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21100000003

第3章 家就是年

临近春节,中国最主要的景观,就是——“回家”。

各处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拎着大包小包,拥挤着、执着着,无论路途多远,行程多难,浩浩荡荡地往家赶。这时候举国上下、男女老少,“家”的观念变得最为突出,异常强烈。现代人平时四分五散,各忙各的,各顾各的,甚至有国外的社会学者提出当今世界已进入“无缘社会”,即亲缘越来越淡薄,家庭松散,家人疏离。而过春节了,也只有农历过大年才最像年,中国人是一定要回家的,无论如何都要在除夕之前赶回家,谁也不愿意在“一年将昼夜”的时候,成为“万里未归人”。

家是什么?家就是年。回到家就是过年。至少在除夕夜,人们的心里只有家,只有家人。

年是什么?年是家。过年的时候最需要有个家。有家才能过个囫囵年、过个好年!

回家过年的大军或许还是以城市打工族为主力,却也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各色人等,诸如有能力占住自己老窝,又到更喜欢的地方买房居住,过年是一定还要回到老窝的。平时家是越新越好,过年则是老家好。还有平时满世界飞的各类精英们,打拼、成功一定是在离开家的地方,过年却要带着孩子、配偶回到老人身边团聚。否则成功的意义何在?

再有就是像我这样的人,到南方投奔孩子们过年。自当年我从农村考到天津上中学,后来又出去当兵,就背离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当自己做了父亲,自然就要承受子女远游的现实。眼下据说是数字化时代,抬脚动步都要算计一下,凡事需先考虑成本,前些年都是孩子回到我身边过年,那要花费五、六张机票钱,因老伴天一凉就飞到南方享福去了,我去凑合他们过年只需买一张机票就行了。这个账一算,我老人家辛苦一点还是很值得。

再说,人在年轻的时候,父母是家。等到上了年纪,儿女就成了你的家。

但回孩子家过年,可是个力气活,需要大量置办年货,恨不得把自己认为好吃的和他们用得着的东西都给带去。不是孩子们真的需要这些东西,是我需要带给他们。

过年就要有“货”,要想年过得好,就得当“吃货”。我们不是“舌尖上的中国”嘛!

其实这就是年俗。过春节就要遵年俗,有“俗”才有“年”,越“俗”年就越有味儿。过年不要当什么“高级动物”,莫忘了人原本就是“低级动物”。正好我办年货的兴趣也多在进嘴的东西上,羊肉是带多少都不嫌多的,南方的市场上很难买到羊肉,偶尔碰见也是带皮的,没法吃。我到西北角回民区一名店,全是新宰的羊,整只地挂在大堂的横杠上,想要哪个部位任顾客挑选。我先挑选了5公斤适合涮锅的“抹搭儿”和后腿上部的肉,切成薄片;前腿肉5公斤,炖着吃好;肋条上下选了八瘦二肥的肉3公斤,铰成肉馅;2公斤的上脑,炒着吃最香。还有山西的新小米10斤,4个沙窝的大青萝卜,那真是掉在地上摔八瓣,脆而甜,20支天津大糖堆儿,按老习俗这是大年三十不可缺少的美食……

差点忘了,临出发的早晨不能再去游泳了,早早地到市场上买回两大兜子新鲜的西红柿和黄瓜,打包的时候能带多少就算多少。这两样东西并非南方没有,而是质地和味道差远了。许多年前,社会上还时兴北方人到南方采买时髦的东西,可广东作家协会主席陈国凯先生和夫人,每到北方来临走时都要买一箱黄瓜和西红柿带走。我不解,广东并不缺这个啊?他们说没有你们这边的好吃。之前我也曾多次南下,大概是没有机会生吃,竟然没有留意它们味道上的差别。后来再南下住到孩子家里,生吃这两样原本就能生吃的东西,稍加夸张地说,那黄瓜有点像棉花套子,西红柿缺失了那种酸甜恰到好处的美妙。于是这两样也成了我南下必带的东西。

有一次我跟老伴发牢骚,从前北人南迁是发配,如今却成了时尚,还形成一个“大潮”。但饮食习惯一时又怎么改得过来?害得我像骡子一样一趟趟往这边搬运北方最普通的东西。老伴嘲弄道,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你忘了?这个问题半个多世纪前雷锋同志就已经回答了,人活着必须吃饭,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你至今还喜欢家乡饭,当年为什么要到天津念书?念书也罢,毕业后为什么不回乡?再说哪个孩子让你带这么多东西了,你不是贱骨肉愿意当骡子吗?

