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59100000002

第2章 古都秋日

北京的夏天似乎很快就要过去了,凉风习习,带来了些许秋天的气息。离别两年之后,土井策太郎再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

正值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清朝年号是光绪二十九年。这一年是旧历闰年,有两个五月。虽然阳历九月已经过半,但阴历上依然写着七月。

土井策太郎按照上级的要求,到北京内城的金鱼胡同拜访那须启吾。

那须启吾的屋子完全是中国风格的。屋里有热炕,炕上铺着有些磨损的毯子。一张细竹帘,把屋子隔成两半。穿帘子的线已经脱落,作为“墙壁”的帘子也是歪歪斜斜的。很快,竹帘就该换成布帘了。屋子中央放着一张八仙桌,看上去像紫檀木的,实际上是普通木头做的,只不过涂了一层黑漆,根本不值钱。黑漆脱落的地方还露出了斑驳的白色。墙上的挂轴是赝品,花瓶也比较劣质。

不过,这倒不是因为主人穷,而是因为他对房间摆设这种事不太在意。

策太郎一坐下,“紫檀木”椅就吱吱作响,像要散架似的。

那须启吾拿起素陶茶壶,斟了杯茶。茶壶表面蒙了一层灰尘,杯子似乎也没人洗过。

“请。”他一边得意地捋着胡须,一边说。虽然屋内摆设很简陋,但他那向上翘的八字胡,却修剪得极其讲究。

茶水表面浮着一层油,策太郎装作毫不介意,勉强喝了下去,还说“多谢”。

“对目前的形势,你有什么看法?”那须问道。

“毫无头绪。”策太郎含糊地回答。

“总有个数吧?”

“我总觉得……”

当前,日、俄两国关系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三年前,俄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趁机大举进入“满洲”,并与清政府约定,待战乱平息后就撤兵。但后来俄国违约,赖在“满洲”不肯走,企图与清政府签订密约,以使侵占“满洲”这件事合法化。双方第一次密约的内容是将“满洲”的军政大权交予俄国掌控。当时,盛京将军在俄国关东总督阿历克谢耶夫的要挟下妥协了,但清政府并未批准。在随即进行的第二次密约磋商中,俄国仍不死心,妄图获得“满洲”的军事、行政和其他权益,但受到日本、英国、美国和德国的警告才有所收敛。

去年四月,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1],计划分三期撤兵,一年半内撤完。第一期撤兵已经实行。第二期撤兵计划规定,应在今年四月八日前将军队撤出盛京[2]和吉林两个地区,然而俄国政府却一再拖延,计划迟迟未能付诸实行。

与此同时,日本与英国结盟后,对俄国的外交政策趋于强硬。东京帝国大学的七名博士联名向日本首相桂太郎提交意见书。他们认为俄国人的目的是先占领东北,再进军朝鲜,最后将矛头指向日本,因此他们提出主战论。日本的国内舆论也认为对俄作战势在必行。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策太郎父亲的同乡好友,也是外务省的一个工作人员,找策太郎商量工作:“现在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你去北京。你愿意去吗?”

策太郎家世代经营书画古董。他父亲的好友,亦是同行的鹿原氏经营了一家鹿原商会。策太郎在那里见习时,曾因工作在北京待过一段时间。当时,义和团事件刚发生不久。

其实他非常愿意去北京。除了可以大开眼界、增长见识,对将来经营家族事业有益,他还有私人原因。

“你在鹿原商会的见习,应该已经结束了吧?我之前见过你父亲,跟他说起此事,他觉得很好,已经同意你去北京。虽然离家较远,但你父亲身体很健康,短时间内,你也不用为他操心……”

策太郎听完,不满地回答道:“虽然我父亲同意了,可那并不能代表我的想法!”

