呀!北大很多机构、研究所,像我工作的经济研究中心,每位老师都拿出好多东西。后来看到一些报道很让人生气。这些资源进了内蒙古的一些地区,就按照权利来分配。那些受不了冻的,就把这些东西中品质最好的毛衣、呢制品分掉。真正落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的,很少的。

在解决世界贫困问题上,有世界银行。后来有些理论家提出“滴漏理论”。就是你往一个地方送水,要漏很多,最后只是漏剩下来的水才可能到最干旱的土地上去。这些东西,只是靠心、靠我们的同情,是不可以解决的。要研究在什么样的渠道下,什么样的监督下可以执行。哪种方式才可以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种事情是很多的,你看我们的城市,包括中国的许多城市,都会有乞讨的行为。生活不了,要帮助,是应该的。凡是吃得上饭的,帮助一点,是可以做的。问题是如果这样可以得到资源,好多人就会伪装,这是亚洲很突出的现象。有的人甚至把孩子搞得体形不整齐,腿弄断,完全是假的,有出租这种孩子的。有很多人把要钱当作上班下班以后的生活,跟原来你想援助的,完全南辕北辙。

所以呀,学经济,有时开头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什么地方需要用脑,什么地方需要用心。用心用脑用错地方,全盘皆输。

当然这是非洲的故事,我们没有多少直接的经验。有的时候两种力量,道德的评判与经济本身的规律之间很难把握。道德的力量会干扰我们理智的判断,有的时候难分上下。这就是我今天选的题目,要学好经济,就要克服这个困难。并不是说要把我们每个人都搞得冷冰冰,变成逻辑的机器,没有情感。做不到的,做到了,也毁掉了一个人。一个人怎么可以没有情感?但是你要有情感,又要用对地方,好大的挑战。

我再讲几个我亲身经历过的困难。

1988年,我第一次访问美国。当时的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在大陆组织了六个人,去参加留美经济学会的年会。带队的团长,是当时国务院发展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叫孙尚清,很好的一个干部。他当时去,有一个调研的题目,就是中国研究生的外派政策。当时在北京,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邓小平拍板,大批地向海外派留学生。每年派,就累积了大量的矛盾。其中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很多专业领域优秀的人才,在美国学习完就留下了。美国人发一个绿卡就留下了,就成了他们的高级人才。当时就有很多意见。一个意见是中国留学生政策应当取消,因为这导致我们人才大量的外流。因为1988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科研的条件,跟国外差很大一个距离,仔细算账确实可以算出很多账来。你看一个留学生,小学是中国人付的钱,培养的;到了初中高中,优中选优,上了大学。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培养一个大学生,无论是国家、社会都要耗费巨大资源。然后里头挑出最优秀的,去了美国。里头再挑优秀的,发一张绿卡你就留下,就成了美国科研机关、大公司的研究骨干。所以反对意见认为,这样下去,人才都会外流的。坚持留学生政策,要开放的意见就认为,中国与美国的科研水平就差那么多呀,你不派人去学,我们与最前沿的科研水平就会差得更远。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所以孙尚清,我们那个团,六个人,当时还有现在中央银行的行长周小川,一起去。从西岸然后到东岸,访问了好多大学,好多留学生。回来后,要交报告,我们六个人都要参加。我们认为这个阶段我们留学生政策要坚持一个原则,叫做“将高科技人才储备于国外”。现在的科研、研究环境就是差很多,现在回来要欢迎,但是要准备一批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不回来,等中国经济发达以后,再回来。我们当时打了一份报告支持这个政策。我们参加这个报告时,要问心里,是怀疑的,能回来吗?我们去看了呀,很多学科的人,博士学位读完,被雇到一个研究机构,那个生活条件、做事业的条件、做科研的条件,我们差得太多。储备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很难讲的。但如果把门关上,信息渠道、前沿知识、科研的对象,都没有了。有些人即使留在了美国,也留下了个channel。所以当时都同意打这个报告。

同类推荐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尼采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尼采

