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21300000008

第8章 人书俱老

我一向称呼陈国凯先生为大师兄。

1980年,我到北京文学讲习所进修,秦兆阳先生只带两个学员,就选中了陈国凯和我,他比我年长两岁,自然是师兄了。其时他已经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了,我仍在工厂里卖大力气。他进工厂的时间也比我早,只不过他干的是令人艳羡的电工,我干的是“特重体”锻工。1978年他以《我该怎么办?》摘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第二年这个奖才落到我的头上……你看看,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他都是我的大师兄。

从文讲所毕业后,国凯师兄的创作进入井喷状态。《代价》、《文坛志异》、《好人阿通》、《大风起兮》等长篇小说相继问世,还有数十本中短篇小说集,获奖无数。就在他正处于人生和创作的高峰时期,于上个世纪末突发脑溢血。这是大病,十分的凶险,但师兄福大命大,硬是挺了过来,我得到消息便立刻启程去看他。

以往我们每次见面,都有不少话题要谈,交换各种信息,询问或讨论一些两个人都关心的事情……我只要南下广东,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就是看望国凯,有时纯粹是为了看望他才寻机南下的。他经历过生死挣扎,终于大难不死,师兄弟再次重逢,自然都装着一肚子的话要说。他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但每次张口都急半天才能吐出一两个字……我为他难受,从包里翻出纸和笔递给他,他吭哧憋嘟地又说又画,却仍旧不能将自己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便愤怒地丢掉笔,闭上眼睛,不再出声。我在旁边更着急,不敢再向他提任何问题,也不知该怎样自话自说,只能默默地看着,心里难过,百感交集。

想想国凯师兄的语言智慧,以前在文坛上是有一号的。在一般情况下他绝不会主动说话,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正是这副沉默的样子,反而让人感到亲切,觉得他离你很近。当他必须开口讲话的时候,却突然会令人感到一种陌生,一种神秘,明明是近在眼前的他反而离你很遥远了。有很多时候他的话令北方人听不懂,也可以让南方人听不懂,口若悬河,滔滔乎其来,却没有人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只听到从他的嘴里发出一串串的音调、音节,以及富有节奏感的抑扬顿挫……有人说他讲的是古汉语,有人说他讲的是正宗客家话,这也正是国凯的大幽默。我跟他相交几十年,却从来没有语言交流上的困难。我们一起去过许多地方,记不得和当地的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们举行过多少座谈会,也从没有发生过语言交流上的困难,即便有个别的词语别人听不清,我在旁边还可以做翻译。他在国外也曾一本正经地讲演过,难道是依仗上帝的帮助才博得了理解和喝彩?

那么奥妙在哪里呢?他想叫人听懂,别人就能听得懂。他若不在意别人是否听得懂,便会自然发挥,随自己的方便把客家话、广州话、普通话混成一团,似说似吟,半吞半吐,时而如水声潺潺,时而若拔丝山药……不要说别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就是他本人那一刻也未必真正闹得清自己在讲些什么。这可以说是国凯师兄的绝活,朋友们都格外喜欢他这个特长,一碰到会场上沉闷难捱的时候就鼓动他讲话。一个有着这般出神入化的语言能力的人,真的从此就不再发言了?