“哎!别这么讲。现在咱们要服从国家需要嘛!”说服明治年代的人,一句“服从国家需要”就够了。

其实,策太郎只是不想受到别人的轻视。由于祖父和父亲都是商人,别人瞧不起,他就给自己施加压力,希望在自己这一代改变现状。至于去北京,本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现在,策太郎担心的是外务省的工作性质。据说,日本已经连续向中国派遣了不少密探。一旦日、俄之间发生战争,中国的东北三省就将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战场,因此,针对清政府的秘密工作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可除了书画古董,我什么也不会啊!”

策太郎刚说完,他父亲的好友便紧接着说道:“不!这件事你来做最合适,别人还不行呢,我是特地来拜托你的。”

“到底是什么工作?”

“这你就先别问了,你只管先到北京,见了那须启吾再说。他知道该怎么做。”

两天后,策太郎就离开东京,来到了北京。

那须启吾一边捋着八字胡须,望着天花板,一边听着土井策太郎讲他来北京接受任务的经过。听完后,他哈哈大笑,肥胖的身躯也不住地摇晃:“那小子真会故弄玄虚,其实你的工作也没有那么神秘。”

看到那须的这副神态,策太郎不禁有些恼火,他问道:“听您这么说,那……”

“哦,不,我的意思是,他跟你这么交代也没错。”那须抱着胳膊说,“毕竟是我希望能派你来工作。”

“是您要我?”

“是啊,是我点名要的啊!”那须边讲边站起来,两手抄在身后,挺着胸脯。

“为什么?”策太郎有些不安。

“你别那么紧张嘛!哈哈哈哈……”那须得意地笑着说,“你的工作并不难,知道你学过做买卖,所以我希望你借生意去拉拢文保泰。”

“文保泰?是那个取字画拓本很出名的?”

“是啊!”

那须凝视着策太郎,“哧哧”地笑了起来。

文保泰是中国人。他取字画拓本的技术高超,就是在大师云集的北京也享有盛名。但他既非商人也非工匠,而是一位富有的世家弟子。他对拓本非常感兴趣,专爱收集名贵的字画拓本。除了收藏,他还有一手好技术,不知不觉地成了拓本方面首屈一指的大师。

两年前,策太郎第一次来北京时,曾通过琉璃厂[3]某书画商的介绍,见过文保泰。当时,凡从事古玩字画交易,先要拜访这一行业的权威人士文保泰。

策太郎在日本外国语学校学过中文,逗留北京期间,也用心地提高了自己的汉语口语,因此,交流不成问题。

当时,策太郎尚不谙人情世故,只是很单纯地喜欢向文保泰请教一些问题。有一次,他提到,拓本工具长期以来墨守成规,为什么不下功夫钻研新技术,比如说考虑使用一些西洋材料。

听了策太郎的想法后,文保泰频频点头,大加赞赏:“嗯,你的建议很好,值得考虑。”

从那以后,文保泰就很中意策太郎。“我一向不收徒弟,可偏偏愿意教你。即便你将来把技术带回了日本,我也愿意收你这个徒弟。”

真是出乎意料,策太郎竟然被这位取拓本的名家赏识,还对他特别关照。

自此,策太郎便经常出入于文保泰家,还慢慢学会了取拓本。回国后,策太郎曾为父亲表演了一番,他父亲看得兴致勃勃,连连夸奖道:“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去北京。”

言归正传。当那须提到文保泰,策太郎侧首沉思道:“文保泰不是和政治没有关系吗?”

“谁说没关系?他可和政治红人们密切着呢!你只是不太了解。”

于是,那须启吾便向策太郎详细说明了文保泰与清朝政界人物的关系。据说,文保泰非常了解中国政界的动向,人们称他为清政府的“政界之窗”。

清政府腐败无能、贿赂成风,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过,那些顶层的高官们还不敢公开、露骨地受贿,因此,自然而然地便有了代办行贿受贿的掮客。比如说,甲有求于袁世凯,乙有求于荣禄。行贿前,他们各自与该掮客商谈,这个掮客按照所求之事的性质,分别指出甲和乙各自应拿出多少钱,然后他们便按照指示进行交易。文保泰就类似这种掮客。日本若想了解清朝的政治内幕,找准掮客花钱贿赂就行。