    本书介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尼采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尼采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本书由南怀瑾先生的专题演讲整理而成。在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王国与权力》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首席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首屈一指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特立斯之前,没有人如此打量城市、写作新闻:每天,纽约人要喝下46万加仑的啤酒,吃掉350万磅的肉,用掉21英里长的洁牙线。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亡,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这是一部纽约交响曲。作者特立斯以他犀利的眼光,精准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纽约风貌:面目模糊的人潮中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镁光灯下的明星转身之后的尴尬境遇。俱乐部门口的擦鞋匠、高级公寓的门卫、公交车司机、大厦清洁工、建筑工人,与弗兰克·辛纳屈、乔·迪马乔、彼得·奥图尔等明星一样受特立斯尊重,他以同样的好奇心对待他们。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热门推荐
  • 思君茶录

    思君茶录

    有你梦的夜终不愿醒我想一直沉睡在梦里如果有一天梦灭了我将赴黄泉在忘川等你如果可以我愿一直在梦里
  • 玄天玉壁

    玄天玉壁

    成长有很多定义,也需要付出很多代价。少年的成长,伴随着笑与泪,仇与恨,情与义。这个世界没有坏人,只有被情困住的人。这,是一个由一块传说中的玉璧和未知的宝藏所引发的故事。
  • 妖孽奶爸在花都

    妖孽奶爸在花都

    他归来地球,却遭遇天雷仙劫,肉身尽毁。凭借一丝元神,他附身到一年轻男子身上。于是,他接盘成了少妇老公,还成了萌娃奶爸……
  • 吸血鬼女王又黑化了

    吸血鬼女王又黑化了

    她是吸血鬼女王,在冰棺里沉睡千年,天生一双银灰色眸子,拥有古老的纯正血统,尊贵不凡,狂傲不羁。 因为血族内战,坠落凡尘,遇到一个难缠的吸血鬼猎人,打不过,斗不过,杀不了!于是决定改变策略。还有冷漠傲娇的未婚夫穷追不舍,蠢萌的青梅竹马死缠烂打,腹黑狡诈的顾公子纠缠不休。她在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她要做吸血鬼女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附身前世去修真

    附身前世去修真

    成圣难道就真的是天道追求的终点吗?圣人就再也没有追求了吗?圣人就真的是无情,修真就真的是逆天吗?冷翎风,一介凡人,车祸身死附身于一修真者的身体当中,并得到了他的一切记忆。回到现世,冷翎风在一所名为YY侦探事务所当中开始了他新的人生。
  • 末日之随身空间

    末日之随身空间

    突然有一天,死党秦菲菲告知,她是从末日重生归来,为了再次迎接末日,秦菲菲和云歆开始找金手指,买种子,准备食材和武器……只是坑爹的,末日降临,这个随身空间居然神秘消失……没法,只得拿钱菜刀当武器,平底锅当防具,开门冲出去和丧尸硬碰硬,阿门,保佑我不要成为炮灰!当末日来临,大小姐秦菲菲和宅女云歆开启了扮猪吃老虎的另类末日人生。(纯属书荒,又来开坑,写的不好,请多多包容!)
  • 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2 (全套)

    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2 (全套)

    《高窗》收录拉金生前发表的所有作品,包括他最著名的四本诗集《北方船》《较少受骗者》《降灵节婚礼》《高窗》,以及部分散轶作品,可一睹拉金诗歌创作的全貌。《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普利策诗歌奖)、《草场》、《新生》(《纽约客》诗歌图书奖)、《七个时期》(普利策诗歌奖短名单),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丽克的《阿弗尔诺》(新英格兰笔会奖)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诗歌奖短名单)两本诗集;此外还有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涉及的诗集为《头生子》(美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全国书评界奖)、《阿勒山》(国会图书馆丽贝卡·博比特全国诗歌奖)。《杜弗的动与静》博纳富瓦的诗宗于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活力,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法国诗歌主流。他的诗优美而繁复,时见玄秘,通过语言的创造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空灵无上的境界。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在整个20世纪法国诗坛上独树一帜。《杜弗的动与静》收入博纳富瓦早期的四本诗集,包括《杜弗的动与静》《昨日,大漠一片》《刻字的石头》《在门槛的圈套中》,均为诗人代表作。
  • 天良

    天良

    本文以对大青山的一个山村的全面描绘,为我们展现了既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传统,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作品通过深层的描写,表现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自然的、历史的和人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思想意识、感情。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