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52600000007

第7章 噩耗

变法之事逐渐顺利展开,皇帝这边也逐渐放下心来,每日因为变法的一些事宜忙得焦头烂额,根本连膳食也顾不得了,都是身旁太监提醒,才勉强吃上几口,便接着去处理事务。

中生先生初掌大权,骤然之间变得炙手可热,不由得他内心中不踌躇满志。当然,他对于变法也是尽心尽力,好在他有诸多弟子相助,繁忙的事务并没有让他的身体承受不住。

自皇帝开始决意变法,下达诏书,已经过去两个月左右,沈懋清这边却是发生了一件极其紧迫的事情。他收到了妻子陈泽滢寄来的信件,信中说道:“懋清见信如晤,我闻变法之事已经晓谕全国,正值你大施拳脚,一展胸中抱负之时,本不欲乱你心神,奈何大鸾病危,妾急切之间无所措手足。还望卿能速返,若有不幸,或可见儿最后一面。”

沈懋清还未将信看完,心中就一团糟,变得慌乱无比,急忙去找老师中生先生。当时中生先生正在陪皇帝议事,因为沈懋清如今也在内阁任事,名义上是枢密使,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人乃是皇帝的心腹,早晚能成为内阁中的辅政之臣,所以求见皇帝之时,诸多传话的宫内太监都未曾为难于他。

沈懋清此时六神无主,顾不得如平时一般和诸位内廷太监见礼,也咩有人计较他的失礼之处。当沈懋清紧急求见的时候,皇帝和中生先生都以为沈懋清对于变法之事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毕竟中生先生多次在皇帝面前提到过沈懋清这个得意弟子,皇帝也曾和中生先生的诸位弟子进行过攀谈,这些人个个都是人中翘楚。

沈懋清并不善于仓促之间的言谈应变,这些机敏的应对也不过是中人之姿,比起几位师兄自然也没有什么突出,仿佛在一堆珠玉面前,虽然他并不逊色,可也没有什么耀眼。皇帝对他的评价也就和他的几位师兄一般,反正都是人杰,只要能为我所用,日后有什么本事,自然能够显现出来。

况且中生先生多次推荐自己的弟子,沈懋清也不过是其中之一,虽然推荐的次数比其他几位弟子多一些,可也不足以让皇帝在中生先生众多佳弟子中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等到沈懋清进入到皇帝和中生先生谈话的书房之中时,沈懋清由于担心自己儿子,急切的满头大汗,显得十分慌乱,这下子便让皇帝觉得此人不够稳重,恐怕难以大用。

沈懋清向皇帝和中生先生见礼毕,便就阐明来意,说道:“陛下,老师,懋清在此紧要关头,本不该脱身离开,应当与陛下和老师以及诸位师兄弟为变法而献身。奈何小儿病危,身为人父,此时六神无主,慌乱失措,恐怕难以任事。懋清希望陛下允准微臣返乡,陛下和老师看重之恩,容待懋清返回再报。”

中生先生本不想沈懋清离开,他觉得沈懋清回去可能已经于事无补,但是变法正在紧要关头,着实需要人手,可是父子之情,乃是人伦大道,变法需要的人手,自己再找几个弟子接过来沈懋清的那一摊子事情也就好了。

他思虑了一下,觉得还是同意沈懋清返回见儿子最后一面为好。正要开口之际,却听皇帝陛下说道:“朕决意变法以来,中生先生选贤举能,你身为中生先生的弟子,更是难得的变法之才,和你几位师兄皆是人中龙凤。朕也不愿你此时离开,这变法之事还需要多加仰仗。奈何父子之情,人伦之道,朕又岂能坏了天道人心。你且去吧,朕派一名太医与你同行,希望贵公子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朕等你回来,接着和你老师以及诸位师兄一起主持变法事宜。”

沈懋清跪下叩首,说道:“微臣定不忘陛下大恩,必定结草衔环以报。”