“哎!我真是一点儿都没发觉。”听完那须启吾的说明,策太郎叹了口气说道。

从表面看,文保泰热心于书画古董,还有着高超的取拓本技术,似乎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关心,其实不然。

“人类社会都有其内部隐秘的一面,尤其是大清国,光从表面看,你是永远无法摸清它的真相。”那须启吾摆出老前辈的架子说。对策太郎而言,那须确实是前辈。在策太郎之前,他也曾就读于日本外国语学校。

“照这么说……”策太郎自言自语地嘟囔着。

这时,他想起了两年前回国时的事:当时,文保泰买下了自家旁边的土地,打算建新房子。当时以为,他出于素封之家,估计继承了不少遗产,能有钱买地建房,也不足为奇。

那须启吾听到策太郎嘟嘟囔囔,就问道:“怎么啦?你说什么?”

“没什么,我只是想起,前年从北京回国时,文保泰正在盖房子,估计现在已经盖好了吧。”

“嗯,盖好了,还取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叫作‘悠悠馆’。”

“悠悠馆?”

“对,取名悠悠,乃表示悠然自得之意。”

“这样的话,悠悠馆是他取拓本的地方了?”

策太郎回想起上次回国前,他到文家辞行。当时,房子才刚开始打地基。在工地现场,文保泰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他的计划:“在后院,还要另建一栋房子,专门用来取拓本……”

文保泰并非以取拓本为生,将房子取名为悠悠馆也算是恰如其分。

“文保泰和政界要人们来往频繁,也算是如今的当红之人。据我了解,他和庆亲王特别亲近,说不定可以从他那儿挖到一些重要的情报。过去你们关系不错,他很喜欢你,所以我才希望由你来联系文保泰。但暂时没什么具体的事情要做,你只要进一步取得文保泰的好感和信任就行。”那须启吾说。

出了那须家,策太郎漫无目的地信步而行。

当初,他下决心来北京,除了公事,也是为了一名年轻貌美的中国女子。她叫王丽英,曾到日本留过学,就读于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热心妇女教育,尤其喜爱美术。

前年回国后,策太郎曾利用业余时间担任过汉语讲习会[4]的讲师。在讲习会会场,王丽英介绍他认识了李涛。李涛也是一位清朝留日生,那时在讲习会担任会话教师。

在日本的时候,策太郎曾和王丽英出去过几次。那时,王丽英总是穿着和服,外罩一件带褶子的、宽大的和服裙。

“为什么您不穿本国服装呢?我觉得中国服装很有魅力。”有时,策太郎会这么问她。

每次,她的表情都会有些不大自然:“您说的是旗袍吧,那是满族的衣服,不是汉族的传统服装,这一点您应该知道。而且日本的和服源于中国,所以我喜欢穿和服。”王丽英就这么简单地回答了他。

不久,王丽英就回国了。听李涛说,她住在北京。随后不久,李涛也跟着回了国。策太郎托友人打听到,李涛住在北京的高公庵胡同。他把地址记在笔记本上,心想:要想知道王丽英住在哪儿,问问李涛不就行了,他俩之间应该会有联系。

1903年前后的日本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温床。中国的惠州起义失败后,许多血气方刚的进步青年纷纷经台湾逃到日本横滨。这些留学生大都聚集在孙文周围。孙文时年三十八岁,他提倡打倒清朝政府,建立共和国体制,属于共和派。而戊戌变法失败后,稳健的改良派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也亡命到了日本,他们则主张建立君主立宪体制。当时,君主立宪派和共和派都在争取留学生们的支持。

平时对政治不怎么上心的策太郎,此刻突然想到,李涛和王丽英很可能也是某个党派的成员。

1903年,孙文领导的民主革命阵营尚未建立起完整有序的组织机构。那些热血沸腾的中国爱国青年,为了理想,奔走于各地。祖籍江苏的王丽英去北京,很可能就和反清的政治运动有关。

不过,她那么漂亮,实在不适合参与残酷的政治斗争。策太郎在心中暗自祈祷,希望她不要冒险去参加政治运动。他想,如果王丽英知道自己的这些想法,不知道会柳眉倒竖,还是会哈哈大笑呢?