不久,国凯师兄由家人陪同来到北京,住进一家很不错的康复医院。此院有一科,专门训练失语病人恢复说话能力,医生对他做了全面检查后很有信心,认为他的失语状态并不严重,经过训练是可以恢复正常的语言交流功能。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国凯兄不配合,拒绝接受任何训练。家人劝不动他就求助于我,起初我也相信自己有这个面子,许多年来我们彼此尊重,遇事都是先替对方想,何况这是好事,我想他对这种训练比我们任何人都更迫切,绝没有理由驳我的面子。但真正一谈到这件事,才知并不如我想象的那般容易,任我磨破了嘴皮子,他始终一声不吭,我把能想到的关于语言对于一个作家的重要性,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归结到要开始训练时,他却毫不犹豫地摇头拒绝。最后逼得我不得不央求他:“国凯呀,我可以想象你心里一定经历了别人没法理解的创痛,或者叫悲苦,甚至是绝望,可吉人自有天相,大灾大难不是都被你挺过来了吗?现在只不过是学学说话,医生都打了包票,你又何乐而不为?即使你不想说话,别人还想跟你说话、听你说话哪,你也要替家人和朋友们想想呵!你我兄弟几十年,从来都客客气气,不驳对方的面子,就算我求你了行不行?为了我们老哥俩今后还能像过去那样海阔天空地瞎聊,还能一起去参加活动,开会发言,说说笑笑……”我越说越急,不知怎么声调中竟有了哭音儿。

国凯猛地站了起来,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出声,反倒闭上了眼睛,有泪珠从眼角溢出,并坚决地冲我摆了摆手,我起身抱住了他。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劝过一句让国凯师兄接受训练的话,并经常用一句“顺其自然”解劝国凯夫人。既然不接受语言训练,国凯在北京康复医院再住下去就意义不大了,没过多久他们便回到广州。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国凯师兄如今“自然”到了什么程度呢?我很想念他,这种想念是被一个人的魅力所吸引。人的谜一样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取决于精神世界的丰富。师兄陈国凯正是具备这种魅力的人,有一个现象或许能说明这一点,他身材比我矮小,体格比我瘦弱,眼睛又高度近视,总给人以迷迷瞪瞪的感觉,可我们两个人下饭馆,服务员总是把他当老板,把我当成他的随员。足见他骨子里有一种东西,或者可以叫做气质,他天生就是我的大师兄。

去年初冬我借去珠海的机会专门绕道广州看望了他,可用四个字形容我刚见到他时的惊讶:“焕然一新”。过去他有两样标志性的东西,一是满头蓬乱的浓发,因其身材瘦弱,总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如今剃掉了满头的“烦恼丝”,以光头招摇,透出一种短平快的飒利劲,整个人都显得匀称而精干了。他的另一个标志,是两个厚瓶子底般的黑框眼镜,把脸也衬得又黑又窄,棱角嶙峋,显得过于老气的脸,现在摘掉了那个大眼镜,脸被突显出来,变得白净、圆润了许多,看上去倒年轻了。以前那个邋邋遢遢、迷迷糊糊的大师兄,今天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脸上洋溢着喜悦。

我由衷地为师兄高兴,心里却不无惊诧,总觉得这不再是过去的那个陈国凯了。果然,我很快就发现他剧烈改变了的不仅仅是外表,内里的变化更让我吃惊,尽管我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见面后只观察,不提问。因为他不说话,我的提问只会令他为难,徒增尴尬,我想告诉他什么就自管说,说话时要看着他的眼神,他感兴趣就多说,他不感兴趣就转换话题。可真正见了面,却不知该如何开口了?以往见面有个回避不了又最轻松愉快的话题,就是议论文坛现状、文学动态,现在看他的眼睛,对此已了无兴致,没有任何好奇心和交流的欲望。他整个人只表达出一种信息:平和的喜悦和友情。

表达喜悦和友情不需要语言,有音乐就足够了。国凯师兄一直是音乐发烧友,十几年前的一场大病让他舍弃了语言,舍弃了经营了大半生的文学,唯独对音乐反倒更加迷恋了,将全部积蓄都买了音响和唱片,家人说他在听音乐上花的钱,足可以买辆宝马汽车。一排复杂而气派的音响设备占据了大半个客厅,后面垂挂着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电线,粗粗细细,结成发辫,扭成一团。国凯走过去,熟练地打开一道道开关,房间里立刻弥漫开美妙的乐声,从四面八方、从脑后向你的心里钻,向你的灵魂里渗透……

