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78600000002

第2章 正文(2)

在经济学界里面,国外有两名经济学家,他们对中国的通胀以及它的经济增长,做了一个研究,这篇论文在2000年的时候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这两位经济学家都是多伦多大学的教授,一位是外国人,一位是中国人,一个是Ron Bryant,一个是朱晓东。这两位经济学家,他们发表的论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在解释1995年前的事情,它并没有解释1995年或者2000年来发生的事。这篇论文很有趣,我的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很多人都读过这篇论文。这个论文讲的故事也很简单,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一个现象,经由这个现象的观察,把一些实证数据衍生出来解释这个现象。它认为由于20世纪80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始,实际上叫做放权——Decentralization,或者市场化,但是如果讲成放权也比较符合常理,先是集权——Centralization,后来就是放权。放权就是给老百姓和地方政府多一点选择的机会,不是所有事情都是由中央政府决定。Decentralization之下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市场里面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或者那个时候说的非国有企业的出现。而一般来讲,在1980年以后,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地方政府所支持的企业,乡、镇、村搞的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所以这里面的民营不见得就是真的老百姓,有的时候也是政府的一部分,但它是地方政府的一部分。而这种民营企业,一般来讲它的这个生产力很高。1980年以后,分权的结果就是,国有企业这一块的生产力比较低,而民营企业的生产力比较高。所以民营企业就会增长,而国有企业因为生产力不高可能没有太多的发展机会。在这个时候有一件事情同时发生。银行是一个金融中介,股份制银行1980年以后还没有设立,最快的股份制银行也大概是1989年、1990年以后才开始成立的。所以在1980年以后银行体制没有太多的变化,由于银行本身受到分权—改革开放的影响,银行里的人都是所谓的政府的官员或者称为政府的职员,银行本身也有获利的动机。大家都知道银行做什么事情,银行只做两件事情,把老百姓一般的存款收进来,然后银行再把这个钱贷出去。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银行把老百姓的钱收进来了,然后再把那些钱不是贷出去而是发出去。比如这个国企要多少钱,银行就把钱给它,没有经过我们现在所谓的借贷这个概念。商业银行现在贷款给一般的企业都是要经过风险评估的。你会不会还钱?你有没有能力还钱?还要经过计算,万一你不还钱的话,银行就要变成坏账,吃倒账。可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钱借给民营、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上面的命令。钱借给民营企业可以赚钱,所以对于银行家也就是银行的从业者而言,也是有诱因、要赚钱的,不要认为他就是在银行里面吃皇粮的,就不想赚钱了。以前他是没赚钱的机会,把钱直接借给国有企业,国营企业到时候也不还钱,银行很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银行说:以前我只有把钱借给国有企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可是现在我可以把钱借给民营企业(这里的民营不一定就是老百姓经营的,地方政府所经营的企业也可以是民营企业),所以银行家就可以有这个incentive,用存款追求最高利益,借给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的生产力比较高,就可以还钱,把钱还来以后再还利息,银行实际上的收入就会增加。所以在1980年以后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间我们发现,民营企业出现了。民营企业的资金从银行得到,而且是就市场的价格得到的。对于金融家和银行家来讲不会吃亏,把钱借给民营企业,能够还回来,银行家也很高兴。