“还是到李涛那儿去看看吧。”策太郎自言自语道。

他从衣服的内袋里掏出笔记本。虽然记得很清楚,但为了慎重起见,他又仔细核对了一遍。

当然,他并不是思念李涛,只不过是想通过李涛打听王丽英的消息罢了。

同类推荐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

    楚留香与胡铁花无意间看到华山掌门枯梅大师穿着俗服在江湖中走动,便想一探究竟。他们先后结识了金灵芝、华真真、原随云等人,并一步步踏上了寻找蝙蝠岛之路,也经历了一场惊险、刺激的冒险旅程……
  • 那一夜,睡得香

    那一夜,睡得香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人。自从有了网络,记者之间相互串稿,包括新闻图片,早成为一种常态。有时候,许多记者根本没有参加某活动,由参加的记者写了稿,再一一发向同行的电子信箱,接受者简单一处理,署上自己的本报记者名字发出来,也算凑个任务。乔晓静尽量不这样,毕竟到现场,还有红包可拿,而坐在电脑前等稿,也仅是转化成分值混个绩效,肯定比不得拿红包的分量。何况,她既可拿到红包,也可以找别人要写好的电子稿,两不耽误。混到乔晓静这份上,自然懒得往电脑里输文字,也不想想,她所在的晨报毕竟居省会都市报老大,她在报社这些年头,虽然名片上不带主任或什么长,但首席记者的身份摆在那儿,她就是省会媒体的大姐大。要知道,平时在各种场合,她总被一帮采访对象捧着、宠着、围着、转着,以致外行或新入行的记者常常误以为她是受访对象。
  • 消失的女人

    消失的女人

    外出旅行的建议是孝江提出来的,她说为纪念结婚一周年。“大雪纷飞中,在木造的古老房子里,围着火炉叙谈,多富有情趣!”孝江说着,眼里闪动着少女般的光辉。我在新宿一家大型电器公司里当课长,这对36岁的我来说,可谓仕途通达。孝江是和我们公司有密切业务关系的一家公司的事务员,年近30岁。经过双方领导牵线搭桥,我们见了一面。此后,我被她开朗的性格所吸引,不久就结了婚。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正因为这样,我才认为她和我如此般配。
  • 寂寞芳心小姐

    寂寞芳心小姐

    这是一部与《太阳照常升起》《了不起的盖茨比》并列的经典!作者纳撒尼尔·韦斯特是世界差点错过的大师,更与托马斯·沃尔夫、威廉·福克纳齐名!埃德蒙·威尔逊称:“韦斯特写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灵魂的贫乏和疾病。”《寂寞芳心小姐》是《纽约邮报》广受欢迎的谈心专栏,读者来信问:为什么我这么卑微?为什么我的人生如此不堪?一颗颗空虚而无依的心灵、一个个残破的灵魂躲在暗夜里,向寂寞芳心小姐发出一声声来自生命底层的呼求:救救我!一封封来信仿佛沉重的十字架,寂寞芳心小姐不知如何帮助这些遭到人生重击的人们,更不知如何拯救愈来愈不堪负荷的自己。
  • 浪琴表

    浪琴表

    这条商业街上有个修表店,修表的师傅姓包,大家都叫他包师傅。包师傅叫包兰萍,这名字有一点女性化,也有那么一点风花雪月的意思。其实包兰萍不年轻,已经六十过岗了,不过究竟过岗几岁谁也不清楚,瞧他的面貌的确像六十旁边,但有时候看他又不像那个年纪,比如他要是打扮起来,穿一件像样的衣服,西服马夹夹克衫什么的,或是他笑起来,形像很文艺,你看他不仅不像五十多,五十挂零,五十以里也说不定。所以关于包兰萍的年纪,总是让表店周围的邻居们争吵不休,一吵吵了十多年,包兰萍也跟着长了十多岁,但是吵的人还是六十里五十外吵个不休。
热门推荐
  • 总裁你站住,试婚99天