孩子们也确实觉得我每次南行的行李太重了,除去交付托运的,还要手提肩扛,这么多东西是怎么折腾来的?岂不知我当骡子是很有经验的。过去一进年关,老家的牲口棚和料槽上都要贴“喜”,或用红纸写就的“六畜兴旺”“槽头吉庆”,人和牲畜是都要过年的。在我家的所有牲口当中,我最尊重那头大青骡子,好像只能用“尊重”,而不敢用“喜欢”来形容我的感觉,当时我还太小,没有亲近或喜欢它的资格。我可以独自骑牛、骑驴,却爬不到骡子背上去,它虽然脾气不错,却有一种大牲口的高贵,令我望而生畏,不敢放肆。除非某一天我表现比较好,还得父亲和哥哥们高兴,托我上去骑一会儿,那感觉真是不一样,比所有人都高出一大截,有“一览众山小”之慨。

大青骡子在我家的地位甚至高于一般的家庭成员,因为它太重要了,力大、好使,下地或拉车的重活都是它打头。每逢下地或套车之前,我大哥总是抓一把黑豆放到骡子嘴边,看着它不紧不慢地享用这特殊的零食,而其他牲口绝对没有这种待遇。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知道了黑豆的营养价值,一头那么猛壮的大骡子,吃一把黑豆就可以精精神神地干半天重活。前些年有高人告诉我一个妙方,醋泡黑豆可强身健体,我虽然对近年来铺天盖地的养生诀窍心存疑虑,却立刻就接受了醋黑豆。每天早晨去游泳之前吃一勺,而且在吃黑豆的时候常会想起大青骡子,下水后果然觉得身上长劲,常有游完千米还不过瘾的感觉。

有位经典作家说过,没有人能逃离童年的影响,对那头大青骡子的印象就伴随了我大半生,时不时会想起它,有时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以它自喻,觉得自己很像一头骡子。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1979年第一次出国,那时虽然能兑换的外币不多,但在国外能买得起的新鲜东西却不少,把所有带出的钱花光用净,到回国的时候兜里连一个钢镚儿都不剩了。到北京下飞机,然后乘汽车转火车挤公共,将大包小包驮回家,当老婆孩子围过来打开箱子的那一会儿,才知道出国的最大快乐不是出去见世面、开洋荤,而是回到家的那一刻。似乎就在那时候,也体悟到了骡子的快乐。

过年当骡子也如此,儿子把我从机场接回家,全家人正在忙乎晚饭。我一进门,他们什么活都停了,全拥过来问这问那,老伴的第一个动作却是打开箱子,有些东西要放进冰箱,有些东西实在馋得慌马上就可以吃。不大一会儿,一家大小每人手里举着个大糖堆儿,孙女已经长大,吃得很优雅,但竹棍儿上的糖葫芦却消失得很快,小孙子连腮帮子上都粘着糖渣……这就是我过年的高潮。

晚饭后切开一个青萝卜,咬一口嘎嘣脆,消食败火,大家吃得开心还因为它是我千里迢迢从北方带过去的。以后每吃一样我带去的东西,孩子似有意无意地都会造出一个句子:“这是爷爷从天津带来的。”我做爷爷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等到我带去的东西快吃光了,我也该回天津的老窝了,读书写作过自己平静的日子。每天晚上有喝两盅的习惯,有时进入微醺状态,想孩子想得厉害,就借着酒劲叫着他们的名字高喊两声。一到这时,也格外盼着快点再享受当骡子的快乐。

同类推荐
  • 草叶集选

    草叶集选

    《草叶集选》是自《草叶集》全集中精选出最精华的篇目,记录了美国“自由诗之父”惠特曼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整个时代和国家的面貌。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语言,《草叶集》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它摒弃了传统的诗歌格律,开创了新的诗风,大力讴歌了自然的壮美,洋溢着时代激情,富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神秘主义风格,是十九世纪美国的一部史诗。亨利·米勒、艾伦·金斯堡等后世艺术大师曾深受这部诗集的影响,电影《死亡诗社》也曾向其致敬。
  • 批评论

    批评论

    《批评论》是蒲柏第一部重要的作品,是用英雄双韵体写成长诗。诗歌对于文学批评和创作给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代表了蒲柏的文学理念,对现在的文学爱好者依然有所助益。《批评论》带有作者一贯的机敏风趣,其中众多名句已经成为英语习惯用语。
  • 爱丽尔