皇帝派遣张德海前往太医院,选了一名医术精湛的中年太医叶天士,随同沈懋清一同返乡。

沈懋清什么也顾不得收拾,和叶天士匆匆赶往安定城。

一路舟车劳顿自不必多说,叶天士也体谅沈懋清作为父亲的急切心情,和沈懋清快马加鞭,只用了不到七天的时间,就从幽州京师赶回了安定城。

来到家中,沈懋清只见妻子憔悴了许多,见到自己的时候便是止不住的眼泪。他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好的念头,着急地问道:“孩子,孩子怎么样?”

陈泽滢说道:“孩子一直发热,总不见好转,城里的郎中找了个遍,也不见治好。好多大夫瞧过之后,也都是束手无策。”

沈懋清走入房中,便见到自己的儿子深泽清脸色特别差,根本不似自己离开时的白白胖胖,反而消瘦了许多。

如今天气变得比较炎热,安定城处于江淮之间,正是比较闷的时候,阴雨连绵,天空中阴沉沉不散去的乌云,仿佛预示着什么不好的事情。

沈懋清连日来忧心如焚,鬓边都有了些许的白发,可是妻子陈泽滢比起自己却更为憔悴。他将跟在自己身后的妻子抱在怀中,安慰着说道:“无妨,无妨,我回来了。有我在,你且放心就好。总会有办法的。”

陈泽滢趴在丈夫肩头痛哭起来,三个多月以来,她对于丈夫所做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生怕发生什么让人难以预料的事情。等到变法之事已成定局,各种变法的消息也不断从幽州京师传到安定城中来。

二叔周郁文对于变法之事极为关心,时不时地派人前来沈家传递消息,好让陈泽滢放心。陈泽滢觉得变法或许成功在望,丈夫也许并不会有什么大碍,反而可能干出一番事业,心中也有些欣喜。

陈泽滢不再为丈夫的事情提心吊胆,只是,好景不长,一月之前,沈泽清忽然间生了病,一直发热,不肯见好。陈泽滢起初以为只是普通的发热,请了郎中,几副药下去,仍不见好,换了好几位郎中,仍然没能把儿子的病治好,反而却见到儿子日复一日地消瘦下去。

陈泽滢这才有些慌乱起来,连忙写了书信,拜托二叔周郁文邮寄到沈泽清手中。她生怕儿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若是丈夫见不到儿子最后一面,即便是不怪罪自己这个做妻子的,恐怕他也会自责,没有做好一个父亲,留下终生的遗憾。

从对丈夫的提心吊胆,到对儿子的担惊受怕,陈泽滢数月以来实在是心力交瘁。她此时等到丈夫返回家来,方才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了一场。

沈懋清安慰着妻子,心中又牵挂着儿子,他又不是什么郎中,儿子的病情自然也是束手无策,他只能寄希望于京师的太医,医术高超,能够超越一般的乡下郎中。

他开口道:“叶太医,还请您为小儿的病操劳一番。”

叶天士自然是不敢怠慢,毕竟沈懋清如今也算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他也不会怠慢,医者仁心,自学医以来,他便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一心钻研医术。即便沈懋清不是什么皇上身边的红人,只要他叶天士有机会给人诊治,便会竭尽全力。

但是,作为太医,往往身不由己,他并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去为人治病。若不是朝廷太医院中有历代名医名家的药典、药方和心得,其中有些珍品着实是孤本,叶天士还未曾将那些疑难杂症的医学典籍看个大概,恐怕他早就离开太医院,行走江湖草野之间,为广大黎民百姓治病去了。

叶天士为沈泽清把脉之后,眉头紧皱,良久,仿佛是忽然想到了什么,这才舒展开来。他这才说道:“贵公子的病,我有了些许眉目,彻底治好,不过有个四五成的把握,剩下的,就只能看贵公子的造化了。若是不成,沈大人还要有个心理准备。”