    总裁你站住,试婚99天

    “我要找个男人!”她酒醉迷离,手指一位俊魅邪笑的男人。被男友出卖,弟弟病危,索性一醉狂言,被人吃干抹净后,落荒而逃。可是,谁来告诉他,为毛那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她的大大BOSS……...--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撩到没朋友

    撩到没朋友

    讲道理,这世界上的女汉子可以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外表娇软易推倒,但内心却粗犷如纯爷们,而另外一种,则是——汉子,性别:女……萧瑜,恰好是后一种。外表极具中性美的她,从小就是女孩子中的风云人物,纵横江湖十数载,人送外号“萧王子”!没想到,大二这一年,萧瑜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克星,自此,M大就流传着一句话:妹子都是萧瑜的,但萧瑜是袁星宇的!萧瑜:冤孽啊!一不小心就被他撩到了!袁星宇:代表月亮收了你!P.S.依然是小甜文,只产狗粮,不洒狗血!女主可盐可甜,所以这碗狗粮很齁,阅读时请多喝热水^_^
  • 农女的秀色田园

    农女的秀色田园

    池莲蓬穿越而来,成为贫穷农家院里的小农女。两年,好不容易家中安定,娘亲身怀双子,却不想,坏事接踵而至——爹爹伤病卧床,舅妈贪财无情,村民耍赖撒泼,家中拮据难捱。当困难到来之时,小农女也当自强不息,奋起迎战!————莲蓬夜半数家产,薄田茅屋——银子没多少?苦逼!娘亲身怀双胞胎,不能劳作——据说是男胎?好事!爹爹意外摔断腿,卧床养伤——没有劳动力?惨了!姐姐出门遭欺负,大打一架——媒婆不上门?愁人!亲戚上门来撒泼,打人骂架——仇恨值满格?记着!————池莲蓬握拳,有了银子好办事,咱要致富:八岁稚龄太小?没事,姐姐先上!创业资金没有?没事,山里去找!恶霸流氓捣乱?没事,溪头顶住!——【溪头卧剥莲蓬】——溪头:莲蓬,我眼中都是你。莲蓬:猪头,我衣服都湿了。溪头:莲蓬,我帮你。莲蓬:溪头,你剥我衣服干嘛?溪头:娘说,洞房花烛夜,溪头剥莲蓬。莲蓬:。。。——这故事还可以这样介绍——这是一个叫莲蓬的农女发家致富,同家人一起对阵各种极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叫溪头的农夫抓耳挠腮,终在洞房夜如愿卧剥莲蓬的故事。——且看小农女如何打造属于她的秀色田园!——
  •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日记往往最能剖析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探索自己的“灵魂时刻”,而这本散文集不限于日记,汇集多种体裁,为你真实呈现惠特曼的一生。
  • 再见乖乖

    再见乖乖

    【全文免费】【练笔之作,慎入……】怯懦的生命里藏着太多灰暗,直到出现了一束光,温暖了钟予凝的整个世界。
  • 噬火武道

    噬火武道

    吞噬火焰,使其成为修炼的催化剂。火焰淬身,直致踏上强者巅峰。以火入道,直上九霄,掌控天下三千烈炎。
  • 佞华妆

    佞华妆

    前世的情既已化作世间最毒的药,这世她便要用这毒药,为自己染上最红的妆!她的重新归来,必然带着腥风血雨,本是她拉他脱离苦海,不想最后,竟是被他渡为人。
  • 首席大人来敲门:偷藏一个萌宝宝

    首席大人来敲门:偷藏一个萌宝宝

    【推荐新书《重生腹黑邪妻:慕少,借个吻》】墨深寒遇上安晓儿的那一刻起,他的很多底线被她打破,这个女人可真是时时刻刻让他发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新城录

    新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