    爱丽尔

    当代美国诗人普拉斯经典代表作:死亡是一门艺术。美国著名诗人普拉斯的重要代表诗歌集。她在1963年2月11日自杀时,在书桌上留下了一个黑色的弹簧活页夹,里面是四十首诗作的手稿合集,集子最初的起名是《爱丽尔和其他诗》。后来由其丈夫休斯根据该手稿顺序进行了整理和删减,并于1965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英国版和美国版两个不同版本的《爱丽尔》诗集。这个修订版本的《爱丽尔》与之前两个版本完全不同——它收录了完整的四十首诗歌,并严格遵照普拉斯最后留下的手稿顺序来编排,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现作者那时候的思想状态。
  • 三国名人传说

    三国名人传说

    人们都知道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其实,诸葛亮出山之前,还试过刘备三次哩!徐庶走马推荐诸葛以后,怕诸葛亮不肯出山辅佐刘备,专程绕道隆中对诸葛亮说:“刘备是当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宽厚仁义,又礼贤下士,只要诸葛先生出山辅佐,定能施展抱负,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 中国意象:回到时间开始的地方

    中国意象:回到时间开始的地方

    本书以中国意象为主题,以时间为轴心,在分秒间不停追赶,在流逝的光阴里惋叹,烘托出中国文人对时间的一种敬畏,一种反思。
热门推荐
  • 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

    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废后重生:腹黑王爷宠上天

    废后重生:腹黑王爷宠上天

    她是镇国将军府嫡女,个性张扬跋扈,却偏偏觅得良人,母仪天下。在她庆幸老天偏袒之时却被打入无间地狱,腹中孩子无辜遭殃,乔家满门抄斩,得知这一切全都是夫君的手段,她含恨而终。不想重生未嫁之年,一改往日脾性,明里端庄自持一改往日张扬,暗里耍阴谋玩手段定要报仇雪恨。他是权倾朝野的一代贤王,手握重兵却从不僭越,皇帝信任,百官拜服,却偏偏对她生情放在心尖上疼爱。面对昔日仇人,她势要将他们拉下云端,让他们也尝尝坠入地狱的滋味。权谋与血恨注定交织出一条不能回头的路,而他却是这唯一的变数。可面对紧追不舍的腹黑王爷,她又该如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簪黄录

    簪黄录

    十年前,“北清南靖”名动天下。然而,两大宗师相会,余靖猝死,沈清病亡。余家高手覆灭殆尽,沈宅一把大火烧为平地,弟子儿女从此不见踪迹。江湖传言纷纷,真相无人知晓。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无辜还是有罪,清正自守或者费尽心机,所有人都无法逃脱往日的种种。一场本不应该的相逢,是阴谋,是偶然,还是一瞬间的怦然心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古书隐楼藏书

    古书隐楼藏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参王计划

    参王计划

    郑孝胥阴恻恻地道:“一旦得到这两件宝,你两人将荣华一生,如若抗旨……”深夜,寒风凛冽。北京火车站笼罩在几盏黄豆似的灯下,忽然幽灵般驶来几辆小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火车站大门前,车门一开,跳下几个身穿黑衣的人,扶出一个披着黑斗篷的人,急匆匆向车站里走去。披斗篷的人身材瘦削,戴一副圆框近视眼镜,脸上毫无表情,只是机械地迈动脚步。此人就是大清朝逊位的末代皇帝溥仪。辛亥革命后,大清朝被推翻了,但皇帝溥仪还住在皇宫里,虽然已没了号令天下的皇权,但仍旧接受大臣们的参拜朝见,摆着皇帝的架势。
  • 最好的人生,是做足八分刚刚好

    最好的人生,是做足八分刚刚好

    从健康角度来说,饭不宜吃得过饱,八分为最好。其实,我们为人处事从智慧与和谐的角度来说,遵循八分饱的尺度也是最合适的。所谓人生的八分饱智慧,指的是为人处事行止有度,屈伸合拍。八分饱的人生智慧,讲究的是一种和谐、有弹性的生活方式。遵循八分智慧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所提倡的是绝对的真理,他们只是在努力地接近生活的内核,并希望能窥探到八分真相。因此,八分饱的人生智慧,本身就是一种“在路上”的智慧。
  • 天蓝蓝 海蓝蓝

    天蓝蓝 海蓝蓝

    是一部描写海军水兵生活的作品,全书共有四章60节,概略划分出主人公军旅人生的四个阶段,25万多字。讲述了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立志献身海军,从学生官一步一步奋斗到将军的励志故事。其中有着水兵们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狂武战帝

    狂武战帝

    紫霄大陆,强者如林,天才辈出。少年秦浩,战族后裔,身怀无上血脉,自此一飞冲天,逆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