沈泽清开口道:“叶太医,我夫妇二人自是不懂医术,全仰仗叶太医您了。小儿的病还请叶太医您费心,即便有什么不测,我夫妇二人一体,自也能够承担得起。还请叶太医您尽快诊治。”

叶天士连忙开了药方,以铁锈一钱做引,用冬霜、腊雪、夏冰各半斤将抓来的药熬制成一碗药汤,喂沈泽清服下。

沈泽清服药之后,渐渐酣睡,脸上不再有因发热而引起的汗,红透了像蒸熟了的小脸,也渐渐地恢复过来。

沈懋清和陈泽滢一看,不由得喜上心头,觉得儿子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连忙像叶天士道谢,却听叶天士说道:“这只不过是给贵公子去除心头的火热,这才有了好转的迹象,如今不可轻忽,半个月之内,若是还不能将贵公子的热毒清除干净,恐怕贵公子还会发作,到时候连我也是回天乏术了。”

就这样,叶天士接连半个月,每日为沈泽清煎药,亲自调理他的身体,逐渐将沈泽清体内的热毒祛除掉。就连叶天士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觉得这个小孩子真是福大命大。

终南山上,数位修道之士此刻却是满头大汗,仿佛得了一场大病,他们奉师父之命,在此施法,帮助星主度过劫难。每个人为此都付出了数年的修为,若是不好好疗养,恐怕就会大病一场,到时候还会折了寿数。因此,施法已毕,数位修道之士立刻静坐调养,调养之后便准备各自回去闭关了。

沈泽清的病情一天天地好转起来,半个多月的时间,沈懋清和陈泽滢连大门也不曾出去,就在家中看顾自己的儿子。

等到沈泽清彻底病好之后,沈懋清便对妻子说道:“泽滢,孩子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如今变法之事已经步入正轨,皇帝陛下和老师对我有提携之恩,此时用人之际,我不能只顾自己,我还是得前往京师去辅助陛下和老师进行变法图强。你等我进京安顿好一切之后,就派人来迎接你们母子。”

陈泽滢知道阻止不了丈夫,只是劝他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至于接自己母子去京师,大可不必。她对丈夫说道:“懋清,你且去京师就好,我和孩子就在这里等你,这里才是我们的家。京师再好,你也要想一想将来。”

沈懋清说道:“泽滢,你不要这般多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件事情我们以后再说。”

第二天一早,沈懋清正准备和叶天士一起返回京师,却见到二叔周郁文匆匆跑过来,进入沈家之后,将大门紧紧关闭,并将沈懋清等人拉进屋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懋清,大事不好了。皇帝被太后囚禁了,你的几位师兄也被抓了起来,不日即将问斩。变法已经失败,你且想办法抓紧时间逃吧。”

同类推荐
  • 回到明末去当兵

    回到明末去当兵

    惊天伟业从小兵干起!现代特种兵穿越到了明末成了一个小边兵,没有任何外挂,有的只有特种兵的体质和一腔兵者热血,时值朝廷腐败,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千疮百孔,大明朝已如风口之灯……管他呢,上天既然让老子来到这个乱世,身为兵者就要执干戈以卫桑梓!看我凭一双铁拳,内惩国贼,外驱鞑虏。
  • 大唐盛世崛起

    大唐盛世崛起

    李晔穿越唐朝末年,诛宦官,灭藩镇,再创大唐恢弘盛世
  • 温故(十三)

    温故(十三)

    本书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它以记述一个小人物生死与档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
  • 三国之乱世三义