唯一不高兴的是国企。原来老百姓的存款(saving)都放在银行里了,在计划经济下如果没有民企钱就会给国企。但改革开放以后老百姓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家有了这些钱可以发给国企或者借给民企,而民企更加有利可图,银行家当然愿意把钱借给民企,因为可以赚钱。改革开放以后,减少给国企的资金对国企有什么影响呢?国企资金少,生产就会跟不上,就会结束生产,到最后没有效率的国企就只有准备停产了。当然在倒闭以前领导会先把员工召集起来说,感谢大家对社会主义的贡献,但是现在我们实在没办法支持下去了,于是每个人发些补助金,走人吧。就这样20世纪80年代以后无效率的国企慢慢被淘汰。但是这个淘汰的过程说起来很轻松,实际从来不是,每一个国企的员工被下岗的时候都是血泪的故事,而这个事情就造成了国家、中央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府放权,以前全部都要管的,这个钱到这边去,这个钱到那边去,现在不管了。可只是偶尔不管,很多碰到紧急状况还是要管。尤其是当国企被迫要关门的时候,如果很多员工要下岗的话,中央政府很痛苦。国企就像是他自己的儿子,他也知道效率很低,可是现在民企兴起,它又可以从银行得到贷款。原来银行都是听中央政府的指挥的,现在由于钱的原因这些银行家不听指挥了。于是,中央政府看到这个事情就先命令这些银行家把借给民企的钱收回来,然后转到国企的这边来。这个要经过一个时间差,但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间中央政府控制的银行——中央银行人民银行,由于国企需要资金来运作,银行的钱又来不及过去,就通过印钞票直接把钱运过去,以前在计划经济的时候,这种事情是常有的事。但在经济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就只有国企在危难得快要倒闭的时候才会从中央这边得到“输血”。银行先把钱印好,国企给了底据,银行再把钱发出去。所以当你看到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蓝色的线在爬升的时候,红色的线会滞后一段时间,要比蓝线晚半年左右。蓝色的线在爬升的时候,就相当于银行把钱借给民企,民企有资金运转,经济增长就会变得比较好。为什么民企经济增长又会下来呢?因为中央政府想到不能全部都借给民企,因为把钱借给民企,国企就没钱了,就要关闭工厂,国企员工就要下岗。银行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把资金从民企转给国企,同时政府再开始印钞票救国企,于是就出现了通胀。这个故事在论文里其实是有数字的验证的,国企从政府里面拿了多少钱全部都列了下来。通胀为什么会爬高?因为国企需要钱,而钱又不能像计划经济的时候从银行里面直接搬过来。由于民企的竞争,民企把资金借过去又来不及还,所以中央政府就多印了钞票。因此通胀的原因是中央政府多印钞票,用一般的货币供给跟货币需求理论来说,货币供给就会增加。多印钞票是在这个故事里面的key point,在1980年以后分权的过程中间,中央政府的心态其实是在分权后又想把权收回来。以前银行很听话,但是现在分权下去,银行家就拿着资金去赚钱了。他借给民企以后国企就惨了,而中央政府非常关心国企的员工工作机会,所以当国企活不下去的时候,中央政府就命令银行印钞票给没有效率的国企。如果国企很有效率的话,就不需要中央银行给予支持了。所以凡是要印钞票给国企,这些国企一般来讲都不是有竞争力的。

我们都知道,在1996年1997年以后,中央政府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最重要的事情是抓大放小。抓大放小就是,大的国企还是要留下来的,大国企如果一旦倒下去几十万员工这个生活有问题,社会就可能会出乱子。放小是一般的国企,如果只有三五百个员工就让它关门。当时这种国企的数量很多,大概有十多万家。不过“抓大放小”的目的的确达到了,在2002年,国企的改革可以说是到了某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大的留下来、小的都慢慢改制,有效率的国企就留下了。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的国企,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等,而这些大的国企是用垄断的方式存活在市场上,也就是用法律的方式保障。譬如说,这个行业不准民企进来,生产提炼或者卖石油,只有国家能够做。这个也叫做战略性产业,可是手机不能算是一种战略,很多国外的手机运营商完全是民企,对我们国家来讲还有很多产业是掌握在国家的手里面。2000年以后,大的国企留下来了,至于它是不是很有效率我不敢讲,至少由于垄断和法律的保障使得竞争没有办法进来,于是这些国企可以获利,因为垄断使得只要价格到了某一个阶段的时候就可以获利。虽然我们看到,一般国企经营效率确实不高,但是由于垄断还是可以赚钱的。

同类推荐
  •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一书的写作是基于:1.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2.我国ICT产业已经.彤成了国际同步的态势;3.我国ICT研究领域基本上停留在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我国经济学界涉入该领域较浅或较少;4.综观世界近十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理论成果基本都是集中在信息经济相关的经济学理论;5.笔者率先提出“非常经济概念”,是采取交叉学科研究的方式,意图填补我国“非现场经济”研究的空白;6.高等教学的学科内容应该始终走在社会发展实际的前沿;7.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分析的平民化趋势。
  •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本书从多方面联系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如何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问题进行了深讨。主要包括从辩证法角度对幸福感及其类型进行了哲学分析,联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国民幸福感欠缺的原因,指出了论述了转型发展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并以大量故事生动阐述了诚信、忧患、知足、敬业、感恩等追求幸福应有的价值观和心态,还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论述了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论述了如何提升人民的绿色幸福感等问题。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论述其内涵、特点、必要性和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经验,阐述了若干个企业“两化融合”实施的典型案例,并对宁波地区的“两化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深入思考了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问题,重点探讨了“两化融合”实施体系、重点和难点,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 看见村头:三农创新实践深度报道集稿