国凯夫人告诉我,这都是他自己到商店里选购的,大件东西商店里管送,小件就自己拎回来,然后自己组装、调试。我甚是好奇:他不说话又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他的夫人含笑摇头: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因为他从来不运动,所以我就不干涉他逛商店,就权当锻炼呗。起初我跟着他,后来他不让我跟了,大概怕我干涉他花钱,现在没人能管得了他,他奉行的是三不主义,第一就是不运动,第二是不忌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以前不爱吃肉,现在却专爱吃肥肉,我不给他做就自己到外面买。第三是不听话,不管好话坏话全不听,只听音乐。

如此说来国凯师兄倒是活出味道来了,这未尝不是一种强大。我注意到房间里唯一的一个书柜里,没有一本书,满满登登都是唱片,上面三层按音乐史编序,从巴洛克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再到现代派作品;下面几层按人编序,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的作品、著名钢琴家的作品、著名小提琴家的作品、著名大提琴家的作品,林林总总,应有尽有。我好奇地随意从中抽出一张,是被后人誉为“音乐上的莎士比亚”的蒙特韦尔特为;再抽一张,是集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巴赫;然后又看到了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的唱片……有一张唱盘上竟然贴着这样一张小纸条:“1996年4月7日上午,孙子降生,晚上购得马勒第十交响乐以志庆贺。”他是想借马勒这位集浪漫派和现代派于一身的伟大音乐家,表达孙子出世给自己带来的欣喜和启示……音乐和旋律既能把生命引向深奥,又可以让人的感觉和理解力变得奇妙而迅捷,我忽然觉得国凯师兄仍然有一个豪华的精神世界。

听着曼妙的西方古典音乐,我走进他的书房,书房里也没有书,写字台上铺着白毡,边上有笔墨、砚台,宣纸。我铺好一张宣纸,请师兄为我留字,他提笔略微一沉,便写下一行大字:“尽信书不如无书”。运笔流畅苍劲,相当漂亮。我看他写字的气势,内心有一股冲动,真想扳过他的肩膀质问:你能这么流畅地写大字,就说明完全可以正常地写作,能把那么复杂的音响玩得滚瓜流熟,就说明你的大脑比我还要灵光,为什么要彻底放弃文学,放弃说话?

但我克制着没有说出来,生怕刺激了他。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自己铺上一张新的宣纸,又写下四个大字:“人书俱老”。随后用小笔在旁边题上“子龙弟一笑”。我眼睛潮了,刚才幸好没有说出那些蠢话。现在的陈国凯,仍然是我的大师兄,尤其是在智慧上。

(2010年9月12日)

同类推荐
  •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龚鹏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生安锋,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等。已出版专著一部《霍米·巴巴》(台湾生智,2005),并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Neohelicom,ARIEL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目前正在主持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基金青年项目“乔姆斯基的文化政治批评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罗伯特·库沃的元小说研究”等。当世学人,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学术之弊从此生发而善学者亦当从此悟入。
  • 找不到北

    找不到北

    与其致力于对黑车的清理打击,不如倾力竭力甚而像我们常常做的那样——举全市之力——做好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工作。
  •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是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的一本电影随笔。在这部作品中,他成功地用文字还原了电影艺术大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的每个画面,并对其中所蕴含的隐喻与象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同时,作为塔可夫斯基的铁杆影迷,杰夫·戴尔为读者讲述了该电影拍摄时的一些趣闻轶事,以及自己年轻时观看此片的感受。这些由《潜行者》而诱发的回忆与联想丰富了原本严肃的电影文本。杰夫·戴尔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文字引导着众多对塔氏和《潜行者》感兴趣的读者进行了一次十分愉悦的电影探索之旅。
  • 国学新声(第三辑)

    国学新声(第三辑)

    本书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国学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收集了这一年来国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关于国学研究、学术动态、学人风范等方面风貌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国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思想、新发现,是一本集学术、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著作。
  • 青霞丹雪