    三国之乱世三义

    将星闪烁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刘备曾一生颠簸,今世却一帆风顺成了幽州刺史。曹操依旧文武云集,却多了郭嘉未死的变数?孙策曾英年早逝,这一世却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成就了他小霸王之威名。并州吕布前世三姓家奴,今世智勇双全,一代战将千古流芳。荆州胡望,本是名将之后,只因家道中落,只想在武陵郡安度一生,却不曾有过建功立业、为国驰骋疆场的心愿。黄天当道,岁在甲子。胡望携义弟刘奂吴嶷率家乡弟兄在武陵兴起义兵讨天下之贼!北讨匈奴斩单于,东征高丽安辽东,西通西域威大汉,南寻夷州平天下!且看胡望如何为大汉开疆拓土,重振大汉雄风!订阅群:119718428书友一群:640669634
  • 中华文明史

    中华文明史

    《中华文明史》选择了思想文化、文学、宗教、汉字、建筑、科技、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服饰、工艺美术、音乐和舞蹈、体育与博艺、戏剧与曲艺、饮食文化、民俗十六个方面,科学提示中华文明的广阔外延,同时全方位多视角深入开掘中华文明丰富内涵,把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全面立体展示。
热门推荐
  • 亡魂诡事

    亡魂诡事

    大学毕业当天,大学女神却惨死卫生间,原本以为和我没关系,却...
  • 光之羁绊英雄传

    光之羁绊英雄传

    此作品是根据奥特战士写的续写故事,还会有其他世界观的人来客串
  • 步入诗词殿堂之门径:忆雪堂讲诗录

    步入诗词殿堂之门径:忆雪堂讲诗录

    本书是当代著名诗词家熊东遨先生历年来讲学资料、创作随笔及名篇赏析文章的汇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了对诗词创作和鉴赏的独到见解。作者以诗词创作高手的身份讲诗,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其诗词评论也犀利独到,在诗词界独树一帜。用最简捷的方法,用最通俗的语言教大家作诗。
  • 一生的忠告(经典励志文丛)

    一生的忠告(经典励志文丛)

    大展宏图的青年必读的处世经典,望子成龙的父母收藏的珍贵家书。作为一名地位显赫的国务大臣,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菲利普的信如此充满人情味,这也许是《一生的忠告》流传至今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查斯特菲尔德以他在上层社会服务的经历以及高贵的语言,向我们传授了如何在社会上像绅士一样行事的技巧。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许多忠告到今天仍然堪称真知灼见。这些家书充分展示了这位顶尖外交家对人生的洞察。这部书,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培养最杰出的青少年和造就最优秀的男子汉的经典教科书。
  • 华严经疏钞玄谈

    华严经疏钞玄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师父是齐天大圣

    我师父是齐天大圣

    【日更万字,免费精品】拜师齐天大圣孙悟空,获得大圣传承。筋斗云,火眼金睛,毫毛分身,金箍棒,七十二变,种种神技在手。从此,孙天强势崛起,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身披金色战甲,手持金箍棒,横压天地间。
  • 正版传送门

    正版传送门

    “本传送门由官方起源进行正版认证,唯一指定用户苏明!”沉默些许,看着面前散发幽蓝光晕的合金大门,苏明默默竖起中指。“所以这就是给传送门加门,还焊死的理由?”“亲,这是来自异世界的绝顶赞助呢!”
  • 芭茅坡记事

    芭茅坡记事

    近来卡谟支书心里很是受用,卡谟家安了一台电话,红锃锃的外壳,还有一个来电显示器,忽闪忽闪的。这是村子里的第一台电话,卡谟支书没理由不高兴,没理由不得意。县里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芭茅坡虽然偏远了一些,也不能不装,卡谟支书不愿意比别的村落后,和老婆拗了几天劲,把家里那头才三岁口的骚牯子牵到场上卖了,乡政府又给补贴了一点,才装了这台电话机。电话是无线的,技术员说叫什么程控电话。卡谟支书压根不懂,可是卡谟支书觉得无线的就是比有线的好,电影里王成背着的就是无线的。
  • POLITICS

    POLIT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仙之二公主无药可救

    修仙之二公主无药可救

    没有简介就是最好的简介,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