    看见村头:三农创新实践深度报道集稿

    在这一篇篇作品背后,我们就看见了两条主线:在三农问题上,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在做些什么、为什么做?我们的父老乡亲在这些政策指引下,又在忙些什么、想些什么?
  • 喝茶聊天经济学

    喝茶聊天经济学

    经济学不是繁冗的公式,不是枯燥的定理,它的存在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喝茶聊天经济学》不是感性的第六感判断,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喝茶聊天经济学》用理性的思考和详实数据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答案。《喝茶聊天经济学》会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经济学,什么才是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它既生动有趣,又简洁明了,向大家说明了一个个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读完本书,每位读者都会更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学是如何一点一滴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热门推荐
  • 辰夜未安

    辰夜未安

    天资聪颖,是族中公认的天才;家中长辈对其宠爱有加,与兄弟姊妹相处和谐;又有四、五好友相伴成长;她的人生本该顺遂无比的。但,这一切,在庆安四年七月十九这日,全都烟消云散;那一天,她失去了父亲。往后的日子,她不仅需要查明父亲之死的真相,还得扛起家族的责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绿森不浓为你挽歌

    绿森不浓为你挽歌

    三年前,她意外睡了权势滔天的帝国总裁傅贺琛。三年后,她携一对萌宝强势回归。一位深情霸道的男人闯入她的世界。“路五月,可以给我签个名吗?”“可以,签哪里?”傅贺琛拿出结婚登记,指了指:“签这里!”萌宝宝不服了:“粑粑,你东西掉了。”“什么掉了?”“宝宝的心,你弄掉了!”【搞笑轻松,暖萌甜宠,男主深情到你这辈子只见过这一个】
  • 门泊东吴

    门泊东吴

    不过是爱上一个人,就十恶不赦吗?爱本就是地狱,但如果是你,我愿意闯一闯。一人为神,高高在上。一人为人,不得善终。命运本就不公,你以为你是神,就例外了吗?能多看你一眼,众口唾弃,遗臭万年又何妨,能补全这份遗憾,天罚降身,灰飞烟灭又何惧。时隔千年,我的答案你看到了吗?
  • 欧罗巴英雄记

    欧罗巴英雄记

    马伯庸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风格,写一段西方热耳熟能详的英雄传奇。东西方文化的无缝结合,中世纪欧洲的武侠狂想,熟悉的文体,绝未见过的世界。英格兰门派,法兰西武学,古希腊内功心法,穴道被十二宫与星命点替换,真气被“四液平衡”替换。欧罗巴江湖儿女,快意恩仇同样精彩。
  • 长歌策

    长歌策

    十年前,雁山上。他本已踏向鬼门关,她伸开手,拉住了他,从此她是他的光,他要这光永久照亮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革

    天革

    神所在的地方那是天空的边际。但真的有神存在吗?谁都不清楚。修真为了什么?只是长生不老,还是到达顶峰?那又如何?脚下的路被杀戮染红难道自己的道就是一条血路?我要去改变这一切的一切,用新的的法则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的路,而绝对不是杀戮。
  • 我的篮特生涯

    我的篮特生涯

    高中生涯模版是勒布朗詹姆斯,大学NCAA模版是锡安·威廉姆森,NBA模版是查尔斯·巴克利……不仅仅有篮球,还有拜美女为师,与女记者暧昧,和大明星谈恋爱……
  • 不负青春野蛮成长

    不负青春野蛮成长

    这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很多个故事;不仅仅是一本小说,而是很多本小小说的合集。(温馨小提示:这本短篇写得还是非常“野蛮”的,好的差的都有。看这本短篇随笔,不是从头开尾地看,最好是点开目录,选择你喜欢的分卷和内空,有选择性地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