    青霞丹雪

    历史剧《青霞丹雪》写于1959年,描述明代严嵩父子专权,顺者昌逆者亡,任用宵小,迫害忠良的故事。剧名取自忠臣冯青霞和冯丹雪二人之名。
热门推荐
  • 今岁当开墨色花

    今岁当开墨色花

    她轻启朱唇如水江南分花拂柳而出青衣水袖流转缠绵入骨的红豆刻出惨淡的典拓她淡扫娥眉等着青青世子叮当的环佩之声款款而来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她拨腕勾弦箜篌凄凄,相思倾了一座城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挑兮达兮,只有苍苍的蒹葭随波逐流青色的芦苇眉子坐落在微雨的乌镇,摇曳出似水流年原来有一阙词欢喜而忧伤,无法用文字一气呵成: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 机械之訫

    机械之訫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伸手不见五指,只有那前面一缕光线,像洞穴一样,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在那种地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任何的记忆,只像朝着那光芒跑去,跑向未知的世界....
  • Hiroshima Mon Amour

    Hiroshima Mon Amour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cinema, Alain Renais's Hiroshima Mon Amour gathered international acclaim upon its release in 1959 and was awarded the International Critics' Prize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and the New York Film Critics' Award. Ostensibly the story of a love affair between a Japanese architect and a French actress visiting Japan to make a film on peace, Hiroshima Mon Amour is a stunning explo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war on both Japanese and French culture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love and inhumanity.
  • 唧唧复唧唧

    唧唧复唧唧

    苏裴酉粉上“河神”这个人的时候,常常跟着其他粉丝一起在各个场合刷屏,说些“不矜持”的话,比如,“河神河神我要给你生猴子”等等。“河神”纪霈总是被粉丝各种调戏,你觉得我行不行啊”,初时还会一本正经说“不会”,时间长了就不再理会了。然后有一天,小粉丝跟自己的男神住在了同一屋檐下,开始了没羞没臊的“同居”生活。纪霈发现,哎呀这个小姑娘贼可爱啊,拐走算了。苏裴酉发现,妈呀男神好帅啊,但是好像总在撩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限位面的日常

    无限位面的日常

    新章节预告。由于对虚空神力的领悟,陈柾不得不让自己的分身代表自己去异世界完成任务,不过却不知道派遣分身会使得分身无法带着记忆前往异世界。书友群号:611087070,欢迎广大书友加入。
  • 布朗神父探案集2

    布朗神父探案集2

    布朗神父探案集》(全译本)从《蓝宝石十字架》到《神秘的哀悼者》,共计21篇。这些作品中描写的布朗神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探案完全无缘。
  • 篮球高手

    篮球高手

    一个沉寂的篮球天才,偶遇一个神秘的教练,至此,潜力被激发,实力得提升,从此走上一条大杀四方的篮球之路,展开了一幅热血技斗的画卷。
  • 夜蛾之舞

    夜蛾之舞

    世界上什么东西的颜色最黑呢?常识老师让学生深入思考。他年过半百,双鬓斑白,素以严厉著称,习惯运用祈使句的时候多于设问句。现在他用自己身体上最黑的瞳孔部分盯牢讲堂下的课桌,让我们限时给出正确答案。多年后,我依然记得面对问题时当初的困惑。什么最黑?煤、火药还是写在白纸上的字?乌贼的胆汁、蝮蛇的鳞片?还是罂粟花紧实的籽粒?懵头懵脑的,我像只跌撞的蛾子找不到方向。老师用实验来加深印象。眼睛贴近药盒上的锥孔向里看,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黑,绝对的黑——最黑的黑是难以被修辞的。
  • 妖禁

    妖禁

    鬼吃人,妖惑心,霊界幽幽锁怨仇人心埋,道行浅,须弥欺欺禁孽缘一缕芳魂,满门惨死,魂入异世,浴火重生!原来世界如此之大,平行之位面,修炼之三界,一次杀戮牵扯出她惊天的身世之谜!且看她如何在这美男遍地、妖孽横行的三界混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